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可以改變世界

       女人「翻身」,男人「受氣」?

       生活中經常聽到「女性地位高了」「男性都成了受氣包」之類的言論,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最近我在電視上、地鐵上看到了一些廣告。比如一個速食麵的廣告:我想泡你。這麼低俗的一句話,作為廣告它就順理成章了。第二個廣告:你願意和我睡覺嗎?這是個床墊廣告。第三個:上我一次,終身難忘。這是一個網路廣告。第四個:挺起來,做女人。挺起胸膛,這裡被借用到豐胸廣告上。這些廣告就是借用色情暗示,廣告讓人膩味卻又不能跟它理論。

       北京的一個高樓上打了這樣一個廣告:你想要第二套房子嗎?廣告語上下分行,一行字大一行字小,結果遠遠看去就成了「你要二房嗎?」據說交警發現這個路段經常堵車,原來有些開車經過的男人被廣告語吸引,都放慢了速度暗記電話號碼。

       還有人造美女的廣告、吸脂手術的廣告等等,由於利益驅動,幾乎很少有人關注吸脂手術的死亡率是其他手術的20倍到60倍。只有鋪天蓋地的給吸脂手術貼金的廣告,而沒有死亡率的警告。有人說人造美女不能說是對女性的壓迫,這是女性自己的選擇。我要問的問題是:女性為什麼怕丑呢?她怎麼就不能素麵朝天呢?她是如何做出這樣痛苦的自我選擇的呢?

       甚至在兒童教育中也體現著這種性別不平等。一本兒童教材中有一則看圖說話「小蘭病了,爸爸忙著上班,媽媽請假帶她看病。」媽媽是請了假帶小蘭去看病,說明媽媽是個職業婦女,跟爸爸一樣要上班,但是到年底的時候媽媽因為帶孩子看病、粉刷房子、照顧老人等請了很多假,出勤率沒有爸爸高,自然也就評不上先進個人,也許還會因此喪失很多工作上的機會和獎勵。這本兒童教材讓孩子們從小就形成這樣一個刻板印象:爸爸是去上班的,媽媽則是可以隨時請假的。

       「5 分女」:做「居里夫人」還是嫁「白馬王子」?

       目前「找對象」成了熱點問題,如果我們把社會中適齡人群按照綜合指標,比如外貌、經濟狀況、受教育程度、家庭情況等進行打分,最高層次為5 分,最低1分。通過觀察可以發現,男性通常會找比自己分數低的女性,而女性是往上找的。有兩類人是沒人要的:5 分的女性和1 分的男性。男性關注的條件跟女性關注的條件差距很大。比如說有這樣一位男士:42 歲,未婚,化學博士,很有能力,很實在。這樣介紹的話可能女方會同意見面,因為女方會把它總結成:有知識,實在。但是如果是同樣條件的女士,男方連見面的興趣都沒有。因為他要找老婆,不是找博士。現在大學中也有一種說法:人分三種,男生、女生、女博士生。女博士已經被當作另類來看待了。

       生活中給女性的教訓就是:混得差不多就行了,像2 分3 分的,想嫁誰都行,別努力半生到了5 分的層次,最後沒人要。這樣一來,也就沒有人鼓勵女性繼續學習、進步了,因為對於一個5 分的女人,只有5+ 的男人可以選擇。當評價男女兩性的能力和貢獻時,人們會說女性缺乏能力,否則怎麼都是3 分的?弄到最後我們自己也糊塗了,好像自己就是缺乏能力,不能幹,也就放棄了。

       女性的一生:一路上學到大學,可能本科畢業後還想學物理,目標是居里夫人,可是白馬王子不同意,他只想結婚有老婆。女性只有兩個選擇,那就是做居里夫人和放棄白馬王子。結婚,婚後爸媽都催著生孩子,生過孩子之後例行上班,打點家務,照看孩子,放棄很多機會,根本就沒有自己學習充電的時間。這樣到了四十多歲,孩子大了也離開家了,終於可以獨立了,可是更年期又來了。等到更年期過了,自認為沒有任何負擔了,第二個青春期到了,可以一門心思工作了,對不起,退休年齡又到了,你要比男性早五年回家。女性就這樣永遠在成功的臨界線上下波動,而男性則是一路飆升,對他們來說,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是一回事,沒有什麼要麼這樣,要麼那樣的選擇。

       她/ 他的「家」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中國農村女性受教育狀況」的調查,我們讓他們畫「我的家」。在畫的過程中,女性非常注重細節,幾扇窗戶幾個門,小雞是什麼顏色的,最後畫了一幅規規矩矩、四四方方的農家小院。而男性那組畫一交上來,我們都吃了一驚,幾乎畫了一幅地圖。「我的家」只是在右下角的一個房子,其他的地方畫滿了商店、村委會、汽車站,還有什麼石家莊、天津、北京、鐵路等。在女性的畫中,你可以看到,家就是她的全部,她不會輕易地作出任何離開家的決定;而男性的天地要寬廣很多,好像家沒有了隨處都可以重新建一個。女性對家付出了所有的心血;而男性,家只是他事業的一部分。我有時候跟我先生吵架,他開玩笑說:「你可注意點啊,要是真離婚了,我找個20多歲的,你只能找個60 歲的。」我一想也是,女性的選擇真的是太少了。

       上世紀50 年代的時候,政府提出了「女性要走出家門幹革命」的口號,中國婦女幾乎一夜之間就全部解放了。但是,我們在推動婦女進入社會的同時,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沒有一場同樣聲勢浩大的運動,號召「男性走入家庭分擔家務」。家務責任沒有因為婦女分擔了養家糊口的責任而由男性來分擔,同時,這種家庭中的不平等關係又延伸到社會中。「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分工模式,使得女性先是在社會上,繼之在家庭中都處於從屬地位,人們對於妻子、母親和丈夫、父親的角色期望是不同的。

       研究發現:我們國家的婚姻質量,男性的滿意度高於女性。女性為什麼婚後失落感強?角色衝突是很重要的原因。對於妻子而言,要想保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只能是或者說永遠是一個美好的神話。對於一個女性來說,迫於社會壓力,不結婚不行,不生孩子不行,不做家務也不行。女性的工作時間佔全球工作時間的67%,女性的收入佔全球總收入的10%,女性文盲佔世界文盲的2/3。這些就是女性生存的大環境。          

       「男女平等」就是「女人要跟男人一樣」?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在提倡社會性別的平等,提倡的目的就是男女平等。目前,大多數人的認識是偏頗的。「男女平等」很大程度上已經被大眾理解為女人要跟男人一樣。我非常反對這種觀點,女性就是女性,我們強調的是差異下機會的平等。

       我們國家有世界上第一部婦女權益保障法,但是它不能作為訴訟依據,不具有可操作性。現在企業中說「性別虧損」,一個單位中聘用的女性越多,「虧損」就越多,因為公司要負擔更多的社會福利。這不是個人、單位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國家出台的關於女性休產假的政策,本意是要保護女性的,可是女性休假期間單位就需要僱用臨時工,就產生一個成本核算的問題。北歐一些國家,它們是家庭產假,家庭中的男性和女性都可以休,產假期間休假一方由政府補貼工資。這樣一來,用男用女就沒有太大的差別了。所以,有的社會政策好像是對女性有利的,但實際上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我們不僅要做到法律上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事實上的平等。

       作為女性來說,你工作做得很好就會被稱為「女強人」、「女鐵人」,這是很讓女性反感的稱呼。我信奉「溫柔可以改變世界」,溫柔不一定不堅強,不一定不自信,不一定沒有個性。男性一定要記住:女性不解放,男性永遠也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性別平等,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兩性的共同釋放。

 
推薦閱讀:

TAG:世界 | 改變 | 改變世界 | 溫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