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佛珠與佛教的歷史



       在佛教盛行的地區,琥珀廣受歡迎,特別是藏傳佛教,對琥珀尤其衷愛,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藏傳佛教高僧,喇嘛身披大量琥珀佛珠飾品,並把這些琥珀寶物送給信眾,以為他們帶來幸福吉祥。       佛教起源於3000多年以前的印度,據了解,緬甸琥珀於4000年前就已經得到開發利用,而且緬甸琥珀的產地就在如今的印度緬甸邊境一帶,這樣的假設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佛教最先衷情的琥珀就是緬甸琥珀。三藏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卷》第二七,常啼品第八十八中曾多次提及佛教七寶:「汝今所須盡當相與。金銀真珠琉璃頗梨琥珀珊瑚等諸珍寶物。琥珀與佛教的淵源還有一種說法是,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後,與我國本土教道教儒教相融合,琥珀作為道家醫藥之一,也被佛教尊崇為七寶之一,其使用方法也很奇妙,有佩戴法,食用法,香薰法三種,其功效有安神聚魄的作用,對大腦五臟等重要器官都有恢復與治療作用,至今被認為是最神奇的藥物。       佛家喜歡琥珀,主要認為琥珀是通靈之物,琥珀由植物所分泌的樹脂而來,是至純凈之物,這與佛家崇尚的清凈,智慧相契合。       佛教七寶又名佛教七珍,一般指的是琥珀、硨磲、瑪瑙、水晶、珊瑚、珍珠、麝香這七種。不同的經書所譯的七寶各不盡同,鳩摩羅什譯的《阿彌陀經》所說七寶為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玄奘譯《稱讚凈土經》所說七寶為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濕摩揭拉婆;般若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法華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       在佛教中有「戒、定、慧」三學,人在戒除塵世間的煩惱才會增加定力,有了一定的定力後就會有心如止水般的明靜,當人安定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對時間的萬事萬物有判斷是非能力和處理問題的方法。琥珀可以寧心神,安五臟,明心緒,定神魄。它與佛教中的「戒、定、慧」三學相對應,用琥珀修持可以幫助人產生定力。是佛教中為修行的人加持賜福的寶物。佛和菩薩都是為人除災去難的,琥珀也是佛賜給人的一種禮物,讓它了卻人心裡和身體的病苦。琥珀是經過了千萬年蘊育而成的寶石,用琥珀作為佛教七寶之一,也是為了說明要想得到佛的真傳,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修行,要經得起考驗才能漸漸開悟。       佛家禮佛常用掛珠,凡一百零八顆,有菩提子、金剛子、蓮子、水晶、珍珠、琥珀、珊瑚、瑪瑙、琉璃、青金、白金、木患子等製作而成,依所修法之不同而使用不同之珠。琥珀串珠是禮佛時較常使用的一種禮具。       緬甸琥珀以其千變萬化的顏色,美麗誘人的紋理,溫馨的手感,吸引著眾多喜歡它的人們。緬甸琥珀可根據顏色和形態等分為多種,而其中稀少的蜜蠟因其形感如蜜,質感如蠟,如同乳白或淺黃般的顏色侵染其中,與黃金般的金黃色,透明或不透明地融合在一起,形式變幻萬千,拋光後光潔的外表玲瓏剔透,惹人喜愛。用蜜蠟製作的禮佛禮具頗具特色,是佛家最為真愛的傳世至寶。       琥珀不僅能夠顯出高貴典雅、光潤平和的氣質,如果佩戴在身,用手撫摸,一種超凡脫俗、祥和而平靜的感覺會油然而生。人們往往認為觸摸這穿越數千萬甚至上億年時光的天然琥珀時,有種神秘色彩的感覺,這些在地質中經歷了高壓高溫洗禮的粒粒琥珀,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遠古時代的氣息,甚至可以讓自己的思緒也穿越時空的束縛而升華,去感受心靈深處的世界。特別是禮佛誦經時,捻動琥珀手串的每一粒圓珠,指間感受到的是光滑平潤,心靈感受到的是寧靜和安詳。所以,琥珀深受宗教人士的珍視,被稱為觸之有感的佛教靈石。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種信物。依佛家講法,普通人一生有八萬四千種煩惱,但可以歸納為一百零八種,日常念佛珠,能夠解除煩惱,以及斷絕壞果報(即斷業報)。琥珀形制中,又有十八子,即串十八珠子的手串,其緣起一說是十八羅漢,另一說是佛的十八界,亦即六根、六塵、六識合合之數,前者為煩惱的根本,但能直覺外物,識別諸法是非。現今作為手鏈般戴在手腕上的蜜蠟珠,多寶珠等。
推薦閱讀:

禪域小鎮「玩轉禪域 嗨翻五一」火爆現場
佛教正法索引
如何評價一休?
《信心銘》
為什麼接觸到的正知正見是在知乎,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呢!?

TAG:歷史 | 佛教 | 佛珠 | 琥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