一代國畫大師李可染為祖國山河立傳

百年回顧——走近國畫大師系列之一一代國畫大師李可染為祖國山河立傳

李可染像

《萬山紅遍》

《松下觀瀑》

《魯迅故鄉紹興》

《春雨江南》

《雨中灕江》□王 銳 ( 西安美院美術學博士)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中國畫壇走過了一個個高大的身影,他們憑著自己的天分和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對近代中國畫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李可染、何海霞、陸儼少、錢松岩……這些同時代誕生的國畫大師們,像一顆顆耀眼的明星照亮了二十世紀整個中國畫壇的天空。從本期起,我們邀請專家為讀者解讀這些百年大師的藝術人生,挖掘那些歷久彌新、璀璨奪目的藝術寶藏……幼年聰慧更名可染中年勤奮訪拜名師1907年,國畫大師李可染出生於江蘇徐州一個平民家庭,原名李永順,年幼時聰明好學,被塾師贊為:「孺子可教,素質可染」,遂改學名為「可染」。早年,他在西湖國立藝術學院跟隨林風眠研習國畫。林風眠融中西於一體的藝術實踐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李可染,並對他日後繪畫風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當時,李可染還師從法籍後期印象派傳統油畫家克羅多教授,學習素描和油畫。克羅多先生的油畫風格粗獷,強調錶現性,對李可染影響頗深。1942年李可染開始進行水墨寫生創作。由於受魯迅先生詩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感染,他畫了大量水墨牛,並以牛自比,筆耕不輟,將畫室取名為「師牛堂」。1947年,在徐悲鴻引薦下,學有所成的李可染毅然拜在國畫大師齊白石門下,並同時投師於另一位畫壇泰斗黃賓虹。他不僅研習大師的筆墨功夫,更注重從「師其心」的高度,學習大師的學術精神,並從詩、書、畫、印全方位突破,書畫水平迅速提高。李可染此時的一些作品甚至被前輩們收藏,如現存徐悲鴻紀念館的《檗阮圖》《懷素書蕉》等。搜盡奇峰打草稿逆光筆墨獨有趣李可染的藝術生涯經歷了兩大階段。 「搜盡奇峰打草稿」強調寫生,是第一階段。1954年為變革中國畫,李可染鐫刻「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兩枚印章,並同著名畫家張仃、羅銘一起開始長途寫生,並舉行三人水墨寫生畫聯展。長期大量的寫生觀察,使得他對崇山密林的表現,尤其對「逆光」的表現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其水墨塑造的「逆光」迷離朦朧、流光縈迴,成為其山水畫最主要的藝術特徵。《魯迅故鄉紹興》《江城朝霧》等都是該時期的寫生佳作。第二階段,是上世紀60年代的思變時期,李可染從「對景寫生」轉向「對景創作」,追求「寫實寫境」到「寫意造境」的升華。強調山水畫創作遵循「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過程,即由簡單到豐富,再由畫面的豐富回歸於畫面的統一之中。其山水畫創作已臻成熟,更重意象凝聚,氣勢嚴整渾厚,尤其積墨法的運用,更使畫面顯得深邃茂密。《萬山紅遍》《黃山煙霞》《灕江》等都是該時期的力作,大師可以說是用畫筆為祖國山河立傳。萬山紅遍顯東方氣派春雨江南展潑墨激情《萬山紅遍》作為中國畫壇的經典之作,是李可染上世紀60年代根據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中「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意境創作的。其一反平時慣用的淡墨畫法,集中突出「紅色」。這種色調的強烈轉變,塑造出另一種嶄新的審美境界,整幅畫作構成紅白黑三色的交響。畫家創作使用了名貴的上等硃砂,墨色映襯下,硃砂的紅色鮮艷濃烈卻沉穩凝重,愈顯含蓄內斂。「文革」結束後,先生重拾畫筆時滿懷愛國摯情,筆墨精道嫻熟,意趣更加豐富淳厚,體現出強烈豪邁的民族精神和東方氣派。《杏花春雨江南》是李可染年屆八旬的潑墨代表作,描繪了江南春雨朦朧中的山村美景:墨色淋漓的山村,浸潤在霏霏春雨之中,幾株盛開的夭桃鮮艷欲滴,帶來無限生機。和傅抱石激情恣肆的潑墨不同的是,李可染的潑墨始終保持著一份理性與儒雅,即便是激情洋溢的大潑墨作品,也始終把握著用筆的節奏,揮灑自如但不縱肆,透射著理性的激情和畫家平和的心性。舔犢慈父風趣幽默白髮學童人品高潔許多人知道李可染是中國山水畫壇一代大家,但他在生活中充滿愛心、風趣幽默的一面卻鮮為人知。說他是慈父,從他1947年的一幅人物畫題記上可見一斑,題曰:「丁亥端午,余偶不在室中,二歲小可為我亂蓋圖章如此,俟其長大成人再與理論。可染」。透過這段文字,畫家的舔犢之情,風趣幽默的生活態度躍然眼前。在治學中,李可染一生倡導「藝無止境」,七十大壽時,他為自己的藝術歷程作總結時卻鐫刻了這樣兩枚印章:「白髮學童」和「七十始知己無知」,可見其治學嚴謹和人品高潔可窺一斑。上世紀70年代,西方文藝湧入中國,一些人大呼中國畫窮途末路,而先生卻提筆作書:「有人謂中國文藝傳統已至窮途末路,而我卻預見東方文藝復興曙光,因借蘇東坡《赤壁賦》末句四字書此存證:東方既白。」以其一代大師風範的自信,給國人以信心和力量。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推薦閱讀:

「窯火蘊玉 雲霧藏山」——第二期張鈞恆、肖劍波、李林、陳葉琦 瓷藝書畫聯展
國畫入門教程:蘆葦的畫法
第三隻眼看土樓——《閩壑煙嵐》梁明大潑彩山水畫展系列報道
【國畫入門教程「蔬果篇」】絲瓜的畫法
邱漢橋山水畫:中體西用、形韻合一

TAG:國畫 | 大師 | 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