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六年的初春,右僕射張浚大人的北伐計划出籠了。
05-31
在紹興五年的那場大辯論中,南宋朝廷的主戰派們大獲全勝,不但在輿論上佔據了絕對的上風,還獲得的高宗皇帝的全力支持。
而作為主戰派新一代的領袖,右僕射張浚大人設計了一個比西北的富平決戰還要恢弘龐大的作戰計劃。
為了保證這個計劃的實施,他先把南宋的軍隊進行了一次大整編。
張浚把全國的軍隊分為「三衙軍」和「五大部」。
三衙軍即是禁衛軍,也就是高宗皇帝的御林軍私兵,由殿前司、馬軍司和步軍司組成。
這股力量很薄弱,除了楊沂中統領的殿前司是由原來的神武中軍改編而成,兵力較強外,其餘兩部形同虛設。
五大部,它的前身是「神武軍」,五大將領劉光世、張俊、韓世忠、吳玠、岳飛所部的總稱,這次改名叫「行營護軍」。
具體的安排是:把張俊的部隊改稱為「中護軍」,駐守建康;韓世忠的部隊改稱為「前護軍」,駐守在承、楚二州;劉光世的部隊改稱「左護軍」,駐守在太平州。
這三位將領共同擔任長江中、下游以及淮水流域的防務。
吳玠的部隊之前並不在神武軍的系統裡面,這時被歸入,稱為「右護軍」,負責扼守川、陝、甘等大片區域。
王彥的八字軍稱為「前護副軍」,駐守在荊南;而岳家軍則改稱為「後護軍」,駐守鄂州。這兩支部隊擔任著長江中、上游防務。
......
紹興六年的初春,右僕射張浚大人的北伐計划出籠了。
他親自前往鎮江府的都督府,召集駐守東南的各大將領前來聽令。
在都督行府的軍事會議中,張浚做出了下述的決定:
第一、韓世忠軍由承州、楚州出兵。進攻京東東路的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邳州市西南)。
第二、岳飛軍由鄂州進屯襄陽府,挺進中原。
第三、張俊軍由建康府進駐泗州州治盱眙縣(今江蘇盱眙縣)。
第四、劉光世軍由太平州(治當塗,今安徽當塗縣)進駐廬州。
第五、楊沂中的殿前司軍充當張俊軍的後援。
至於駐守在川、陝一帶的吳玠所統領的西北軍,根本就不在張浚的軍事計劃之內,只能按兵不動。
在這個計劃中,韓世忠和岳飛兩軍採取攻勢,而張俊和劉光世兩軍採取守勢。劉光世的任務只是招降敵人,張俊的部分軍隊還須留在建康府訓練。
因此,張浚把劉光世和張俊這兩支集團軍留在後面。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
鎮江府的軍事會議勝利閉幕了,會後張浚分別找韓世忠和岳飛談話。
張浚充分地肯定了岳飛在前一階段的工作成績,鼓勵岳飛要再接再厲,爭取早日收復中原。
臨分別的時候,張浚還特意拍了拍岳飛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此君之素志也,勉之!」
在當時。張浚對於韓世忠和岳飛二人確實寄予了厚望。
《朱文公文集》卷九五上記載道:浚「於諸將中每稱世忠之忠勇,飛之沉鷙,可以倚辦大事。」
......
紹興六年的二月間,韓世忠的大軍拔寨而起,整軍渡過長江,把首戰的目標對準了偽齊的淮陽。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