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 (連載三)

分類: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2011-08-29 09:01

讓幼兒園成為孩子的樂園 (連載三)

    本文是我的第二本書中的一篇文章,考慮到許多家長的需求,先在博客中發出來。所以本文謝絕轉載,禁絕抄襲,如有讀者今後在報刊雜誌或書籍中發現雷同或相似的段落篇章,請舉報到我的信箱或博客留言、評論中。

    我的第二本書正在寫作中,寫作體例與第一本大致同,內容為第一本書沒寫到或論述不夠深入的教育話題,兩本書合起來,可形成相對完整的教育概念框架。相比第一本書,第二本書更多地把學校和家庭進行了聯繫,每個話題都有更為深入的探討。預計明年下半年和讀者見面。

如何選擇幼兒園

     經常遇到家長在擇園的問題向我求助,一般都是羅列幾所幼兒園的特點,然後問我上哪家好。這是個難題,因為判斷一所幼兒園合適不合適,要綜合分析好多信息,而家長提供的往往是一些很簡單的外表化的信息,我很難通過這些淺表的信息做出準確判斷。

下面的一些觀點,希望對家長選擇幼兒園有所幫助。

    就像反對瘋狂的擇校行為一樣,我首先反對瘋狂的擇園行為。真想不通,那些要家長排一宿隊,然後只是發個排隊號,還要用考試題來考孩子和家長、設置種種篩選手段的「重點幼兒園」有什麼讓人瘋狂追逐的價值?如果一所幼兒園辦得極好,讓人們趨之若鶩,只能招三百人,結果有三千人報名,那麼為什麼不可以通過抽籤搖號的辦法來選擇?如果它不能以公正心和平常心來對待所有的孩子,而是以「考試」來篩選,只能說明它的管理者缺少教育底氣,滿腦袋市場意識,這種情況,又怎麼能奢望它為我們的孩子的智力發育和道德成長提供優質的服務呢?

    對於一些所謂的「特色幼兒園」,家長也應持謹慎的態度。首先我們要對其是否具有提供「特色」的能力進行考證。我見過一些所謂的「雙語幼兒園」,實際上教師掌握的英語單詞不超過一千個,這怎麼有能力去教孩子雙語呢?有的幼兒園為了高收費,故意弄一些「特色班」,宣傳得很好,結果進入這些班的孩子,既學不到多少才藝和知識,也沒得到更好的啟蒙教育,反而被大量剝奪玩耍的時間,且開始反感所學的東西。「特色」變成了「特別損壞」。即使幼兒園聘到了真正懂英語的人,開了英語課,難道就變成「英語特色幼兒園」了嗎;或者請來會畫畫的人,開了美術班,就叫「藝術特色幼兒園」?學前教育有其不同於學校教育的特殊性,幼兒園的孩子們尚處於啟蒙教育的初級階段,如果教育方法不得當,可能恰好把孩子的外語天賦扼殺了,或把一個孩子的繪畫愛好給消解了。我尤其懷疑那些辦「特色班」的幼兒園行為動機。假如你真有能力辦特色班,為什麼不把好的特色教育送給所有的孩子呢?答案只能是兩種:要麼不具有辦特色班的能力,只是用一個假概念亂收費;要麼太勢利,管理者所愛的不是所有的孩子,是錢——那麼,家長有必要去迎合嗎?

    現在還動不動就出現「天價幼兒園」。在一個價值觀普遍和金錢捆綁的年代,很多人誤以為花錢就能買到教育,花更多的錢就能買到更好的教育——這樣的想法還是交給那些錢多得燒得難過的人吧。幼兒園就是個委託代管孩子的地方,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家長看孩子,不是教育機構,所以不要把教育任務一併委託給幼兒園。只要孩子在那裡安全快樂就可以了,而且離家不必太遠,不要在路上花費太多的時間。

    圓圓小時候上的都是最普通的幼兒園,從師資到設備都是很平常很簡單的,但她上過的幾個幼兒園至少一切方面都在一個正常值內,大多數教師心地善良,對孩子很好;即使有的教師不理想,至少沒有任何突破底線的變態行為,比如打罵孩子;幼兒園也沒有不可容忍的陋規。為此,我已感到萬分慶幸。

    也許整個社會的浮躁影響到幼兒園的單純,也許傳媒的發達放大了當下幼兒園的問題,也許是緣於家長們只有在有事時才來找我,現在,我更多地看到了問題的一面,感覺能選擇到一所正常健康的幼兒園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許多幼兒園的陋規讓人憂心忡忡,甚至觸目驚心。

    比如有的幼兒園規定小朋友必須在規定時間吃完飯,吃不完,老師就再往碗里多添飯,要求孩子必須都吃下去;有的幼兒園把孩子們管得太死,每天要上課,下課也不許隨便離開座位,孩子晚上回家還要寫作業;有的幼兒園制定了各種詳細的評比規則,孩子們一進入幼兒園就被強行納入各種競爭的軌道,整天為得了幾朵小紅花、是否得到表揚、是否得到好成績而糾結痛苦……這樣的幼兒園已不是幼兒園,簡直成了幼兒的精神監獄。

    所以,如果問我如何選擇理想的幼兒園,我要強調的是以下幾點:

    第一,硬體不是最重要的,擇園時要重點考察絕大多數孩子在這裡快樂不快樂,是不是喜歡每天來上幼兒園——此中道理前面已經說過,不再贅述。所以不必被一些幼兒園的豪華設施晃花眼睛,孩子需要的其實並不多,只要兩三部滑梯、幾架鞦韆、一個沙坑、一些書、一些玩具,外加能奔跑嬉戲的場地就可以。當然,有更好的設施不是件壞事,家長要牢記的是,能看到的設施和獎牌只是附加值,幼兒園的主要價值恰體現在那些看不見的東西上,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才是真正需要你用心考察的——除了孩子們的快樂問題,還有下面幾個方面要注意。

    第二,孩子們來幼兒園不是「上學」,而是「玩耍」。幼兒園有學習活動,但沒有「上課」的概念。學習內容必定是孩子們喜歡的,形式是活潑有趣的,比如做手工、做遊戲。沒有當下那種學拼音或學英語單詞的「功課學習」,當然也沒有傳統的書面作業,沒有考試,沒有學不會的難堪和尷尬。教育家杜威說「當兒童有機會從事各種調動他們的自然衝動的身體活動時,上學便是一件樂事,兒童管理不再是一種負擔,而學習也比較容易了。」 整個幼兒園的管理價值取向不是如何讓孩子們學得好,而是如何讓孩子們玩得開心。

    幼兒教育最大的任務就是讓孩子自由發展,天性得以正常表達,才能更好地在未來適應社會化要求。現在幼兒園教育有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就是人們不理解什麼是「學前教育」,錯把學前教育做成「前小學教育」。我們現在的小學教育已經不合理,學業負擔太重,已經對兒童造成傷害。如果再把這樣一種教學模式放到幼兒園,它對幼兒的傷害就更為嚴重,不但無助於「啟蒙」,還會「致愚」,既可能永久性地傷害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智力,也可能傷害他們的心理。

    目前很多幼兒園設施都太奢華,課程設計太複雜,有遊戲沒快樂,有學習活動沒有智力成長。這些幼兒園沒有從孩子的需要出發,只是一廂情願地做事。剖析其終極服務目標,更多地是為機構和管理者服務,而不是幼兒。這背後是另一個深層次的問題。

    當然,很多情況下,幼兒園是出於迎合家長的需要,才承諾孩子在幼兒園期間會學多少英語單詞、多少生字等。幼兒園作為行業機構,應遵循教育科學,不能被社會上一些庸俗需求所擺布。養豬的人,不能因為人們現在願意吃瘦肉不願意吃肥肉,就給豬大量餵食瘦肉精;做教育的人,更不能因為社會上某些畸形需求,就無視自己的行業規範和職業良心。當然這也涉及一個從業者的素質問題,尤其是管理者。有不少幼兒園管理者只有跟風的能力,沒有思考的能力。不是他們不願做,而是不知如何做。所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才是改善幼兒教育的根本;只是著眼於改善硬體,不過是滿足了管理者的需求和政績的需求,對幼兒其實沒太大意義。

    第三,在安全的前提下,越自由的幼兒園越好。這樣的幼兒園,除了一部分活動和吃飯需要時間統一,其餘時間孩子們都有自主選擇的餘地。他可以選擇遲到早退,可以選擇不午睡,可以選擇某頓飯吃得多些或少些,可以選擇隨時上衛生間,可以玩積木也可以選擇畫畫。老師領著大家唱歌時,他想唱就唱,不想唱就可以不開口,而不會受到指責。

    表面上看,這樣的幼兒園太沒規矩。事實上,這種「沒有規則」,恰是一個人早期成長最需要的「自由的氛圍」。在自由的氛圍下,兒童內在的心理秩序感才不會被打亂,會依自然提供的基因有序生長。我不贊成在幼兒園以「紀律」來處處要求孩子們。幼兒園有的紀律是必須的,比如不能打人,自己的杯子必須放在固定的位置;但教育中的很多「紀律」不過是為了做給別人看,比如做操整齊,老師講故事時手放到背後等。形式上整齊劃一的東西對幼兒來大多沒有意義。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還是個「小動物」,他還是一個自然的人,不是一個社會的人。不尊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生長規律,把「紀律」這個屬於成人社會的東西早早套到孩子身上,就是給他們早早戴一個「緊箍咒」。這個圈圈無論是對孩子的心理還是生理髮育,都會形成限制和束縛,都是負面的。

    一所「自由」的幼兒園可能不如那種整齊劃一的幼兒園看起來「井井有條」,管理工作表面上看來可能更複雜一些,但從一個較長的時段來看,其實更簡單。教師如果眼睛一刻不停地盯著所有的孩子,不停地指點。說實在的,那樣不但老師累,孩子們也很累。孩子們其實經常是專註的,並不喜歡自己玩耍時有人監督。只要安全,老師就應該盡量和孩子做到兩不打擾。這樣的幼兒園,老師和孩子都不會無端地耗費能量,都會感覺幼兒園是個輕鬆的地方。

    教師並非越勞累越好,教育之美經常就在於它的簡單。例如有的老師看到孩子灑了飯,她只是幫孩子收拾了,再給孩子盛一碗,耗時兩分鐘;而有的老師看到孩子灑了飯,除了花兩分鐘收拾、盛飯,還要再花幾分鐘來教訓孩子,甚至給家長打電話、到牆上的評比欄中給孩子記過失——後一個老師顯然比前一個老師做得多,更「辛苦」,可這有意義嗎?我知道很多老師就是在這樣沒有意義的行為中浪費著自己的精力,辛辛苦苦做著一些反教育的事,弄得自己和學生都筋疲力盡。我看過一個比喻,覺得說得非常好:最好的老師像一個稱職的僕人一樣,需要的時候會及時出現,不需要的時候則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給孩子自由選擇,是比「立規矩」更重要的早期教育內容。固然我在送女兒上幼兒園時,有意影響她,讓她能在幼兒園安然地睡午覺以及在幼兒園「聽話」。但那並不意味著我一定贊成幼兒園要統一睡午覺或贊成它所有整齊劃一的行為,那最多是我的教育理想在現實中妥協的一種表現。

    第四,幼兒園基本上不搞評比和競爭。沒有評比,就會較少產生歧視和偏見,孩子們自然生長的心態不受到打擾;沒有競爭,就不需要緊張和心理失衡,自卑和攀比就缺少了生根的土壤。在這樣的幼兒園,孩子們頭腦中沒有「好孩子」、「差孩子」的概念,沒有「表現好」與「表現差」的區別。當然,如果他們哪些事情做得好,老師會給予肯定和鼓勵;哪些事情做得不好,老師會友好地告訴他怎樣做就會更好。

    幼兒體內能量很少,僅夠成長之用,沒有多餘的用來應付競爭。在幼兒園這根起跑線上,他們就被當作一個個獨特的人來對待,而不是當作團體人之一去比較;他們以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以自己的目光去評價自己和他人,能量不分散,「個性」的芽就會在他們體內萌發,他的人生才會變得有力、有創造性,而不是只做一個無力的附庸者,終身活在別人的想法下、活在別人的目光中。

    可以說,這幾條擇園理念是一種理想,以這樣的理想選擇幼兒園似乎有難度,但我們可以力求接近。考察一所幼兒園如何,我們是無法挖掘出幼兒園的理念,再去套我們的理想的。但考證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每天早晨去觀察一所幼兒園或一間教室門口孩子們的入園狀況,絕大多數孩子是高高興興走進去,還是哭鬧著不肯進去。也可以和親戚朋友打聽一下,他們的孩子是喜歡去幼兒園還是不喜歡。同一所幼兒園孩子們身上具有普遍的情緒特徵可以告訴你很多,而且很準確。

不上幼兒園可不可以

    選擇一所理想的幼兒園不是件易事,那麼,如果選擇不到,孩子不上幼兒園可以嗎?

    有位家長說他一家人從天津遷到上海,在孩子上幼兒園問題上遇到困難。在天津時,幼兒園不教孩子學文化課,為此還特意給家長開了會,說明幼兒園孩子的小手肌肉還沒發育好,過早寫字是不對的;幼兒園只開設手工課,以此鍛煉孩子們的手的靈巧性。幼兒園其它方面管理也很好,所以孩子在天津的幼兒園一直非常快樂。後來他工作調動到上海,全家人跟著過來。但孩子在上海所送的這家幼兒園的教育跟天津那家完全不同,這所幼兒園天天要上課,到孩子們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時,拼音就都學完了。孩子到了這裡,一下子就顯得很「落後」,不會抓筆,也不認識拼音,在幼兒園被小朋友笑話,說他笨,時間一長,孩子自己也總說自己笨,很不自信;再加上常常因為寫不好作業挨老師批評,孩子變得非常害怕上幼兒園。

    這位家長打聽了一下,周圍幾家幼兒園差不多都是這樣,而朋友推薦的兩所不學文化課的幼兒園又離家太遠。於是問我,可不可以不送孩子到幼兒園,孩子媽媽正好近幾年不上班,每天只讓媽媽帶著行嗎?他的擔心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孩子不和小朋友接觸,會不會影響他以後和同學相處;二是不上幼兒園,會不會存在幼小銜接的不習慣問題;三是如果媽媽帶著孩子在小區里玩,別人問為什麼不上學怎麼回答——許多人已習慣把上幼兒園說成是「上學」——這個問題總是讓孩子和媽媽非常難為情,也擔心這會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

    這種情況,我贊成孩子退園。習慣的力量常常讓我們忘記事情的本來目標。如果送孩子到幼兒園是因為這樣一些原因:家裡沒人照顧孩子,希望孩子有更多的玩伴,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智力啟蒙等,那麼當這些因素不存在時,還有什麼送的必要?

    幼兒園的啟蒙教育,家長在家中完全可以實現,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背古詩,一起做智力遊戲等等。它可能和理想的幼兒園課程內容不一樣,只要做得好,效果是一樣的。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多帶孩子和小朋友以及各種各樣的人接觸,儘可能讓孩子多接觸人,如果平時找不到一起玩的小朋友,則可在傍晚和周末盡量帶孩子接觸小朋友。只要孩子心理健康,將來的人際關係不是問題。

    幼小銜接的問題也不需要擔心。那種認為習慣了在幼兒園上課、寫作業,上小學就會更習慣上課和寫作業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事實恰恰相反,在幼兒園被管束過度的孩子,上小學後會表現出更嚴重的注意力渙散;在幼兒園被作業奴役過的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就會出現厭學的癥狀。一個人坐監獄時間再長也不會習慣坐監獄,只會生長出更多逃離監牢的念頭。至於幼兒園學習拼音、數學等小學學習內容,可以等到上小學再學。如果需要提前學的話,家長完全可以在家裡教孩子。

    至於說難為情,我猜測可能是家長把不上幼兒園等同於「輟學」了,所以才會難為情。孩子是否難為情,取決於家長的態度。如果家長真的想通這件事了,勇敢地選擇離開,並為自己的明智感到慶幸,感到自豪,那麼當別人問為什麼不上學時,完全可以自信地對別人說自己帶孩子比上幼兒園好,孩子也會為此滿意和自信。

    當然,家長選擇離開幼兒園時,沒必要對孩子說幼兒園的壞話,更不要讓孩子覺得所有的幼兒園都不好,否則會導致他對所有的幼兒園都沒有好感。只是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情況去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就夠了。

 

    人天然是群居動物,依天性來說,所有的小朋友都願意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幼兒園」這個名詞,它本來意味著是孩子們一起聚集遊戲的樂園,現在卻經常變成了一塊恐怖之地,甚至成為孩子眼中的虎穴龍潭。其實要改變這種狀況也並非難事,只要家長和幼兒園改變觀念,依幼兒的身心特點給孩子以良好的引導,聯手為孩子營造一個符合教育科學的生活環境,幼兒園就會變成比家更吸引孩子的地方,真正成為孩子的樂園。 (完)


推薦閱讀:

嬰幼兒棒針雙排扣翻領開衫大衣
幼兒園常規教育兒歌化
入園「十不問」,保證孩子愛上幼兒園
Diy手工坊成為兒童新「夥伴」
寶寶得了濕疹該如何處理呢?嬰兒濕疹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TAG:孩子 | 幼兒園 | 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