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探訪公園相親角:在這裡窺見上海人的擇偶觀(圖)
05-31
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已風行十多年,甚至影響大陸其他地區「父母代兒女相親」的風氣。記者實地走訪發現,看似重視物質條件的「擇婿、選媳」背後,上海人最看重的還是緣分。
走在上海人民公園一隅,為子女找對象的家長通常會將撐開的傘放在地上,利用傘面放上子女的資訊。而鋪滿一地相親者資訊的,多是中介。
各類資訊還會分類,「短婚(曾有過短暫婚姻)」是一類,按年齡區間分是一類,「離異喪偶長者」又是一類,還有「海外專場」。當媒體聚焦父母代兒女相親時,相親角其實已經發展出更多功能,成為特殊需求群體的擇偶平台之一。在擇偶資訊中,有些會寫明「離異有女孩可考慮」,但從未見到標榜「離異有男孩可考慮」的。40多歲的李先生離婚一年多,目前也在找伴,他說,不在乎對方有過婚姻,沒有小孩最好,有女兒也無妨,「因為將來沒有分財產的問題」。
一名中介告訴中央社記者,在這裡放1個月個人資訊收費人民幣20元(約新台幣100元),還可翻閱登記簿上的資料,找適合的對象聯繫。 不過,2014年人民公園相親角曾經被政府暫停並整治過一段時間,原因就是不良中介太多,收高價之外,還提供假訊息。「幾年次?年薪多少?學歷?職業?能接受多大年紀的女生(或男生)?有沒有房子?」無論是中介還是家長,都很直接從這些話題開始,聊過後就決定是否給對方自己兒女的資料。 這些問題的確都很實際,不過就記者觀察,即使男方回答「沒房」,也不代表沒有希望。為女兒找對象的陸女士說,沒房沒關係,「重點是對我女兒好,還有要優秀」。
她對「優秀」的定義是上海交通大學或復旦大學畢業,偏偏這兩校有很多外地人,但她希望女兒的對象同是上海人,「飲食和生活習慣會比較相近」。
很多人說上海人喜歡「門當戶對」,但他們自認這不是勢利,而是有相同的生活背景和觀念,容易相處。32歲的王先生陪同中央社記者一起走進相親角,他一眼就認出一年多前來此地時見到的一位父親。「沒想到他還在這裡!」他說自己很感動,感受到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愛護和焦急。
曾有外媒在報導人民公園相親角活動時指出,這反映中國家長對子女的婚姻仍有否決權,而且介入很深。不過,上文提到的李先生不同意。他說,這是父母愛子女的表現,就運算元女婚姻不幸福,也不該怪父母,因為相處的問題是自己要面對的。 很多人好奇,由父母代為相親,究竟能不能符合子女擇偶的需要?王先生說,他父親認為,從家長的外貌舉止,可以推測兒女的長相及教養,何況婚後也要與長輩相處,先瞭解沒什麼不好。 令人不解的是,相親角里的男女資訊千篇一律,甚至連照片也沒有,興趣也大多沒有描述,光是描述年次和工作內容、薪資這些客觀資訊,真的能找到適合的對象? 陸女士告訴中央社記者,家長其實不希望透露太多資訊,重點是藉由進一步談話,來瞭解是否要說得更多,「緣份很重要」。兒子或女兒的照片,通常是覺得談得可以了,就會拿出來給對方看。 家長之間要有緣分,回到家裡,兒女是否願意相互聯絡、聯絡後是否還有後續交往,又是一次次的緣分篩選。 看到有家長在公園裡守候了一兩年,王先生感嘆,找對象這件事,「青年男女不應該化身成一張張照片、一紙紙簡歷躲在父母身後,讓父母來替自己把關」,他認為男女之間應更加勇敢和真誠,擇偶也會相對容易些。推薦閱讀:
※對不起,我只想嫁個有錢人
※中國式相親|有多少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喪偶「狀態
※新相親時代的戀愛法則
※假期到了,你媽給你安排相親了嗎
※To the 阿彌陀佛!To the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