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力生錢 富人錢生錢

  劉文英

  眼下,有中產階級猛然驚覺,自己努力工作,甚至犧牲了時間與健康,但是,無論如何縮衣節食,或延長工作時間,為父母的贍養費、子女的教育費、車貸、房貸等長年奔波,可是,在摳掉被通脹狠狠吃掉的那部分,剩下的收入已經連基本生計都難以維持。

  有先覺者預言,未來的社會可能會呈現「M」型。「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突然有了很大缺口,跟「M」的字形一樣。一邊是赤貧,一邊是巨富。

  在「M」型社會到來之前,你要選擇向貧窮走,還是向富裕走,你必須改變理財觀念。

  你首先要清楚,自己到底是富人還是窮人。

  Tom是外企高管,他月入數萬,年薪近百萬。但是,他沒有理財觀念,過著體面奢侈的生活,勞動所得悉數耗盡,有時還入不敷出。他認為自己能躋身富人圈,其實,答案是否定的。

  Tom也許會不解,為什麼年入近百萬,自己還不算富人。反問一句,如果他不幸遭到解僱,或者其它不測,他就會陷入貧窮。因為他並沒有其它收入支撐失去工作後的生活開支。

  判斷我們是窮人還是富人,不是看工作收入,而是看持續收入。你需要仔細思考一個問題:當全家人都不工作時,要維持家庭現有的質量,還能支持多久。如果答案是一年,甚至幾個月,就應該思考收入結構了。

  收入分暫時收入和持續收入。95%以上的人賺的薪酬只是暫時收入。持續收入是一種每個月會自己流進來的收入,不會因為我們不再工作而停止。比如,房租收入、股票紅利等等。持續收入才代表我們的身價。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取決於把精力放在追求暫時收入還是持續收入上。富人專註於創造自己的身價,窮人專註於自己的工作收入。


推薦閱讀:

那晚,窮人們歡聚一堂
他為什麼是富人
如何成為真正的富人
你沒窮過你不會懂,你沒富過你也不會懂

TAG:窮人 | 富人 | 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