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需要「俄烏衝突」的長期化:– 鐵血網

歐美「誘惑」烏克蘭實現了「革命」,改變了國家的政治趨向,為加入歐盟奠定了政治基礎。這不但符合北約(包括歐盟)東擴的地緣政治需要,更讓美國找到了「重返歐洲」主持大局的借口。如果沒有「烏俄衝突」這個借口,美國裹挾整個歐盟對抗俄羅斯就缺乏理由,也不會得到歐盟的響應。沒有烏克蘭這顆「棋子」,美國就出師無名缺乏正義的資質。可以說:美國利用「烏俄衝突」至少達到了六個目的。1,美國「重返歐洲」執掌歐盟主導的地位;2,綁架歐盟聯合「制裁俄羅斯」削弱俄羅斯與歐盟的政治聯繫;3,不惜毀滅烏克蘭的國家命運完成歐盟東擴的私慾;4,在「制裁」俄羅斯的同時損耗「歐元區」的經濟復甦,維護「美元」的霸主地位;5,攪局歐盟與俄羅斯的對抗不斷升級,建立新「冷戰模式」,讓歐盟與俄羅斯兩敗俱傷;6,把俄羅斯強行推給中國。

一、美國不會放棄「烏俄衝突」這個借口: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美國要想實現自己的陰謀,最關鍵的前提是——維持「烏俄衝突」的長期存在。沒有這個前提美國的目的就沒法實現,更不可能得逞。因為:自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歐盟一直保持著相對較好的政治關係和穩定的經濟發展聯繫,無論是貿易總量還是項目合作,俄羅斯在歐盟中的地位不可小視。沒有「烏俄衝突」這個借口,美國如果想要挾歐盟對抗俄羅斯那就是枉費心機,特別是一些與俄羅斯有著密切能源往來的國家,更不想與俄羅斯翻臉,可是,鑒於歐盟的《同盟條約》的限制,這些國家也不得不強忍自己對美國的悲憤,無奈地迎合美國的「一致行動」。所以,截止今天最希望延續「烏俄衝突」的國家——只有美國。只要有美國因素,只要美國不願意收場,這場「烏俄衝突」就不會終止。

我們可以看出:在烏克蘭與東部民間達成《停戰協議》的同時,「北約峰會」依然在成立「快速反應部隊」,依然在出台最嚴厲的新一輪「制裁」俄羅斯的措施。也就是說:停戰與制裁俄羅斯沒有任何的關係,「項公舞劍,意在沛公」。即便是烏克蘭東部不再發生衝突,美國還會不依不饒的將矛頭指向「克里米亞主權」,還會變本加厲地尋找更多的借口,總之,美國就是要藉助「烏俄衝突」完成自己在歐洲的戰略布局,用「來歐洲攪局」來形容美國合情合理。

美國需要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形成長期的「動亂局面」,只有動亂存在才可以彰顯美國的重要。所以烏政府與東部民間組織簽訂的「停戰協議」,就是廢紙一張,沒有實際地意義。美國不想看到烏克蘭政府與東部民間之間的事態緩和,一個安定和平的烏俄關係,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一個歐盟與俄羅斯的良好關係,更不符合美國的霸權思維。美國只會製造「烏俄衝突」,不會平息「烏俄衝突」。美國高舉著平息「烏俄衝突」大旗,干著攪亂整個歐洲的勾當。說白啦:美國是在利用「烏俄衝突」借題發揮,美國帶給歐盟的更是一場災難。這與美國的中東戰略有類似,有同樣的效果,更是美國慣用的手法。

二、美國操縱「烏俄衝突」不斷升級,就是為了綁架歐盟:

美國正在利用「烏俄衝突」的不斷升級之策,激怒俄羅斯做出危險的動作,引發地緣爭奪的矛盾衝突,構成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直接對抗的局面出現,讓歐盟感覺到來自俄羅斯的威脅。而這種對抗越是強烈,美國就越有理由干預和主導歐盟事務。美國看準了普京的態度,套牢了歐盟的底線。美國不斷地要求歐盟提升「制裁」俄羅斯的價碼,就是要逼迫普京喊出「俄羅斯是核大國」之詞,就是要讓俄羅斯威脅到歐盟的安全,讓整個歐盟人人自危。這樣美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整個歐盟綁架在自己的戰車上。現在美國已經達到了主導歐盟的目的,再現了美國「冷戰時期」的昔日輝煌。沒有「烏俄衝突」美國就不可能遏制歐盟與俄羅斯的政治與經濟進程。

美國對烏克蘭沒有任何的憐憫之心,更不會為烏克蘭民眾謀取任何的福利,美國在用烏克蘭整個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充當打壓俄羅斯的工具。給烏克蘭經濟與軍事的「援助」只是讓烏克蘭沖在前面,甘心做美歐的「替罪羊」和「炮灰」罷了。烏克蘭加入「北約」只是美歐放給他們的一個誘惑性「餡餅」。儘管給予烏克蘭一個「觀察國地位」,但是與實際進入歐盟體系還有一定的距離,還有很多的路要走。而在戰亂不斷的前提下,歐盟更不會破例給烏克蘭「正式成員國」地位。特別是烏克蘭的現有經濟實力,根本就不具備加入歐盟的基本標準,歐盟更不會背起烏克蘭這個「爛攤子」。而烏克蘭如果這樣與俄羅斯對抗到底,出現「國家危機」那是遲早的事,一個民不聊生的烏克蘭,會在長期動蕩的內亂中度過,除了嘴強牙硬之外,早已經沒有能力應對國內的混亂局面了。如果再給民眾帶來一個寒冷的嚴冬,那麼,還會出現另一場新的「革命」,還會出現另一場「民心所向」。如果美國要想平息烏克蘭的內戰,早就出手了,為什麼還在暗中不動,為什麼還不全力資助烏克蘭,為什麼把重點只放在「制裁」俄羅斯呢?本人觀點是:美國希望烏克蘭的內亂升級,希望烏俄衝突符合「動亂可控」的原則,更希望這場博弈的長期化。美國要在「烏俄衝突」中尋找和獲取更大地利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三、 美國需要「烏俄衝突」的長期化:

敦促歐盟國家成立「快速反應部隊」,根本就不是緩解矛盾的方式,繼續加大對俄羅斯「制裁」的力度,更是唯恐天下不亂的行動。單憑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的用意不在烏克蘭而是劍指俄羅斯。美國壓根就沒有和談的考慮,壓根就不打算讓這場「衝突」停下來。美國要的就是這種「亂局效果」,一是可以把烏克蘭內戰的因素全部扣在俄羅斯頭上;二是要俄羅斯參與到這種「動亂之中」;三是挑起歐盟與俄羅斯長期對立。我們可以分析一下:要按烏克蘭的軍事能力,平息東部的「內亂」可謂是易如反掌,在沒有俄羅斯重型武器支援下,單靠民間組織和俄羅斯的「志願軍」,是沒有與烏克蘭正規軍抗衡能力的。不要說幾個月的堅持,就是幾周也是做不到的。那麼,為什麼烏克蘭不強勢攻佔東部地區呢?本人認為:這裡面肯定有美國的「限令」,也有美國的「威脅」,美國不會讓烏克蘭輕易地收回東部地區,美國需要烏克蘭的內戰效果。當然這裡面也有烏克蘭擔心歐美不救,唯恐俄羅斯「全面進攻」的考慮,進攻受阻和未見成效也是自然的。下一步美國還會讓這種「內戰」不斷升級和延續,甚至還會將「快速反應部隊」抵達烏克蘭東部,甚至還會劍指「克里米亞」。挑起美國「可控」的軍事衝突局面。美國還會「有意放縱」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東部地區,形成複雜交錯的「拉鋸戰」。只有這樣才符合美國的綁架歐盟一同對抗俄羅斯的最大利益,才能藉助這種「動亂危機」套牢歐盟,完成「借刀殺人」的目的。因為:無論在烏克蘭發生什麼程度的「衝突」,無論發生什麼樣的歐俄經濟損失,都傷及不到美國的「切身利益」。

儘管美國也派出了幾艘戰艦,也有軍事基地的戰機,可是,誰都能看得出美國根本就不想直接參与戰鬥,不想犧牲自己大兵的性命。美國早就把烏克蘭當成了隨意擺布的「玩偶」,早就把歐盟當成了「炮灰」。美國要用「烏俄衝突」徹底決裂烏俄的地緣政治關係,要讓歐盟死在與俄羅斯的經濟反制和軍事冒險中。美國要讓烏克蘭沒有其它的選項,必須為北約東擴服務,充當歐盟的一個棋子」,美國還要切斷歐盟與俄羅斯的政治與經濟往來,迫使歐盟接受美國的領導。戰爭的消耗和連帶的損失,對整個歐洲都是一場人為的災難。美國在用歐盟的血汗鑄造「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國在用歐洲人鮮血維護自己「力不從心」的軍事帝國的基石。美國還要讓烏俄承擔人道主義危機和反人類罪行的責任。

美國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想留在歐盟,掌控歐盟,維繫自己的霸權地位,遏制「歐元區」復甦,打壓俄羅斯的崛起,形成新的「冷戰」格局。如果,烏俄衝突停止了,歐盟還會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嗎?還有美國的立足之地嗎?還有美國掌控的必要嗎?所以我說:美國最需要「烏俄衝突」的發展和持續性。美國使用一手「空手套白狼」,成為這場博弈的最大贏家。而且這場「烏俄衝突」時間越長越有利於美國。美國「制裁」俄羅斯的時間越長越有利於美元地位。「制裁」所傷及的不只是「盧布」,還有「歐元」。這一點美國算計的又准又很。講美國是「漁翁」一點也不過分吧?

四、美國要用「烏俄衝突」構建冷戰模式:

只有「烏俄衝突」越演越烈,才能激發俄羅斯奮起反抗意志,才能讓歐盟與俄羅斯產生對決,走上分道揚鑣的軍事冒險之路上。才能形成昔日的「冷戰模式」,再彰顯美國的領導地位,才能體現美國的價值觀。美國不但需要「制裁」俄羅斯,還需要俄羅斯發起「反制裁」對抗歐盟的效果。美國更在觀察俄羅斯「反制裁」給歐盟經濟和能源的效果,要看到歐盟被俄羅斯經濟反擊之後的下場。一旦美國需要:還會出現挑起北約軍隊與俄羅斯的局部衝突,將歐盟推向前台,徹底終結歐盟與俄羅斯的各種關係,重新將歐盟引入到「核大戰」的噩夢之中。因為:美國人明白俄羅斯不會妥協,不會讓步,不會讓出烏克蘭這個戰略縱深的要地。美國更清楚俄羅斯一定會全力反擊,會鋌而走險,會危及到歐盟的安全。這樣美國才會受到歐盟的重視和依賴,美國才能堂而皇之的「再返歐洲」扛起主導「冷戰」的大旗。再次把俄羅斯打入深淵,再次部署肢解俄羅斯地緣政治優勢,再次把俄羅斯拖入軍備競賽消耗之中。美國還想重溫前蘇聯「解體」的美夢,還像再造一個「舉世奇蹟」。特別是美國想利用打壓俄羅斯的方式,逐步地向俄羅斯的的「腹地」進攻,美國的下一個攻擊對象和主要目標一定是俄羅斯身邊的那幾個「坦國」。美國要把「烏俄衝突」的文章做大做足,要把俄羅斯的盟友趕盡殺絕,徹底孤立俄羅斯的地緣優勢,打爛普京的罈罈罐罐。如果美國的陰謀能夠得逞,那麼普京真的就成為一個「孤家寡人」了。歐美會調動一切能力和資源,先卡死俄羅斯的經濟,再圍住俄羅斯的軍事,而後再用最卑鄙的手段分化各個「坦國」的意志,達到孤立俄羅斯完成北約東擴的總戰略大業。可以說:奧巴馬用「烏俄衝突」打出了最有價值的一手「好棋」,奧巴馬的狼子野心確實要給普京填補上最痛心的教訓。這次俄羅斯將遭到美國最大「陰謀」的洗禮和算計,俄羅斯危在旦夕。即便是普京妥協退讓奧巴馬也不會放棄對俄羅斯的強硬態度。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俄羅斯唯一可以讓歐美膽寒的只有「核武器」,也許是普京最後一搏的王牌和殺手鐧了。試射「核導彈」以及舉行「軍演」一是要表明俄羅斯的決心和意志,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了俄羅斯的膽怯。雖說俄羅斯具有全球最大的核武庫,但是,在常規戰中俄羅斯不是整個北約的對手,更抗不住歐盟的經濟打擊。所以,俄羅斯唯一可以依靠的後援只有我們中國。

而我們中國在處理「烏俄衝突」的立場是一貫的,中國尊重烏克蘭人民的選擇,尊重烏克蘭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中國不干涉烏克蘭的內政。但是,烏克蘭向西走的決心和毀滅《中烏合作條約》的做法,中國也感到「事出有因」也在維繫著最後的一點點希望。至少中國不會像過去那樣制定「投資計劃」,更不敢過多地參與其中。好端端地中烏關係被人為的搞成這樣,真叫人心痛呀。對於俄羅斯而言:中國能否承擔起俄羅斯的「可靠」朋友,能否扛起俄羅斯這個友鄰大國一同前行。關鍵的問題不在中國,而在俄羅斯自己。

從政治的層面上講:俄羅斯至今依然對中國存有戒心,出現過很多不可饒恕的行為,從東海的釣魚島到南海與菲越主權島爭上,俄羅斯確實扮演了一個「不光彩地角色」。特別是與越南的海洋石油合作與軍事援助,更是中國不能接受的「大國立場」。這種中俄利益的地緣政治紛爭和經濟火拚,沒有一點像是友好鄰邦的所作所為。在關乎中國的「核心利益」上俄羅斯都能用這樣的態度對付中國,那麼在俄羅斯主權利益和地緣政治中,中國為什麼要力挺俄羅斯呢?俄羅斯憑什麼,有什麼理由讓中國出頭呢?可見中國不直接支持俄羅斯也是有「前因」的。中國不出面,不言語,已經給足了俄羅斯面子啦。這也是俄羅斯應該接受地教訓,更是俄羅斯應該醒悟的「節點」。我們更希望俄羅斯長點記性,長點誠實。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中俄都是美國的對手,都是遏制的對象。如果在這個時候分裂,那將讓美國乘虛而入,各個擊破。兩國的「抱團取暖」比什麼時候都顯得重要和迫切。如果中國不出手拉兄弟一把,不給普京一個「天大的面子」,那麼等到美國把俄羅斯整垮後,下一個目標一定是中國。所以,維繫俄羅斯的基本利益和提供適當地經濟和物資援助,是中國可以做到的基本方式和最有效地支持。

從中俄的經濟層面講:這樣的一個近鄰,這樣的兩個大國關係。每年的經濟貿易總量真叫人難以理解。過去的俄羅斯把自己的主要經濟貿易和市場都放在了歐盟身上,沒有看中中國的市場,更不在乎中國的市場潛力。說白啦:就是沒有把中國「當根蔥」。在俄羅斯的心裡至今還是把經濟的中心放在歐盟,還在幻想著歐洲的地位。這次美歐的「經濟制裁」為俄羅斯敲響了警鐘,震撼了俄羅斯的朝野。這種在利益高於誠信的歐洲國度里遊戲,俄羅斯沒有玩好,馬失前蹄啦。再說:俄羅斯的經濟市場始終沒有向中國敞開大門,許多地限制和法律不適合中國企業在俄羅斯的發展和創業。這就給中俄貿易打上了一個「楔子」,這種市場的保護和應對中國崛起的抵制觀念,一致在約束著中俄兩國的經濟融合,有抵制中國經濟發展的「嫌疑成分」。

按照兩國領導人的多次共識,大力強化兩國的經濟往來,提升貿易的總量。可是,至今為止我們也沒有等到一個巨大地「突破」。更沒有看出兩國符合政治,經濟需要的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出現。單純一個「天然氣談判」就延續了十年之久才最終落地,不是一個最好的寫照嗎?可見中俄之間的「博弈」讓美國鑽了空子,有了裂縫之痛。我們如果還要延續這種政治與經濟上的各自為戰的局面,那麼最終受到傷害的一定是我們共同的利益。所以,我們在這裡呼籲俄羅斯要想戰勝歐美的重壓,要想重振俄羅斯雄風,俄羅斯需要中國。而中國要想長期可持續發展,要想實現中國夢,也需要俄羅斯。因為:中俄聯手可以應對任何勢力的挑戰,中俄的融合可以接受任何勢力的威脅。剛剛得到中俄在扎魯比諾建立「大型萬能港」的消息,也算是俄羅斯有點見識,給了中國一個東北的出海口,更顯示了中俄合作的有一個系的里程碑。要是普京早些感悟,早些理智,會有今天被動的局面嗎?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本次《上合組織》的峰會,既是擴容的開端,也是立威的起點。至少是維護組織穩定的一次發布會。中國要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發展戰略,給上合一個「定心丸」和「催化劑」。過去我們中國一旦提及「坦國們」俄羅斯就感到中國是在動他「乳酪」的意思,現在中國再提及俄羅斯的原有地緣盟友國家,實際是在幫助俄羅斯維護自身的利益。俄羅斯如果再從中作梗那就真的要自絕與盟國,肯定會激怒他們走向極端。這一點普京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事態地嚴重性。沒有中國的上合,沒有中國經濟支撐的上合,俄羅斯更玩不轉。俄羅斯應該給中國一個真實態度和表現了,不然中國抱有「後顧之憂」的心裡怎麼幫助俄羅斯度過難關呢?這裡也不是說中國有多大能耐,關鍵是中俄真誠合作的能量,關鍵是中俄的共同利益。1+1要大於2.

五、「背水一戰」是俄羅斯唯一的選擇:

不管俄羅斯怎麼努力也不能擺脫美國的糾纏,也不能逃離美國主導下的「制裁」。所以,俄羅斯已經沒有退路和迴旋的餘地了,唯有不惜代價「釜底抽薪」,才能在美國的背後桶上一刀打亂美歐的陣腳。而這個「底」就是揭示美國的陰謀,喚醒歐盟大眾,強力地反制,巨大地震懾等方面綜合出擊。

1、心理戰:

開動一切宣傳工具向歐元區的民眾揭示美國遏制「歐元」復甦的野心。美國製造「烏俄衝突」完全是一場政治騙局。制裁俄羅斯是美國「一箭雙鵰」的伎倆,傷及的不單是俄羅斯的經濟,更重要的還在損耗歐盟的經濟,給「歐元復甦」帶來實際地遏制。是在用犧牲烏克蘭和歐元的代價,獲得歐盟的領導權。美國在用烏俄衝突為「借口」,攪亂歐盟和俄羅斯的市場經濟和民生福利。一旦美國的詭計得逞,整個歐盟的經濟實體就會遭到重創和毀滅性的打擊。美國是這場「制裁和反制裁」的最大受益者。美國在坐收「漁翁之利」。要告誡歐盟民眾俄羅斯的反制是一種無奈之舉,針對的是少數歐盟政府,不是針對平民的初衷。對「克里米亞」要加大防禦能和經濟投資,再給該區域民眾和軍人增加工資和養老金待遇,絕對保障生活和物資的供應,給烏克蘭民眾一種「別樣兩重天」的心理暗示,動搖烏克蘭民眾追隨現政權的決心。按照現在烏克蘭當局的經濟實力,就連支撐軍人工資的能力都沒有了,再讓士兵赤膊上陣,恐怕會再次以失敗而告終。對於東部的人道主義援助,俄羅斯要不斷地進行,不必要再同烏克蘭協商越境的事宜,對烏克蘭要擺出強硬的態度和立場。

2、反制戰: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主動提出「反制」新目錄:拋出最大規模反制清單,不惜動用「切斷能源供給」這張王牌。反正現在不用早晚還得用,何必再抱有幻想呢?當然這是一個自殘的「損招」,俄羅斯要經受災難性的損失,也存在著極大地風險。可是,面對永無休止的「經濟制裁」,普京還有什麼辦法遲滯美國得寸進尺的無賴做派呢?忍讓只會讓這種亂局更加嚴峻,歐美也會變本加厲地不斷地對俄羅斯加碼提價,既然躺著也中槍,何不「背水一戰」呢?只有被傷及的歐盟的民眾和企業出面,才能給不願意參與「制裁」的國家找到一個「台階下」,才能分散和瓦解歐盟內部的「一致性」。一旦美國給歐盟找到了替代俄羅斯能源的方式,那麼俄羅斯就連這一「殺手鐧」也會丟的。美國不在歐洲,不怕俄羅斯任何反制裁行為,針對美國的反擊幾乎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所以,俄羅斯應該把「反制」的重點放在歐盟身上,只有打痛歐盟的要害「七寸」,才會讓歐盟懷疑美國的企圖,才會激怒歐盟的企業和民眾,才會達到驚醒歐盟民眾的目的。特別是觸及民生的項目,更是俄羅斯選擇的目標。只要能把歐盟的市場和物價搞亂,俄羅斯就會掌握主動,迫使歐盟內部的民眾與政府產生分歧產生矛盾才是「反制裁」的最高境界。俄羅斯要倍增對歐盟的反制措施,要從心裡上戰勝挑戰,要從力度上加以實施。俄羅斯更要向「歐元」開刀,全力打擊歐盟的企業利益,要讓歐盟自己也受到實際地巨大「創傷」。所以要向歐盟的企業和民眾下死手的反制裁,才是俄羅斯最佳的選擇。

3、震懾戰:

強大地心理戰是種震懾,孤注一擲的反制裁措施也是一種震懾,那麼俄羅斯的「核訛詐」更是一種殺手鐧式震懾。俄羅斯可以指名道姓地展開有針對性的「核彈攻擊演練」,啟動最高級別核彈演練和戰爭級別。各種戰略核導彈裝備都要部署到位(哪怕是不帶彈頭),給整個歐洲也是一個寢食難安的核威脅警示。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一次從歐盟「撤僑行動」,讓歐盟真正了解俄羅斯的戰略底線和決戰意志。鄭重地告誡歐盟:俄羅斯已經做好了不惜一戰的準備。

總之,不觸及歐盟的痛處歐美的制裁就不會停止,不達到臨戰狀態歐盟也不會停止挑釁,不觸及歐盟民生利益的歐盟就不會收手。抓住歐盟的不敢在本土作戰的心態,用好在俄羅斯家門口的優勢,俄羅斯必須強勢出擊,堅定反制信心,穩、准、狠地痛擊歐盟的「內穴」,才為上上之策呀。

本文內容為我個人原創作品,申請原創加分[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推薦閱讀:

high school主演是誰?
中美俄一旦爆發核大戰,為何美國最倒霉?
天舟將要「太空加油" ,這一次中國能跑在美國前面嗎?
拿中國商人的錢丟人?拿猶太商人的錢丟命!
獲得美國綠卡的主要途徑

TAG:美國 | 衝突 | 鐵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