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與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的比較

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知識梳理

1、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家為諸家之一。這一階段,儒家雖然屬於顯學,但由於其主張不能適應當時戰亂動蕩的社會環境,因此未被統治者所採納。

①創立:春秋時期孔子創立,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孔子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②發展:戰國時期的孟子發展了孔子的學說,政治上主張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寬刑薄稅。儒家思想開始與政治相結合。

荀子:唯物主義思想,認為自然界有自己的規律,可以掌握其規律而利用它。

2、秦朝:焚書坑儒,儒家受到排斥。

3、西漢: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

  ①主張: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大一統

  ②影響:適應了當時封建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需要,符合歷史發展的要求,具有積極作用;儒家思想從此成為封建正統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獨尊儒術長期束縛人民的思想,不利於科學文化的發展。

4、宋朝:儒學新發展——理學產生髮展。

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

內容:①「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 ②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其實質是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注意二程和朱熹各自的具體主張和主張的相同點)

5、明清時期:早期啟蒙思想產生,儒學受到批判。(注意同時期還有王陽明心學)

⑴明李贄,反封建思想的先驅。指責儒家思想並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聖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⑵清初三大民主啟蒙思想家(生活在明末清初)

黃宗羲:猛烈批判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制,反對人治;反對重農抑商,主張工商皆本。

顧炎武:強調經世致用的實際學問,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反對君主專制。

王夫之:唯物主義思想家。

6、戊戌變法期間:①康有為、梁啟超把西方政治學說同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來宣傳維新思想,利用孔子的權威為變法製造理論依據。

②資產階級維新派同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主義思想的正面交鋒,使一些知識分子開始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

③1898年的百日維新期間,光緒帝的詔書中有廢除八股、改試策論的內容,但很快被慈禧廢除。

7、19世紀晚期: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傳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辛亥革命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儒家正統地位受到猛烈衝擊。

8、北洋軍閥統治時期:①袁世凱在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逆流,為復辟帝制搖旗吶喊。

②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猛烈批判舊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

9、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儒學正統地位廢除。

10、「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毀滅性打擊,成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之一。

11、新時期改革開放以來,儒家思想地位有所提升,成為進行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發展

1、希臘先哲的精神覺醒

背景:

1)主觀:①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自然和人類是由神創造的;

② 部分學者開始懷疑宗教神話對世界和人的解釋

2)客觀:古希臘城邦奴隸制民主政治高度發展,公民積极參与政治生活

B、表現

①智者學派:主張、代表、作用(內容略)

②蘇格拉底:主張及影響

③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2、文藝復興

A、時間:14-17世紀。

B、性質:是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藉助復興希臘、羅馬文化所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

C、原因:

①封建神學的各種傳統觀念占統治地位;

②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不滿現狀且有物質基礎;

③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澱濃厚;

④人才聚積,名人輩出等。

D、核心思想:人文主義。

①含義:重視人的價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對當時的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②評價:積極一面: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神學的思想武器,對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深刻影響,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進步性,是整個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和核心內容,貫徹於文藝復興運動的各個領域和整個過程。消極一面:過分強調個人意志,忽略公共意志等問題。

E、主要成就:

義大利:掌握但丁、喬托、彼特拉克、薄伽丘、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菲爾、馬基雅維利等人的成就。

西歐: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法國:拉伯雷的《巨人傳》。德意志:伊拉斯謨的《愚人頌》。西班牙: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F、影響

把人們從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精神和科學實驗精神,為世界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化遺產,文藝復興為以後的思想進步奠定了基礎。

3、啟蒙運動

A、條件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得到發展,資產階級形成並壯大,手工工場廣泛發展,資本主義與封建制度的矛盾不斷加深,自然科學得到發展。

B、性質:是繼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發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C、內容:

呼喚用理性的陽光碟機散現實的黑暗,集中力量批判專制主義、教權主義,號召消滅專制王權、貴族特權和等級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D、概況

    伏爾泰的思想觀點:⑴抨擊天主教會;⑵反對君主專制,主張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明確地提出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

    盧梭:最主要的政治觀點是「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

    狄 德羅:主編《百科全書》而被視為百科全書派的代表。《百科全書》的內容反映了啟蒙思想的特徵:反迷信、反狂熱、反宗教迫害、反專制、反社會不公平。它同時反映了當時的一切科學成就。這都有助於啟發民智和解放思想。以《百科全書》的編寫和出版為中心,形成了法國啟蒙運動的高潮。

E、影響

①有力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

    ②對法國封建制度進行了深刻揭露,為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③啟蒙運動陸續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著封建統治。

④ 啟蒙思想家們宣揚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則得到廣泛傳播,形成強大的社會思潮,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推動了資本主義 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啟蒙思想家的著作逐漸被介紹到中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激勵著那裡的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鬥爭。

 

反思:

曾經看到這樣一則內容: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內懸掛著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詩人寫的對聯:「文明新舊能相益,心理東西本自同。」對聯讚歎了人類文明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傳承與交融,在人類蜿蜒曲折的歷史長河中,文明演進的線索可以概括為兩個基本線索:一是縱向的傳承,主要指人類文明形態的演進;二是橫向的拓展,主要指不同間的接觸、交流、融合和主流文明的擴展,中西方文化尤其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儒家思想和西方的人文主義,這兩者之間的發展既有相同之處,又有相異之處,我認為通過比較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把握,更為重要是通過比較中西方傳統文化的特點,使學生認識到中西文化沒有好壞之分,應該各有所長,使學生領悟到中國文化在再建的過程中應該揚長避短,最好是能以海納百川的胸懷來包容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先進的文化,,如果我們現在能夠很好地以過去的仁教去統帥和接受西方的民主和科學思想,正像中國過去接受佛教而又超越佛教,創造出中國特色的新佛教那樣,中國文化便能戰勝西方科學與民主思想的挑戰而重建自己的新體系,重新坦然地面對世界,走向未來。              

 

推薦閱讀:

鄧曉芒:當代人文精神的現狀及其出路
那個年代到底發生了什麼?需要一個叫王進喜說出"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種話?
中國在宋朝以後沒有出現類似文藝復興的思想文化運動的原因是否為門閥士族的衰落?
理性精神與人文精神 - 讀王澍《造房子》

TAG:中國 | 文化 | 人文 | 中國傳統 | 思想 | 傳統文化 | 傳統 | 精神 | 中國傳統文化 | 發展 | 比較 | 西方 | 起源 | 演變 | 西方人 | 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