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永曆帝逃亡緬甸!最終造成一個傳奇地區的誕生,如今還建國了
永曆帝聞風喪膽、自亂陣腳從他即位以來已成司空見慣!
公元1658年12月,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在清軍一路追擊下,被迫帶領南明官兵及隨從百姓自昆明倉皇西逃,次年(順治十六年,永曆十三年)閏正月二十五日(丙子),朱由榔和小朝廷的文武官員在平陽侯靳統武護衛下,由永昌府(今雲南保山市)退到盞達土司,第二天行至布嶺,距離中緬邊境已經不遠了。
黔國公沐天波先派人去通知守關緬兵。由於歷史的原因,明朝鎮守雲南的沐國公是緬甸當局熟知的人物,守關緬兵紛紛下馬以禮相待。當他們得知隨永曆帝避難緬甸的文武有近兩千人馬,要求「必盡釋甲仗,始許入關」。同年2月,永曆帝同意入緬!「一時衛士、中官 盡解弓刀盔甲,器械山積關前,皆赤手隨駕去」。這一舉動曾經遭到一些忠於明室的人士的指責,認為自動解除武裝是「墮緬人計」,
從復明事業來看,永曆帝慌不擇路地進入外邦避難,標誌著旗幟半倒,緬甸當局禁止南明軍隊入境,永曆帝下令隨行人員自動解除武裝後,「慮緬情叵測」,給各地的復明志士在 心理上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對李定國、白文選等最高軍事將領們來說,既要在窮山僻壤的邊境地區繼續抗擊清軍,又要耽心在緬甸的永曆帝的安全,弄得顧此失彼,心力交瘁。
開初,緬甸當局還給予一些物資幫助,即所謂「進貢頗厚」。永曆帝也還攜帶了一點積儲,有意回贈一分厚禮,用明朝習慣的說法是居高臨下的「賞賜」。緬甸官員表示:「未得王命,不敢行禮」,意思是不願對明朝皇帝行藩臣禮。
朱由榔既無實力,也只好聽其自然。
1661年緬王弟弟莽白髮動政變殺害其兄篡位。
同年十二月,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朱由榔並押解回昆明!莽白懾於清軍淫威,遂借邀明朝大臣飲咒水結盟宣誓之機,公開舉兵殘殺明朝隨行官員,派兵馬襲擊永曆皇帝的駐地,永曆隨行將士因入緬時都解除武裝了,只能奪刀或者拿木頭奮力還擊,最終,隨行大臣馬吉翔、雲南王黔國公沐天波等絕大多數隨行人員盡被殺戮,場面極其殘忍。經此緬王背叛,永曆本人成了俘虜。
一心抵抗清兵入滇,扶明逐清的晉王李定國得知永曆遭遇,數次入緬想接回皇帝,但最終仍然沒救得了皇帝的性命。
最後緬王將拘禁的皇帝交給了大兵壓境的吳三桂,最終被吳絞殺。
史料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記錄:
譯文大概就是如下:
吳三桂把皇帝送到公所。皇帝朝南坐,到天亮時。吳三桂和標下舊官相繼入見,有的下拜,有的磕頭。
過了一會,三桂進見,一開始非常傲慢,見了皇帝後僅僅長揖。
皇帝問:你是誰?
吳三桂默不敢對。
皇帝再問之。
吳三桂遂伏地不起,然後才說了自己的身份。
皇帝切責曰:「你不是漢人嗎?你不是大明臣子嗎?為甚麼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自問你之良心安在?
三桂緘口伏地若死人。
皇帝最後說:「罷了,我本是北京人,想還見十二陵而死,你能做到嗎?
吳三桂對:"我能任之。"
皇帝令之退下,吳三桂伏地不能起,左右扶之出,則色如死灰,汗浹背,自後不復敢見。
然而,吳三桂再一次欺騙了永曆!
1662年4月,永曆帝與太子等被緬王交由清軍押至昆明時,遂被吳三桂強逼自縊於五華山西側的蓖子坡金蟬寺,即今人所熟知的"逼死坡"。他認為如果押解赴京獻俘,路途遙遠,忠於明室的將領會於途中救出,恐怕發生意外,建議就地處決,得到清廷核准。
行刑前吳三掛主張砍頭,清軍將領愛星阿說:「永曆嘗為中國之君,今若斬首,未免太慘,仍當賜以自盡,始為得體」;
安南將軍卓羅也說:「一死而已,他亦曾為君,全其首領可也。」
於是,把朱由榔父子抬到門首金禪寺內,用弓弦勒死。
永曆帝朱由榔(公元1623年——公元1662年),為南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南明最後一位即位的皇帝,總共在位十六年。永曆帝朱由榔雖然在位十六年,但實際上他在當政期間並沒有什麼作為。對外不能阻擊清軍,對內不能穩定內政,反而時時受小人饞言,國家有難,第一反應就是逃跑。
永曆死,南明最後一個王朝,至此結束!
1662年6月27,晉王李定國於中緬邊境聞此凶耗,悲憤交加,最終病故在現中老邊境勐臘縣。臨終時遺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寧死於荒野,也不要投降!)遺憾的是,他的兒子李嗣興最後還是投降了清朝,當然這是後話了!
————————————————————————
追隨永曆帝的明朝官兵和人民受滿清迫害四處逃散,大部分遷移至此,世代居住於果敢地區。部分隱居於緬甸中部及撣邦一帶;部分則逃離緬甸,返回至中緬邊境地區,卸甲為民,繁衍生息。
曾經統治果敢近百年的楊氏家族,其祖先楊高學即為當年追隨永曆帝逃難緬甸的明朝將領。永曆帝被緬王送交清廷後,楊高學率領部下及家眷逃至中緬邊境科乾地區(注:楊氏家譜和彭氏祖先碑銘中均有"科干"記載),見該地遠離中緬兩國中央政府,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遂在此與撣、傈僳等當地少數民族雜居。其後,散落各地的明朝官兵相繼來投,迫於生計的中國流民也輾轉到此定居,還有許多馬幫商隊也往來不絕,逐漸在科乾地區形成了一個規模不斷壯大的華人聚居區。據楊氏家譜記載,為表示居住在科乾地區的人民是果斷而勇敢的,頭領土司楊氏家族便按諧音將"科干"易名為"果敢",並沿襲至今。
果敢的來歷,夾雜著歷史王朝更迭的滄桑味道!歷史百科顯示:
果敢,即果敢人民共和國(英語:Determin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Kokang),位於緬甸與中國雲南省之間,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主權國家,首都是老街市。果敢在籍人口約25萬,其中90%人口為漢族,世居果敢地區的漢族曾被迫稱為果敢族,多為明朝末年由於戰亂逃難到此。
2014年5月,果敢民眾在果敢民族獨立黨的影響下,成立了"果敢人民代表大會",並於2014年5月11日召集民眾舉行獨立公投後,大會全票通過了果敢獨立建國的決議",次日,果敢人民代表大會宣布,果敢脫離緬甸聯邦獨立,成立果敢人民共和國,由此,果敢正式成為了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果敢人民共和國獨立後,首先得到了與果敢有著相同命運的克里米亞共和國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但沒有得到中國、緬甸、俄羅斯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
推薦閱讀:
※美國建國史話 (9):法國和印第安之戰
※建國後出土九大金縷玉衣之二:中山懷王、楚王
※千年老省,五百年望洋興嘆,建國後獲1595公里出海口
※首個太空國家成立 目前Asgardia正在徵集國旗國徽和國歌
※從建國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