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諾貝爾獎得主:米斯特拉爾詩選

       死的十四行詩(三首)

  一

  人們將你放在冰冷的壁龕里,

  我將你挪回純樸明亮的大地,

  他們不知道我也要在那裡安息,

  我們要共枕同眠夢在一起。

  我讓你躺在陽光明媚的大地,

  象母親照料酣睡的嬰兒那樣甜蜜。

  大地會變成柔軟的搖籃,

  將你這個痛苦的嬰兒抱在懷裡。

  然後我將撒下泥土和玫瑰花瓣,

  在月光縹渺的藍色的薄霧裡,

  把你輕盈的遺體禁閉。

  讚賞這奇妙的報復我揚長而去,

  因為誰也不會下到這隱蔽的深穴里

  來和我爭奪你的屍骨遺體!

  二

  有一天,這長年的苦悶會變得更加沉重,

  那時候靈魂會告訴我的軀體,

  它不願再在玫瑰色的路上拖著包袱行走,

  儘管那裡的人們滿懷著生的樂趣……

  你將覺得有人在身旁奮力挖掘,

  另一個沉睡的女人來到你寂靜的領地,

  待到人們將我埋葬完畢,

  我們便可以暢談說不完的話語!

  到那時你才會知道為什麼

  你的軀體未到成年又不疲倦,

  卻要在這深深的墓穴里長眠。

  在死神的宮殿里也有光芒耀眼,

  你將明白有星宿在洞察我們的姻緣,

  背叛了婚約就該命喪黃泉……

  三

  那一天,邪惡的雙手控制了你的生命,

  按照星宿的示意,你離開了百合花叢。

  當邪惡的雙手不幸伸進花園,

  你的生命之花正當歡樂的妙齡……

  我曾對上帝說:「人們把他引上了死亡的途徑。

  他們不會指引那可愛的魂靈!

  主啊,讓他逃出那致命的魔掌,

  或沉淪在你賜予人們的漫長的夢中!

  「我不能向他呼喊,也不能隨他運行!

  傾覆他小船的是一陣黑色的暴風。

  讓他回到我的懷抱或讓他年茂時喪生。」

  在如花似錦的年華,船兒停止了運行……

  難道我不懂得愛,難道我沒有情?

  將要審判我的主啊,對此你了解得最清!

  趙振江譯

  默   愛

  如果我恨你,

  我會斬釘截鐵地對你說,

  可如今我愛你,

  對人類如此含糊的語言,

  我卻信不過!

  你願它化作一聲呼喚,

  來自深深的心底,

  可它還沒出胸膛和喉嚨,

  灼熱的激流早已有氣無力。

  我本是一個漲滿的池塘,

  可對你卻像乾涸的泉眼一樣。

  一切都由於我痛苦的沉默,

  它的殘暴勝過死亡!

  趙振江譯

  ——《柔情》

  把 你 的 手 給 我

  ——獻給達索·德·希爾維拉①

  把手給我,讓我們來跳舞,

  把手給我,讓我們來親熱,

  我們象一朵花,

  花兒一朵……

  我們唱的是一首歌,

  跳的是同樣的舞,

  象一株擺動的麥穗,

  麥穗一株……

  你的名字叫玫瑰,我的名字是希望,

  你會忘掉這兩個名字,

  因為我們跳舞的地方,

  是座荒丘,那麼荒涼……

  陳光孚譯

  ① 智利詩人,曾幫助米斯持拉爾出版詩集。

  子  夜

  美喲,這子夜。

  我所見玫瑰樹的枝節里

  流涌的糖汁升向玫瑰。

  我聽見

  威嚴的虎,那熾烈的條紋

  不讓它睡眠。

  我聽見

  一個人的詩章

  在黑夜裡增長,

  猶如沙丘。

  我聽見

  我母親在沉睡,

  呼吸著雙重的氣息。

  (已經五個歲月,

  我沉睡在她身中。)

  我聽見

  羅訥河流向下游,帶著我①

  象個父親,被盲目的泡沫蒙瞎了眼睛。

  之後、我不再聽見什麼,

  只是向著

  阿爾萊斯的城牆下落,②

  充滿著陽光。

  王央樂譯

  ① 羅訥河,從瑞士流經法國入地中海。

  ② 阿爾萊斯,法國城市,在羅訥河畔。

  孤 單 的 孩 子

  我聽見一陣哭聲,就在山坡停住,

  走近路邊一座茅舍的門。

  一個孩子從床上以甜甜的雙照看我,

  無限的柔情彷彿醇酒,把我陶醉。

  母親遲遲未歸,還在田疇彎腰勞動;

  孩子醒來尋覓溫暖紅潤的奶頭,

  放聲號哭……我抱起他緊貼胸懷,

  一支催眠曲從我胸中升起,顫顫巍巍……

  月兒從敞開的窗口瞧著我們。

  孩子已經沉睡,歌聲傷佛另一種光

  冰浴著我因此而充沛的心胸……

  那位母親慌張地急忙開門走進,

  看見了我臉上的幸福那麼真實,

  竟讓她的孩子依然留在我入睡的胳膊之中!

  王央樂譯

  ──《外國文學季刊》1984.4

米斯特拉爾,G.(1889-1957) 智利女詩人。原名盧西拉·戈多伊·阿爾卡亞加,生於聖地亞哥以北的埃爾基河谷,死於紐約。14歲開始發表詩作。17歲時與一個鐵路職員戀愛,對方由於不得志而自殺。對死者的懷念成為她初期創作的題材,作品充滿哀傷的情調。1914年以《死的十四行詩》獲聖地亞哥花節詩歌比賽第一名。1922年發表第一部詩集《孤寂》,筆觸細膩感人,突破當時風行於拉丁美洲的現代主義詩歌的風格。1930年後她的詩歌創作有明顯的轉變,從個人的憂傷轉向人道主義的博愛。詩集《有刺的樹》(1938)為貧苦人們的不幸大聲疾呼,為猶太民族的遭遇表示不平,為窮苦兒童祈求憐憫,這一創作傾向對拉丁美洲抒情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45年 9月「因為她那富於強烈感情的抒情詩歌,使她的名字成為整個拉丁美洲的理想的象徵」而獲諾貝爾文學獎金,成為拉丁美洲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第一人。

  1955年出版的詩集《葡萄壓榨機》,表達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


推薦閱讀:

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解讀諾貝爾頒獎周
中國魯班尺竟然被外國人悟出了諾貝爾獎,我們有何理由不去探索?
馬爾克斯生平 諾貝爾獎「唯一沒有爭議的獲獎者」|爾克斯|獲獎者
「諾貝爾獎」的中國事實

TAG:諾貝爾獎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