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這樣解讀「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資料圖)文:太橋旦曾堪布作為一個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自私之心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如果不祛除,修行就無法進步。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祛除自私之心?自私之心是很狡猾、很隱蔽的,它躲藏在內心的深處,當我們打坐、念經時,它往往深藏不露。然而,當我們身處人群之中,涉身處世、待人接物時,自私之心就會暴露無遺。為什麼?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他人的情緒,於是,從他人的反應就能反觀自己:如果他人是愉悅、歡喜的,說明我們的自私之心比較薄弱;如果他人是反感、煩惱的,說明我們的自私之心出來作祟了。可見,他人就是自己的鏡子,他人的反應就是自己心態的反射。孔子在《論語》中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通常的解釋是:「三個人之中,必有一位可以當作自己的老師——發現他的優點,要虛心學習;看到他的缺點,要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要加以改正。」從大乘佛法的角度,我對「三人行必有我師」另有一個新解:「三個人當中,必有一個人會看不慣自己的言行,或對自己表示不滿,而這個人正是自己的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個人之所以會對我們表示不滿,正是由於我們的自私之心赫然現形了。對方用他的反應指出了我們的缺點,那麼,他當然就是我們的老師。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改掉自己的缺點。所以,無論別人和言愛語地指出來,還是惡言相向地指出來,只要能發現缺點,就是最好的結果。真正的修行人要的不是別人的讚歎,而是能指出缺點且加以批評。只要能幫我們指出缺點,這個人就是善知識。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另一重涵義。因此,修行並不僅限於佛堂之內,也不僅限於禪修和閉關,恰恰在現實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最能修鍊我們的心。是不是這樣?我們在修法、靜坐時都難以發現的自私之心,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別人幫我們找到了,為我們指出來,這是多麼好的事啊!這難道不值得感恩嗎?我們當然要視其為老師。譬如一個水果,裡面有一處腐爛了。如果我們沒有發現腐爛之處,一直存放著這個水果,腐爛之處就會慢慢擴大,導致整個水果徹底變質,臭不可聞。只有及早發現腐爛之處,並把它挖除,水果才能食用。自私之心就是修行人內心的腐爛之處,如果不及時發現並祛除,我們的修行不僅寸步難進,還必將步入歧途。從更廣義的角度說,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無一不是為了幫我們挖掉內心中自私、貪婪、嗔恨、愚痴等等腐爛之處。用另一個譬喻說,這些習氣就像冰塊,佛法就像熱能,只要我們靠近佛法,佛法的熱度就能一天一天消融這些冰塊,直到徹底融化。而其中的大手印法教又是熱度極高的法門,只要虔心依止,勇猛勤修,即便我們的習氣巨如冰山,也必能迅速地消融化盡。身為大乘佛子,一定要在各種情境中反觀自心:哪一個是惡?哪一個是善?哪一種是愚痴?哪一種是智慧?哪一個是自私?哪一個是愛心?一定要判別清楚,然後加以修正。千萬不要判斷錯誤——把愛心去掉,把私心保留。本來我們的愛心就只有可憐的那麼一點點,如果還把她去掉了,把私心守護得完好無缺,那麼未來除了三惡道,我們恐怕無處可去。所以,要通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方法,精準地找到內心的腐爛之處——自私,然後果斷祛除。這樣,修行才能有實質性的進步。騰訊佛學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上微信搜【騰訊佛學】輕鬆關注佛學微信公眾號。或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 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推薦閱讀:

紫 微 格 局----解讀5
解讀掌紋密碼》第二章第一講部分(連載2)
廚房裝修很重要 解讀廚房裝修風水布置
(解讀)八歌水法合局破局解
對傷官格的認識及民間子平傷官歌訣的解讀

TAG:佛法 | 解讀 | 三人行 | 這樣 | 必有我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