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肝功能「正常」可放心?當心肝癌「暗度陳倉」

肝功能「正常」可放心?當心肝癌「暗度陳倉」    要準確篩查肝癌,應做B超或CT、MR等檢查,再配合腫瘤指標抽血檢查。   肝癌早期患者肝功能也可能「正常」,乙肝患者宜每半年查一次甲胎蛋白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膽胰外科劉建平教授

  肝癌高居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第二位,肝炎患者要積極預防肝癌的發生。很多人錯把肝功能當成肝癌的指標,以為肝功能正常就可高枕無憂,其實不然。他呼籲,高危人群尤其是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患者,篩查肝癌的檢查間隔不要超過一年,最好半年做一次「甲胎+乙肝三對半+B超」檢查組合。

  甲胎蛋白升高 或為原發性肝癌「示警」

  甲種胎兒蛋白(簡稱甲胎蛋白,AFP)是胎兒血清的正常組成部分,為胎兒的生長發育所必需。研究表明,甲胎蛋白是胚胎髮育過程中維持正常妊娠所必需的蛋白,它起著保護胚胎不受母體排斥的重要作用。胎兒期甲胎蛋白合成主要在胎肝、卵黃囊和胃腸道,胎兒出生後,血清中甲胎蛋白濃度急劇下降,大約在出生後第5周時,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下降至正常,也就是在25μg/L以下。

  AFP檢測對診斷肝細胞癌有較高的特異性,當用對流法測定為陽性或定量測定結果AFP超過400ng/ml且持續1月,或AFP超過200ng/ml且持續2月者,並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等,則可以考慮為肝癌。

  「正常人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極低,當甲胎蛋白檢測顯示含量明顯升高時,需要警惕原發性肝癌。」其次,乙肝三對半檢測可以排查機體有無感染乙肝病毒以及病毒的複製量,「如果乙肝表面抗原呈陰性,說明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很小,患肝癌的可能性可排除一大半」。最後,B超、CT檢查可以檢查肝臟有無腫塊等異常。

  乙肝患者「沒有癥狀」也要警惕 

  不少疾病都提倡「三級預防」,即病因預防、「三早」預防、臨床預防。未患病的人群需要重視一級的病因預防,比如接種疫苗等。但是,已患肝炎、肝吸蟲病等肝癌高危人群,應該如何積極預防肝癌的發生?

  目前臨床上早期肝癌的發現率比較低,許多病人出現不舒服,甚至黃疸、肝腹水的情況才來醫院就診,不少病人一經確診就已到肝癌晚期。「總體而言,肝癌患者以四五十歲的青壯年居多。我們在臨床上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大部分患者小時候或年輕時得了肝炎或感染了乙肝病毒,隔了十幾二十年後到了壯年時期發病,而且男性的患病率要明顯高於女性。」劉建平說,這意味著肝炎患者尤其是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患者不可大意。二級預防要求「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高危人群要主動、積極地進行相關篩查。

  很多人覺得「沒有癥狀就代表沒有病」。然而,肝癌早期癥狀並不明顯,患者幾乎感覺不到異樣,當身體出現不適,如腹痛、吃不下飯、肚脹腹水等顯著癥狀時,往往已到了癌症晚期。劉建平指出,即使那些健康意識較強的市民,對肝癌篩查也有錯誤認知。例如,很多人以為肝功能檢查是篩查肝癌的重要指標,認為肝功能正常就代表身體無恙。「其實,肝功能是指肝臟的功能,即使得了肝癌的病人,在癌症早期,肝臟也未必會出現異常。」要準確篩查肝癌,應選擇到正規的醫院做B超或CT、MR等檢查,再配合腫瘤指標抽血檢查,雙管齊下才能降低誤診率。 

  治療:合理、序貫應用各種方法

  一旦確診肝癌,必須早治療。治療肝癌有多種手段。其中,肝切除術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根治性手段。肝移植則主要適用於小肝癌合併嚴重肝硬化的患者。局部消融治療,主要適用於腫瘤直徑5厘米以下、全身情況較差或切除術後複發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三維適形放療和調強適形放療等技術逐漸成熟,為放療在肝癌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機會。肝癌分子靶向治療主要包括信號轉導通路抑製劑、生長因子及受體抑製劑、新生血管生成抑製劑、單克隆抗體、細胞周期調控和基因治療等方面。「肝癌幹細胞」理論對肝癌發生與發展過程進行了新的詮釋,為未來肝癌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

  原發性肝癌治療可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合理、序貫地應用各種治療方法,以提高總體療效。針對肝癌的治療手段還有很多,除上述各種局部治療外,還有各種全身治療方法包括化療、生物治療、內分泌治療、中醫中藥以及分子靶向治療等。只有合理應用各種治療手段,優化各種治療手段在每個肝癌患者綜合治療中的前後順序,才能達到改善肝癌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的目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醫生胡汛用小蘇打快速「餓死」癌細胞?
浙江大學胡汛新作出來的用蘇打治療肝癌的成果靠譜嗎?
甲胎蛋白升高等於得肝癌嗎?
您身邊有肝癌晚期成功治癒案例么?
肝癌新葯臨床試驗

TAG:肝癌 | 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