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無住布施--學佛網
05-31
「應無所往,行於布施」,言語雖然簡要,內容卻是深廣無窮。這兩句話不但教我們做人,且把九法界眾生美滿的生活全包括在其中。如果能依教奉行,真正做到,此人即是菩薩,是佛的真實學生,如來弟子。 「布施」的意義就是『舍』。譬如家庭主婦,從早到晚忙著家務,若懂得佛法,即是修『布施波羅蜜』。 這種布施的境界非常廣大,不要以為自己為家裡的幾個人服務,這樣的心量太小,眼光也太小,只看到這麼一點點,而不知道其影響有多大。做這些家務需要體力;想著應該怎麼做,是用智慧,身心都在行布施。照顧一家人生活過得很舒適,這就是行菩薩道。這樣的家庭就是道場,家人就是你度化的對象。
《華嚴經》說,『布施』有外財、內財。勞力與智慧屬於內財;身外之物是外財。內財、外財皆須舍。因此,每天上班將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對公司是布施;公司服務大眾,對於社會是布施。這才曉得就像水的波紋一樣,一個小石頭投在水裡,波紋愈遠愈廣大。同樣是家庭,一個幸福的家庭會影響鄰居、社會、國家、世界。佛教導我們在這個世間做一切人的好樣子:我們的家是一切家庭的好樣子,公司是全世界公司最好的榜樣,這就是佛法。佛法里樣樣都第一,所以佛法是平等的。
《楞嚴經》中二十五圓通章,二十五位菩薩所修的法門不一樣,個個都是第一。這就是《金剛經》上講的諸法如義——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有高下就不是佛法,有高下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這個義理無限深廣,佛在經上講得很多、很清楚、很明白。 布施是修因,因必定有果報,所以『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從哪裡來的?前生造的因,這一生得果報。因果決定是相應的——因緣果報,絲毫不爽——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是真理。 『世間』是『因緣果報的相續現象』而已,所以佛在經上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是覺悟的人,眾生是迷惑的人。迷人造業不怕,果報現前才害怕;覺悟的人不怕果報,果報來了,逆來順受。起心動念,待人接物,沒有一點噁心、惡意,果報一定圓滿。念念福利一切眾生,而不想自己,身心清凈,自在快樂,才是真實的福報。『法布施』是因,聰明智慧是其果報。健康長壽是修無畏布施的果報。什麼是『無畏布施』?慈悲、關懷,憐憫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身心安穩,永離憂患恐怖。在因果定律里,絕沒有吃虧上當的,也沒有佔便宜的;若以為吃了虧,上了當,那是自己前生造的因中有此果報。明白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的心就定了,縱然被人欺騙、侮辱,也能看破放下。因為冤結化解了,再次見面就很歡喜。冤家宜解不宜結,真正聰明有智慧的人,絕不與任何人結怨,將來在菩提道上才是一帆風順。
一切眾生所以結怨,不外兩種緣故,一是本身的習氣毛病,看不慣就不耐煩,不一定與自己有什麼關係。六祖大師在《壇經》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別人的過失與自己不相干,須以清凈、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 另外是利害衝突,這是與一切眾生結怨最大的因素,佛法稱之為惡緣。其實沒有利害,一切皆有命運在主宰。若明此理,正如《了凡四訓》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用種種不正當手段得來的,還是命里有的,絕不是用手段才得到的,否則與因果完全違背。因此,明白道理與事實真相,心永遠是平靜的。清凈心生智慧,《金剛經》上說「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佛教人「應無所住」。「住」是執著;「無所住」是決定不執著。執著是病。宇宙、萬物、生命、六道怎麼來的?佛在《華嚴經》上一語道破,即是『妄想、執著』。因為打妄想,變現出十法界;因為有執著,變現出六道輪迴。所以,破了執著,就超越六道;斷除妄想,就超越十法界。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哲學家,也都在尋找宇宙萬有的起源,他們可以找到邊緣,但是找不到真實。因為他們用思考,思考即是妄想、執著,是有界限的,不能突破意識的界限。 佛教我們,斷了妄想、分別、執著,心意識的界限就突破了;突破之後,才能見到宇宙人生的真正面目,才明了事實真相。所以,佛法的修學,任何宗派法門皆是修『禪定』。念佛得『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教下修『止觀』,也是禪定。名詞、方法雖然不一樣,皆是修禪定。『戒』是正確的方法;依正確的方法,才能入『定』;入定之後開『智慧』;有智慧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們若能勤修『財、法、無畏』三種布施,又不著相,就完全正確。如果著相修這三種布施,果報在人天享福,作人王、天王、天人、大富長者,不能出三界,當然更不能超越十法界。佛教導我們「應無所住」,不住『執著』,就超越六道;不住『妄想』,就超越十法界。但不住相很難做到,勢必要在『看破』、『放下』、『念佛』上用真功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