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講解九(凈空法師主講)

《太上感應篇》講解九(凈空法師主講)

雙擊自動滾屏 發布者:管理員 www.510817.com www.25768.com

太上感應篇﹝第六二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62

諸位同學,大家好!在第二十二句: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這一段裡面,批註引用《華嚴經》上一段話,《華嚴經》上說「願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具足智慧,永保壽命,無有終盡」;「願一切眾生,具足修行離老死法,一切災毒,不害其命」,這是第二句;第三句是「願一切眾生,具足成就無病惱身,壽命自在,能隨意住」;下一句說「願一切眾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進,入佛智慧」。這個四願,都是我們世間一切眾生,念念所希求的。能不能求得到?當然可以求得。如果求不到,佛決定不說這些話。佛如果講的這些道理,我們不會懂,所說的方法我們做不到,佛這種說法就不契機,就叫閑言語,怎麼能夠與《金剛經》上所講的五語相應?由此可知,經論當中字字句句,都是我們能力可以理解的,可以實現的,這才算是真實的教誨。

第一句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發菩提心」;換一句話,四種願望都是以菩提心為根本,不發菩提心,我們想生極樂世界也去不成。《無量壽經》明白的為我們開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我們今天的念佛堂,二十四小時不中斷,不是七天、七十天,長期的,這是「一向專念」做到了。如果沒有發菩提心,還是不能往生;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念一輩子都不能往生。我們不能怪佛,佛講得很清楚,講了八個字,你只做到四個字,做得再圓滿,也不過是五十分,還不及格。可見得發菩提心重要!

什麼是菩提心?真正覺悟的心。覺悟什麼?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清楚了。真相是什麼樣子?《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諸佛菩薩所看到的真相。再說得粗顯一點,所有一切現象都是業因果報;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因果相續,綿延不斷,這是事實真相。更深一層的,佛給我們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是講到更深一層,都是說的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明白了,這叫菩提心。明白之後,最重要的是幫助自己求解脫,如何脫離六道輪迴、如何脫離十法界,跟諸佛菩薩一樣,生活在平等一真法界之中,這才是真正的覺悟,這是真正的菩提。不但要幫助自己,還要幫助一切苦難眾生。

覺悟的人在這個世間,諸位要曉得,相當辛苦的。不是你們想像,覺悟的人一定很自在、很快樂,事實跟這個恰恰相反;覺悟的人,受盡一切冤屈,受盡一切侮辱,受盡一切折磨。這些委屈、侮辱、折磨,從哪裡來的?從不覺眾生那邊來的,你要能受得了。不但在佛法里,世法里也是如此,「好人受人欺」,這話不是常說嗎?好人受惡人的欺負。好人怎麼樣?好人還是做好人,好人甘願受欺負,而且一點都不埋怨,那才叫好人。好人是個明白人,跟這些不明白的人相處,好人還要幫助他回頭,幫助他覺悟,還要受他的折磨,受他的委屈。不是真正覺悟的人,做不到!唯有真正覺悟人,心地真誠、清凈、平等,大慈大悲,都流露在生活上。迷惑顛倒的人看不出來,誰能看得出來?佛菩薩看得出來,佛菩薩安慰他,佛菩薩暗暗當中護持他,自行化他,為一切眾生消災免難。我們發心要做好人,好人很辛苦。

「具足智慧」,這是真的,發菩提心的人,智慧才現前。我們一般人想發菩提心而發不出來,原因是什麼?業障,業障礙了。業是什麼?造作;一切不善的思惟,不善的造作,那叫業。業障礙了我們的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不能現前,道理就在此地。我們造一切善業,行不行?善業也障礙了菩提心。這個話怎麼說?你這個善不是真善,你這個善是善惡之善。善惡之善,不行,無濟於事。善惡之善,只能夠得三界有漏的福報,不能開智慧。所以佛教導我們斷惡修善,這裡面不夾雜分別執著,那就叫真善。分別自己的意思,執著自己的利害;換句話說,要把自私自利,自己的見解、主張、成見,統統放下,這樣斷惡修善是菩提心。

這樣修行,才開智慧,「具足智慧」;智慧現前,才「永保壽命」。諸位要曉得,我們每一個眾生,不但是人,每一個眾生都是無量壽。大家不要以為,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壽,我們這裡就沒有了。如果我們這個地方沒有無量壽,佛在經上講話就講不通,就自相矛盾了。佛法是平等法,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這裡短命,這就不平等,哪裡叫佛法?所以我們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樣,個個都是無量壽。只是我們迷惑顛倒不知道,不曉得自己有菩提心,不知道自己有無量智慧、無量壽命,所以才叫做「可憐憫者」。無量智慧、無量壽命是修來的?不是的,自性本具的。現在的問題在哪裡?你不能覺悟,問題在這個地方;一覺悟,一回頭,你就得到了。

今天許許多多人,包括美國人在內,前天哪個同修給我看了一個消息,美國的預言家在解釋世界災難,我看到那個圖片,不少人在聽。可見得大家都非常關心,大災難、全世界的災難要來了,哪個人不害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世間有一些聰明人,實在講這種聰明人很多,隨時隨處我們都會遇到,他在定中見到,在夢中見到,在修學過程當中見到,也有在生活環境裡面見到。但是都是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憂慮、恐怖而不能解決問題。唯獨佛法清楚,尤其是大乘佛法,所以佛法稱之為「寶」,我們體驗得愈來愈深刻,真的是寶。唯有寶,才能解決問題。這一些災難,雞毛蒜皮,小事一個。佛家講的「大三災」,那是真正大災難,水、火、風三災,能夠摧毀初禪、二禪、三禪天,那才是大災。那個大災難,在佛法裡面也算不了什麼。會了,不受災難,真的是無量壽;不會的人,他要接受這個災難。好象是有生死,壽命有長短,這些幻相,總離不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永嘉大師《證道歌》上所說的,「覺後空空無大千」。

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自始至終,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覺悟。佛法教學雖然三個目標,一是轉迷為悟,為第一,為主要的目標。只要這個目標達到,可以說前後兩個目標自然就完成。轉惡為善、轉凡成聖,還有什麼問題?關鍵在轉迷為悟,這在佛家常常標榜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千言萬語,千經萬論,總離不開這個原則,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重要。真正菩提心現前,無量壽就得到,何以故?決定往生,一念十念都能得生。不發菩提心,一天二十四小時念一輩子,都不能往生;發菩提心,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經裡面的字字句句,它的意思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

第二願:「願一切眾生,具足修行離老死法,一切災毒,不害其命」。這不是現在我們大家所需要的?修什麼方法能夠離老、離死?離老離死,這裡還有一個,不是漏掉,是省略掉|病。離老、病、死;不老、不病、不死。有沒有人做到?做到的人很多很多。念佛往生的人,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走的時候跟親戚朋友辭行,他那不是死,他沒有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往生的。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這是個「不老、不病、不死」法。怎麼個修法?依《無量壽經》修學,就成功了。你要想依《無量壽經》修行,首先你對於經典的文字要熟悉,熟讀,第二個要深解,第三個落實到自己生活上,這問題解決了,老、病、死都離開了。一切的災毒,這一句話完全講我們現在社會狀況│災難、病毒,這個病毒就是瘟疫、傳染病,都不能害你。我們面對現前這個環境,恐懼不能解決,千方百計來預防也不能解決,防不勝防。唯獨依靠聖教,依靠佛菩薩真實教誨,我們才能夠脫離這些苦難。

所以佛教給我們「讀誦大乘」,特別是我們學教的人,發心弘法利生的人,讀誦大乘是我們最重要的課程;讀誦裡面包括研究討論。你們同學現在在此地修學,這種修學環境,世間第一希有因緣,你們不能掌握,過失在你們。我過去在台中修學十年,十年如一日,沒有間斷,但是我們的環境跟你們相比,天壤之別,你們在天上,我們在地下。我在台中同學七個人,志同道合,我們十年在一起,七個同學,我們每一個星期只聚會一次,三個小時在一塊研究討論;因為每個人有家庭、有工作,不能天天聚會。你們天天聚在一起,所以你們如果像我那個樣子學習,至少你們一年等於我的七年,你們兩年等於我的十四年,這是實實在在的話。我在台中十年,你們在此地一年半載就完成了,不能夠善用這個機緣,那就可惜了!不是沒有福報,大福報;但是大福報來的時候,不會享,不會享福,還在裡面生煩惱,這個可惜。

我前面跟大家講「好學心切」,你們就差這四個字。真正具足「好學心切」,你對於時間一分一秒都不會讓它空過,同學在一起聚會,時時刻刻都在研究討論。我們學講經,一個講,幾個人聽,聽完之後,提出意見,提出批評,幫助改進。這個幫助改進,不是幫助一個人,所有的人都得到,每個人都提升境界。哪有空閑的時間去打妄想?這才叫真正的辦道。尤其諸位都從外地來,到新加坡來是作客,時間是比什麼都寶貴,真是現在人所講的分秒必爭,我們才能夠成大功、建大業。這個大業是如來家業,豈止是保壽命不受災害而已?希望我們同學們,要深深體會如來真實義,認真努力,依教修行,自利利他,這一生我們就沒有空過了,過得有意義、有價值。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六三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63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我們在《感應篇彙編》裡面,看到他引用《華嚴經》上講的四願,第一願:「願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具足智慧,永保壽命,無有終盡」;第二願:「具足修行離老死法,一切災毒,不害其命」;這兩條介紹過了。後面還有兩願,第三願:「願一切眾生,具足成就無病惱身,壽命自在,能隨意住」;第四願:「願一切眾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進,入佛智慧」。我們今天接著看後面的兩願。

這四願,我們說過是一切眾生所希求的,問題是能不能求得?佛家有一句話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果這四願要是求不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就有問題了,那是虛誑語,不是真實語。佛菩薩決定沒有妄語,所說的句句話都是實話,問題在我們求不得。這個世間,八苦裡有「求不得苦」,為什麼求不得?不了解事實真相,你所求的不合理、不合法,不順法性,所以你求才得不到,求與願違。如果果然是如理如法,沒有一樣求不得的。求作佛,都能夠求得,這四願要跟成佛來相比,這個太小了,小事一樁。所以是確確實實可以求得的。

昨天我們也說過,希求基本的原則是發菩提心,只要菩提心發了,這四願就有求必應;如果菩提心發不出來,這四願就很難求得;所以發菩提心重要!《無量壽經》諸位常常念,三輩往生裡面所說的上中下三輩,末後一段是講修學其它法門的,也發願迴向求生凈土。這四大類,佛教給我們總綱領、總原則│「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總原則。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心行要與這八個字相應,你就有把握往生;與這八個字相違背,就不能往生。在念佛堂念佛,我們現在這念佛堂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一年到頭不中斷,做到了「一向專念」,能不能往生?看他發不發菩提心。如果不能發菩提心,還是不能往生;一天二十四小時念佛,也不能往生,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因為你只做到一向專念,你沒有發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非常重要!

「發菩提心」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因,「一向專念」是緣,因緣具足,這決定得生凈土。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能夠錯會佛的意思。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徹底覺悟的心。覺悟的心是什麼樣子?我們講最淺顯的,我們自己能夠體會、能夠落實的,起心動念隨順佛陀的教誨,不隨順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的意思放下,一切依佛教誨,這就是菩提心的樣子。佛菩薩在經論裡面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去做;教我們不可做的,我們連念頭都不可以生,這是菩提心的樣子。

昨天晚上,我們在《無量壽經》第十三願裡面,看到「光明無量願」,我們也講得相當詳細。實在說,我們還是為了進度的關係,不能再多講,而經文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我們要能體會,要知道怎樣去學習。善法一定要修,修善,最圓滿的善法是往生凈土,真正希求往生凈土,必須要把往生凈土所有一切障礙放下。帶業往生,不是說帶了這些障礙你能往生,那不可能的!古大德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只可以帶舊業,不可以帶現行。沒學佛之前造的業,自己愚昧無知;學佛以後再造業,那就沒有辦法帶了。學佛之後,要聽佛的話,改過自新,一切為佛法久住世間,常言所說的「正法久住」,為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究竟徹悟是發願求生凈土,這是真正徹底覺悟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真正離苦得樂,三界、十法界的苦統統離了,得究竟樂,這是世尊、彌陀、一切諸佛在經論里教導我們的。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佛菩薩教誨的苦心,真正明白了,依教奉行,這四願就不難了。第三願講的,不是願佛菩薩,是願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

「具足成就無病惱身」,我們現在身體不好有病,有煩惱,如何能夠做到這一生當中沒有病痛,沒有煩惱。「壽命自在」,「能隨意住」,隨意住就是你在這個世間,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壽命自在,想走就走,想住就住。能不能做到?能做到。我們在《高僧傳》裡面,在《居士傳》裡頭,《善女人傳》裡面,確實見到。他壽命到了,他還不想走,還想多住幾年,為眾生多做一點事情。行!沒有問題。批註《楞嚴經正脈》的交光法師,壽命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跟阿彌陀佛請假,他說希望在這個世間再多住幾年,《楞嚴經》自古以來批註都不圓滿,他要給《楞嚴經》再注個批註,做完之後再往生。阿彌陀佛就同意了,佛就走了,他就留下來,給《楞嚴經》做一部注子,這個說明壽命隨意。有這種功夫的人,不只交光法師一人,歷代無論在家、出家,很多這樣的人。可是這樣的人住在世間,實在講只有這麼一樁事情,幫助正法久住。像交光就是幫助正法久住,廣度眾生,用現在的話說,為一切眾生服務,他不是為自己,他沒有自己,所以他能夠「具足成就無病無惱」。

由此可知,病痛、煩惱,都是因為我們自己有私心才有的,有「我」。執著這個身是我,執著自己的妄想分別是我,起心動念我要怎樣怎樣,我的意思是怎樣怎樣,我以為怎樣怎樣;你有「我」,你就會有病,你就會有煩惱,你就會有痛苦。佛法修行,無論是哪個法門,無論是哪個宗派,《金剛經》上總綱領說得很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什麼是菩薩?菩薩是明白人,是修行人。不明白就迷惑顛倒,不修行就造業。古聖先賢做出菩薩的樣子給我們看,近代出家人,宗門的虛雲老和尚、凈土宗的印光大師,他們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什麼樣子?「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仔細觀察,他們充滿了智慧。在家的居士,示現菩薩相的也不少,批註《金剛經講義》的江味農居士,他們這一流的人物,在台灣我們親眼見到的李炳南老居士,都是示現一個明白人、修行人的好樣子。他們住世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幫助眾生斷惡修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一生就干這麼一樁事情。所以真正是協助正法久住世間,沒有一絲毫的私心,沒有一絲毫的自利,那是真正的菩薩行。我們在這裡看到,跟這個經上所講的相應。

他為什麼不多住幾年?明白人、修行人住在這個世間,不是自己意思,完全是緣份,有緣多住一段時期,沒有緣就走了。緣是什麼?緣是眾生願不願意跟他學,有人跟他學,他就得住世,「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沒有人跟他學,住世沒有必要,他就走了。也許你會說,想跟他學的人很多。從表面上看,沒錯,是很多。有沒有真正跟他學的?陽奉陰違的人很多,那些人不算。表面上好象跟菩薩學習,跟善知識學習,實際上,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與善知識、佛菩薩所教的完全相違背,所以他就沒有住世的必要。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示現入般涅盤,也是這麼一樁事情。佛說得好,應得度者都已經得度,沒有得度的,看爾後的因緣,現在的緣不成熟,他就走了。佛菩薩住世不住世,住世時間長短,都看我們學習的態度是不是認真。所以我們自己要想一想,我們是被佛菩薩看中,還是被佛菩薩遺棄?我說這話不太好聽,我們自己不肯學習,佛菩薩對我們無可奈何。尤其是現在的社會,民主、自由、開放,誰也不能干涉誰。古時候,父母、老師可以勉強子女;現在不行,現在勉強犯法。所以佛菩薩住世,時節因緣如是,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依教奉行,確確實實可以得「無病無惱」。因為病從哪裡生的?我們現在曉得,你感染病毒;但是大家不曉得,最嚴重的病毒,佛家講的三毒│貪、瞋、痴,我們裡面有貪瞋痴,才會感染外面的病毒。裡面沒有貪瞋痴,外面什麼樣的病毒,你也不會感染,現在醫學裡面講免疫的能力,免疫的系統。佛家講真正的免疫是斷貪瞋痴,心地「清凈、平等、覺」,這是真正能夠免疫。心地大慈大悲能解毒,所以確確實實可以成就「無病無惱」、「壽命自在」。

下面一願說,「願一切眾生,得不老不病」。如何能夠得不老,這也是大家所希求的,都希望青春永駐。怎麼樣能夠不老?人好象都會老。我們要曉得,老的原因在哪裡?分別、執著。你有執著,你就會生病;你有分別,你就會衰老。對於世間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不會生病,你也不會衰老;至少衰老的現象會減緩,也就是我們講老化很慢。分別執著嚴重的人,老化就很快,速度就快。如果完全沒有分別執著,這個老化就終止,真的,不會再老化。老化衰老的現象尚且沒有,他怎麼會生病?

生病的根源有三種,一種是生理上的,所謂是「病從口入」,你吃東西不小心,穿衣服不小心,感染風寒,生理上的疾病。第二種是冤業病,多半是殺生害命,這些冤魂找你、報復你,冤鬼附身,都是你的冤家對頭。這一類病必須要調解,對方同意你的調解,離開了,你的病就好了。《三昧水懺》,悟達國師得的人面瘡,是屬於這一類。第三模擬較麻煩,宿業病。過去生中,或者是現在這一世,造作的罪業太多了。所以他這個病,既不是飲食感染,也不是冤家對頭,是自己造作罪業的果報。這種果報,要用現在的話來說,一般講老人痴呆是屬於這一類。我們見過很多,多半都是富貴人家,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得到這個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一口氣沒斷,需要多少人來照顧他,來伺候他,那是他的福報,他躺在床上享福;甚至於連自己兒女都不認識,一口氣不斷。我們一看曉得,這是業障病。有沒有救?有救,懺悔。懺除業障,這個病就會好。但是他們不相信,他不知道懺悔,家人也不了解這個道理,幫不上忙。明白這些道理,消除業障,不跟眾生結冤讎,生活起居著重衛生,就可以不老、不病。

你有強健的身體,你才有能力去辦道,「勇猛精進」。體力衰退,想精進已經不行了,那個時候就遲了。所以自古以來,修行功夫最得力的是什麼時候?少壯之時。我們看《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得道二十四歲,有的是體力。進念佛堂,念個七天七夜,若無其事,有體力!七老八十進念佛堂,幾個小時就不行,就受不了,想精進也沒有辦法。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然後才知道應該怎樣去修學、怎麼去做,《華嚴經》上講的這四願,我們統統都可以得到,決定不是誑語,不是妄語。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六四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64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晚上,我們在凈德禪寺做了一場講演,談到中國古老的傳統所講的五福六極;五福是善因善果,六極是惡因惡果。這些事,不但在歷史上我們看得很多,就在現實社會上,如果稍稍留意,善惡報應都在眼前。如果我們希求趨吉避凶,這些不但是我們學習最好的榜樣,也最足以警覺我們起心動念造作的行為。

《感應篇》在這一段,為我們說了一個故事。隋朝時候有一位出家人,年齡一百多歲,非常健康,他通達《法華》教義,常常給人家說,他所得的果報很殊勝,很令人羨慕。說果一定有因,什麼樣的因造成?他奉行佛的教誨,依教奉行。普賢菩薩教人「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除業障」,這四句將菩薩修學,可以說都包括盡了。這一位出家人他做到了,他說他一生對老人的尊敬,就跟對自己父母一樣。這個說法,過去的人有很深的體會,在今天難了。難在什麼地方?今天兒女不孝父母、不敬父母,你說我對一切老人像對父母一樣,他聽了很平淡。這是社會風氣,社會教育,在這個時代教人能夠回心轉意,確實比過去是難度要增加很多倍。對一切眾生尊敬,就像尊敬佛菩薩一樣,這個說法,在今天我們聽起來也相當冷漠了。為什麼?現在人不敬佛菩薩。不孝父母,不敬佛菩薩,所以才招致巨大的災難。這種大災難,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給一些學生說,他說這個災難,佛菩薩、神仙來都救不了。他說這個話,第二天他就往生了。

我們想想這話說得很有道理,今天在這個社會上,沒有孝順父母的好樣子,沒有尊敬佛菩薩的好樣子。一個真正孝順父母的人,尊敬佛菩薩的人,不但不敢為非作歹,連起一個惡念,也覺得對不起父母,違背佛菩薩的教誨。現在在這個社會上到哪裡去找?世間人都是見利忘義,人與人的相處是利害的關係,道義沒有了,他怎麼不遭難?所以年歲大了,閱歷深了,對於災難的原因比較容易明了,有甚深的體會,可是我們勸導別人,別人不能相信。自己能不能相信?自己果然能相信,就決定回頭了。哪個地方有災難,我們到哪裡去,跟受災的人一同來承當,決定不會逃避,決沒有這種念頭。有逃避災難的念頭,你自私自利那個念頭沒放下。

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為什麼?為儲藏法寶,希望不要在這個災難當中毀滅。我們看到北京附近的房山石經,那就是古人所做的最好的代表,將全部《大藏經》刻在石頭上,藏在深山裡面。這一套《大藏經》非常完整,我們現在《大藏經》裡面所有的,它全部都有,還有一些我們現在《大藏經》上沒有的,失傳的經典,它裡面還有一些,太難得了!幾百人工作,工作了一千年,把這樁大事情做圓滿了。他們為什麼做?流傳給後人,唯恐佛法在災難當中被毀滅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家都曉得「三武滅法」。所以一切的作為,無一不是為眾生、為佛法。佛法經論,祖師大德常講,是「人天眼目」,真實的智慧,這個要保存。

我這一生當中,都做流通佛法的工作,佛法的量太大了、太廣了,我們自己的能力、財力非常有限,所以我流通有原則的。第一個是流通失傳的經典,看到這個經典數量很少,流通量不大,唯恐在戰亂當中、災難當中失傳,我們要大量的印,送到全世界,用這種方法來保存;一個地方有災難損失了,還有另外一個地方不遭難,不為自己。我也沒有時間去讀這些經論,為了保存這個本子,所以印送各個地區。另外一個要印的,就是我們現在在講的,講習的、學習的,這一些經論參考書。我這是自己一生印經,重點放在此地。其它的,是有很多人委託,那是他自己拿錢來,委託我們代他印,這個可以。我們數量在一千本以上,給你估價多少錢,你拿錢來,我們負責代你印,代你送。這是受到人力、財力的限制,不得已才用這種重點的流通。

在過去,這不是我一個人,中國學術界里,最擔心的是《四庫全書》,怕在災難當中毀失掉,不能夠流傳下去,那這是最大的遺憾。從清朝末年,幾乎是半個世紀,學術界裡面有不少人,想把《四庫全書》翻印流通,希望它不會失掉。但是分量太大,沒有這麼大的財力,也沒有這些機緣。清朝亡國之後,中國的局面,軍閥割據,外國人的壓迫,接著是抗戰,一直到台灣最近十幾年來,經濟比較好轉有這個財力,大家又想到《四庫全書》的問題。所以商務印書館盡全力,完全是為保存文化,印這個書不賺錢,這是為保存文化,印了三百套。他印的時候,有人來告訴我,我估計三百套,問他果然是三百套。為什麼不多印?多印,沒有人買,也沒有用處。這麼大的書誰要?只有大圖書館;書給你,你沒地方放。我們到那裡去買,是買到最後的一套,最後這一套,還是日本人讓給我們,日本人跟他訂了,沒有錢付款,把這個讓給我們。日本人還要我們等於是介紹費用,要台幣十二萬,我也送給他們。我們得到最後一套。

另外,也是非常珍貴的《四部備要》。《四庫》當時只有七套,手寫的七部。戰亂期間當中,一半喪失掉了,現在完整的只剩三部,中國大陸有,台灣有,好象是大英博物館也有一部,不曉得是不是大英博物館,我記不清楚了,有三部完整的;還有一些是殘本,零碎的殘本。這三百套,存放在全世界各個大的圖書館、學校圖書館,這就不容易喪失了。如果不是整個世界毀滅,這個東西就能保存下去。《備要》非常珍貴,《備要》只剩一套,孤本,所以大家特別重視。在台灣,中華書局把它印出來了。我一個人就向他買了三十四套,分送給中國每一個省、每一個特別市,送給他們學校圖書館。我自己留了兩套,一套在美國達拉斯,一套現在在布里斯本。我們想的都是為這些珍寶,幾千年來,列祖列宗、古聖先賢他們的智慧,他們對於人生體驗的結晶,流傳給後人,這是無價的珍寶。我們做的是這個事情,不是人。人無所謂,人是活的,真的災難來了還可以逃避,這些東西,有災難來,搬都搬不動。這個損失,那是比損失我們的生命還嚴重。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知道愛惜,知道為全人類的福祉,為全人類的智慧,我們有責任守護,有責任妥善為他們保管,代代相傳。

起心動念,決不是為個人,決不是為小團體;為國家民族,為整個人類。這個意識,只有與日俱增,絕不能夠消退。這種意識要消退了,就墮落三途,墮落惡道,我們要明了。這種意識,如果真的是與日俱增,天天有進步,不但是我們修道學佛的一個重要的動力,推動我們勇猛精進,自自然然不必作意,天天在那裡積德累功。這也就是像,佛在經典裡面為我們囑咐一樣,佛願我們壽命長遠,勤行一切善法;囑咐我們有智慧、有福德,能夠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佛菩薩的囑咐,我們有沒有接受?這些囑咐的話,囑咐的文字,我們聽了、看了,如果沒有留意,是不會起作用的。什麼叫留意?聽了、看了,留在我們意識裡頭。我們要常常思惟,常常去體會,認真努力奉行,把它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佛菩薩的囑咐,我們真正接受到了。所以一切為眾生想,為自己想就完全錯了。

現在全世界有災難,必須有真實智慧,善巧方便,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轉移這個災難。前天有同修告訴我,他們接觸天主教的神父,很有修養的、有德行的宗教師,聽他們講災難早就應該要降臨了,他說不知道有一股什麼力量在阻攔著它,現在這個災難緩和了。我們聽了這個話,心裡頭有數。災難一緩和,「這些預言都是假的,造作罪業沒有關係了,多造一點」,人愈來愈放縱,那個災難立刻就下來了。所以我們勇猛精進,決定不能懈怠。我常講我們念佛,是為全世界苦難眾生而念的;我們研教、我們講經,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無一不是為全世界苦難眾生而努力的,絲毫鬆懈不得。絕對不要以為,沒有災難,沒有這回事情,這下可以輕鬆一點了;這一輕鬆,魔得其便。諸位都看過《三昧水懺》,悟達國師十世高僧,真精進,冤家債主不能靠近;稍稍一鬆懈,魔就戰勝了,幾乎送了命,這值得我們警惕。再看看,諦閑法師早年那個參禪的徒弟,每天用功精進,冤鬼不能附身;到當了首座和尚,地位高了,精進就鬆懈,傲慢的念頭起來,冤家找上身,也送了命。為一個人,尚且如此;我們今天為全世界苦難眾生,捨己為人,一絲毫鬆懈不得。

救自己,自己無所謂,算什麼!尤其是我,很多跟我熟悉的同修都知道,我在早年沒有學佛的時候,看相算命都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今年七十多歲,早就該死了,我還怕什麼死?我不怕。一切為苦難眾生,佛經上說「世間苦人多」;我們為這些人活的,也為這些人死,所以決定沒有逃避的理由,不應該逃避。哪個地方有災難,我都想去,可是去要有緣份,沒有緣份也不能勉強,佛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樣作法。可是要記住「好事多磨」,你做好事,嫉妒你的人多,障礙你的人多,破壞你的人多,甚至於陷害你的人。我們都清楚、都明白,那些人造作的業障,他們在造業。我們決不能因為他們毀謗,他們侮辱,他們陷害,我們就不做了,那你就向魔王低頭了,就投降。我們還是做,只要這一口氣不斷,我就決定不會放下,我們只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不為自己。他造他的罪業,我做我應當做的工作,這就對了。我們做得正、行得正,三寶加持。

從中國到這邊來的同學們,有人告訴我,中國有一些老修行人,八、九十歲的老修行人,告訴年輕人這世間有災難,說新加坡沒有災難,你們有機會到新加坡去。新加坡何以沒有災難?這個地方有佛法,有佛菩薩,有護法神在這裡守護。他們來告訴我,護法神是誰?是你自己,你自己認真努力修持,斷惡修善,轉迷成悟,你就是佛菩薩,你就能守護這個地區。我們自己心行不善,那你跟妖魔鬼怪相應。心善、行善與佛菩薩相應,這才能感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道理在此地。所以你到新加坡來,我非常歡迎,進念佛堂,每天二十四小時念佛,兩個小時聽經。經一定要聽,不聽經不明理;理明了之後,修學才如法,解行相應,定慧等學。

我們今天做的,並沒有什麼很好的成績,可以講我們才只沾上一點邊緣而已。可是其它地區沒有人在做,我們肯做,想做、肯做,認真努力在做,以此功德迴向法界。這迴向要有真正功德才能迴向,否則拿什麼迴向?希望我們同學們共同勉勵、共同努力,決定不能夠懈怠,決定不可以掉以輕心,這個世界愈是安靜,我們愈要努力。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六五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65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二十三句: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這兩句話,就是說的仁民愛物,平等的慈悲。『昆』是多的意思;也就是說一切大小的,小爬蟲之類的。小動物都不願意去傷害,何況大的動物!這是真正養我們的慈悲心。在三種布施裡面,這是屬於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是長壽、康寧,中國人講五福有這兩種果報,所以我們見到果,就要知道怎樣修因。真正肯修因的人,往後一定有好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感應篇》這部書,都是勸人修善因、斷惡緣。無量劫以來,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實在講善少惡多。在佛經論裡面,跟我們講的煩惱頭數,就是像《百法明門論》歸納來講,煩惱有二十六大類,善法只有十一類,所以我們惡的習氣比善的習氣,確實要嚴重很多。對於小動物,尤其像蚊蟲螞蟻這小動物,見到時候,無意當中就把它殺害。有沒有理由?並沒有理由。什麼原因?習氣,惡習氣。所以世出世間聖人教我們培養慈悲心,從哪裡培養起?愛惜小動物的生命。學佛的人知道,那也是一條命,它受的身是它過去造的不善業,它受這麼一個小身。我們過去生中,不知道多少次跟它們一樣。再小的身相,再小的動物,它還是一個神識,怎麼能夠殺害?不但不能殺害,讓它生煩惱,我們都有過失。連這些小動物都有識,怎麼能用噁心對人?

佛告訴我們,動物愈小愈是愚蠢、愚痴,大的動物靈性高一點,也就是比較聰明一點,這是一般講法。而實際上,我們仔細思惟,這種說法很難成立。因為我們觀察螞蟻也很聰明,它的社會組織很嚴密,有蟻王分工,懂得分工,可見得它並不是很愚痴。飛蟲裡面,像蜜蜂,它也有組織,它有它的一個社會,怎麼能說它完全是愚痴?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仔細去觀察,世間專門研究動物的動物學家,他們的觀察比一般人要細膩,研究它們的生活動態,從生活動態裡面能夠體會到它們的心境。所以決定不要以為,殺它們大概沒有關係,它們很愚痴,不知道報復,我們這個念頭想錯了。古書里有記載,小朋友救螞蟻,螞蟻被水淹沒了,把這些螞蟻引到岸邊,螞蟻會報恩,可見得它有靈性。於是我們從這裡就能體會到,它既然知道報恩,你要殺害它,它也會報怨。這麼小的動物都有靈性,都知道報恩報怨,那何況是大的動物?所以佛在《楞伽經》里勸大家,不要吃眾生肉。佛經里又說得很清楚,說明世間戰爭根源是什麼?就是吃眾生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可是今天世間人,誰相信這些話?我們勸別人,人家說我們迷信,諷刺我們,有什麼法子!

世尊當年在世,生活的方式是托缽,托缽總得要給人家添麻煩,實在說,世尊一生都不願意給別人添一絲毫的麻煩,我們在經上看到,一切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人家給肉就吃肉,給什麼吃什麼,決不是提倡肉食,要明白這個道理。那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不必叫人家單獨給出家人做素食,添一層麻煩,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在《楞伽經》里勸人素食,中國梁武帝讀到這個經文深受感動,他自己就吃長齋,吃長素了。他是佛門的大護法,對佛教全心全力的護持。他自己吃長素,勸導出家人也應該吃長素,所以中國佛教吃素,梁武帝提倡的。這個提倡正確的,隨順佛陀的教誨。我們知道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國佛教吃素,其它的佛教都沒有素食。這是隨順佛的教誡,我們要能夠體會到。

再小的動物,跟一個人完全一樣,它不幸輪迴得這麼一個身相,我們決定不能看它弱小,欺負它,那是決定的錯誤。批註裡面說得很清楚,不但它有靈性,它也有佛性,佛在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當作佛,我們怎麼可以害佛?怎麼可以殺佛?我們自己修行想成佛,還要去害佛、殺佛,你怎麼能成得了佛?所以佛制訂戒律,第一條是不殺生,這個意義太深太廣了。如果不是讀誦大乘,深解義趣,不殺生這條戒很難體會。真正做到不殺生,試問問這些小動物還會傷害你嗎?不會,可見得它有智慧,它有選擇。近代《高僧傳》裡面,諸位熟知印光大師,小動物不傷害他,他住的房間,無論到什麼地方,他住的房間,你去找蚊蟲、蒼蠅、跳蚤、螞蟻,找這些,一個都找不到。平常很多,他到那兒去一住就沒有了,這小動物搬家了,我們佛家講遷單,它搬家了。

為什麼老法師能夠有這樣的感應,我們沒有?這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要多想想。這什麼個道理?真誠、清凈、平等、慈悲。真誠心,上能感動諸佛菩薩,下能夠感動天地鬼神,連餓鬼道的鬼神都能感動,何況畜生道這一些小動物,都受到感動,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看到這些小動物都是合掌念佛,念三皈依:「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畜生)」。我想大家都聽過,我們有沒有實實地地去奉行?很多人常常把它忘掉了,這三句話對這些小動物的祝福,也是提醒它們。我們說它懂不懂?言語不懂,靈性是貫通的。我們那分至誠的心,至誠的祝福,它確實能夠感受得到,只要真誠。什麼是真誠?一心是真誠。我們為它祝福,為它念三皈依,這個心不誠、夾雜、散亂,那就沒有效果;如果果然是真誠心,有效果!

真誠心,不是對一樁事,要把這個心平常培養出來,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是我們的真心,自性本具的性德;我們有,諸佛菩薩有,一切眾生皆有。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他們的性德現前,性德自在;我們的性德被埋葬在煩惱習氣裡面,雖有不起作用。所以佛教我們要克服煩惱,克服障礙,要讓性德現前;儒家所說的「克念作聖」,也是這個意思;克服煩惱,克服習氣,比什麼都重要。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厚的人容易;善根厚的人一聽就明了,他能做得到;福德厚的人,雖然對這個道理沒有通達,聽了之後,他生歡喜心,他也很願意做到。我們天天在聽經,天天在讀大乘,而不能夠做到,自己就曉得,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多薄!那怎麼辦?多聽、多讀,培養我們的善根福德。緣成熟了,自自然然很歡喜的把不殺生做得徹底,做得究竟圓滿。不但不殺害一切眾生,決不會讓眾生生煩惱。不殺害眾生,得長壽的果報;不惱害眾生,得康寧的果報。康寧是身心安樂,一個人一生沒有煩心的事情,沒有煩惱的事情,這是康寧。康寧的果報,是不願意給一切眾生生煩惱,什麼樣的果,就什麼樣的因,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因果這樁事情,歸結到最後,真的就是四個字│自作自受。我們自己修善,我們自己就受福報;我們自己造惡,我們一定要受惡報。千萬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造大業、造罪業。世間許許多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以為一切不如意事是別人給我的,別人找我麻煩的;錯了!自作自受。別人找我麻煩,為什麼不找他麻煩,單單找我?我跟他過去有惡緣,他找我麻煩是報復,我明白了應該接受,承受果報而沒有一絲毫怨恨的念頭,這個結就解開,化解了。世出世間聖賢教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跟人結怨,菩提道上才一帆風順,在人生一生當中,真的是吉祥如意,都是自己修得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六六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66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第二十三句: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昆蟲』是動物,『草木』是植物。昨天我們講到這些小昆蟲,蚊蟲、螞蟻之類的。世出世間的聖人,讓我們養慈悲心,不僅是小動物要愛護它,草木、植物也要慈悲愛護,這個慈悲心才是真的。可是愛護動物的人有,能夠連植物都不傷害就比較少了。

批註裡面引用《圓覺經》的話,說明「情與無情」是一個共同生命體。這個話很難懂,但是佛在大乘經裡面講得很多,我們仔細去思惟、去體會,這是事實真相。佛給我們講的總原則,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個一切眾生是廣義的講法,一切眾緣和合而生的物象,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從心想生。由此可知,他確實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也是大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共同一個生命體。植物當然也不例外。《楞嚴經》上更說得好,他說「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幾句話,可以把它用來解釋《華嚴經》上的八個字│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這兩部經合起來參看,意思格外明顯。

《楞嚴》上還說得更微細,他說「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草葉是植物,縷結是事相。我們拿一個繩子、拿一條線打個結,這是事相,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體性。「體性」是什麼?法性。「根元」是什麼?自性。所以我過去曾經說過,「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就是佛知佛見。入佛知見的人,就是天台大師所講的分證佛位,《華嚴經》上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見解就是這個樣子,這就叫做入佛知見。如果我們真的肯定了,你就是上上根人,上上乘法,我們從凡夫地頓超到如來地,頓超到法身大士的地位。這個事情能不能做到?問題就在我們這一念之間能不能轉得過來。

大乘經教熏習久了,這個光是會像閃電一樣,暫時放出來。個人善根不一樣,善根深厚的人,放光的頻率增加,次數增多。可惜保持不住,這一念覺悟,點頭肯定,第二念又忘掉了。這是什麼原因?煩惱習氣太重,轉眼他就迷了。如果能將這個光源保持住,你就證果,你就入佛位,分證佛位,你的行持跟諸佛菩薩就沒有兩樣。你對於一切小動物、植物一片慈悲,跟對諸佛如來,跟對自己父母,決定沒有兩樣。愛護蚊蟲、螞蟻,愛護一些花草,都像照顧父母、奉事諸佛一樣,你就是法身大士。如果你還有分別心,你是凡夫。

我們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這個緣是無比的殊勝。我們看看過去這兩千年當中,在中國祖師大德們,在家的善男子、善女人,修行證果的人不少。他們也是凡夫,為什麼能證聖果?就是聞法無間,修行不斷,所以才能成就。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我們這兩方面,聞法跟修行常常間斷,間斷力量就削弱了。如果再加上內裡面的煩惱習氣,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我們解行兩方面的功夫幾乎等於零;不但不能進步,天天在退步,一直退到阿鼻地獄。這個現象也在我們眼前,我們也看得很多很多。新加坡這個地方算不錯,每天有兩個小時講經,實際上講夠不夠?決定不夠的。兩個小時聽經,還有二十二個小時打妄想,所以佛法抵不過世法,清凈心抵不過染污意,我們不能成就的原因在此地。可是我們同學們,你們每天在經教上下功夫,至少要八個小時,才能把我們的解門維繫住、鞏固住。八個小時研教,八個小時念佛,果然能夠這樣老老實實認真的在干,三年五載,我們不會輸給古大德。這個事情要靠自己,不能靠別人督促。

現在這個時代,督促已經不可能了,督促的教學是過去那個時代行得通,現在是民主、自由、開放,任何一個人沒有權力督促你,也不敢督促你。在美國,作父母的都不敢訓斥兒女,連小孩,五、六歲的小朋友,父母要是打他、罵他,鄰居會到警察局告狀,說那一家作父母的虐待小孩,他還判罪去坐牢,你說糟不糟糕?作父母的不敢管兒女,老師怎麼敢管學生?現在是什麼社會?父母跟兒女是朋友,老師跟學生也是朋友,真正做到朋友的標準,那算不錯了;說實在的話,朋友都談不上。今天是這麼個社會,所以修行能不能成就,完全靠自己。我們勉勵大家,勸導大家,只有在講經說法的場所說說而已;你聽了,就給你做這麼一點增上緣。你聽了歡喜、明白了,你照這個話去做;你聽了不滿意,你下一堂課可以不來。所以了解我們現前社會狀況,真的,能不能成就全靠自己的覺悟,全靠自己克服自己的功夫。

我常講這個地方的緣無比的殊勝,能夠在這個地方修學,無量劫善根福德因緣的成就。這個地方有熱心的護法護持,生活起居一點都不要操心,可以將全部的精神,全心全力來辦道,希求解行相應。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拚命努力,三年五載,必定有不可思議的成就。我們要想到,世間有許許多多人想求這種機緣,求不到!我年輕的時候在台中學習,覺得那個機緣是相當不錯了,比起你們充其量只有七分之一。什麼是七分之一?我們每個星期,跟老師、同學在一塊上課,研究討論,一次;你們現在每個星期七次,所以我的緣份只有你們七分之一,你們比我多六倍,你們的成就應該也超過我六倍才對。不能超過,那是你們不用功,你們把機會放棄掉了。我在台中搞了十年,你們在今天這個機會、這種緣份裡面,一年等於我七年,兩年超過我太多了。

我們那個時候同學都是在家居士,都是有家庭、有事業,每個人要忙著照顧家,要忙著工作,一個星期抽三個小時時間,跟老師在一塊聽教、學習,一個星期上一堂課。我們學講經,也是一個星期上一堂課,這一堂課三個小時。天天上課,哪有那麼好的命!由此可知,這個機會難得。難得,我們得到了,正如同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不但是今已聞,天天可以聞。這麼一個小道場,一切經典具足,一樣都不缺乏。缺乏的是我們對於機緣的認知,怕的是這麼好的機會,你不認識,你不能把它抓住,你不能好好的利用,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我曾經勸過悟道師、悟行師,還有現在在馬來西亞的悟教師,他們現在在全世界各地方講經說法,重大的犧牲,這是修一點福,在解行上是重大犧牲。我也常常勉勵他們要認真努力;否則的話,你們同學在這邊進修,他們將來必定落在你們後面,而且有很大的差距。你們天天在此地鍥而不捨,他要到處勞碌奔波,在解行上進步很緩慢,你們在這裡解行進步快。

世法、佛法都要往遠處看,看得太近了,不會有成就,要往遠處看,往深處看。真實的成就,福慧雙修,福中有慧,慧中有福,福慧是一不是二。他們幾位法師在全世界弘法利生,福慧是二不是一,他合不起來,可以說是福多過慧。福報,不能夠超越六道,在六道哪一道裡面去享福,就難說了,要看你的功夫。五戒十善能夠達到九十分,你所修的福在人天;五戒十善達不到這個標準,你在哪裡享福就很難講了。佛在經上講的話句句真實,沒有一個字是欺騙眾生的,我們要能想得到。福慧雙修,福裡面沒有私心,福裡面保持「清凈、平等、覺」,那個福裡頭有慧,能解決問題。福裡頭有私心,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沒有徹底放下,就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

這裡頭舉了兩個公案,諸位好好的去看,很值得我們反省。前面舉了一個,佛說法的時候有一個小蚌蛤,它在旁邊也在聽佛講經,偶爾被人家無意當中踩死了,小蚌蛤在地下。因為它聽經的緣故,所以它命終之後生忉利天,作忉利天王;以後以忉利天王的身份,再來聽佛講經說法,證須陀洹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動物有靈性,怎麼可以傷害它?另外一個故事,說是有個出家人,道眼未開,接受一個齋主、父子常常供養他。這個齋主是吃長素的,死了以後要還債,就在他們家菜園現草菇身,那個草菇就是他,每一天這個草菇供養他們父子。這說明什麼?說明植物有靈性。這個父子每天到菜園去摘草菇,沒有想到是以前供養的那個法師;天天去摘草菇,他天天還債。佛法里常講「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那是講變畜生,這說是變植物,要還債!

世出世間法里,我們很清楚、很明白,決定沒有佔便宜的事,誰能占誰的便宜?也決定沒有吃虧的事情。誰吃虧,誰上當?沒有,因果通三世。這一生人家占我們便宜,我們吃了虧,沒想到來生還有人還帳的、報償的,要懂這個道理。當然,我們也不需要人家來還債,這個東西,冤冤相報,還來還去,沒完沒了,不是好玩的事情。開悟要緊,證果要緊,往生要緊,這才是究竟了脫;然後回過頭來,幫助這些有緣眾生。佛法說得很好,「佛不度無緣之人」。哪些人與我們有緣?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冤親債主有緣。結的有恩是緣份,結的有怨也是緣份;我們欠別人的是緣份,人家欠我們的也是緣份。所謂的緣份,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還是這麼一套。我們結的緣很多,趕緊要成就,再回過頭來幫助這些冤親債主,統統得度。

所以自己一定要著重解行並重,定慧等學。尤其在現前這個社會狀況,不認真努力,必定墮落,而且快速的墮落,時時刻刻提高警覺性。放下經本,佛號就提起來,就念佛;放下佛號,就展開經卷。每天我們能夠研教八小時,念佛八小時,我們的妄想自然就少了,沒有時間去打妄想。希望我們同學們認真努力,不要辜負希有難逢的機緣。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六七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67

諸位同學,大家好!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這四句講的是行仁。接著下面: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

這是第二十四句。後面: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這都是行義。仁與義都是忠孝的落實。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孝」就是佛家講的自性、性體,「忠」是自性的大用。佛家講「中道」,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的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做種種示現、種種教化都是行忠,「忠」是孝的落實,「仁義」是忠的落實。這是我們必須要明了的,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自己就清楚、就明白。人如果不懂這些大道理,那就是古人所說的,與禽獸有什麼兩樣!禽獸是動物,人也是動物,人跟禽獸不同的地方、差別的地方,人能夠體會宇宙人生的大道,了解諸法實相,這才叫做人。這些大道理決定不是生而知之,古今中外的歷史上,生而知之的沒見過,都是學而知之的。

學,每個人稟賦不相同,佛家常講「上中下」三根,上根的人接受的能力強,所謂是「聞一知十」、「一聞千悟」,中根的人差一點,下根的人更差一點。根性不相同怎麼形成的?世間人確實是個謎,有人說這是遺傳。如果說遺傳,有父母很聰明,兒女很笨拙,這在遺傳上又講不通。有些父母並不聰明,很平庸,兒女非常聰明。可見得遺傳這個說法,也很難成立。佛說得好,無量劫來每一個人的習性不相同,這個說法我們聽了能接受。人決定不是只有這一世,如果認為人只有這一世,來世就沒有了,這是斷見。有人說,人死了來世還是人,佛說這是常見。這兩種見解,都是錯誤的。

古印度他們有很多宗教家,印度古代的宗教家,沒有不修禪定的。我們曉得,禪定能夠突破時空的維次;換句話說,他能夠見到四度空間、五度空間,甚至於更高層次的空間,那個生活範圍就大了,大得太多了!他們見到欲界天、色界天,見到六道的真實狀況。所以六道輪迴不是佛教說的,在釋迦牟尼佛沒有出現之前,印度所有的宗教都曾經見到,都把這個事情證實了。我在美國住了很多年,美國許許多多人也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他們不是用禪定,他們用催眠的方法。催眠,實在講也是屬於禪定的一種,不過沒有禪定那麼深就是了;這意志集中。意志不集中,不能入催眠的狀況,你一個人胡思亂想,那個催眠師對他毫無辦法。怎樣才能夠入催眠狀況?聽他的指揮,聽他的話,他叫我怎麼做,百分之百的服從,就很容易入催眠狀況。入催眠狀況,他就知道他過去生,過去一世、過去兩世;很深的能夠達到三、四世。但是最平常的是過去生中一世,這很普遍。能夠達到三世、四世,比較少了;那就是我們用禪定比喻的話來說,更深層次的定功。所以這個事情不是假的。

人死了並不是一切都完了,人死了一切都完了,我們還要學什麼佛?不需要。人死了,後面事情多得很,無窮無盡,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了解。我們知道有前生,知道有後世,聰明人有「前後眼」,這古人所說的。什麼叫「前後眼」?看前世、看後世,那個眼光就看得遠了。能夠看到過去、未來,這個人就不造業了。為什麼?他知道造業有果報: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十法界依正莊嚴,不僅是十法界,就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一真法界,《華嚴》講的華藏,凈土講的極樂世界,也離不開因果的原則。這大家都知道,《華嚴》講的「五周因果」,《法華》講的「一乘因果」,世出世法離不開因果,這是真理,因果講到究竟處,古來的祖師大德們,給我們做了個總結|「理不出心性,事不出因果」,這兩句話,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學,說盡了,佛如是,中國儒家、道家又何嘗不如是?不但在理論上是完全相同,在世法上,也是大同小異,都離不開「忠」這個字。

什麼叫做「忠」?我們最近也講了不少次,因為講到《感應篇》,裡面說到「忠孝」;這個字,就是菩提心裏面講的深心。「孝」這個字是菩提心的直心,也是世尊在《觀經》裡面講的至誠心。誠到了極處,這是忠孝;有一絲毫的偏差就不忠,不忠不孝。誰能夠把忠孝做得最圓滿?如來果地,那是講到究竟圓滿。忠孝圓滿,仁義當然就圓滿;也就是說落實在他生活上、在他工作上、在他處事待人接物,都會做得非常圓滿。等覺菩薩偏一度,我們如果說三百六十度,等覺菩薩偏一度,非常接近了;法雲地菩薩偏兩度。如果我們用這個話來說,初信位的菩薩偏了多少度?偏了五十二度。五十二度算不錯了,我們凡夫偏離一百八十度。由此可知,我們學佛學什麼東西?「忠孝仁義」而已矣!今天我們讀這文第二十四句: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

這兩句話。後面是: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凶』、『善』,『急』、『危』,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字樣,感觸很深很深!現在的凶災、危急,太多了,太嚴重了,幾乎是遍及全球。這是什麼因素造成的?要依照中國古人所講的│「失教」。古時候,這句話非常嚴重,「失教」是什麼?他沒有受過教育。古人,任何人聽到這句話都感到非常羞恥,「沒有受過教育」,你不懂得做人之道。但是現在說出這兩句話,人家不懂,聽不懂!不知道什麼意思。這個「教」,今天表面上大家看,好象教育挺發達的。可是佛家講的教育,跟我們現在社會教育,迥然不同。現在社會什麼教育?科技的教育。科技的教育,我們現在想想,違背了自然法則的教育。大家天天干違背自然法則,所以外國一些預言家,我看他們的書,地球要對人類來個總報復;你傷害它,它要來報復你。這個話聽起來好象是開玩笑的話,實際上現在這些天災人禍,豈不是地球對人類提出反抗、提出抗議?人還是懵懵懂懂,認為這是自然災害,與我們的行為不相關,這就是他沒有受過教育。

古聖先賢的教育,不僅是佛家,中國傳統的教育,儒家、道家、先秦的諸子百家,無不是講做人之道。教育的宗旨,第一個是教人了解人與人的關係,人倫的教育;中國人講倫理的教育。所以中國這個民族,幾千年維繫到今天,還沒有被淘汰,還沒有被滅亡,什麼因素?倫理教育。教育第二個宗旨,是教人明了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知道愛物。倫理的教育教你愛人,這是教你能夠愛物,愛護我們居住的環境,生活的環境,物質環境,這是事實。諸位如果稍稍留意一點,譬如說養花,很多人喜歡花草,你對於這個花草有愛心,它長得特別好,它回報你;你對它沒有愛心,那個花,花也開不好、也長不好。同樣是一棵樹,同樣是一盆花,我看得很明顯,從前館長喜歡花,她照顧,那個花開得特別好。她要到國外去旅遊了,教給別人去了,回來的時候,幾乎枯得快要死了;她要花一兩個星期,才能把它恢復,「草木通人情」。所以世間人又說,花有花神,草有草神。對面仙人掌開的花,每一朵都有花神,你們肉眼看不見。你對它好,它報答你;你對它不好,它就走了、枯死了。你仔細觀察,你就了解。

教育更深一層的,是讓你了解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這就是超越時空維次。這樣一來,大家相處才能和睦,才能融合。教育的目的在哪裡?無非是教人,與人、與物、與天地鬼神,能夠和睦融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這樣才能夠過幸福美滿的生活。幸福美滿的生活,就是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所以佛教人,生活是充滿了真實智慧,決定沒有迷信。人要沒有智慧,生活就非常辛苦,非常可憐。

今天這個世界,為什麼充滿了凶災?充滿了危機?聖賢的教育失掉了,沒有人去提倡,也沒有人肯學。今天我們在一起,少數這些同修們,我們很幸運,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能夠聽到聖賢的教誨,還能讀聖賢書,正如彭際清居士所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我們遇到了。遇到,緣具足了,你能不能成就?看你的善根福德。什麼叫善根?你接觸到之後生歡喜心,你能夠信、能夠解,這是你的善根。福德是你能夠落實,你將你信解落實到生活上,落實在工作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上,你能夠像諸佛菩薩、像古聖先賢,仁民愛物,這是你有福德。善根、福德、因緣三個都具足了,你這一生會有很大的成就。很大的成就是什麼?永脫輪迴,去作佛、作菩薩去了。

作佛、作菩薩,佛菩薩不是神仙,不要搞錯了。佛菩薩是什麼意思?印度人講佛,中國人講聖人;印度人講菩薩,中國人講賢人;佛菩薩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白的人。人要做個明白人,不要做個糊塗人;明白人叫聖人,糊塗人叫凡夫,這個我們要搞清楚。凡與聖的差別,我們也講得很多很多。我們要如何來學習?這些教材是非常好的資料。不要說全書,學個一句、兩句,一生都受用無盡。

現在世間災難多,諸位都曉得,也有很多人勸勉要找個安全地方去移民,這話說得對不對?話沒錯,但是你要顧到「忠孝仁義」。如果說不義,不義偷生,苟且偷生,那個人活在世間還有什麼意思?中國舊社會常說「士為知己者死」。士是什麼?讀書人,明理的人。仁義之所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他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怎麼可以貪生怕死,哪有這種道理?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遇到一個知己,不容易!古時候都難,現在更難!我到新加坡,李木源居士跟我是真正知己,在此地建立事業,完全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為佛法久住。就是像外國人預言所說的,新加坡會沉到海底,我也會跟著新加坡一起沉到海底,我也不會去找個安全地方苟且偷生,那個活得有什麼意思?活的時候,人家指著鼻子罵你。義之所在,我們還要跑到另外地方去避難,我們這個經念到哪裡去?書念到哪裡去?連這麼一點道理都不懂。

何況佛在經教里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境隨心轉,我們要轉變這個境界,答案都是肯定的。從哪裡轉起?從心地轉起。轉凡心成佛心,就是轉凡成聖;心轉了,身就轉了。確確實實佛法里教人「不老、不病、不死」,這話都是真的,決不是假的。誰能做得到?佛與法身大士做到了,我們如果提升到法身大士的境界也能做到。人為什麼會有病、會老、會死?你有念頭,你有妄想。只要你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你就決定會老、會病、會死,這個我們在大乘經上念得太多了。你如果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就不老、不病、不死。所以病從哪裡來的?佛常講三毒:貪瞋痴,你心裡有貪瞋痴,你那個心比什麼都毒,那是病毒。心裡有嚴重病毒,外面有五欲六塵誘惑感染,你怎麼會不生病?佛家才把疾病的根源找到了。

我們中國聖人也了不起,中國的醫書,第一個是《黃帝內經》「靈樞」。它裡面講的主要內容,不是治病,講長生。根據中國古人說法,人的壽命至少要活兩百歲。人是一個機器,這個機器你能夠保養得好,你能夠照顧得好,它的壽命應該是兩百年;兩百年不到,你就死了,你沒照顧得好。就像你們現在用的機器一樣,你沒照顧得好,你把它糟蹋掉了。中國古人照顧身心,也是講求清心寡欲,跟佛法講的理論很接近。清心寡欲;佛法是把欲完全斷掉,清凈到極處;寡慾,沒有斷盡。

有很多人看到我這個身體還不錯,這麼大年紀還可以蹦蹦跳跳的,什麼原因?我比大家慾望少,就這麼個道理,所以老化減緩,疾病確實是減少。我一天吃一餐,很正常,精神很好。許多人對我照顧,怕我營養不良,給這個、給那個,我嫌麻煩。如何照顧自己?清心寡欲。最好把那個欲天天減少,年年減少,減少到完全沒有了,那才是個正常人。老師教我「看破、放下」;諸佛如來徹底放下了。放下自己名聞利養,放下自己所有的慾望,甚至於連這個身都放下了,念頭都放下了。起心動念,實在講不是起心,如果起心動念,你還沒放下。我們這幾天在經上講得好,佛菩薩是應,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應化,決不是佛菩薩起心動念。佛菩薩起心動念,攀緣了,不是隨緣;應化是隨緣。我們要隨緣,你才自在;攀緣就不自在。攀緣是心裡想怎樣作法,錯了。所以我們要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通常一般人學佛兩個字掛在嘴裡,實際上不懂得學佛的真正意義,也不懂得如何學佛。我們想想佛給我們的教訓,確實是真理,確實是至善,儒家講「止於至善」。今天給諸位講了這麼一點原則,如何「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救人之危」,落實在事相上,我們還要細心的來探討,如何把這幾句話落實。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六八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68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凶災危急在今天可以說到達了極處,人已經不是一個、兩個人,也不是百人、千人,今天我們看到這四句話,幾乎是指地球上整個人類,遭遇到大災難。憐憫,不是只有一個憐憫的心,那有什麼用處?憐憫是要拿出行動來。這個行動是從內心裏面徹底的懺悔,宗教裡面所講的「悔改」,那才是真正生起憐憫心。

全世界的大災難怎麼形成的?我們在講經之中講過很多次。首先你要認識,我們現在居住這個地球、這個太陽系、這個銀河系,是我們的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佛在大乘經裡面講得太多了,你要真正懂得這句話的意思,你就曉得,全世界的災難、太陽系的災難、銀河系的災難,根源從哪裡來的?我自己行的不善,因為這是我的依報,依報是隨正報轉。眾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一定要受這個災難、要受果報。他的認識錯誤了,以為這個事情與我不相干;「這些人做錯了,我沒有做錯」,這個觀念錯誤了。一切人是我們自己的人事環境,一切物是我們生活當中的物質環境,今天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不好,追究起根本的原因,我們自己存心不好,我們自己做人沒做好,所以我們依報環境如此的惡劣。這是消災免難根本關鍵之所在,所以自己要認清楚,自己要知道回頭。以往起心動念無不是為自己,自私自利,所以才造成今天這個局面,搞成這個樣子,心量太小了。

在這個大劫難來臨的時候,這一棒很重,終於把我們打醒了,徹底的改過自新,為一切眾生受苦受難。這真的明白,真的醒過來,真的悔改了。大乘經教佛菩薩的教誨,果然有機緣落實,我們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我們要去做。與佛教誨不相干的,決定不能做,對於自己這一生有大利益,我們也不能要。我們知道那些東西是誘惑,那些東西是眼前的甜頭,名聞利養,世間人羨慕的榮華富貴,這些東西轉眼雲煙,後果是在三途,是苦報。迷的時候不知道,覺悟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自己覺悟了、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這些事實告訴有緣人,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是有緣人?他肯聽,他能夠理解,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這是有緣人。所以我們自己到各個地方去弘法,首先我們要懂得觀機。觀機裡面最重要的是常住大眾,常住大眾如果缺席,不喜歡聽,外面信徒還不少,這地方不能去。這是給信徒們結緣,常住沒有意思學佛,常住還搞自私自利,常住還搞名聞利養,沒有把佛法當作一回事情,這怎麼能去?

我們在此地,過去在居士林講《華嚴經》,你們看到李木源居士每一堂都到,一堂課不缺,這一天有事情沒來,他還向我告假。《無量壽經》這是講過多遍,他在家裡聽錄像帶,他《無量壽經》念得很熟,每天念三遍。他告訴我,他每天只睡兩個小時,所以我看他肝火很旺,睡眠不足。他為什麼?護持正法。希望你們大家有殊勝的法緣,在此地好好的學習,續佛慧命,將來弘法利生。

居士林跟此地凈宗學會,所有工作人員沒有不聽經的,沒有不念佛的。為誰?為全世界苦難眾生,不為自己。這是個什麼道場?有許多從中國來的這些老法師,到這邊來看到了,讚歎這是世界第一道場。這話是真的嗎?我們聽了很慚愧,我們做得還不夠好。如果真的做得很好,世間哪有這些災難?實在講很難得,李居士在此地領導,有這麼一班真正肯發心協助的,可以說全是義工。李木源本身是義工,一分錢、一分待遇不拿,頂多只在居士林吃一餐飯而已。我也是義工,人人都是義工,這裡沒有待遇的。大家能夠這樣做,認真做,拚命在做,我們是報佛恩,報眾生恩。真正能做到「上報四重恩」,才能夠「下濟三途苦」,所以我們把「知恩報恩」擺在第一位。

有許多地方想邀請我,想把我留住,我不是人情能留住的。人情,我很感激你,不可以。留住我要正法,你這個地方行的是正法,你不叫我來,我也要來。如果你存的是自私自利,為自己小道場、小團體,你跪在地下哀求,我也不去。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我也沒有那麼多的精神。

今天書上講到什麼是凶?什麼是危?什麼是急?我們要認識很清楚、很明白,這不是小的凶災,不是輕緩的危急,非常嚴重。我們今天教人,苦口婆心教人,幾個人相信?教人家要怎樣怎樣做,自己做不到,人家聽了打很多疑問,許多問號擺在那裡,你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在世,說到做到;實在講,他是做到之後才說的。我們實在是粗心大意,將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誼忘得乾乾淨淨,他的行誼就是我們的表率,就是我們的榜樣。世尊為教誨眾生,為宣揚正法,不辭辛勞,「佛太辛苦了,佛太累了」,我們在經上沒看到過,一大藏教這種字眼沒看過。我們今天怎麼可以說累?怎麼可以說辛苦?怎麼可以說受不了?這不是佛弟子的話,魔的話。魔王裡面有這些字彙,佛菩薩沒這些字彙。

所以在大災難,嚴重危急之時,我們今天還有機會在這個地方學習,這是三寶加持,這是大家過去生中,無量劫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往後這些苦難眾生如何得度,要靠你們,你們有沒有想到?如果想到這樁事情,焉能不努力?焉能不發憤?也許同學們要問,我們善根福德很薄,智慧很少,我們能辦得到嗎?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善根福德智慧跟如來無二無別,你不相信。可是現在沒有智慧,現在沒有智慧是你的煩惱蓋覆住,你對自己沒有信心。學佛頭一個是恢復自信心,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決定得到諸佛護念。福報不夠,自有龍天善神保佑你、加持你,絕不求人。世間再大福報的人,不可以開口向他要一分錢,那是他的事情。我們向佛求,向佛求是正理正法,這章嘉大師當年教給我的。我們的心永遠清凈,永遠是自在的。

佛教人「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我們所學就學這三樁事情。緣具足,我們對於這一切苦難眾生多做一點事情;緣不具足,少做一點事情;沒有緣,不做。哪裡可以強求!有一絲毫強求的心,你就不自在;換句話說,你就沒有智慧了。我們今天求,為一切苦難眾生求,決不是為自己求。為自己求,造業。為一切眾生求,這是福德,這是功德。學佛學了這麼多年,連這一點道理還不懂嗎?所以我們今天怎樣救苦救難,那就是真正回頭,把自己從前所造的一切惡,一定要斷,要斷得乾淨;還沒有修的一切善,從今天起努力去奉行。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感應篇》是最好的標準,印光大師為我們介紹的。佛講了許多標準,散在大乘經論,不容易讀誦。《感應篇》這一千多字,它把善惡集中在這裡面,句句都是佛經上所說的,所以這一部書就是佛經。我們修行第一步「斷惡修善」,就依照這個本子來奉行就行了。「轉迷為悟」,《華嚴》是最好的教材,《般若》也是最好的教材。「轉凡成聖」,《無量壽經》是最好的教材。我們不必涉獵太多,涉獵太多分神,還要費許許多多的時間,在佛法里抓住重要的綱領,懂得一句就做到一句。批註裡面舉了很多例子,都是講古大德怎樣去幫助別人的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可以做參考。我在此地跟大家講的是總綱領、總原則,是從根本救起。根本法裡面,「依報隨著正報轉」,這決定是事實真相。「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對於這個基本的理論,萬法的根源,要把它參透,我們就曉得怎麼做,我們也有信心去做。真信切願,怎麼不能轉境界?希望同學們,把這一樁事情多想想,多觀察,多體會。

這四句當中,有一句『樂人之善』。什麼是善?也要把它認識清楚。世間所有一切好事,夾雜著私心在裡面就不善。他有百分之九十是為公眾,裡面還夾雜著百分之一為自己,這就不善。毫無私心,那叫純善,我們要把標準提到這個境界。也許同修說這個境界太高了,一般世間人做不到,我也曉得,我們自己要提升到這個境界,要求別人就不必了。要求自己要純善,要求別人,人家百分之九十為自己,百分之十為別人,不錯了,很難得了!為什麼?他沒覺悟,他不了解事實真相。覺悟的人決定不可以,夾百分之一的私心都不可以。

我們在這裡天天講、天天勸,總希望諸位一下省悟過來,勸的時候好象醒了、明白了,我們離開這個桌子,又糊塗了、又迷了。所以世尊勸人要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究竟有多少人省悟過來的?不多。真正省悟過來少數人,這個少數人就是根熟的眾生。還沒有回頭的人,那沒成熟。沒成熟,讓那些成熟的人繼續再幫助他們,正法久住,代代都有傳人,眾生才有福。

現在教學比過去要艱難得多,無論在德行、在智慧,說實在的話,都要超過古來的祖師大德,才能挽救世運,跟古來祖師大德同樣的智慧德能,救不了這個世界。我們不真干,怎麼行?不真干,不但幫別人的忙幫不上,救自己也救不了。真正有能力幫別人忙,你自己就能得度,自他不二。這四句話,你們同學們自己看看,批註看看,如果有問題,你們提出來,我給你解答;要沒有問題,這四句就講到此地。好,今天時間到了。

推薦閱讀:

慈舟法師選集002
凈慧法師:《大般涅盤經》略釋(十八)
慧律法師講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六)
慧律法師開示錄(二)
《溈山警策文》講記 第十四講 凈戒法師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