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國學大師葉曼講《易經》2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上方
東方家和 世界同源
承接上文
11A
現在我們來講易之文
易經里每一卦都有卦的象,六個爻位,底下第一個就是卦詞。卦詞是文王做的,如乾卦——乾,元享利貞。乾卦代表元享利貞。然後是爻詞,爻詞是周王做的。初爻:乾龍無用,易經很要緊的是時機。
周公精力飽滿很不得了。周公是武王的三弟,武王死後,成王繼位,周公輔佐成王。周王忙得不得了,他做爻詞,定禮儀。封在魯國,但是他沒有就國,沒有到魯國去,一直在周朝。成王恐怕周公對他不利,但是後來成王打開保險箱,發現武五生病的時候周公祈求減壽,把壽命給成王,所以深受感動。
吉凶悔令。我們在這個世間,吉祥的事不是很多。
64卦的卦詞都是非常簡約。
經,給經做解釋的叫做傳,所以有易經,易傳。
易經只是周文王的卦詞和周公的爻詞,實翼是輔佐經的,是孔子及其門下的弟子還有後之學易的人作的。
傳者,傳也,將其演繹了。
秦以前,經和傳是分開的。真正的經是完整的傳下來的,到了漢朝,搜書,分經文和古文,有一個人讀過很多書,把焚過的書背出來,孔子家在孔家牆裡藏了一部分,這些稱古文。到了漢朝,拿傳來解經,將傳附在經之後,後來經過鄭玄、王壁、以傳附經,一直到現在易經的流行本,都是把傳附在經後。漢朝以後,凡是引用易經的,如司馬遷說「易曰」。
圖書正式成為學說是起自陳團,陳團非常了不起,他生於唐末,隱居於華山,經過後五代出來,活了900年,他是道家的,要麼不睡,要麼就睡三年。我們都知道柴世宗(小放牛,什麼人推車橋上走),柴王爺就是周世宗。可惜他死得很早,現在有一種瓷器,就叫做柴窯,細得不得了,顏色叫做「雨過天青」,非常珍貴。柴世宗非常有為,但死得很早。接著是宋太祖。宋太祖陳橋兵變,皇袍加身。宋朝定了天下時,陳團出來了。柴世宗請了陳團三次,他都沒有出來,因為他知道柴世宗活得不長久,天下不會定。宋太祖非常佩服陳團。我們都知道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宋朝時文風非常盛行,但宋重文輕武,所以從宋朝時就一直被外族侵略,但是宋朝出了許許多多了不起的文人才子。
宋太宗死後傳位給弟弟宋太祖。宋太宗把陳團請去,稱其為西儀先生。他有許多關於易經的著作流傳了下來。
道家——用易經,主要是練丹,九轉還丹。打坐,流好多口水,叫做玉液,一定要讓它流下去,非常寶貴。真正得神通必須從上丹田練起,下丹田熱氣升上來,玉液流下去,水火,用的是易經的東西,他們把易經拿出來談道教的東西。先有氣,後有形,然後有質。熱氣升上來,練得很好時,你會發現裡面有個東西,真的有形,這個形不停的動,九轉還丹,心裡完全空無一物的時候讓這個丹不停的轉,然後形成丹。
11B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宋朝重文輕武,從宋朝開始,不斷受到外族侵擾,但是宋朝出了許許多多了不起的人才。宋太祖死後,為防止兒子太小皇權被奪,傳位給弟弟宋太宗。宋太宗趙普手下的一員大將告訴他,天下易得不易守,守天下要用文來治理,要讀書,讀什麼書,讀論語。所以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讀論語很不容易,能夠修身、齊家,平天下。宋太祖稱陳團為西儀先生,太極圖是陳團的著作,還有許多作品都流傳了下來。
不能把道家和道教混在一起,道家講究練丹。道家練丹的東西文字非常少,基本上是用圖畫來表示。如周敦儀的太極圖。周是北宋五子,受道家的影響非常多,後來的儒家受道家的影響非常深。
練丹,用火練,所以小肚子要先熱起來。在周朝已經用周易的卦象來說練丹的方法的了。
12A
許許多多算卦的都離不開干支和五行,這一點受祖先的影響根深蒂固,沒有人不想知道未來的事情,想知道未來的事情只有算卦和看象。
邵康傑一輩子沒有做官,他把自己的房子叫做安樂窩,自稱安樂先生。宋明理學家排斥佛(家)老(老子),看我們看他真正的理學,非佛即老。即用儒家的瓶子裝的是佛老的酒。
邵庸將易經伏西氏的稱為先天易學,講的都是自然的現象,先天易指伏西的八卦。後天易是文王把8864卦重複起來。他對經文不發生興趣,他真正在意的「數」,他把陳團的易學在數學方面大力發展,陳團是道教練丹的祖師。他試圖用象數學來概括宇宙。中的國寓言家,如推背圖完全是一個卦象,如果你懂易經再看推背圖,很好玩的。易學家對邵氏易學褒貶不一。但是他影響後式非常大,所以大家稱其為康傑先生,稱其為「秦漢一來」。
北宋的理學家開山祖師周敦儀,周子的書只有太極圖說,一共才250個字,他著書最少,可是後來儒家辯論他的東西太多,朱陸兩家辯論最為激烈。「無極而太極」還是「自無極而太極」。周說我的圖是借道家的,
修行,順得修行,逆而成仙。精,兩個人交合了,生成孩子,不合起來,反過來,還精補腦長生不老。為什麼有的人候行起來永遠那麼年輕,道家告訴我們,最要緊的就是精,精是怎麼來的,氣來的。人最要緊的是精氣神,我們修行就是修行這幾樣東西。懂得修行之道了,你就知道什麼是正什麼是反,什麼是順什麼是逆。
《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為什麼我們的「甘露」從舌頭生出來,火從小肚子升起來,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慢慢九轉還丹,生成丹。所以說,水火木金木,五氣順步,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五行依其性。因為五行,所以有五方五味五臟五行德。水代表咸,代表北,代表腎,代表智慧,恭敬。火代表心、南、苦、燥、禮(因為乾燥,需要以禮節之),木代表東方,肝、酸、靜仁。金代表西方、肺、辛、堅持,義。土代表東方,脾、甜、力氣,信。無極生太極,太極圖裡有一半陰一半陽,陰是靜的陽是動的,陰是黑的,陽是白的,動的話生出水和火,水和火都堆在土裡,土裡包含水火,水火又生出金來,春天夏天用火和木代表,水和金代表秋冬。
12B
乾中有陰,坤有有陽。陰陽合合才能化成萬物,任何一個東西都得陰陽合合而成後,五氣順布。金木水火土就是一陰一陽,但是變化無窮,其實我們玩電腦也一樣,無非是一陰一陽,變化無窮。人得其秀,是萬物之長。知道了這個以後,所以形既生矣,神發知矣。雖然易經是男人作的,但是坤德一直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一直動的話肯定天下大亂,必須有一個靜的東西包容,含蓄、化生。所以,女士們不必太在意什麼貴賤,因為天地沒有任何私心。人生得意的事情四分之一。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薄極必富,否極泰來。8864卦不但告訴我們怎麼做人,還告訴我們怎麼處事。因為我們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就怨天尤人,就富無雙至禍不單行,就不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動極一定是靜,靜極一定是動。地非常剛,但又非常柔,其生出的東西都非常柔。
13A
易學家考證,太極圖來源有兩個,一個是道藏的第196冊上方大洞貞元妙經圖,太極先天的圖,第二是陳團所傳的無極圖。陳團所傳的無極圖,實際上陳團的圖也源於前者。兩個圖都是從下往上走,跟我們修行一樣,順則生人,逆則成仙。因為我們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這是中國道家所說的東西。道家與道教不同,周敦儀他那麼樣的排佛斥老,佛家到了中國為什麼到了中國的佛教,逆著練就成丹,丹分為內丹和外丹。傳說老子是道家之祖,古時候多少帝王是吃外丹而死的,稱練金術。但實際上我們要修的是內丹。你真正能夠練精成為氣,練氣成為神,還神為虛,真正做到一念不生時,生理起變化。我可能肯定的告訴大家,無論是道家還是佛家,都可以修成。大家不要認為自己不懂的東西就不存在,要學莊子,六合之外不論,從疑即可。科學越發達,越能夠證明,中國古時候的東西不得了。錢學森,中國的原子彈之父,說「20世紀是物理的科學時代,21世紀是生理的科學時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和中國比。」他發掘了許多有特異功能的人,現在大家都在發掘特異功能,特異功能是天生的,有一個地方把全中國特異的兒童集中在一起,訓練他們,研究他們。小時候我們有許多神通我們都不知道,比如看見鬼,我們不知道以為大家都能看見,所以心越清凈看到的東西越多。所謂精氣神,當生理怎麼樣的發展,都不是信口開河,而是過來人告訴我們他們的經驗,絕不是胡說八道。
歷練成丹就是無極圖,宇宙的生成,原來是無極,有無相生,所以有太極,有的話一定是一正一反,一陰一陽。所以宇宙的生成變化。
周的太極圖將易經的說話和道家合成,所以周敦儀的太極圖是一黑一白一陰一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我們雖然是女人但是都有男性荷爾蒙,男人都有女性荷爾蒙。你相信自己不是每一輩子都做女人或是男人,都在起著變化。老子的道德許多東西都是從易經出來的,孔子的許多思想也好多來自易經。紹康傑和周敦儀影響宋明理學家極深,宋明理學家推崇易經,朱熹不顧大家的反對把許多圖(河圖洛書)表列進周易本義,在周易本義中卷首,自此之後,解易的人,(朱認為堯舜禹湯周公孔子孟子然後是,宋明理學家,朱熹,王陽明,都是易學的正統)王陽陽叫王守仁,50歲時,文武雙全,功能名就時走到一個地方,感覺特別熟悉,他就走到廟裡,廟的東廂房門鎖著,他就讓開門,看門人不讓開,說是有坐化的老和尚,他強令開門,看到裡面有坐化和尚的肉身,有一張紙上寫著「五十年前王守仁,開門還是閉門人。」他才知道他還來是那個坐化的和尚。蘇東坡也說自己前身是一個和尚。和尚修得好,有宿根,和尚下一輩子也可能變成富貴中人,但是既富且貴要注意「惜福」,這輩子取得太多給得太小,否則這輩子索取太多下輩子有可能出毛病。
我們要讀易經,必須懂得河圖洛書還有朱熹的周易本義的圖我們都要了解,這樣我們認為是「河出圖洛出書」,連伏羲話八卦都是「河出圖洛出書」,根據河圖划出的八卦,這是本末倒置,河圖洛書是漢朝的。陳團的易學影響中國的易學達900年之久。最先對此事提出疑問的是范仲淹、歐陽修。清朝的胡園又旁徵博引,個個擊破。洛書是源於漢代的九宮圖(從1到9),河圖是從1到10,河圖是源於東漢時鄭玄所著的大演術,我們知道大演之術50,掛1用49,天數5地數5,天地之數合起來50有5。大演又源於漢書的《五行志》和《律曆志》,五行志又根據劉相父子的《洪犯五行傳》,所在胡淵認為朱熹的周易本義卷首的九個圖沒有一個可取的、可存的,只是宋人附會前人的譯著而來的,絕非伏羲根據這個而成八卦的。是因為河圖洛書都是言之成理,與易經的意義非常相合,被道教所引用,成為易的數術家。易經還來是用來算卦的,數術家引用數字,互相附會,愈演愈烈,各種易經圖示後來有千餘種,搞得學易的人不知所措,幸而朱把九個圖列在那,讓我們看到這九個圖和現在科學的相似。
13B
漢易在易學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儒林傳》稱孔子傳易給商渠,商渠五傳到田和,孟子據孔子150年,但是孟子的書沒有一個字談到易,為什麼?我們算命都是問的吉凶,焦延壽長於災變。畢直是古文的易學家,常於卦事,非常會算命,以易傳解釋經文。經房好談災易,創納甲法,把天干放在易經的八卦里,按照初一的月亮什麼樣子,十五的月亮什麼樣子,拿月的形象跟出沒的地方來配五方八卦和五行。如,初三月如鉤,出在西方的艮位,形象跟震一樣的,然後納艮于震。他多事,常常上書結皇帝批評時政,「毀謗政治,歸惡天子。」後,被殺。
東漢「欠尾」之說盛行,(這個東西是一個預言,但是是隱蔽的,不說明白)如《推背圖》、《梅花詩》、《燒餅歌》這是中國三個最大的寓言,從他那個時候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推背圖》說台灣(一二三四,無土有主,小小開罡垂拱而治,生我者猴死我雕)你不到台灣,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樣子。國民黨沒到台灣前,根本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有人說《推背圖》有錯簡,原本用繩子穿著,後來繩子斷了,簡弄亂了,中國21世紀,還要經過一次大亂,到最後萬國來朝,大唐的風貌又起來了。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亂極必治,治極必亂,所以,知道這些不必憂慮,反正「薄極必富,否極泰來」,這些都是易經的話。天底下的事都是一正一反,有開始就有終結。「欠尾」之說盛行,多半都是把這些東西和易經搶和在一起,所以東漢的易學家多數都衰落了,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寓言上了。
魏伯陽是東漢末年黃老學派中間的練丹家,著有《參同契》,他是專門講究練丹的,後人稱其為「丹經之王」。
14A
為什麼孔子這樣推崇易經,孟子距孔子150年,但孟子的書里一個字都沒有提易經?
孔子至西漢300年,易學研究沒有什麼動作。丹分為內丹和外丹。魏伯陽的《參同契》非常了不起,將易經附會到煉丹上,整個練丹術沒有一樣不可以用易經來解釋。科學越發達人們越發現,沒有東西不可以用易經來解釋的。魏伯陽出身豪門,家中非常有錢,世代為官。但他捨棄這些,帶著弟子去山裡練丹。
古時候,皇帝們吃的都是外丹,外丹是鉛汞合起來。古代中外都有「練金術」,就是將便宜的金屬練成黃金,可以做到,但只能維持一段時候,過幾天幾個月還會復原。真正練丹成功的,只有漢朝的劉安。
諸位有興趣可以多看道藏的東西。練丹可以說是氣功的部分東西,但是氣功是最淺的。魏認為萬物產生變化者由於陰陽交媾而成的。萬物化生,獨陰不生,獨陽不長。必須是一陰一陽,一男一女,一雌一雄,精氣抒發的結果。在陰陽交媾以後,精氣抒發的結果。道家的修行就是練精化氣,我們說「氣動了,氣動了。」氣動了是在你完全沒有雜念的時候,心裡最空的時候,精氣回起來,精才能化氣,練氣化神,最後練氣還虛。這樣你才能抓到一點門。人在精力飽滿的時候不思淫,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樣才可以談修行。如果有人告訴你學密宗的「雙修法」,千萬不要信,特別是女孩子。
欲得長生不死,必須從陰陽變化來著眼,要掌握六十四卦的運行規律。這是魏伯陽的說法。你必須懂得道教的東西,才能看得懂《參同契》。說的是易經,但是實際說的是道家的修行。儒家是不懂神仙之術的。
中國的原子彈之父錢學森說,20世紀是物理學的時代,21世紀是生理學的時候。生理學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研究得那麼透徹。他組織發現了中國許多有特異功能的人,比如張寶勝等。
14B
李約瑟博士對中國的氣功佩服得不得了,他認為氣功就是生理練丹術。所謂生理練丹數就是練內丹,但氣功離練丹術差得遠。練丹在你年富力強時,尤其是在男女沒破身之前,如果真心來練,很容易。男人比較好練,條件好,因為女人破身了,尤其是生過孩子的女人,破的更厲害,但是男人沒有女人靜。生理練丹術是根據人的體液,體液流下來,經過九轉,練出一個丹苗。丹是固有的器官和身體產生的一個東西。你必須自修、自悟。——《參同契》
《參同契》對易經還是有一定貢獻的。魏伯陽認為乾坤坎離是最重要的,有了這個乾坤坎離才有了後面的八八六十個卦。納甲,把天干納入月亮中。
西漢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王弼,他只活了23歲,但是他文章華美,將所有的書都註解了,他什麼都通。著名的《道德經》都是他注的。
15A
當時的易學者都「揚王抑鄭」,王根據儒家的思想來談人事,鄭玄則是根據天象來說事。
我們永遠都要「戒、慎、恐、懼」,人活著有許多事都要戒,永遠都要謹慎……
15B
漢朝完全講相術,天干地支,所以有許多附會,因為這些附會,就有了許多的寓言.宋朝是易學發展最繁榮興旺的年代,派別非常多,著停非常的豐富,思想家也借周易以立言。宋朝有許多名家,如蘇東坡,唐宋八大家裡,宋朝占多數。在這樣一個豐富的、多姿多彩年代,才能產生這些豐富的、多姿多彩的大思想家,如宋明理學家。文學不必說了,理學就是在宋朝開始的。宋易學家的特徵是以探求周易所蘊含的哲理為目的,專門看周文王做了八八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不是以算卦用的,而是蘊含哲理的。如乾卦,元享利貞,告訴我們做事情,乾龍勿用,到乾龍在天,每一爻都是有哲理的,把哲理做為研究易學的目的,高度的哲學化。易經到了宋朝,易學家完全從哲學方面發揮。所以我們談唐詩,五言七言,宋朝變成宋詞,長短句。宋詞非常活用,唐詩非常氣派,磅礴,整整齊齊,神聖不可侵犯,宋詞是那麼精緻,那麼巧妙,那麼玲瓏,但是也可以氣勢磅礴,如蘇軾「大江東去」,也可是是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比讀詩有意義,句子長長短短,讓你自由發揮,這就是唐朝與宋朝不同的地方。將周易高度哲學化,成為宋明理學家的一個基礎。我們現在讀的周易,是朱熹做的注,不是把周易象術化,而是哲學化。漢朝理學家趨向於災變,所以有時候准,有時候不準。如推背圖,前向都是一個卦,根據卦推斷災變,談的是災化、禍福。宋人治易,講的是推理,他不是講的災變、祥瑞,而是推理,目的今世治用。怎麼樣管理世間的事情,怎麼能夠用,非常實用。這一派是說自己是繼承堯舜禹湯文開周公之後,所以宋明理學家才敢這麼說,因為他所要用的「孔夫子絕不與怪離亂神」,這些東西都不是世間的,是治世之用的。所以這一個正統出來,完全是為了「今世治用」的。相術派也有,宋易最先流傳出來的圖術之說首創於陳摶,陳摶自稱活了900歲,據說他生於唐朝,活了五代,梁唐晉漢周,每一代請他出來,他都不出來,直到趙匡胤請他,他認為「天下大定矣」他才出來。宋太祖非常尊重他,封他為西矣先生,「視之不見之為西,聽之不見之為矣」。據說他可以三年不睡,一睡則三年。由陳摶發展到周敦頤,他有太極圖說,無極生太極,太極中間如何配五行,陽動陰靜,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陽一陰,一男一女,化生萬物.他是用太極圖相說下來,一直到邵雍的易學,先天圖,由邵雍的《皇極經世》,河圖洛書這裡也被批評,歐陽修說不是伏羲畫的,九籌也不是根據洛書畫的。以相解易的學風,漢朝拿相術附會易經,把天干地支五行拿到八卦里來解易。宋朝易則重在探求宇宙的形成。伏西八卦是看天相,天永遠是一樣的,地高低不平,於是地用坤卦代替。只是眼觀的相,現在我們要了解易,了解宇宙的形成,宋朝是根據這個相,探求宇宙是怎麼來的,世間的東西是怎麼變化來的,怎麼影響後世到無窮盡,南宋邵雍對這些都有新的發展,周、邵這些宋朝的相術派與漢朝的相術派不同,不是探求災變,他們雖是研究相術,但是也是從易經出發。
16A
宋代開始,因為兩漢易學家專門講相術,經過唐朝孔穎達的研究,他並不偏頗哪一家,沒有門戶之見,用開明的胸懷,影響到宋朝易學家。宋朝是易學最發展、興旺的年代,但剛開始還是分為兩派,相術派(周敦頤——太極圖說),還有邵雍的易學(皇極濟世),大這對河圖洛書產生懷疑,太極圖與天先太極有關,這一派還是承漢唐相來解易的學風,但他又發展了漢易的五行說。宋朝開始,易學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真像是戰國時的諸子百家,你可以見到多少不不起的人,他們都是可以言之成理,就是宋相術家與兩漢相術家的不同。兩漢相術家專門講天災,祥瑞,常常編一些童謠,讓孩子們唱,然後說「寓言來了」。小孩子不知道,實際上者是大人教的,還有一些人做出一些假的祥瑞,說我從地里挖出XX來了,有很多這種事情,有識之士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漢高祖,一個亭長,說「我夢見斬白蛇」,然後說「他可以打敗項羽了」,成為漢家的天下,這是兩漢相術派,但到了南宋,相術派邵雍和他的兒子邵伯溫的相術派重在求世界的形成,「這個世界是怎麼形成的?伏西看八卦,因為一陰一陽成為天地,才有天地男女,才有宇宙的形成,那麼是怎麼變化?變化的模式是什麼?這些變化為什麼?」哲學問「為什麼」,科學問「怎麼樣」,真正進入科學時代,只是一個「如何」的問題,但真正進入哲學的境界,則問「為什麼」,當你問到「為什麼」的時候,你就進入到哲學的層面了。進入到宋進,相術派與兩漢不同了。
今天我們講易學理學派,重要的是易理學家有程頤(程頤的哥哥程顥,號稱「二程」),程顥與王安石不同,他被外放到外地做官(古時外放並不好,人們都願意在朝廷里做官)。陳顥對易經的研究非常了不起,他與當時的司馬光、文彥博都是很好的朋友,常在一起研究易經。程顥的研究雖然不像陳頤那樣受到重視,但他對易學的研究也是很了不起的。當他死了以後,朋友們特別是文彥博給他的謚號是「正公」,在他的墓碑上寫「明道先生」。二程在北宋,對易學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同時,他們也是周敦頤的學生。朱熹的課本都是用的程頤的,而程是周的學生,但周的名氣沒有程的大,原因是程頤作《周易本譯》,朱熹特別宣傳了這本書。如果孔子沒有《論語》,我們對孔子的崇拜和了解不會那麼多,所以著書立言非常重要(三不朽分別是立書、立言、立德)。程顥死後,文彥博認為程顥太了不起了,封號為「崇公」。程顥與蘇東坡不和,被一貶再貶,於是他開始教學,做《易傳》《春秋傳》。宋明理學家,恭稱為「二程」。程頤每句話、每人個行為都規規矩矩,所以稱為「正公」,他認為「心正則行為就不會壞」。有一次在宴會,席間有許多妓女,程顥與大家玩在一起,程頤則目不斜視,大家說「哥哥比弟弟差遠了」,但有人說「哥哥是眼中有妓,心中無妓」,弟弟是「眼中無妓,心中有妓」。傳說出家人見到女人就躲的,他死後的舍利子放到女人手中就化掉了,如我們讀《維摩潔經》中的天女散花,花落在小乘身上,怎麼都不掉,落在大乘身上,很快就掉了,是因為他心中有花。於是我們說「我們心裡有什麼,比我們嘴上有什麼還嚴重」。
他所著的《易傳》,是這一學派最具代表的著作。他認為周易的相是出自理,這個理可以編天地之道。宋明理學家談的都是佛、道。張載側重於取相,他著有《橫渠易說》,人稱之為「橫渠先生」,他用陰陽二氣來解易,認為氣是世界的原本,日月山河都是氣所成的,我們要煉丹、修行都講氣,氣在哪裡?氣是什麼?只有你有這個經驗才能體會。他說「氣是世間的原本」,可以說他是氣學派的唯物主義者。他也否認河圖洛書,他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的氣派很大。他的「四為」被根據為「橫渠四句」,幾乎和佛家的「四宏誓願」差不多了。不但要為祖宗負責,還要為兒孫負責。這是一個讀書人應有的心。為什麼要為「天地立心」?在天下、地上,只有人可以擔天地之造化,不要把天地毀了,現在做環保的人士都是在「為天地立心」,不要再糟蹋地球了,否則到頭來麻煩的都是人類自己。天地的心是大公無私的,是施不望報的,是沒有任何執著的。
陸九淵,我們稱之為「象山先生」,他還有一個哥哥,叫做陸九齡,他們合稱為「二陸」,象山先生以心為宇宙的本原,他認為宇宙的本源是「心」。這與「心生種種法生近似」,他說易學應取「易」,不贊成以相術來解易,他說你要了解易經的意義是什麼,易是他的原理,不要用相術來解易,這和王弼所說的一樣,「得易之相,得相之言」,以聖人之心為周易形成的本源。聖人從伏羲到文王到孔子,他們才形成周易,周易才有今天,是因為這「三聖」,所以他的主觀是唯心主義的。
他與朱熹的太極圖說(朱的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他說自無極而太極。)朱陸之爭,爭辯了許多年,他認為朱熹把這兩個字刪掉了,朱則說:「你自無極而為太極的話根本不懂得太極和無極的道理」。但我們後人認為「無極而太極」是對的,如果是「自無極而太極」,太極就變成一個東西了。無極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如何能「自無極而太極」。從客觀的立場講,我們認為「無極而太極」更合乎無極、太極之說。他是個理學家,宋明理學家之一,其哥哥陸九齡則喜歡曆書、占筮,他很會算命,根據易經看天文、看曆書。我們將他們稱為「二陸」,但這二位不同於「二程」,他們一個是心理學派的,一個則長於相術。大家一定要看一下朱熹的《周易本義》,他不但取易理,還取了相術的道理,他不守一家之言。(他的這本書是拿程頤的《易傳》做基礎的,就同講《四書》一樣。)朱熹雖然重理,但他也不廢相術,他儘力發展程頤的「體用易言,顯為無間」,體和用是一個東西,有體就有用,從用里你就知道有本體,「顯為無間」,顯出來的是你的用。為是藏在裡面的理,這裡面不差毫釐之間,一點點都不差的。他用這個進一步論述理在世上、理在世間的觀點。怎麼知道理?因為要筮起了才知道理。這和我們佛法觀點相同,而且理在事先用法,「心生種種法生」,他是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一個東西來說,所以稱為理學家,「本有天地之先,畢竟也是理」。「有物先天地」,有一個東西比天地還在先,這是什麼東西,這裡佛法說的「真如本體」。這個東西是用理來說的,所以「未有天地之先」是這個理,有這個理就有天地,沒有這個理就沒有天地,心裡先想了,才會「心想事成」,假如你心裡不想你怎麼會成事呢?若無此理,使夫天地,這不是主觀的唯物主義,而是客觀的唯物主義。
他的書把河圖洛書之說、方陣圖陰陽圖、八卦的排列根本排出來,父母、長子、中子、幼子,長女、中女、少女排出來,他把道家的、道教的,漢朝相術的東西都收進來,九幅圖放在卷首,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非議。大家說:「你自稱是孔孟之後,你怎麼能把這些閑雜的東西弄進來?」因為那時已經有許多人反對河圖洛書,反對先天八卦了。
那麼朱熹的功過在哪裡呢?一會我們講現代科學易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他的功在哪裡,他的過就是當時學子們考試都要考五經,必須把這些圖都學了,但當時太極圖有上千種,把這些學子們弄得一塌糊塗,這些人以訛傳訛,傳到清朝,才有叫胡源的指出河圖洛書八卦圖都不是三聖做的,是漢朝人做的,是道教引來的,儒家又引道家的。蘇東坡著《東坡易傳》,主要是接承王弼的傳統,王弼把所有的相術完全用儒家的方法解釋。蘇不僅學王弼注重儒家,他還引用了許多老莊的學說,他是儒家道家兼綜,更妙的是他還雜以禪學。所以「漢山大師」有一本禪易經,專門用禪宗的方法談易,所談的多半是人事,易經用在人事上該如何解釋,有什麼影響。還有一個叫楊萬里的,他著《程齋易傳》,認為周易是談人事變化的書,告訴我們天底下世事無常,人事不停的變化,「長江後浪推前浪」,這些東西都是要變化的,讓你明白如何進,如何退,才會明白「從、已、治、亂」的道理。這是帝王學,帝王要學易經,讓你明白「當進則進,當退則退」。如果你不退的話是自取其辱,就如老子所說:「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如果你不退就
16B
總之,宋朝的易學著作是十分豐富的,據《宋史·易文志》記載,光北宋自成一家的就有60多家(有著作的)。宋朝的易學非常燦爛豐富,值得我們多研究。宋朝不但是易學研究最輝煌的年代,宋朝延長到明朝,理學家佔主流。
現在我們來看看科學易:嚴復,翻譯了《天演論》。在這本書的序言里,他用易經的思想來解釋進化論,他是把創新地把易經與現代科學搭鉤的第一人。但是,真正將易經與現代科學聯說創世的是薛學潛,他著有《易與物質波量子力學》。他超相對論,他說你不要以為相對論了不起,中國幾千年前就超相對論了。這本書出版於1937年,依照易卦的方陣(朱熹的功就在於這裡,如里不是他把這些圖收錄在這裡,我們現在讀易只知道八八六十四卦,不知道還有這麼多的圖表。沒太極圖我們也不可能把原子的橫剖面,沒有九宮圖也不知道電子的走向與我們的洛書是一個方向,完全一樣的。這是朱熹使易經與現在科學結合起來的貢獻。朱熹非常有遠見,他知道這些有用。不管我們現在怎麼批評河圖洛書,這些東西者是從西漢、三國、唐、魏晉,一直到宋、明的大學問家大家們做的,都是把自己一生的聰明用在易經里,就自己的想法配合易經,這些與現在科學配合。薛學潛說就方陣來推論,他二進位、相對論在中國幾千年前就發明出來了。還有許多方程式,數學的、物理學的、哲學的,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不但認為易經經偉偉大,朱熹的功不可沒。薛還說:量子是連續性的,光是不連續性的,要不然不能自自圓其說。如何將這兩個東西合二為一?他曾經想過一個方法,可不可以將量子和光波合二為一,把這一個學說統一起來,但是試了又試,困難非常多。但只要你把易的方陣了解了之後,你看方陣圖裡,早就把這些統一了。如我們在二十世紀初發現了電子,二十一世紀發現了陽原子,但不知道其組織內涵是什麼?我們能不能用圖像來解說,雖然科學家有這個想法,但不敢提出,怕被別人笑話,怕被攻擊,因為現在科學家的說法必須要有確切的證明)。還有一個人叫沈仲濤的,他著有易經的符號,無論是八卦還是一陰一陽,在物理、邏輯、天文學方面,無論多麼精妙都用得上。所以,他說你可以通過卦來了解天氣與漲潮落潮都可以算得出來,這些東西和天文學都是關係密切的。杭心齋,是十分出風頭的一個人,民國初年他就開始講《易》,他非常贊成朱熹把這些圖表列出來,他說只有把這些圖表列出來,你才能把易和現代的科學結合,現在電腦技術也不過是一陰一陽,一正一負,但是還有許多更複雜的東西,杭心齋想把易經的相和易經的禮,還有儒、道、士三大教,甚至是基督教都融為一體,所以他認為易經好比是一個明鏡一樣,所有的東西全都逃不過它。雖然這種說法有點牽強,但能所傳統的易與現代的科學結合,這是他的一個功勞。
17A
我們用四個月來專門講《易經》的歷史。在國外,《易經》被翻譯成《the change》——變,從古到現在,至少六千年了。所以,到了周朝,易經有三種《連山》(夏)、〈歸藏〉(商)、〈周易〉(周)。我們都知道,殷紂王把周文王關起來,周文王的性命隨時都可能結束,在這種情況下,周文王把伏羲的八卦重卦,原來八卦是一陰一陽,無論怎麼配最多也只是八卦,周文王把一陰一陽變成六個,再配就成為六十四卦。所以六十四卦我們將來都可以自己算,所以將來我們學完易經後,如果明天你要出行,你可以算算卦,看明天宜出行否,可以玩一下。一切事情可以試試的話。一切事情都可以來試試,這次我講易經非常的辛苦,因為之前我從來沒有學過,也沒有聽別人講過。一開始我學易經時,無論大事小事,我都要問一問卦,拿六個錢,一面做陰,一面做陽,在手裡搖,從下往上擺,然後對這個易經。所以這本經是朱熹註解的,在當時或朱熹以後,宋明清都不贊成他把易經這些圖放在裡面,現在我們說,多虧是朱熹把這些圖放在這本書里,無論是太極圖說、先天八卦、64卦、方陣的排、圓陣的排,八卦原來是方排的,後來邵康節將其排成圓圖,代表四時、四方、五行,到了漢朝時更加複雜,再加上了天干、地支,於是就可以算命了。四柱可以算八字。
朱熹(宋,1130-1200)生於宋高宗年間,經歷四朝。宋高宗年間被選為進士,是宋明理學家之一(周陸二程)。佛法自從南北朝進入中國以來,尤其是禪宗發明後沒有一個和尚不談禪的。所以我們談《維摩詰經》主要就是文人的佛教、佛法。於是他整個把儒家的禮抬出來,但是儒家沒有形而上的東西,只有《中庸》勉強放在那裡成為《四書》,「天命之為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為教」這十五個字算是儒家形而上談理的東西,所以他自稱理學家,但是他們所謂的理學家號稱講儒家,但這個瓶子里裝的完全是佛家、道家的酒。他們這些人的文章仔細讀,都可以找出佛道家的思想。他可以說在周、陸、二程之後,集理學家之大乘,他講學的地方號稱「考亭」,所以他的學派叫做「考亭學派」,朱非常了不起,我們講《四書》、《易經》都是朱注的,從朱熹之後,所有的考學都念朱熹的注本,他活的時間也非常長,他死後被謚為「朱文公」,追封「信國公」,讓他陪著孔子配享孔廟,到清朝又讓其進入「十哲」之位,他注的《四書》、《易經》是科舉考試的標準課本,他獨佔讀書人的書房達好幾百年,人稱其為朱子。他屬於中國的正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程朱」。他的著作有《居敬》,「敬:認真」。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認真做不成,如果你的根系有些笨,沒關係,認真一定做的成,敬者,敬事、恭敬事情,就是認真,能夠認真,一定可以成功。我們恭敬這個事情就是認真。他主張「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書》是他們弄出來的,所以我們念《大學》、《中庸》、《論語》、《易經》,他主張一定要把理弄通,追到極點就弄通了,反過來付諸實踐,否則你知道了也白學。「易」這個字不是伏羲說的,是後人加的。伏羲畫八卦,文王將其演成六十四卦,八卦、六十四卦都是由一橫、兩個斷的橫演來的。古時候沒有陰陽這兩個字,六十四卦都是陰陽相磨相盪,一定要有一正一負,一陰一陽。因為這樣,周易的八八六十四卦講的就是陰陽如何相磨相盪。陰陽的觀念從古時候就有,甲骨文中有「陰」字,殷周時有「陽」字,西周的末年,伯陽付說「地震是由於陽負而不能出」,陽壓在地下而不能釋放出來,陰被迫著,不能蒸發,陽出不來,陰也出不來,所以就地震了。陰陽是形而上抽象的東西,不僅代表男女,還代表正負等許多,是一個抽象的觀念,因此用爻來代表。如卦詞中,乾:元享利貞。初九,乾龍勿用。這是周公做的。爻是「效也」,仿效的意思,仿效有形的相,把象徵陰陽的道,告訴我們事物變化的規律,天底下的事沒有不變的,永遠在變。所有的事情都逃不過成、住、幻、滅,所有事物都要消亡,連佛法最後都是要消亡的。最先消滅是的是佛法的《棱嚴經》,最後連我們都會念的《阿彌陀經》都要消亡,既然知道無常,為什麼我們還要笨得想要抓住一切呢?於是天地男女的認識,都有一個直觀的感覺,人們想出了一個陰陽的觀念。
17B
彖是易學建立思想體系最重要的東西。彖一種動物,牙齒非常厲害,什麼東西一咬就斷。孔子教書倒在其次,他主要是把天道引入人道。不能事人,焉能事鬼?不知天事,焉知人事?孔子很合乎人情,他刪《詩經》成300餘首。《詩經》在過去是各國都有的,相當於一種民謠。
東方家和 家文化傳播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