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人的小腳趾甲分兩瓣,WHY?
涉縣人如果小腳趾甲分兩瓣,都是從山西大槐樹移民過來的?
2017-06-25 涉縣100網
「說我的家來家到有,洪洞大槐樹下尋,說我的家來家到有,大槐樹上老鵲窩,若問誰把親人見,脫下襪子看一看,一塊趾甲分兩瓣,真正見了親人面。」
在我們涉縣、整個河北,在山東,在河南,在安徽……乃至大半個中國,都有這一歌謠流傳。過去上年紀的人總愛對年輕人說:「咱是山西洪洞縣老鸛窩底下的人。」為了證實這種說法,老人們總是讓孩子們看小腳趾甲,說凡是過去從山西洪洞縣老鸛窩底下遷來的,最小的那個腳趾甲都是兩瓣的。歌謠和傳說標示著歷史對發生在明代的一串驚天動地的「老鸛窩底下」事件的慘痛記憶。
這一切,還須從元末明初說開去。
自宋朝滅亡後,在100多年的元朝統治中,統治者對農民的盤剝是異常殘酷的。到了元末,不堪忍受殘酷剝削和壓迫的農民終於舉行起義。官方鎮壓農民起義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當時中原地區又接連發生水、旱、蝗、疫四大災害,天災和人禍折磨得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明太祖實錄》)。為了求生,農民起義更是不斷爆發。元軍出其精銳,對農民進行了殘酷的屠殺。
後來,朱元璋出兵江淮,派徐達、常遇春北伐,進取山東,收復河南,北定京都,元帝出亡漠北,結束了元末長年的兵災,但水、旱、蝗、疫已使中原之地「死亡百姓無數,村莊城邑多成墟」。
山西與河南、山東、安徽等地相比,卻是冰火兩重天。中原地區的兵亂及各種災疫很少波及山西,那裡大部分地區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丁興盛。元人鍾迪在《河中府(蒲州)修城記》中說:「當今天下劫火燎空,洪河(黃河)南北噍類無遺,而河東一方居民叢雜,仰有所事,俯有所育。」說明當時山西比較安定,再加上鄰省難民流入山西,山西人口更加稠密。
明朝建立以後,由於中原地區人糧劇減,不得不把許多州、府降格,開封就由上府降為下府。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屬州縣「戶糧多不及數」,「凡州改縣者十二,縣並者六十」。勞動力嚴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蕪、財政收入劇減直接威脅明王朝統治。朱元璋深有所悟「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謂田野辟,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於是採納了萄州蘇琦、戶部郎中劉九皋等人的奏議,決定了移民屯田的戰路決策(《見明太祖實錄》、顧炎武《日知錄》等)。
多次移民,歷史聚焦大槐樹老鸛窩
據史料記載,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50餘年間組織了8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涉及到了18個省的490多個縣市的882個姓氏。山西是人口稠密之處,而當時的洪洞縣又是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擔負民眾外移自然首當其衝。
山西《洪洞縣誌》以及洪洞縣《大槐樹志》記載,明永樂年間,當地官府曾7次在大槐樹左側的廣濟寺集中澤、潞、沁、汾和平陽沒有土地的農民以及人多地少的百姓遷往中原一帶,並給所遷之民以耕牛、種子和路費。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當地官府人員在樹下為被移之民辦理手續,登記造冊,按所去地點編隊,然後發給一應物品。
被遷者拖兒帶女,扶老攜幼,戀戀不捨地離開家鄉時總割不斷故土之情。他們凝眸古槐,見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鸛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想著自己這一生不一定能返回故土了,為了讓子女永遠記住自己的家鄉,有朝一日回來時能夠順藤摸瓜找到自己的老家,就指著孩子們最好記的大槐樹和上邊的老鸛窩說:
「不要忘了,以後若能回到家鄉,記不住咱的村莊,就先找這棵築滿老鸛窩的大槐樹,然後再慢慢找自己的老家。」「到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從這大槐樹的老鸛窩底下出去的,彼此要互相照顧!」
但這只是從大道理上說,而對當時被遷徙的每家每戶來說卻都是莫大的悲哀。明統治者定出的移民條律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同姓同宗者還不能同遷於一地,好好的一家人便被拆得七零八散。
同姓同宗者為了和親人遷到一處,不得不改姓。有的因戀家而半路逃跑,被追回後要受殘酷的懲罰,有的被割去耳朵,有的在臉上用刀劃成標記。如此所受的心靈上的摧殘、所造成的精神創傷,在被遷徙者心中幾十年,甚至以後的幾代人心中都難以彌合。
好在中原人沒有忘本。以後不論走到山南海北,只要一說是老鸛窩底下的人,都親熱無比。中原地區少見老鸛而多見老鴰,後來人們就把「老鸛窩」說成了「老鴰窩」。
再後來,中原復甦,而慘痛記憶卻未消失。
附錄:移民的地理分布
根據《明史》、《明實錄》、《日知錄之餘》等正史、筆記史料的記載,以及筆者收集查閱的家譜、碑文、信函資料和大槐樹祭祖園留言簿的不完全統計,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姓氏共812個,移民分布共18個省(市)、500個縣(市)。其中:河南106縣(市)、北京天津河北129縣(市)、山東92縣(市)、江蘇安徽湖北湖南62縣(市)、陝西甘肅寧夏51縣(市)、山西34縣(市)、內蒙古8縣(市)、遼寧11縣(市)、吉林3縣(市)、黑龍江3縣(市)、廣西1縣。
一、遷往河南省分布
河南省簡稱豫,地處黃河中下游、華中地區,向有「中原」、「中州」之稱,元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明置河南布政使司,轄8個府,1個直隸州,11個屬州,96個縣。
河南的移民分布情況看,主要以黃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為主,這和兩河流域的水災及元末農民起義的戰場相吻合。經筆者對河南地區家乘、地方志及所收集的信函資料不完全統計,河南地區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主要分布有106個縣(市):鄭州、滎陽、開封、平頂山、洛陽、焦作、鶴璧、滑縣、杞縣、尉氏、新鄭、登封、蘭考、中牟、新密、鞏縣、新鄉、衛輝、封丘、獲嘉、溫縣、濟源、博愛、輝縣、原陽、武陟、盂縣、沁陽、修武、安陽、范縣、台前、浚縣、內黃、清豐、濮陽、長垣、湯陰、林州、商丘、永城、睢縣、寧陵、民權、周口、商水、扶溝、西華、太康、鄲城、項城、許昌、漯河、鄢陵、郾城、襄城、魯山、長葛、臨潁、葉縣、寶豐、陝縣、禹縣、駐馬店、確山、西平、汝南、新蔡、上蔡、信陽、息縣、固始、泌陽、正陽、新縣、羅山、商城、南陽、方城、唐河、新野、鄧縣、淅川、南召、桐柏、鎮平、內鄉、西峽、三門峽、義馬、盂津、汝州、汝陽、欒川、靈寶、澠池、偃師、伊川、宜陽、洛寧、盧氏、新安、淇縣、嵩縣、郟縣、舞陽。
二、遷往山東省分布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最初主要分布在魯西北一帶,這主要是因為元末明初山東的戰亂和黃河泛濫都在魯西北、魯西南地區,但經過明初的再遷移,移民就分布到山東的大部分地區了。據筆者對山東地區的家譜、碑文、地方志和收集的信函資料的不完全統計,山東地區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主要分布在92個縣(市):濟南、歷城、章丘、長清、青島、膠南、膠縣、即墨、淄博、棗莊、滕縣、德州、寧津、商河、濟陽、禹城、夏津、陵縣、齊河、武城、廣饒、濱縣、墾利、陽信、沾化、利津、博興、惠民、濰坊、濰縣、諸城、郯城、安丘、臨朐、壽光、高密、益都、煙台、牟平、文登、萊陽、棲霞、掖縣、榮城、萊西、招遠、黃縣、臨沂、沂水、日照、平邑、沂源、沂南、莒縣、莒南、費縣、泰安、萊蕪、新汶、肥城、平陰、寧陽、東平、濟寧、兗州、魚台、嘉祥、汶上、曲阜、鄒縣、菏澤、鄆城、巨野、單縣、曹縣、鄄城、梁山、定陶、東明、聊城、東阿、臨清、莘縣、金鄉、微山、陽谷、冠縣、高唐、鄒平、無棣、威海。
三、京、津、冀地區分布
北京市簡稱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中央直轄市,位於華北平原北端,為東北和華北等地區樞紐。金時正式建都。
京、津、冀地區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分布在129個縣(市),主要為:北京、昌平、延慶、懷柔、密雲、平谷、通縣、大興、房山、天津、靜海、武清、寶坻、寧河、薊縣、石家莊、唐山、靈壽、束鹿、晉州、趙縣、井陘、獲鹿、新樂、正定、深澤、無及、贊皇、元氏、欒城、平山、張家口、懷來、蔚縣、張北、宣化、涿鹿、懷安、灤平、隆化、豐寧、萬全、遷西、遷安、昌黎、盧龍、灤南、遵化、玉田、樂亭、灤縣、丰南、安次、三河、霸縣、固安、大城、秦皇島、安乎、交河、肅寧、文安、永清、保定、淶水、阜平、唐縣、徐水、高陽、滄州、青縣、海興、任丘、武邑、故城、冀縣、丘縣、雞澤、臨西、任縣、涿縣、定興、安新、蠡縣、博野、定縣、淶源、新城、完縣、清苑、滿城、滄縣、東光、河間、獻縣、衡水、饒陽、阜城、景縣、棗強、深縣、武強、邯鄲、永年、曲周、魏縣、成安、大名、涉縣、廣平、臨漳、磁縣、武安、邢台、柏鄉、隆堯、南宮、巨鹿、沙河、臨城、新河、清河、廣宗、內丘、威縣、南和、南皮、盂村回族自治縣。
四、明朝大槐樹移民在皖、蘇、鄂、湘地區的分布
根據筆者收集的家乘、碑文、信函資料進行:全統計,皖、蘇、鄂、湘地區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分布62個縣(市),主要有:合肥、馬鞍山、長豐、蚌埠、六安、明光、定遠、淮北、安慶、銅陵、宿州、碭山、蕭縣、靈璧、懷遠、滁州、鳳陽、和縣、涇縣、壽縣、亳縣、蒙城、利辛、睢寧、阜南、南京、徐州、連雲崗、豐縣、沛縣、盱眙、大豐、銅山、泗陽、沐陽、如皋、清江、江都、襄陽、武漢、十堰、孝感、大悟、荊門、監利、沔陽、鄖縣、均縣、隨縣、隨州、棗陽、宜城、保康、光化、鍾祥、長沙、株洲、郴州、郴縣、桑植、襄樊、邳州。
五、明朝大槐樹移民在陝、甘、寧地區的分布
陝西、甘肅的移民分布在關中地區,寶雞地區及鄰近山西地區多一些,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山東、河南間接遷移去的。根據對地方志、家譜、碑文及信函資料的不完全統計,向陝、甘、寧地區移民51個縣(市)。其主要分布為:西安、銅川、寶雞、岐山、武功、眉縣、三原、戶縣、蒲城、韓城、大荔、合陽、白水、澄城、銀川、青銅峽、石咀山、麟游、蘭州、甘谷、天水、張掖、鎮原、扶風、彬縣、米脂、綏德、吳堡、周至、民樂、景泰、中衛、興平、乾縣、會寧、榆林、武威、商州、固原、華陰、古浪、洛南、商南、山陽、丹鳳、城固、威南、靖遠、平涼、庄浪、渭南。
六、明朝大槐樹移民在晉北、晉中及內蒙古、東三省地區的分布
洪洞大槐樹移民在山西有34個縣(市)、內蒙古8個縣(市)、遼寧11個縣(市)、吉林3個縣(市)、黑龍江3個縣(市)、廣西1個縣。其分布為:太原、五台、平定、壽陽、代縣、交城、祁縣、陽城、靈石、平遙、清徐、忻州、大同、渾源、應縣、朔州、榆次、太谷、介休、陽曲、陽泉、定襄、榆社、原平、平魯、陽高、盂縣、汾陽、孝義、運城、靜樂、長治、潞城、晉城、呼和浩特、包頭、固陽、涼城、豐鎮、清水河、商都、興和、瀋陽、大連、清原、撫順、丹東、鞍山、遼陽、海城、凌原、錦州、建平、長舂、四平、洮安、哈爾濱、鶴崗、嫩江、北流縣。
在後來人的心中,「山西移來者」的觀念影響是深而又重的。傳說,明朝末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紀律嚴明,由陝西打往北京,一路對百姓秋毫無犯,但後來進入山西洪洞縣,卻突然不是那麼秩序井然了。李自成拿幾個帶頭違犯紀律的小頭目問罪,審問之後,得知士兵們原來都是「大槐樹老鸛窩底下的人」,混亂是出於對家鄉的感情,不但沒有問罪,反倒放假3天,任將士們尋親訪舊。
一代大槐樹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在清順治八年(1652年)汾河發大水時被洪水沖毀。這是民國三年在一代大槐樹的原址上修建的遺址,其修建者景大啟等人都曾在山東、河南等地為官,所到之處無不為當地移民後裔的殷切之情所感動,為使遊子有歸鄉祭奠之所,他們廣募商紳義士幾經波折終於建成了這一遺址,其始末都記載於石碑之後。
第二代大槐樹則由第一代古大槐樹滋生的,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
自明初移民以降,悠悠600多年過去了,漢代古槐已不復存在,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樹,則枝葉繁茂,充滿活力。
遙想當年祖輩們扶老攜幼,離鄉背井,在頻頻回首遙望大槐樹和老鴿窩時,灑下了多少傷心淚,願大槐樹與海內外同胞永遠根連根,心連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