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最好的財富 ——成就信心 圓滿二利 ' 法師輔導文字版
信心是最好的財富
——成就信心 圓滿二利
法師輔導文字版
信包括六方面:一、信自;二、信他;三、信因;四、信果;五、信事;六、信理。
如果六種信心都具足,那就成了最殊勝的信心。
(一)信自
美國最著名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最高層次的需要。正如你需要空氣、需要陽光,你也需要發揮自己的潛能。而自信正是挖掘內在潛力的最佳法寶。
信心堅強的人,絕對不會輕易自認無能。因為在他們思想上已經剷除了妄自菲薄、壓抑自我的想法。
(一)信自(世間角度)
一次,一個士兵騎馬送信給拿破崙,由於馬跑得太快,到達目的地之前猛跌了一跤,那馬就一命嗚呼。拿破崙接到了信後,立刻寫了回信,交給那個送信的士兵,命令他騎自己的馬,火速把回信送去。
當那個送信的士兵看到這匹裝飾得非常華麗的駿馬時,便對拿破崙說:「將軍,我是一個平庸的士兵,不配騎這匹華美而強壯的駿馬。」
拿破崙回答:「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法蘭西士兵所不配享受的。」
在這個世界上,處處都充滿了像這個法國士兵一樣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地位低微。別人所擁有的種種幸福是不屬於他們的,他們也不配享有,認為自己無法與那些偉大人物相提並論。而他們這種自卑自賤的觀念,常常會成為不求上進、自甘墮落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都這樣想: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不是他們這一輩子所應該享有的。他們認為,生活中所有的快樂,都要留給那些命運的寵兒來享受。這種卑賤的心理,必然不會讓人有出人頭地的觀念。其實,很多人本來是能夠做大事、立大業的,但在現實中竟做著小事,過著平庸的生活,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自己自暴自棄,沒有懷著遠大的理想,不具備堅定的自信。
其實,那些成就偉大事業的卓越人物都具有這一特點,他們在開始做事之前,都具有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堅強自信心,深信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必能成功。如果,在做事時他們就能付出自己全部的精力,不顧艱難險阻,直到勝利。
莎士比亞曾這樣說過:「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即是其失敗的原因。「
在美國的南北戰爭中,杜邦在法拉格特將軍面前陳述未能攻陷切斯登城的種種原因時,法拉格特為他加上一句說:「這些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你沒有提到,那就是你根本不確信自己可以做成那件事。」
一個人如果不相信自己能做成自己從沒有做過的事,那他決不會成功。我們應該領悟到這一點,只有不斷努力,不依賴他人的幫助,才能成為傑出的人。每個人都要有堅強的意志,要相信自己。
因此,我們要牢記,具備自信的優良品質,自信是成功的金鑰匙。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不管人的天賦和受教育程度有多高,能力有多大,其在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總不會高過他的自信。正像人們概括的那樣:如果你認為你能,你就可能成功;如果你認為你不能,那麼你就根本不可能成功。
給自己一份充足的創業信心,才能使自己擁有一份飽滿的創業熱情,自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業活動當中,才能更大程度地發揮出自己更多的才能,信心可謂是創業取得成功的動力源泉。因此,對於創業的人們來講,一定要使自己擁有一份足夠大的自信心。
(一)信自(出世間角度)
我們即便流浪街頭當乞丐的時候,堅信自己一定會富起來,這種自信就是相合於如來藏的功德,「一切皆有可能」!堅信自己就不會甘於平庸,那麼會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其實這就是佛教中講的信心是精進的所依,會不斷的開發自己相續中的潛能(就是原本有的寶藏。)如同一顆看似普通的礦石居然最後成了熠熠閃光的黃金。很多人在生活中泯滅了理想、追求,埋沒了本有的寶藏。
所謂「信自」,就是信自己現前這一念心,不是肉團的心臟,不是虛妄分別心。這一念真心,沒有初際沒有後際,周遍十方,沒有邊涯。十方虛空中微塵數的國土,本來就是這一念心中所現的國土,雖然我們現在還迷亂顛倒,但只要我們這一念轉過來求生極樂世界,決定可以往生自心中本具的極樂世界。對這一點沒有懷疑,完全相信,叫做信自。
世間的信心獲得世間的成功,出世間的信心獲得出世間的成功!
(二)信他(世間角度)
拿破崙·希爾曾經肯定地說過:信心是生命和力量。
拿破崙親自率軍作戰時,同是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但卻能產生出兩倍的力量。這不得不讓人驚奇。其實,軍隊的戰鬥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士兵們對統帥的敬仰和信心。假如連統帥都抱著懷疑、猶豫的態度,那麼,全軍便會混亂。拿破崙的自信和堅強,讓他所統率的每個士兵都增強了戰鬥力。若拿破崙率領軍隊越過阿爾卑斯時,只是坐著說:「這件事太困難了。」那麼,拿破崙的軍隊根本不能越過那座高山。所以,不管做什麼事,只要堅定不移地自信,就能達到成功所必須的和最重要的因素。
信他(出世間角度)
他指上師三寶、清凈剎土等
(三)信因(世間角度)
信心相信成功的因,努力、開拓市場的眼光、心胸等,如稻盛和夫開拓巴西市場
信因(出世間角度)
簡單一點說,就是深信哪怕以散亂心念一句佛號或心咒,都是成佛的種子,何況一心不亂地念佛號、念心咒,絕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四)信果(世間角度)
信果(出世間角度)
深信西方凈土聖眾海會,都是由修持凈土而來,都是由至誠懇切地念阿彌陀佛的心咒、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修各種凈業迴向往生而成就的,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又像身體的影子跟定身體一樣。因此要相信極樂世界的一切功德、一切殊勝的境界,極樂世界佛菩薩不可思議的功德,都是修凈土成就的妙果。
(五)信事(世間角度)
信事(出世間角度)
就像無法否認娑婆世界的存在一樣,我們無法否認極樂世界的存在。
(六)信理(世間角度)
八佰伴成功的訣竅是「買賣是愛」,以感激和愛心來接待顧客。
信理(出世間角度)
深信自心本體,深信十萬億國土都不超出我這一念心性之外。
修學佛法有沒有捷徑?
答:有。這個捷徑就是對佛法僧三寶具有信心,尤其對一切法寶都生起是修行的具體教授的信心,深信通過聞思修佛法,可以去除執著、煩惱、業障,可以產生出小到克服眼前的煩惱,大到乃至迅速成就佛果的不可思議的功德。這樣的信心,就是修學佛法的捷徑,它能促使學人產生求證的願望,並且為了求證佛法,開始精進地聞思。生起了這樣的信心,就抓住了修學佛法的根本,就能有利地克服修學佛法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障礙,快速順利地進步。
什麼叫信心?
答:《阿毗達磨雜集論》云:「信者於有體、有德、有能,忍可、清凈、希望為體。謂於實有體,起忍可行信;於實有德,起清凈行信;於實有能,起希望行信,謂我有力能得能成。」
十一種善心所里,以信心為首位。因為「信為道源功德母」,有了信心就能產生和長養一切白法,所以把信心放在首位。
那麼信心是什麼體性呢?就是對真實義、功德和功能這三方面,有深深忍可於心、愛樂希求和內心清凈的狀況。
信心的作用是:能對治無信心,或者愛樂希求善法。
l 勝解信
對於真實的事相和原理,深深地相信實際就是如此,沒有二話可說,這樣心裡隨順、認可而不動搖,就是勝解信或深忍信。
通過一定的聞思,了知三寶的不共功德與加持後,我們從內心深處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時分無欺的皈依處,就是三寶;無論是苦是樂、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不管發生任何事,三寶都會知曉;除了三寶之外,沒有其他可依賴、可指望的靠山。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心,就稱為勝解信。
這種信心最為難得,是從骨髓里生起的信心,而不是僅留在表皮上的。勝解信會讓你對三寶產生完全的信賴:「今生乃至生生世世,不管是苦是樂,我一切的一切全部交付於您,除了您以外,我沒有其他的皈依處。」這就好比一個孤兒,找到全心幫助自己的人後,會把一切誠心託付給他。
l 清凈信
對於在佛寶、法寶和僧寶上真實具有的清凈功德,有一種很深的信解,由此會生起喜樂的心,這一種信心就是清凈信。比如你聽到了佛寶、法寶、僧寶都有種種極其殊勝的功德時,心裡沒有被疑的煩惱所污染,有一種很清凈的信心,就叫「清凈信」。
當你步入陳設佛像、經書、佛塔的佛殿或經堂,或者見到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的尊顏,聽到他們的豐功偉績及感人事迹,依靠此類因緣,立即想到他們的悲心廣大等等,這種由清凈心引發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凈信。
l 欲樂信
對於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善法,深信這裡面一個個都有功能,都有作用力,只要實際這麼做到了就一定能得到安樂果,或者能成就聖道,這樣見到善法有很大的作用,有特別殊勝的利益之後,由此發起希求做這種善法的欲樂。這一種信心叫做「欲樂信」。
當聽到惡趣輪迴的痛苦,自然生起恐懼心,渴望從中解脫;當聽到善趣、凈土與解脫的安樂,油然生起渴求獲得的心態;當聽到善法的功德,就生起想要修行的念頭;當現見罪業的過患,便立即下決心想要斷除。這些都屬於欲樂信。
目 錄
一、不信三寶的過患
二、信仰三寶的功德
三、一則發人深省的公案
四、來自哲學、醫學、心理學的佐證
五、依教奉行 生起信心
六、護持正念 聞思修行
七、睜開慧眼 維護信心
八、信心堅固的標準
一、不信三寶的過患
1)人若沒有信心,善法方面的功德就不可能獲得。
《寶積經》:「若不信之人,不生諸白法,猶如燒種子,不生根芽等。」
意謂:人如果沒有信心,想獲得傳承上師、諸佛菩薩和護法神的加持,以及無形的法利、道心、證悟,是非常困難的;就像種子已被火燒壞,則不可能產生根芽等一樣。
有些修行人就是因為生不起信心,任何功德都生不起來。
不僅佛教當中如此,世間上要成辦任何事情,前提都要有意樂心,也即要有強烈的興趣,否則也不可能成功。
2)感受苦楚。
u 《佛說如來興顯經》云:「如日照天下,生盲不能見。」
u 又云:「眾生失本凈,不信如來慧。」
沒有信心,就像盲人看不見陽光普照大地時的美景一樣,浩如煙海的佛法甚深道理,以及傳承上師們難以想像、不可思議的教言都無法了知、享受,每天只有在特別狹隘的分別念中感受苦楚。
3)不被諸佛菩薩上師三寶度化。
二、信仰三寶的功德
1)「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如果我們有清凈信、欲樂信、勝解信(不退轉信心),就能生起真正的實相。
2)顯宗當中,禪宗、凈土都是依靠信心而往生、開悟的;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云:「安樂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議,神通現化種種方便不可思議。若能有信如是之事,當知是人不可思議,所得業報亦不可思議。」
《阿彌陀經》云:「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因此,釋迦佛著重強調信心。凈土行人首先應信受佛語真實不虛、真實有極樂世界的萬德莊嚴、真實有往生凈土的不可思議利益,由深信而發願求生,由發願而修習凈業。所以,信心是往生凈土的第一正因。
藕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並說:「信力圓時則佛力圓。」
3)密宗裡面,大圓滿、大手印、大威德等高深法要,也是依靠信心獲得成就的。
蓮師云:「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
帝洛巴說:「自己內心若有恭敬,即使上師住得很遠也像很近一樣。」
米拉日巴說:「若具信心和恭敬,就會產生加持。」
法王蔣揚欽則旺波說:「修密法的上根,是指信根上等,也就是對佛法和上師具有堅定不移信心者。」
在《傑珍大圓滿》、《空行心滴引導文》等中也說,對修學密宗而言,信心上等是上等根器,信心中等是中等根器,信心下等是下等根器。因此,信心如同開啟成就大門的鑰匙。
《華嚴經》:「信能生長菩提樹,信能增益最勝智,信能示現一切佛。」
如果有信心,經常觀想、祈禱、頂禮佛陀,佛陀就會現在我們面前。
比如,我們在自己前方觀想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並一心一意祈禱、憶念,佛陀就會現身加持。
如果對任何一位健在或圓寂的上師,以信心經常祈禱、呼喚,上師不可思議的加持自然而然就會融入相續,自己的心態、行為也會轉變。
l 信心是精進的所依。從五根五力的次第觀察,也能理解「信心為首」的涵義。信、進、念、定、慧,前前為因,後後為果,即:依賴信心產生精進,依賴精進產生不忘失的正念,依賴正念產生心繫一緣的禪定,依賴禪定產生如實了知法性的智慧。因此,五根的根本是信根,五力的根本為信力,一切善行皆以信心為首要。
l 《大智度論》中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即唯依信心可以入於佛法的大 海。如果沒有信心,就不可能進入。
l 《入阿毗達磨論》中說:「是能除遣心濁穢法,如清水珠置於池內,令濁穢水皆即澄清,如是信珠在心池內,心諸濁穢皆即除遣。」信心是能遣除心垢的妙法,具有凈化的功能。清水珠放於池中,能使污水澄清,同樣,信珠置於心池,便能遣除內心的污穢。
l 《華嚴經》云:「信藏解脫門。」由於信心含藏一切功德,因此是最殊勝的寶藏。信心又如最殊勝的雙足,能讓人逐步趣向究竟的涅槃城。
三、一則發人深省的公案
依靠狗牙成佛的故事
在佛教中,不但在佛像、唐卡等三寶所依前觀想、祈禱,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即使將任何一物當作佛的加持品,也能獲得佛的加持。
……
很多高僧大德解釋說:這並不是狗牙有加持,而是她以信心祈禱後,佛陀的加持融入狗牙,使她得到佛的加持而獲得成就。
四、來自哲學、醫學、心理學的佐證
從哲學和醫學的角度來講
十六世紀,義大利最著名的哲學家蓬波納齊,通過多年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
醫學界和哲學界的人完全明白,不管什麼樣的病人,只要讓他確信我們為他找到了一塊聖徒的骨頭,他的病情就會有所好轉。
從心理學的理念來看
信心有莫大的作用和不可言說的力量。
《潛意識的力量》一書中說:如果醫生診斷錯誤,說病人患了癌症,或其他絕症,病人很快就會因恐懼而死亡。實際上,說他病情嚴重並不是死亡的主因,但因病人心裡覺得自己已經無藥可救了而產生絕望,就會喪命。
相反,如果我們在遇到一個身患絕症的人時,以語言讓他生起嚮往和勇敢之心,也許還會有救
五、依教奉行 生起信心
我們都應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生起信心。那有什麼辦法呢?
1)要多學一些佛教的經典和論典,通過對經論的聞思、研究,信心自然而然就會生起來。
世間人們共稱為第二大佛陀的龍猛菩薩,他在《大智度論》中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
即唯依信心可以入於佛法的大海。如果沒有信心,就不可能進入。
2)依靠上師的加持、開示,度過了茫茫無邊的三有輪迴苦海,所以永遠感恩上師。
《寶性論》云:唯依信心,才能通達勝義諦。
《法句經》云:「信能度河,其福難奪,能禁止盜,野沙門樂。」
在有生之年當中,對自己的根本上師,應視如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佛菩薩來。如果上師有上師瑜伽,每天都要不斷修持。
上師瑜伽是一切修法之王。因為,修任何法沒有上師瑜伽的引導,或他的無形加持,都得不到真實的成就。所以,我們早起後、晚睡前,至少要祈禱上師三遍。
如果對上師或釋迦牟尼佛有信心,也會把他們的像視如真佛一樣,永遠帶在身邊。因為佛陀身口意的功德不可思議。
六、護持正念 聞思修行
遠離散亂、出離五欲
現在散亂的因緣特別多,《安樂集》中安立三種心:
一者淳心,指信心深厚;
二者一心,指信心純一;
三者相續心,指信心相續,不雜余念。
該論又說:信心如能相續,則是一心;如能一心,則是淳心。具此三心,如不得往生,無有是處。
在座居士穿的衣服來講,可能以前的王妃和國王也不一定能穿到。但實際上,在短暫人生中享用美妙服飾等,也拯救不了生生世世的靈魂。
因為,我們生生世世受苦、受樂的,就是所謂的「我」。它沒有解脫之前,就要跟隨善惡業繼續不斷地漂泊。
當我們離開世間時,就像從酥油里拔出一根毛一樣,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積累的財產、培養的子孫等,一點一滴也帶不走。無論怎樣有名聲、有財富,只有獨自一人前往中陰,並隨著前世所造業感受苦樂。
若能多想一想這樣的因果道理,也許追求五欲的積極性就會減弱。
當我們離開世間時,就像從酥油里拔出一根毛一樣,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積累的財產、培養的子孫等,一點一滴也帶不走。無論怎樣有名聲、有財富,只有獨自一人前往中陰,並隨著前世所造業感受苦樂。
若能多想一想這樣的因果道理,也許追求五欲的積極性就會減弱。
七、睜開慧眼 維護信心
《大莊嚴論經》云:「能信三寶者,是名第一富。」
意思是,誰能信仰三寶,他就是世間第一富人。
因為,一般的財富通過努力就能獲得,而沒有福報的人卻得不到信心,甚至多生累劫當中都得不到。
p 如果沒有福報,就沒有做善事的機會,而做惡事的機會卻相當多。
p 而有福報的人,造惡業的機會卻越來越少,並經常翻閱佛經論典,值遇高僧大德,很多善緣都具足。這個時候,自己的信心也自然而然增上。
有一天,藏地北方有一家人死了家長,但苦於找不到出 家人念破瓦。此時,正好來了一位像乞丐一樣的瑜伽士,便請他超度。他說:我一個字都不認識,也不會念破瓦,只會 念「噶瑪巴千諾」(意為祈禱噶瑪巴,或上師噶瑪巴知、上師噶瑪巴垂念我),不過這也可以超度。於是他每念 100 遍「噶瑪巴 千諾」,就用念珠打一打死者的屍體,不久奇蹟就出現了——死者的梵凈穴出現了破瓦的相,並出現光等往生瑞相。後來,那位瑜伽士在西藏見到噶瑪巴,噶瑪巴對他說:在北方,我們齊心協力超度那個靈魂,還真不容易。而且還 用念珠打一打身邊的人。當時瑜伽士會心而笑,並更加堅信法王噶瑪巴。
比如廣播電台發射電波,電波就遍布在虛空中,也遍布在我們這裡。我們調準頻道,收音機里立刻就發出很清楚的聲音,電台發射的一切聲音都可以原原本本地在收音機里放出來。能否接收到電波的關鍵就是是否調準了頻道,沒有調準,就什麼聲音也現不出來,全都是雜音。調準了,聲音就會真實地顯現。
大家都要有信心,若生起信心還能利益眾生。即使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有信心後,境界就會越來越增上,利益他眾自然而然就會成功。
喬美仁波切在《山法》中講:我們經常說「喇嘛欽」,其實喇嘛欽就是祈禱上師或上師知的意思,如果我們經常在早起晚睡時念喇嘛欽,平時也有祈禱上師的意念,這就是修行。
現在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很多法都沒辦法修,因為沒有時間,所以最好修上師瑜伽這種簡單而根本的法要。
八、信心堅固的標準
1)每一個人一定要對佛法有信念,而且到一定的時候,這種信念要堅不可摧、顛撲不破、不可退轉,也就是說,要以正理了知,佛法在所有理論中是最殊勝的,而非人云亦云。
如果有堅固的信心,就會認為:
佛陀宣說的真理,任何理論學家、哲學家等世間智者都沒辦法宣說,即佛陀智慧如海、無與倫比;
而佛陀的悲心,哪怕為了利益一個眾生,於千百萬劫當中,在地獄感受種種痛苦也願意,這也是任何世間人做不到的。
2)對釋迦牟尼佛生起真實信心時,會把他的佛法看作自己的生命一樣來保護、護持,並想通過佛法來幫助眾生。
《佛說廣博嚴凈不退轉輪經》云:
「信諸牟尼尊,以法施眾生,我亦應隨學,是名為堅信。」
幫助眾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佛教的甘露妙藥,醫治眾生無始以來非常嚴重的貪嗔痴病。
所以,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中,一定要隨著釋迦牟尼佛的足跡去走、去學,要從心坎深處、骨髓裡面,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不要停留在口頭上、表面上、文字上。
哪怕成千上萬人來批判你,說你的行為不對,也不會退轉,這才叫真正堅固的信心。
有了這樣的信心,在弘法利生過程中絕對會成功。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心,表面上作再多文章,也不過關、不及格。
3) 信心與感情、信心與自負、信心與傲慢的差別
殷重囑咐
1)只有生起堅固的信心,才能真正獲得正道。
《出曜經》云:「信財乃得道。」
既然信心的財富是唯一得道的途徑,那想獲得一系列成就者,就要依靠堅固的信心。
2)仲敦巴尊者的傳記,他把阿底峽尊者當作真正的佛陀一樣來看待、承事,後來在承事過程中就獲得開悟。
3)以前漢地有個荼陵郁禪師,他有視師如佛的清凈心和歡喜心,依靠上師的加持,開悟時自然而然流露出一個偈頌,云:「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意謂:我本來就有像水晶般透明的心性如來藏,但因自己的業力,很長時間都被塵垢覆蓋,今天依靠上師的加持和自己的信心,明珠上面的塵埃一掃而光,其光芒自然而然照破千山萬水,乃至整個世界。
4) 希望已經得到者要再接再厲,沒有得到者要勤奮努力!
推薦閱讀:
※(172)悟道法師:有病毒進來,這個也有龍鬼在操縱,都是眾生噁心惡業去感召來的
※凈空法師開示語錄:
※凈空法師5月13日開示:六道眾生最大的麻煩,就是到處撿垃圾
※宏圓法師《地藏經》講記 第二十七講
※夢參法師《大乘起信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