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顧墓的發現歸功於李根源

   【揭秘】顧墓的發現歸功於李根源

1928年所繪的顧氏三賢墓地形圖

  與一旁豪華的公墓不同,「顧氏三賢墓」已經在這裡寂寞地度過了千年。歷史的變遷,一度讓顧氏後人都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墓究竟在此山何處。

  根據蘇州史志記載,顧雍墓的發現,得歸功於李根源。

  1923年,李根源因為反對曹錕賄選,憤而辭去國務總理的高位,退出北洋政府,隱居蘇州十全街。1928年李根源買山葬母,從此開始了在小王山的生活,李根源廬墓守孝十年,留下了一段佳話。

  這十年里,社會各界的名流紛紛前來拜謁李根源,其中善書者必留墨寶,善詩者必高吟唱和。於是,李根源專門長年雇了石匠,將題詞題詩鐫刻到山上的各處岩石上,使小王山成了一座近現代名人書法藝術的露天博物館,其中章太炎、于右任、章士釗、蔡鍔、吳昌碩、張大千等書法摩崖石刻一百多條,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1995年,小王山摩崖石刻、李根源墓已被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老教師金雲良向記者透露,他曾是李根源的學生,其父與李根源是摯友。1927年10月,李根源到穹窿山買山葬母,查詢歷史典故時,發現了「漢吳侯顧貴、吳丞相雍、梁建安令烜,三墓並在白馬嶺小王山」這段史料,想將母親葬在顧雍墓附近,便萌生了找尋顧雍墓的念頭。於是他先後在村裡顧姓人家處詢問,但大多不知道在哪,多處尋訪未果。

  李根源始終不死心,第二次再到山裡來時,碰到善人橋一位村民來訪,提到在附近村莊一位顧氏後人家裡有顧氏舊譜抄本。李根源便立即找來看,確認顧雍葬在小王山,但那位顧氏後人還是不知道墓在何方。李根源便攜顧氏後人到山中去尋找,在小王山南麓草叢中得碑一方,字已經被風雨剝蝕,清洗後細細查看,「見到上面有三行字,『漢馳義侯顧氏遷吳始祖貴、吳丞相封醴陵侯顧雍、梁建安令贈侯爵顧之墓』,落款為嘉慶丙子歲,碑後還有三座墓冢,巍然平列。」

  1928年,顧氏三賢墓得到了吳縣保墓會的保護和修繕,當年李根源作為保墓會會長,親自登記、尋訪並拍照,記錄下顧氏三賢墓的詳盡方位,還親手種植松樹護墓。在李根源著《松海》中明確寫道,「此墓距吾母兆域才五十丈,逾嶺即是,且有墓碣可認。」金雲良說,是年李根源重修顧墓,並在墓前親書摩崖石刻,以「刻石紀之,已告來者」,偕顧氏後裔、當地鄉親跪拜古賢。

  【保護】著名教育家顧毓秀重為先祖立碑

  顧氏是江南名門望族,著名教育家、江澤民恩師顧毓秀就是顧氏後人之一,曾於1947年和1986年兩次來蘇祭拜顧雍之墓。

  金雲良介紹,1986年6月21日,顧毓秀夫婦從美國回來,一踏上祖國大地,就受到鄧穎超的親切接待,鄧大姐得知顧老要回蘇州故里掃墓,立即派人陪同前往。當時,顧墓墓碑已經在文革時期被毀,於是顧毓秀決定親自書寫兩塊新碑的碑文。到了1987年立碑之時,當地的老百姓亮出了舊碑,說是為了防止顧墓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被破壞,就偷偷將墓碑藏匿起來。見顧氏後人從海外歸來,便放心交出舊碑。喜出望外的顧老將新舊碑一起立於墓前。瞻仰完先祖墓,顧老還深情地捧起墓地泥土帶回美國。這些,在顧毓秀所著《行雲流水》中均有詳細記錄。

  顧家後人前來尋覓拜祭更是經常的事。2009年6月10日,無錫顧氏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顧智傑帶領無錫、安徽、南通、常州等地的二十餘名宗親到蘇州尋謁先祖顧雍墓,但大家看了「顧氏三賢墓」後無不痛心。「顧毓秀重新立碑至今已有二十多年,顧墓的墓碑始終保持原樣,令人遺憾的是,其墓碑周圍的荒草一天天長高,周圍的新墓還在不斷增加,顧墓的將來不容樂觀。出於保護顧墓的目的,顧氏後人以及一批保護地方文化的熱心人士四處奔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將其立為文保單位。」顧建新說。

  最早為保護顧墓而奔走的,要數蘇州錢幣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鄒志諒老先生,早年他因關注中國「錢幣學鼻祖」顧烜而關注顧墓。1987年,鄒志諒結識金雲良老師,便開始了為顧墓「申保」的征程。然而,這20多年來,他和顧氏後人一直到處奔走,希望顧雍墓能夠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以得到妥善的保護。

推薦閱讀:

為什麼李根關鍵時刻能拯救球隊?

TAG:發現 | 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