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波絲卡: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文學|北京文藝網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更願意做個隱居者。這位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正如同為波蘭詩人的切斯瓦夫·米沃什所形容的那樣,「害羞,謙虛,獲諾獎對她是個負擔。她在自己的詩裡面靜默,她不會把自己的生活寫進詩里。」不過,辛波絲卡提前把墓志銘寫進了詩里:「路人啊,請你從書包里拿出計算器,/為她的命運默哀一分鐘。/一分鐘就夠。」2月1日,辛波絲卡在波蘭古城克拉科夫於睡夢中去世,享年88歲。辛波絲卡的詩富有美感和音樂精神,因此被稱為「詩壇莫扎特」。她是第三位獲諾獎的女詩人,也是第四位獲得諾獎的波蘭作家。她的詩歌被譯成36種文字,18個國家出版過她的詩歌單行本。她出版於1976年的詩集《巨大的數目》,第一次印刷1萬本在一周內即告售罄,這在詩壇真算是「巨大的數目」。去年,波蘭總統科莫洛夫斯基授予她波蘭國家最高榮譽白鷹勳章,以表彰她對波蘭文化的傑出貢獻。對於詩人的去世,科莫洛夫斯基寫道:「幾十年來,她用樂觀、對美和文字力量的信仰,鼓舞著波蘭人。」他還表示,辛波絲卡是波蘭精神的守護者。

  不過,辛波絲卡在波蘭境外知名度並不高。中國普通讀者熟悉她,多是通過台灣漫畫家幾米的漫畫。在那部著名的作品《向左走,向右走》中,幾米引用了辛波絲卡《一見鍾情》中的詩句:「他們兩人都相信/是一股突發的熱情讓他倆交會。/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幾米多次坦言:「詩人辛波絲卡的詩總是給我創作的靈感。」很多中國讀者,正是因為閱讀幾米,愛上了辛波絲卡的詩歌。

  2

  作為一個更願意安靜生活的「隱居者」,辛波絲卡寫過一首題為《隱居》的詩歌:「你以為隱士過的是隱居生活,/但他住在漂亮的小樺樹林中/一間有花園的小木屋裡。/距離高速公路十分鐘,/在一條路標明顯的小路上。」詩句顯見地充滿了反諷與隱喻。

  這一特點也體現在詩人的寫作生涯中。1923年,辛波絲卡出生於波蘭科尼克,8歲移居克拉科夫,她在那裡一直住到去世。在大學,辛波絲卡研究社會學和波蘭文學,1945年3月,她在《波蘭日報》的青年副刊《鬥爭》上發表了第一首詩歌《尋找詞句》,隨後她相繼在波蘭報刊上發表詩作,並立即受到波蘭詩壇的注意。1948年,當她正打算出第一本詩集時,波蘭政局生變,成為社會主義國家,主張文學當為社會政策而作,辛波絲卡於是對其作品風格及主題進行全面之修改。這部名為《我們為什麼活著》的詩集,遲至1952年才得以出版。

  詩集代表了她早期的創作特色,辛波絲卡也像二戰後步人文壇的許多青年作家一樣,充滿了對法西斯戰爭的憎恨和對戰後新生活的美好憧憬,詩作富於政治色彩。反對冷戰,反對帝國主義等,都是她詩歌的主題。但與當時流行的標語口號式的政治詩歌不同,她的詩寫得含蓄微妙,具有幽默諷刺的特點,因而深受讀者的喜愛。但時過境遷,她這一時期的詩歌也成了他人貶低她早期創作成就的口實。1994年她曾被提名為波蘭文學院院士候選人,在投票時卻因為其在50年代曾寫過具有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內容的詩歌而被否決。


推薦閱讀:

網劇畫江湖之不良人李星雲,你可還滿意?
騎摩托漫遊拜縣,機器俠和老魚兒的泰國六日
誰能推薦一些可以表達故友重逢的喜悅心情的好詩句?
超越狹隘的眼光(文藝點評)
把你的悲傷留下,把我的快樂帶走〈琴台文藝〉

TAG:文藝 | 文學 | 北京 | 荒謬 | 辛波絲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