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專心的四個實用策略

  四個實用策略,

專治孩子的「不專心」

來源/台灣《親子天下》

「我真的搞不懂,明明沒有幾個字,為什麼他作業都寫到三更半夜?」媽媽生氣地說,孩子小學三年級之後,回家作業時間就是災難,「我盯著他做功課、幫他找方法,可是就是沒有用!」

這樣的場景每天在許多家庭上演,總是要耳提面命,孩子才甘願坐在書桌前。五分鐘後,卻發現他在做與功課不相干的事!一次次的威脅利誘後,你終於失去耐心……,好像愈是想要解決,孩子「做功課不專心」這件事愈是成為家庭的困擾。

台灣《儂儂》雜誌總編輯張綾玲記得,以前她催促女兒做功課,總是換來「為什麼我要早一點做功課?」之類問題,有一次她告訴女兒,如果早點寫完功課,就有多一點時間做自己的事。

她協助女兒儘快完成功課,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使用。幾次之後,雖然不專心的狀況還是在,但「做完功課的自由時間」成為讓人心動的酬賞,女兒會開始試著完成功課。其實,很少有孩子「故意不專心」,他們常常是不知道如何專心,或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專心。

Kiddo:日程表裡有個爸爸媽媽給孩子獎勵的機制,獎品沒有必要都是物質的,也可以是 給2小時自由時間 這種性質的 ...

曾任國中英文老師,現在是《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專刊》主編的周育如建議,在採取行動之前,父母應先和孩子談什麼是專心?為什麼要專心?專心的表現行為為何?把問題丟還給孩子,並藉由討論幫助孩子找出解決方式。

就算孩子還小,也該讓他知道你想了解他和幫助他,用「媽媽知道做功課讓你覺得很痛苦,不過你今天還是得完成,我想到一個方法可以試試。」的話語,緩和對立關係。取代「快去寫功課,沒寫完之前不準離開位置!」或「不寫就算了,後果自己負責!」的情緒性言語。

當孩子感受到你的了解與善意,當你和他的目標一致──終結回家功課的戰爭,實用的策略才有可能發揮效果。

一、終結戰爭的4個策略

專註程度是先天氣質加上後天教養所致,縱使每個孩子不一樣,但只要不是患有注意力缺失,都能夠透過一些策略,協助他建立專註學習的習慣。

策略1 找到適合孩子的專心方式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專心風格」,有時候「學習不專心」是孩子的專心風格和讀書方法配合不良所致。

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孟瑛如指出,有些孩子需要規矩安靜的學習環境;有些孩子動來動去比較容易專心;有些孩子在早上容易專心;有些孩子傍晚學習效果奇佳。

患有注意力缺失症候群(ADD),目前擔任兒童美語教學教師的徐瑋均說,圖像能力佳的她喜歡將聽到或看到的事情畫下來,一圖像化就記在腦海里了。另外,她曾為閱讀文章總是跳來跳去困擾不已,後來「一把尺就解決了」,她將尺放在正閱讀的那一行字下,讀完一行再往下挪。

就讀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教所、曾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秦郁涵就打趣說,她發現自己蹲著讀書的時候最專註,而且屢試不爽。

學習是個性化的過程。如果孩子透過聽覺吸收信息的效果比較好,父母就仔細講述或用關鍵詞口訣協助他學習;做功課時,提醒他將題目念出來。

對視覺較敏銳的孩子,父母盡量用多一點圖形、文字或手勢幫助他理解,寫筆記也是不錯的方式。有些孩子需要依賴實際體驗,父母就將概念具體化,例如學習重量時,準備三百克和一公斤的物品,讓孩子實際提提看,感受兩者的差異。

要讓孩子體會自己的專心狀態,創造他的美好經驗,父母可先從遊戲開始。彩虹愛家協會社工主任鍾美慧建議,從孩子「做起來很快樂」的事開始,拼圖、組合玩具、書法、圍棋都好,借著專心投注一件事的美好經驗為起點,讓孩子感受到專心的好處。當孩子無法體會什麼是專心時,過往經驗有助於他理解自己在什麼狀態下最專心。

專心風格,因人而異,重要的是父母要先放寬心,不要預設什麼樣的方式才正確,當孩子說「我聽搖滾樂時最專心」,別急著否定他,允許他做實驗,和他一起找尋專心風格。

Kiddo:日程表裡有個計時功能,不妨和孩子一起試試看:現在開始做作業了,開始計時!計時期間,不要做作業以外任何其它事情。這樣做的目的最主要是讓孩子 「進入狀態」

策略2 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

太多作業會造成孩子不知從何開始的困擾,每天不妨花五到十分鐘,檢視要做的功課,列出優先順序,按順序完成。

對於不容易專心的孩子,從簡單、有趣先著手,讓他對接下來的工作產生信心,但要避免把最多、最難的部分留到最後。徐瑋均讓自己進入狀況的方式是,先做比較喜歡科目,十分鐘後比較專心了,再處理難的。

目前在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修讀博士的周育如,從小教女兒列待辦列表,並把列表放在固定的地方,讓孩子每做完一件事,就可以在前面打勾,享受一一完成事情的成就感。

清單的另一個作用是,當孩子為了過多信息感到千頭萬緒時,清單可以協助他回到該做的事情上。

Kiddo:日程表其實就是一個每天的任務清單。無需面面俱到,規劃一天孩子的每項活動,但把讓他思緒煩亂的一些事項列清楚,和他一起排個序,就很有必要。分清優先度(priorities) 也是高效能大人和孩子的一項核心工作/學習方法。(點擊日程表右上方的省略號 ...,就可以看到任務排序功能)

策略3 將困難工作分段完成

把看似複雜、冗長的工作切割成很多個容易掌控的過程,可避免讓孩子感覺做功課是沒完沒了的事。

從事青少年及兒童諮詢工作多年的楊俐容回憶,她的二女兒是個注意力「不容易持續,卻容易被新事物分散」的孩子,她觀察女兒每次寫國語作業,前兩行都非常工整漂亮,第三行開始龍飛鳳舞,便使用「分散練習」的策略:每寫完兩行就鼓勵她,「你寫得真棒!」讓她休息一下再繼續,或是轉換其他作業。

楊俐容提醒,每段工作間的休息可以喝水、聊天,但不要做堆積木、畫圖這類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的活動,以免孩子無法再回到功課上。

「分段真的很重要,一次給少一點,讓他能夠做完,他才會想挑戰更難的工作,如果你給太多,孩子覺得不可能,就乾脆放棄了。」徐瑋均強調。

Kiddo:把困難任務、大任務拆解成分階段的小任務,是孩子,也是大人成功達到目標的奧妙所在。給孩子很多階段性的小成功,才能讓他有興趣和耐心尋求更大的成功。

策略4 建立自我監督的機制

父母終究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主動且樂於學習的人,讓專註學習從「他控」發展到「自控」。孩子必須要了解自己如何學習、什麼狀況下不專心,並調整讀書策略。

楊俐容的經驗是,從女兒小一開始陪伴,小二時她已經知道自己適合用分散練習的方式學習,試著安排讀書計劃,楊俐容只需要半小時去看看她的進度,給她一些提醒。到五年級,這個容易分心的小女孩已經很能掌握自己學習狀況。

從事兒童諮詢工作十年的楊文麗認為,自我監控的能力表示孩子做功課前會問,「做什麼?」、「怎麼做?何時做?」做完之後會問,「這樣做對嗎?」

她提供一份「我的時間表」,從孩子幼兒園開始,她用這個表格訓練他規劃時間,並檢驗自己是否達成預定工作,她只在旁協助檢視預定計劃和達成之間落差。幾次下來,孩子就能夠主動規劃工作,並了解自己完成工作所需時間。她提醒,為孩子規劃時間,初期不要太複雜,表格要簡單,大段落擬定即可。

此外,也要提醒孩子觀察自己如何學習,並留意在不專心時,身體有哪些反應,如:發獃、抓頭髮等,幾次下來,孩子漸漸能夠辨識這些反應帶來的信息,改變學習方式,或是停下來休息一下。

Kiddo:寒假裡,不妨試試看。把每天的重要任務設個提醒時間,讓孩子一目了然,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了。但是千萬不要做得很細、很死,讓繁瑣和教條大大損害孩子的興趣和動力。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大致的時間安排框架(framework),而不是來自家長的不信任的約束。

二、打造專心家庭

專註與否不僅在做功課時上演,更隨時在真實的親子互動中發生。當回家作業拖垮家庭生活,用盡任何策略還是未能起死回生,可能就需要檢視一下,會不會整個家庭氣氛就是「不利專心」的?終結孩子回家功課的戰爭,或許應該擬訂一個長期計劃,打造專心家庭。「專心家庭」四個要素:

要素1 足夠的規律性和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的愛和穩固的生活節奏。搬家、作息紊亂、父母爭吵、分居、家庭功能失調……家庭的變動和危機打亂了穩固的生活節奏,對孩子培養專註力有負面影響。

從事兒童諮詢工作十年的楊文麗說,她帶領的兒童團體中,許多孩子因為學習不專註而參與,但是後來孩子沒做什麼,卻是因為父母調整教養方式後,不專註的情形就自然改善了。

在廣告公司擔任高階主管的王小姐,因為工作關係,兒子出生後便二十四小時請保姆帶,上學後,孩子也常在安親班(即課餘時間和假期時候父母因工作忙而將孩子託付到專門的場所去照料,同時督促學習、輔導作業。)老師家裡待到深夜,等她和先生下班才接回家,通常洗個澡、整理一下,睡覺時都已經凌晨一點了。

幼稚園畢業前,因為兒子行為問題不斷、躁動、打人,將他帶至專業諮詢機構,才發現長時間的作息紊亂及沒有安全感,使得兒子有專註力問題,現在定期接受諮詢治療。「他最嚴重的問題是陪伴太少,他有強烈不安全感,不安全的感覺也讓他自尊很低,」談起正在上小學的兒子,王小姐儘是不舍。

穩固的生活節奏是安全感主要來源,佩特拉·索爾布里茲建議,建立星期日全家一起吃早餐,或是睡前朗讀故事書的固定模式,會是變動不安時的定心丸;在固定時間和地點做作業等清楚的生活步驟,可以提供孩子方向感;還有,固定信賴的對象、好朋友或是寵物,也都很有幫助。

要素2 專心做功課的環境和空間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通常是因為內在的組織性不足造成,因此外在環境便更需要結構,幫助孩子加強組織性。

固定的讀書地點,會使孩子進到那個空間後,被提醒「該念書了」。但政大實小老師游婷雅提醒,如果孩子仍在需要常提醒才會「回神」的狀態,倒是可將他安排在身邊寫作業,例如在廚房準備晚餐時,就請他在餐桌寫作業,一方面在他分心時可以提醒他,另一方面,遇到不會寫的作業,可以馬上引導解決問題。

她也建議家長,避免幫孩子購買自動鉛筆,用鉛筆或原子筆即可。因為自動鉛筆故障率高,孩子常修理得不亦樂乎,忘了做功課。

讀書環境要單純,排除會吸引孩子目光的物品,只擺要讀的書。照明充足柔和,保持書桌與室內明暗無太大差異的光線,燈源從左邊照過來。

另外,要讓孩子在安靜的地方做功課,因為寫作業又同時看電視、聽歌……,噪音的干擾轉移了對學習的專註,效果通常不好。但是,每個孩子對環境的需求不同,楊文麗建議,如果孩子在太靜的環境中反而感覺窘迫,可以選擇舒適、緩和腦波的輕音樂。

要素3 足夠的運動和休息

許多父母誤以為安靜等於專心,不斷要求愛動的小孩安靜下來,但事實上「孩子是因為動不夠,所以靜不下來,」楊俐容提醒。秦育涵也發現,她每次只要跑跑跳跳或打完球後再坐下來念書,特別容易專心。學習時適度休息也很重要。研究學習策略的薇蕾娜·史坦納認為,孩子全神貫注約可持續20—35分,之後應小憩一下。

曾有人在德國漢諾威對一群小學生做實驗,一半學生使用傳統課桌椅,另一半則用有輪子的活動旋轉椅及可調整高度的桌子,三個小時後,靜坐聽課的學生注意力開始明顯下降,而另一組學生的注意力反而上升了。這個實驗打破了一般想法,說明端坐靜聽與專心並不必然相關,適度活動反而讓頭腦更活躍。

要素4 良好的典範

良好的身教勝過千言萬語。當孩子看見你喜歡閱讀,他也比較容易喜歡念書。問問自己:喜歡閱讀嗎?生活是否有秩序感?做事情時專心投入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也不必慌,和孩子一起學專註也是很好的體驗。

面對專註學習時的枯燥、挑戰極限,孩子難免抗議與抱怨,不妨抱抱他、安慰他,但是應有的規矩還是要執行。這時候,你不需要高高在上,或許談談你面對困難、不喜歡又非得做的心情;或是你也會犯錯,從錯誤中學習的往事。這些分享讓親子關係更近,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

最後,不要忘了檢視自己,孩子是真的不專心,還是當爸媽的期望太高,甚至是與親朋好友比較所致?把焦點放在他做得很好的地方,父母不動怒、孩子的情緒也比較正面。

Kiddo:不管工具多麼好,也抵不上家長的用心和表率。和孩子商議任務安排、時間安排,監督檢查之外,還要以身作則。Kiddo支持一家人通過一個帳號分頭使用。不妨在Kiddo里也為自己訂些任務,去讀書、去鍛煉,新的一年裡,和孩子共勉,作個好榜樣!

最後,小心, 別讓電視偷走孩子專註力!

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連韻文從電視的特質,告訴家長看電視對注意力發展的可能影響。

電視對於小孩的影響有好有壞,專家的意見也很不一致。很多家長都發現小孩看電視可以很專註,但這種專註牽涉到的主動成分很低,基本上是我們受到環境刺激改變(例如,螢幕上聲光刺激的改變)所引發的本能朝向反應(orienting response)。

跟動物聽到新的聲響會轉頭去看一樣,是本能的,而非主動的控制。

基於時間的排擠作用,看愈多電視,其他活動的時間就愈少,用到主動專註的機會更形降低,不利這部分腦功能的發展,也讓小孩更不耐沒有強烈聲光刺激的活動(例如上課)。

法國政府最近禁止播映給三歲以下兒童看的電視節目,這是理由之一。如果可能,學齡前或學齡兒童單獨看電視的時間要盡量縮短。如果要看,應該先行挑選節目,陪伴小孩討論,時間到就關機,最不好的就是讓小孩獨自掌握遙控器,毫無限制地觀看。

推薦閱讀:

孩子身上這3個部位長痣,一輩子想窮都難!你家孩子有?
走入孩子的生命
《嘉年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在生孩子這件事上,男人是更會算計的動物」
陪伴孩子成長

TAG:孩子 | 策略 | 實用 | 專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