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在掛上煤山那棵樹之時,後悔的是自身氣度還是養了一群白眼狼

1644年,李自成的大軍攻破了北京,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身亡,這一年,他34歲,在位17年。崇禎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算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是他還是失敗了,葬送了大明王朝。明末亡於何處,除了明朝氣數已盡,積重難返之外,崇禎的扭曲人格和明朝言官的清談,也是葬送大明的主力。

崇禎的性格缺陷太過明顯,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還妄圖操縱帝王權術,而且又生性多疑,這種性格,是無法力挽狂瀾的。

崇禎用人的思路很奇葩,他不看利弊與才幹,而主要是靠義氣相投的個人喜惡,要知道,清官不等於能吏。身為一朝皇帝,這樣做還怎麼選賢任能?嚴格而近乎刻薄的要求臣子的情況下,還要下屬發揮最大的能量,這不是痴人說夢?

仔細梳理一下朱由檢作為皇帝的這十七年,你會發現他的治國之道與其說是勤政不如說是折騰! 崇禎剛一上台,任用的第一任兵部尚書是閻鳴泰 ,閻鳴泰對後金作戰是有戰功的,可他被御史們舉報是魏忠賢一黨,崇禎立刻將其發配邊疆,再也沒有回來。

崇禎一朝最能治軍的三個人分別是:盧象升(培育天雄軍)、袁崇煥(培育關寧軍)、孫傳庭(培育秦軍)。崇禎皇帝猜忌多疑,皇太極從喜峰口攻入京畿,兵部尚書盧象升引天雄軍來救,卻因為崇禎的疑心得不到兵權,結果因為兵少被圍,戰死河北。屢敗後金軍的袁崇煥因為被崇禎帝懷疑謀反獲得凌遲處死的下場。剿滅高迎祥、李自成的農民軍立下大功的孫傳庭,因為諫阻秦軍北上冀遼,就被以「恃嬌」之罪被革職下獄三年之久,正是這三年里,李自成有了坐大在機會。無人可用的崇禎將詔獄裡的孫傳庭放出來,但崇禎只給他五千殘兵去抵擋李自成的50w農民軍。孫傳庭捐軀報國後,崇禎居然疑其詐死,家無撫恤,人無謚號。

盧象升、袁崇煥、孫傳庭等功臣良將都直接間接的被崇禎整死。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培育個好的將軍比培育幾十上百的軍事學博士都要難的多。好了,給力的將軍都被整死光了,文武百官人人自危,還有多少人願意為你賣命?崇禎皇帝餘下的時間多次孤獨的哀嘆,工作變得很清閑很簡單:坐著等死!

明朝那群自命道統的腐儒言官們,慷慨激昂,指點江山,他們不用上前線作戰,卻死死盯住前線將軍的每一舉動,處處掣肘。軍事一有失利,言官們的奏言即可將此將軍送上斷頭台。而崇禎那多疑的性子,言官一鼓動立馬就急眼的貨色,活生生葬送了明朝多少座長城。盧象升、袁崇煥、孫傳庭等等可力挽狂瀾的軍事人才,都被崇禎加上言官的組合整死。

明朝亡國同大臣清談誤國之風分不開。崇禎皇帝死後不久,大清攝政王多爾袞給南明的史可法寫信,痛斥晚明的清談誤國之風:「晚近士大夫,好高樹名義,而不顧國家之急,每有大事,輒同築舍。昔宋人議論未定,兵已渡河,可為殷鑒。」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你們明朝的幹部根本不考慮國家利益,就喜歡唱高調、講大話,哪怕火燒眉毛了,還慢條斯理地窮白話,作個決定比蓋棟樓還慢。當年北宋研究對策還沒散會,金軍就渡過黃河了,你們咋就不長記性呢?


推薦閱讀:

李鴻恩: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愛才有度
最強大的氣場來自最淡定的心靈

TAG:後悔 | 氣度 | 崇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