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怎樣挑選「有質感」的服裝?

面料

面料是質感的關鍵要素之一。

1、總體而言,非天然面料(聚酯纖維、粘膠纖維)沒有天然面料上檔次。

但是,最近幾年逛街,發現基本上3000元以下的很少能看到純天然面料(真絲、毛、棉)的衣服。現在除了奢侈品,大多數的面料不是聚酯纖維就是粘膠纖維。

所以,客觀地來說,也許即使你想買天然面料,也可能出現買不起的現象。建議對於需要出席重要場合的人來說(高端商務會議;商務宴會等),請在衣櫥至少備一套毛、絲類,或者棉毛、絲毛混紡的面料衣服。其它場合,那也只能儘可能穿得體即可。(見以下「得體」部分)。

2、面料支數很重要。支數越高,手感越細膩。 當然價格越貴。

3、關於是否面料易皺,就是面料低檔次的問題。

恰恰相反, 很多高檔面料是會皺的,這是纖維特性決定的 。比如純棉就是易皺。 市面上所謂的「免燙」, 「不皺」的衣物,是因為在面料工藝上加了一些化學劑,這些化學劑有助於面料定型,不易發皺。但是這種化學劑成分是含甲醛的 。所以不要被所謂的廣告誘導。

4、補充:

關於免燙是否含甲醛問題, 以下是一個知友提供的信息。

有實際的ITS,SGS報告來表明免燙麵料含甲醛嗎?免燙分好多種,低端的是通過塗層,定型機加助劑來實現,不是永久性的,液氨是單獨有另外的設備來做處理的,助劑類型也完全不一樣。因為貴,液氨免燙不會做在低端面料上。我可以保證的是,液氨免燙絕對不含甲醛。

換句話說,不是所有的免燙工藝都含甲醛。雖然我還不是很清楚作為消費者,如何去判斷甲醛是否合格。 理論上來說,所有授權渠道銷售的產品都是經過第三方質檢機構質檢的。 但事實上是,有的企業也會偷梁換柱(不同面料送檢),或者不檢,矇混過關。所以,這主要取決於監督機構是否監督嚴格,以及企業自身的良心了。

版型

質感的另一重要要素是版型

(圖片來自網路)

問題是,什麼樣的版型是所謂有質感的呢?

製版的關鍵難點,在於人體舒適度與外觀美觀度的平衡問題。衣服的版型往往會出現,看上去很好看的衣服,但是穿著並不舒服;或者穿了舒服,但是看上去沒有精神氣兒的問題。這些問題最容易出現的是人體關鍵部位,比如袖籠,肩部,襠部,胸部等。

我們以西服的版為例。以下西服說明適合男女的西服套裝。另外,對於社會環境要求高的(比如已經達到一定職業級別、需要經常出席重要場合的人)來說,個人建議找個好的西服店,定製一套西服。 好的定製與店鋪買的成衣還是有天壤之別的。

標準的西服定製流程如下(以下部分信息來自於上海市檔案館所儲存的檔案,是以前老裁縫做西服對工藝的要求。雖然是老文件,但也正體現了傳統正宗的西服定製工藝標準。西服這幾年的流行款式有些變化,但工藝方面,理論上依然還是這些老傳統為標準。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年輕裁縫不多了,不過在上海這樣的地方還能找到)。

其實對照以下流程,即使是外行也可以看出,有質感的衣服製作過程與普通衣服有多麼大的差異。所謂偷工減料就是在以下流程中減少一些流程,降低材料使用標準。

首先是「量」。「量」即為量體。量體,不僅僅是指用尺量,還包括對穿著者的體型觀察:觀察客人高矮胖瘦,及體型特徵,如挺胸,馱背,大肚,溜肩等。不僅如此,還要通過與顧客交談,了解顧客平時的穿衣習慣,比如喜好寬大服裝還是緊身的,穿著於何種場合何時季節等,並做詳細記錄。

順便插播一句,現在「互聯網 」業務有上門量體業務;也有3D人體掃描儀量體。這些技術都只是量了尺寸,但尚未解決體型特徵問題。體型特徵還是要靠有經驗的人的肉眼判斷。所以如果是網店購買定製,建議附上照片,按自己日常站姿站好,正、反、側面都拍一張。

其次是「裁」裁,則是按照尺寸, 式樣, 體型進行裁剪,這是整個流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做好紙樣後,裁剪師通常會用坯布在立體的人體模型上檢查各方面的合體性及美觀性。

在用正式面料裁剪之前,面料要先經過預縮處理,以防面料之後變形。然後覆粘合襯(粘合襯的品質很重要,粘合襯是給領、門襟等關鍵部位定型的),配相關輔料,比如紐扣,襯裡等。

裁剪時,如果面料帶有條紋,格子,或者花色,則要對條對格,而且按直絲綹裁直,這是「大裁」。其優點是外觀美觀,而且縫份多, 劈門大, 便於改大改小,不容易走樣,對於穿著者使用率強。 但缺點是很費料。 另有裁法叫「小裁」,這種裁法則不對條紋格子,縫份小,劈門狹, 式樣不大方,容易走樣,使用率差,但用料省,價格便宜。 在過去, 通常大型店鋪都會採用「大裁」, 小型鋪則用「小裁」。

裁剪過程中,裁剪師傅的「刀功」要非常了得。剪刀拿在手上,對著面料能剪能劈能刮能修。有些像練武之人玩飛刀一樣,看高級裁剪師手拿剪刀裁面料或者修坯樣,同樣是賞心悅目,令人讚歎其功夫之高超與熟練。

「試」,則是指在客人身上「試樣」。試樣的目的, 就是通過穿在人體身上,發現衣服任何不合體,或者讓客人感覺不舒服的地方。 然後對需要改正的地方重新修改。

很多不太了解裁縫工作的人不太明白為什麼裁縫要先在紙張上裁紙樣,然後做坯布樣衣,接著再在人體上試穿。甚至一些人認為,這隻說明裁縫的水平不夠, 而不是高超。在一些人的想像當中, 好的裁縫就是手拿一塊面料可以直接下剪刀的。其實,這一連串的流程, 恰恰說明做衣服並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裁剪,既是一門技術, 也是一門藝術。

說它是技術, 是說裁剪需要了解人體結構,因為衣服最終是要穿在人體上,服務於人體的。不僅如此, 穿在身上,除了美觀合體,還要舒服,這裡面就牽涉到許多技巧。比如做袖子,袖太肥太大看上去就很怪,可是如果袖子完全貼著人體胳膊可能造型看上去很合體,但人穿了這個袖子手連動也不能動。所以,袖籠究竟做多大才即好看又能滿足基本人體活動的功能呢。這裡面就有竅門了。這也是為什麼,會有許多裁剪師還專門研究高等數學, 然後運用數學原理來解決一些裁剪工藝上的問題, 就是為了能夠做出來的樣版即符合款式造型需要, 又能夠滿足人體功能需要。

說裁剪是一門藝術, 是因為,裁剪師需要根據具體每個人的體型狀況,裁出一件既符合人體個性特徵, 又能達到大眾審美的標準。線條位置,長短,直線曲線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即使有設計師的角色存在, 也少有設計師會將這些細節在效果圖上標得一清二楚。所以這些細節設計就需要裁剪師能夠具有良好的品味及審美知識。

正是這些細節要求,使得裁剪與試樣成為製作高級服裝不可缺少的環節。如果裁剪師與客人間,已有多次合作,裁剪師備有客人的尺寸信息及基本紙樣,那麼試樣次數也許會少些。但是,因為所用面料不同,也可能會影響最後成衣的成型尺寸,所以一次試樣是至少需要的。

「縫」,則分為「車縫」與「手縫」。「車縫」要縫得線跡均勻平穩,直處筆直,彎處則要呈一條美麗的弧線。「手縫」是很考驗功夫的地方,它包含有「扳,串,甩,鎖,訂,撬,扎,打,包,拱,勾,撩,碰,攙」十四種工藝。這十四個字,看上去簡單明了,但卻是裁縫師傅多年苦練的心得,有些像武術要訣,簡明扼要但卻內涵豐富。

在縫製方面,最後一道是「燙工」。儘管是最後一道程序,卻不等於最不重要。俗話說,「三分縫,七分燙」。對於許多老師傅而言,燙不僅能夠解決許多特殊人體體型問題,而且能夠解決在縫製過程中所產生的小誤差,比如領角略有長短,絲綹稍有不順等。所以也是相當關鍵的環節。另外,在製作過程中,有許多小燙和中燙工藝。 好的西服是很注重這些工藝過程中的熨燙工藝(不同的部位,要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熨燙時間等)。 所以,西服的好壞,也體現在這類工藝上。

「驗」,即成品檢驗,內容也是眾多。這個是消費者可以學會做的(畢竟前述工藝大多數人看不到),但可以通過結果檢驗 。

1、衣服穿上身,舒適度如何(鬆緊度、合體性、人體活動量等);

2、衣服整體廓形線條是否流暢;衣長、袖長是否合適;分割線(點)比例是否適合(比如,第一紐的位置是關鍵點,是個視覺分割點); 翻駁領寬窄、長短與整體衣身是否足夠協調等;

3、是否該平服處夠服貼,該突出人體曲線處足夠飽滿(特別是男士的胸肌部分);

4、袖肩是否夠圓順,袖子彎勢是否足夠(符合人體肘部彎曲程度);

5、下擺若是弧形,弧度是否漂亮;直線也一樣,主要看線條的流暢度。

得體

除了衣服的物質層面,其實穿衣還有個重要因素, 個人以為也是體現「質感」的方面,那就是「得體」穿衣。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購買高檔面料、高檔品質的衣服在經濟上並不現實。 所以,「得體」穿衣是彌補這些可能存在物質缺陷的一類方法。

社會責任感

個人以為這也是衣服「質感」的體現之一。我所在的紡織服裝業是全球第二大污染行業(僅次於石油產業)。 所以我想談談, 消費如何影響了這個產業的發展。 有一部記錄片,我建議所有有興趣的人去看看。 網上都搜索得到。《真實的代價》(The True Cost )。


推薦閱讀:

手工西裝│失傳的服裝工藝
亞馬遜推運動休閑風自營服裝品牌
女性面試的服裝搭配技巧與禮儀
實用貼,史上最全的服裝尺碼對照表

TAG:時尚 | 質感 | 服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