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蔡禮旭老師講述
營造幸福人生,構建和諧社會,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族群,每一個家庭,乃至每一個世人,所致力謀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與願違。尤其是在當今社會,西風日盛,功利熾然,誠信脆薄,道德淪喪,以致災禍頻繁,世局混亂,家庭不和,人心惶惑無依。究其根源,實由廢棄聖賢教育,無有智慧,不明因果報應之理,不能敦倫盡分所致。所謂是「人不學,不知道」,故《禮記·學記》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而教學首重德行的教育, 《弟子規》便是落實德行教育,做人根本的理想教材,也是入佛道之基礎,成聖作賢之根本。蔡禮旭老師講於香港、台南、澳洲共一百二十次之「幸福人生講座」的講演,生動活潑地闡述了五倫大道、《弟子規》的要理經義,並以自己求學、從教的親身經歷,風趣幽默地演示了遵循五倫大道、實踐落實《弟子規》,對於凈化社會人心、實現人與人、人與天地自然和諧相處的真實利益,深受四眾同修及社會大眾的喜愛,印證了「道不遠人人自遠」的真理,誠為濟世病之良藥,化濁世之清風,明人心之慧日,確乃幸福人生必聽的一堂課。鑒於此,華藏講記組同修發心聆聽摘要,分類彙編成「受用一生的聖賢大智慧」系列叢書,有《小故事大智慧》、《幸福錦囊集》、《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健康與環保的新飲食》、《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禮貌待人的重要性》、《人生追求的快樂聰明健康致富》、《說話的藝術》、《教育始從落實弟子規》等共九冊,至誠供養有緣同修大眾,冀解社會、家庭、個人各個不同之迷惑障難。父慈子孝是超越時空的自然法則。而子欲養親不待,則是人生最大的苦痛與遺憾。《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告訴我們:孝順與行善,上可慰親心,下可免災殃,人生無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須速從當下。書中若有內容彙整不當、或文字訛誤之處,祈望同修大德慈悲賜教指正。華藏講記組二00七年三月六日
一、父慈子孝是超越時空的自然法則 我在教《弟子規》時,有一位老師打電話給我,他說:「聖賢教誨有糟粕。」現在很多人求學問的障礙就在此,還未深入聖賢學問,就先批判聖賢人。如此可否學到聖賢學問?不能,因為不老實又不相信,還要加以批判。要批判別人,首先要比對方略高一籌才行。如果你批判聖賢人,就代表你的學問比聖賢人還高。現在還有「批判宗教學」,宗教學都是東西方聖賢人的教誨,凡夫怎能批判聖賢人?要知道傲不可長,人一傲慢就與聖賢學問有隔閡了。可是我也不能直接說他不應該批評聖賢人的教誨,如此他也不能接受。所以,我就很有禮貌的說:「請教一下,哪一句是糟粕?」這位老師馬上說:「『晨則省,昏則定』是糟粕。」我接著請教他:「為什麼你覺得這一句是糟粕?」 這位老師說:「早上問一次,晚上又要問一次,一天要問兩次,太麻煩了。」有沒有道理?現代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道理。我沒有當面說他錯了,而是與他溝通一個觀念。我說父母對孩子的思念,俗話說「豈無萬里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確實還是有些孝子在外,會因為思念父母而流淚,但這也比不上父母無時無刻想念孩子的那份心。閩南話有一句諺語:「父母疼囝長流水,囝想父母樹尾風。」父母疼愛孩子的心是無時無刻的,像細水長流,沒有中斷過;但孩子只是偶爾想起父母,就像輕風掠過樹尾。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關懷真是無可比擬。有些母親甚至在秋冬之際,因為氣溫的變化極大(可能晚上初睡時與夜裡的溫度相差三、四度),為了避免孩子半夜踢被著涼,所以母親的被子都蓋得特別薄。為什麼?好讓自己睡到半夜凍醒,而去幫孩子蓋好被子。我在講這段話時,許多母親都點頭說自己就是這樣,可見母親連睡覺時都在關愛著孩子。當孩子早上起來向父母問安:「爸爸、媽媽,早上好,昨晚睡得好嗎?」父母一看孩子的額頭髮亮,表示昨晚睡眠充足,他們就很放心。而且心情會很愉快,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哪有比孩子孝順父母更能讓父母歡喜之事?若孩子下午放學回到家裡,再跟父母問安,父母一看孩子精神很好,表示在學校有認真學習,沒有與同學發生衝突,心裡就很安慰。所以,我們只要早晚問安,就能讓父母減少很多擔憂。為人子女的,在經濟上、生活上還沒有能力幫助父母的時候,最起碼要做到減少父母對自己的擔心。我說完之後,這位老師就說:「蔡老師,你的中國文化學得還不錯。」他沒有繼續批評。我馬上說:「沒有、沒有,您過獎了。」聽到稱讚,我們可不能得意忘形。這位老師很厲害,誇獎我之後,馬上給我一記回馬槍說:「蔡老師,你自己都沒有做到。」他知道我是離鄉背井在海口推展中國文化,無法做到晨昏定省。而讀書人也最怕別人說自己是說一套、做一套。他這麼一說,我也不緊張,接著跟他說明:「假如現在我早上問一次、晚上問一次,我媽媽一定會罵我:你不知道長途電話費很貴嗎?」求學問要很靈活,不能學呆了。我們早晚問安的目的是要讓父母安心,如果早晚問安反而讓父母擔心,就與本質背道而馳。我們是成年人,真正能讓父母安心的,絕非一天打三、五通電話,而是我們的道德學問、為人處世能讓父母信得過,這才能真正不讓父母操心。所以,要重本質,不能死在形式上。當然,從小懂得早晚問安是非常好的習慣,這是對父母的關懷,讓父母不擔心,但在做法上可以因人而異有所不同。我是固定一個星期打一通電話回家,我媽媽在那個時間聽到電話響,就能感應到是兒子打的。有時候太想媽媽了,隔三天就打回去,媽媽會有意外的驚喜,她說:「才三天你就打回來了!」我們要掌握聖賢教誨的本質,才能在每個時代、每種生活情境中靈活運用,讓父母歡喜,讓親友都能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與包容。中國傳統的聖賢教育,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代代相傳。在漢武帝時代,甚至將儒家學說確立為教育政策,而這個教育政策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期均未改變,直到七十年前才逐漸被廢除。這一直佔主導地位的傳統教育,究竟教我們什麼?能夠傳承四千多年而不衰,一定有它的道理存在,我們現在要來了解這個道理。聖賢教誨的重點就是「道」與「德」,「道德」。什麼是「道」?認識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是之謂道。只要是在這個大自然當中的萬物,都有它遵循的正道。人也是萬物之一,自然也有遵循的正道。太空中的星球,都有其正常的運轉軌跡。打個比方,八大行星中的海王星,若不依著軌跡轉,可能我們會聽到新聞報導八大行星中有兩顆行星相撞了。星球有它的正道,人與人相處也有正道。中國的「道」就在人與人相處的學問當中,稱之為「倫常大道」。何謂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是五倫。當五倫都能遵循自然的法則,人與人之間就沒有衝突,會和睦相處。反之,五倫關係就會發生沖磨擦。什麼是「德」?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逾越大自然的法則去做人,就是「德」。當一個順從父子關係,不逾越的盡自己為父之職、為子之分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什麼是孝「孝」字是會意字,「老」與「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與下一代融成一體稱孝,所以上一代與下一代密不可分。孝字,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祖先有所交代,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孩子念念背負著父母,就是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擔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生活得更快樂圓滿。古代的孝子,確實都能時時刻刻念著父母。春秋時代,魯國有一位很有名的孝子叫曾參。在古代交通不便,拜訪朋友都要走很久的路。有一次曾參上山砍柴,正好朋友來找他。曾參的母親為人忠厚,想到朋友遠道而來,假如沒見到曾參,對朋友會過意不去,所以她索性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針。這一針紮下去,曾參頓感心痛,心想一定是母親出事了,於是立刻快步趕回家去。一回家見到母親,馬上跪下來說:「母親,到底有什麼事,為何我的心一陣痛?」母親解釋說:「因為有朋友自遠方來,想趕快叫你回來,迫於無奈才這麼做。」所以,古代為人子女者,確實是念念想著父母。我們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態度?沒有。為什麼沒有?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沒有人教我們要孝順。每天腦子裡想的可能念念都是自己。我常問小朋友:「小朋友,你知道媽媽喜歡吃什麼東西嗎?」他們都說不知道。我再問他們:「媽媽知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他們說「當然知道!」還說了好幾樣。我就告訴他們:「媽媽念念為你著想,都知道你想吃什麼。媽媽這樣照顧你,你是怎樣回饋媽媽的?居然連媽媽想吃什麼都不知道!」藉由此對比,讓他們感受到母親這麼愛護我們,而我們卻連父母基本的生活都不了解。「親所好,力為具」,父母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心儘力滿足父母,奉養父母。所以,我跟小朋友說:「以後買東西的時候,先買什麼?先買媽媽喜歡吃的東西。」古人有這樣的孝心,取決於從小就耳濡目染父母所做出的好榜樣,再加上教育是以孝為本。從小就教孝道,鄰里鄉黨見到孝子,都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於效法,所以社會風氣很好。現在社會上要聽到孝子很不容易!因為聖賢教誨已經斷了兩、三代,我們必須從頭開始。 知恩者才能報恩如何引導孩子盡孝道?在我們的教學當中,總會跟孩子們談到:母親從懷孕到生產,以及養育的辛苦歷程,讓孩子們體會到母親的恩德,所謂知恩者才能報恩。首先我們跟小朋友提及,佛陀有一次經過一個地方,見到地上有一堆枯骨,佛陀就向這一堆枯骨頂禮。學生就問:「佛陀,您為什麼給這堆枯骨頂禮?」佛陀就說:「這些枯骨可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或是前世祖先,所以我要恭敬禮拜。」拜完之後,佛陀就叫學生把這堆枯骨做分類,顏色較黑的分一堆,顏色較白的分一堆。學生就問:「這兩堆枯骨,為何一堆比較黑、一堆比較白?」佛陀告訴學生:「較黑的骨頭是母親的骨。因為在懷胎的過程中,胎兒的營養都來自於母親,因此母親的鈣質流失很多,而且養育的過程也十分辛勞,致使母親身體日漸憔悴,所以母親的骨頭顏色比較黑,重量也比較輕。」母親十月懷胎,身懷幾十斤的重量,非常辛苦。我們曾做過一個活動,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雞蛋,讓他們在那一天當中保護好這顆雞蛋。結果如何?雞蛋幾乎是全軍覆沒。他們保護這顆雞蛋,差不多三分鐘就忘記了,漸漸就開始蹦蹦跳跳,雞蛋就破了。我們藉由這個體會對學生們講:「你看,一顆小小的雞蛋,你們一天都保護不了,而母親保護你這麼大的一個小孩,能保護十個月,所以非常辛苦。」母親懷孕到後期,怎麼躺都不舒服,連覺都睡不好。十個月之後還要生產,那更是辛苦,也很痛苦。生產的劇痛比癌症還痛。在產房裡,產床上有兩根很粗的鋼柱。為什麼有兩根鋼柱?因為陣痛的時候可以拉住鋼柱撐一下,把疼痛轉移到拉力當中,相當辛苦。我們跟小朋友說:「那兩根鋼柱都已經彎曲了,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鋼柱彎掉了?是媽媽生產時痛的力量把鋼柱都拉彎了,所以這兩根鋼柱見證了媽媽生產的辛苦。」我們接著會跟小朋友討論,媽媽生完孩子之後,有沒有說痛死我了?還是當孩子長大之後,她會跟孩子說,我生你的時候痛死了,有沒有這樣講?都沒有。縱使她經歷了如此的痛苦,生產後第一個念頭總是想著孩子是否健康,孩子現在如何。所以,母親對孩子的關懷,使她連這樣的痛苦都能放下,這是母親生產的恩德。懷孕期間,許多孕婦因為身體不適,時常會孕吐,但還是勉強自己把食物吞下去。為什麼?她想著要把營養吃下去,才能讓胎兒更健康。孩子出生之後,母親要哺乳,也是要攝取很多的營養供給孩子的需求。所以,孩子生下之後,養育的工作更加辛苦,讓母親非常勞累。有一位家長告訴我們:「懷孕時,總希望趕快把孩子生下來。生產之後,又覺得很想把孩子再裝回去,別生了。」為什麼?因為生下來之後更辛苦,甚至連睡覺都睡不好。記得我的小外甥一歲以前常住在我們家,有時候晚上不睡覺在吵鬧,家裡的人就輪番上陣抱他,一個換一個,我也成了這個行列之一,但常常抱不到半小時,我的手就撐不住了,所以母親養育孩子的確十分辛苦。我聽爺爺說,我母親生三個孩子,都有哺乳。母親早上要教書,所以第二節一下課,就得趕回家喂我們三個小孩吃奶,之後又馬上跑回學校上課。我母親說,她在養育我們的時候,常常因為太累了,下課的鈴聲剛剛響起,人就趴在講桌上睡著了。她說,不知道有多少節課,都是學生把她搖醒:「老師,上課了。」又要工作,又要當母親,又要把家裡的事都處理好,確實相當辛苦。我們在引導孩子的過程,要讓孩子們理解到:他們的整個成長過程讓母親非常辛勞,讓他們感念母親對他們的恩德。許多孩子在聽的過程很感動,甚至掉下眼淚。於是我們就藉機更進一步引導:現在既然知道媽媽的恩德,就應該懂得報恩,當一個孝子。如何當一個孝子?是不是長大之後,賺大錢給媽媽花?買大房子給媽媽住?這太遙遠了。我們引導孩子,要讓他能從當下就開始,落實在生活中,即使拿一次拖鞋,也是幫媽媽一個忙。甚至於幫媽媽拖地,幫媽媽分憂解勞,這都是盡自己的一分孝心。教孩子如何落實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規》。我們告訴孩子,只要做到《弟子規·入則孝》的一條,就是盡了一分孝心。從哪裡開始盡孝?《弟子規》的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從對父母講話的恭敬態度開始做起。《弟子規》說:「冬則溫,夏則。」冬溫夏,以東漢讀書人黃香的孝行為最好的模範。黃香九歲時,母親就過世了,因此他全心全力奉事父親。他很體恤父親的生活起居,夏天暑熱,他先用扇子把父親的枕頭席子扇涼;冬天寒冷,他就先到父親的被窩裡睡暖,再請父親入睡。黃香點點滴滴都在觀察父親的需要,懂得去做這些工作。我們藉此引導孩子:「諸位小朋友,父母生活當中還有哪些需要,是我們應該盡心儘力去做到的?」在教孩子的過程中,要懂得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去感受,我們一引導,他們就會思考。有些孩子會說:「媽媽可能會餓、可能會渴。」這時我們要教導孩子:「媽媽會餓、會渴,所以我們要懂得倒杯水、拿東西給媽媽吃。甚至於爸爸、媽媽下班回來覺得很累,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按摩,替他們消除疲勞。縱使你的技術不是很好,但你有這份孝心,相信爸爸、媽媽一定會覺得很舒服、很安慰。」《弟子規》說:「出必告,反必面。」為人子女不能讓父母操心,無論去哪裡,一定要告訴父母。我們的所作所為能讓父母安心,就是在盡孝。又說:「事雖小,勿擅為。」我們常常問孩子:「哪些事不能擅自去做,做了之後會讓父母擔心?或者會讓父母蒙羞?」小孩的反應都很好,他們會說,不禮貌的事不能做,會讓自己有危險的事情不能做。透過我們的引導,孩子的孝行就會一點一滴落實在他的家庭當中,落實在他的生活之中,這才是把德行落到實處上。所以,教導孩子孝道,絕非一、二天的功夫,必須透過我們在生活中的引導與提醒。我們有很多老師教《弟子規》、教孝,都是堅持半年以上,讓孩子整個行為都上軌道,將這份孝心完全內化成他的存心。孝養親身 教孝,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為人父母者一定要以身作則。孝順父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來用心:有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智慧。「養父母之身」,我們要時時關懷父母的身體健康。古書中記載,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就要把他當作小孩一樣關懷照顧。老人在晚年比較容易覺得寂寞、孤獨,身體也比較虛弱,所以我們要能時常體恤父母的身體狀況,然後盡自己這份孝心,給孩子做出好榜樣。像現在時逢季節交替之際,溫度變化特別大,假如我們沒有辦法回去探望父母,就應該打電話問候父母,有沒有禦寒的衣服?棉被夠不夠?在與父母通話的同時,孩子在身旁就能感覺到你處處關懷父母的身體,也能感受到你對父母的孝心。父母的健康要時時注意,而關懷父母的健康,要有正確的知識。我們思考一下,假如父母生病了怎麼辦?直覺反應都是看醫生。看什麼醫生?其實中國人對於身體最重視的是治未病,也就是要治還沒發生的病,所以中國人特別注重養生的方法,不是等到生病才治療,那就很辛苦。我們想一想,哪個人因為高血壓送到醫院,而將高血壓治好了?有沒有糖尿病患者去看西醫,最後糖尿病好了?哪一個癌症患者去看西醫,後來癌症好了?西醫的治療方法,都是把癥狀解除。比如說高血壓,高血壓是因為血管堵塞了,塞住了很不舒服,趕緊把葯吃下去,血管馬上就會擴張,血液就稍微流通過去。那個葯吃下去,雖然癥狀解除了,但患者的血管一天比一天鬆弛,最後血管就壞掉了。我們觀察四、五十歲就習慣於吃西藥的人,葯要吃多久?吃一輩子。所以,很多老人家出外旅遊時,提包里會放很多西藥。當我們的父母晚年都是伴隨著這些藥物在生活,日子就不好過了。所以,我們應該研究真正的養生之道,讓父母的身體不需要依靠這些西藥,這才是正確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嚀父母,不可以吃太咸、太油膩的食物,要鼓勵父母多吃蔬菜、水果,因為健康的身體是弱鹼性的狀態。而肉類食物都是酸性的,久而久之會造成體質酸化,有一句話說:「酸性體質是萬病的源」。我們思考一下,把內臟泡在酸性液體中,會產生什麼變化?這些內臟很快就會退化。我們都沒有聽到內臟在呼喊:「我都快不能呼吸了!」在看醫生方面,我個人比較贊成看中醫,中醫是治本,不是只治標。現代人都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譬如去看中醫,醫生診脈完之後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半年時間才能把身體調養好。」很多人一聽要半年,嚇得半死:「我哪有這麼多時間來調養!」另一方面,西醫告訴他:「一針打下去,馬上見效!」他聽了很高興,就馬上打針了。但是從此後,他就必須依靠針、依靠葯來過日子,而且副作用很多。所以,我們有正確的知識,才能讓自己的身體健康,也能讓父母的身體健康。孝養親心好學習、好好努力。我們為人師長的一分心,學生
都能感受到。所以,有緣遇到好老師,人生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由於明了這個道理,我在從教的過程中就告訴自己,在這個學校一待,我就不走了。因為教孩子,不是教兩年,他的人格就健全了,他的思想觀念就成就了,不可能!這兩年只是讓他非常信任我們,甚至於有一種很強烈的感受,就是我的老師一定處處替我著想。當他有這分感受的時候,他的人生只要遇到問題,馬上會來找老師。我常說:「一個人的內心只要能感受到還有人全心全意的愛護
他,這個人絕對不會走上絕路,因為他的內心還有一股力量。」如果學生要來找老師,我們要讓他找得到,所以只要長期在一個學校教書,學生回來請教時,我們就可以給予適時的幫助。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我35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教書一年之後,深刻體會到自己學問不足,中國文化的根底實在太差,希望能趁年輕時深入聖賢教誨,因此毅然辭掉工作。
辭掉工作之後,我的心裡有兩個念頭,一是希望能找到好的中國文化老師,一是希望能有一位長輩在生活中給我提醒與教誨。我到澳洲學習了半年,當我坐在座位上,一位很好的推廣中國文化的楊淑芬老師就坐在講台上,盧叔叔就坐在我的旁邊。《中庸》說「至誠如神」、「 誠者,物之終始」,一個人真正有誠心時,一定會得到許多有智慧、有德行之人的幫助。在澳洲的半年中,楊老師講解《德育故事》,每講一則都給我很大的震撼。記得在聽課的時候,我
都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旁邊有一位香港朋友,他的塊頭很大,很嚴肅,不常笑,他看我哭成這樣,就悄悄的把面紙推過來給我,還不敢看我,我就趕快拿起面紙來擦。為什麼會這麼感動?因為楊老師講解《德育故事》的過程,讓我的內心深刻感覺到做人應該這樣才有味道,做人應該是「孝、悌、忠、信、36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禮、義、廉、恥」,這才是做人的原汁原味,如此才能痛快的經營人生。這半年的教誨,讓我深刻體會到
聖賢人是如何存心。當我們深刻的體會到聖賢人處處為父母、處處為朋友、處處為社會大眾的這份心,再打開聖賢經典時,就會覺得格外的親切。許多家長都覺得培養孩子的才華和本事,一定要有很多錢;其實錢不一定能換來真正的德行與才華。我在楊老師家住了七個月,我那時也沒錢,在楊老師家白吃白喝。楊老師很體貼人,怕我沒錢,還把錢包放在冰箱上,交代我說:「沒錢自己拿。」她知道我是愛面子的人,沒錢一定不好意思跟她伸手,所以處處替我著想。我跟楊老師經常
討論《論語》,有時一討論就忘了時間,有時都到凌晨一、兩點了。楊老師馬上說:「你明天還要教書,趕快去睡覺。」所以,跟著好老師學習,確實可以感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很快樂!二00 三年九月份,楊老師帶著我一起去海口推展中國文化。我的父親就交代我:「你一定要站在楊老師的後面,好好跟著,好好學習。」我跟37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楊老師到了海口,沒過幾天就去北京,之後到山東
拜孔夫子。我們要推展中國文化,一定要先去祭拜孔夫子,因為孔夫子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最為深遠。在參訪過程,我們見到很多現象。比如,我們在孔廟時,聽到解說員對著孔廟的古迹和圖畫做解釋,左一句封建,右一句封建。他們沒有在弘揚中國文化的價值,反而在言語中對中國文化有一些批判,讓我們聽了內心很難過。這麼好的一個地方,他們把能讓全世界的人來領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機會,都給當面錯過了。拜完夫子之後,我們又到了周公廟。在孔廟是車水馬龍,周公廟卻是一個人影都沒有。這些到孔廟參觀的人,是否真正在深入中國文化?不是!真正深入中國文化的人,真正接受孔夫子教誨的人,一定會同時對周公很尊敬,因為周公是夫子一生最尊敬的聖哲。我們看到這一幕,可以感受到,去孔廟的人不是為了文化,是為了什麼而去?很可能怕別人問他:「你有沒有去過孔廟?」去的目的,只是茶餘飯後告訴別人他去過孔廟,而非真正去領38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受聖賢教誨。楊老師感受到中國文化退喪得太嚴重了,因此她就做了一個決定,要在北京架設一個文化公益網,對全世界傳播中國聖哲的教誨。楊老師告訴我說:「你一個人回海口去,我要留在北京做這件事。」我父親交代我要跟在楊老師的後面,結果一個星期就不能跟了。其實跟隨老師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老師怎麼交代,我們就要全心全意去做。楊老師的這份安排,對我這一年來的成長至關重要,也對我契入聖賢教誨有關鍵性的影響。我在推展中國文化的過程中,有時一天要講兩、三堂課,在這樣的磨鍊當中,突然孟夫子的教誨就跑入了我的腦海里。孟夫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在回憶起這段經文時,感受與在高中時代完全不同。那時一念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突然覺得肩膀重得不得了,然後告訴自己,我不要做聖賢人,一定很苦。老39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師也沒有開顯聖賢為人處事的榜樣,只是告訴我們:「一定要背下來,考試會考。」所以,我們也沒有辦法領受孟夫子這句教誨。當我們有了這樣的考驗、歷練之後,突然覺得這篇文章讀起來特別有味道。所以,我在這篇文章上加了一句註解,「甘之如飴」,這樣的磨鍊味道很甜美。為什麼我在高中的時候覺得不要做聖賢人,而現在卻很歡喜接受這個挑戰?因為在推展中國文化的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每個人也好,每個家庭也好,都迫切需要聖賢的教誨。從這些朋友們心裡對我的一份尊敬、肯定的眼神,我時時都記在心裡,深怕不能利益他們的家庭。所以,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當我們覺得這一件事情應該做、必須做,但是卻沒有能力做,這才是人生真正的痛苦。現在我已經知道推展聖賢教誨是現代刻不容緩的工作,內心只怕自己的能力做不了,所以一有磨鍊來了,十分歡喜,因為在磨鍊中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當能力提升之後,才真正對得起這些支持我們的朋友,才真正對得起教誨我們的老師。有這樣的40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磨鍊之後,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到聖賢的教誨。所以,在我們生命中有好老師出現時,絕對要好好珍惜,要老實聽老師的教誨,然後把老師的教誨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除了我們現在身旁的良師益友之外,其實中國人是最幸福的,因為中國承傳了四、五千年的文化,這其中不知道出現了多少位聖哲,而這些聖哲都是用他們的一生演出了聖賢人的榜樣,也留下了許多非常精闢的文章,只要我們有恭敬心,這些聖哲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良師益友。儒家孟夫子就是仰慕孔夫子的德行,雖然距離孔夫子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但是對孔夫子的恭敬之心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所以學習孔夫子的教誨學得特別好。而孟夫子被後人喻為亞聖,僅次於至聖先師孔子。有這分恭敬心,就能與古聖先賢一起探討學問,以他們為師。很多朋友都會問我一個問題:「蔡老師,你一個人在海口推展中國文化,會不會覺得很孤單?」每一次有朋友這麼問我時,我都會哈哈大笑,接著41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對他說:「我一點都不孤單,因為四、五千年的聖哲時時都陪伴著我。」宋朝文天祥的《正氣歌》里有幾句很重要的教誨,「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這些聖哲人雖然在時間上離我們很久遠了,但是他們為人處世的典範時時陪伴著我們,「夙昔」就是早晚。「風檐展書讀」,「風檐」是屋檐下的一個角落,就在這個角落的房間里打開聖賢的教誨來讀,內心會感受到古人的好風範,就像陽光一樣照在我們的臉上,「古道照顏色」。我們常常能想到堯帝給我們的教誨,想到周公給我們的教誨,想到大舜給我們的榜樣,想到范仲淹的風範,我們就會更加的督促自己向前邁進,提升自己的品德,進而能利益自己的家庭,利益整個社會國家。所以,聖賢人確實時時刻刻都陪伴著我們,讓我們的內心感受十分踏實,絕對不會覺得孤單。一個好老師對一個學生的一生影響非常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是否能遵循聖賢教誨,老師的引導是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我們列舉了古人的師生42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關係,也深刻感受到古人對於老師的態度,確實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而且更重要的,是將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終身不忘。當我們有這種態度面對老師,面對古聖先賢的教誨,道業、學業絕對可以成就。除了好老師之外,一個虛心受教的人,他可以從所面對的人、事、物當中,得到很好的學習。二、孝順行善不能等夫子讚歎他的學生顏回「聞善必行」,說顏回是「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得一個善,從此以後都放在心上,一有機會就做。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是哪兩件事?第一是行孝,第二是行善。行孝不能等,父母之恩要趕快盡心儘力去回報。「百善孝為先」,行孝也是行善。為什麼行善不能等?人生都有吉凶禍福,有沒有人這一生只有吉與福,從來沒有凶與禍?現在這種人找不到了,在古代可能還找得到。古時候,像堯舜時代,人心非常淳樸,可能一生都沒遇到厄難。但是現在人與人的衝突太多了,難免吉凶禍福43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同時會在生命中出現。美國的九一一事件,兩棟金融大樓瞬間垮下來,請問這兩棟大樓里有多少人?太多人了。這兩棟大樓是全世界許多連鎖金融行業的總部,這些人的財富都是頂級的,他們昨天可能還享受著一頓五千元的美食,卻不知道明天將一命嗚呼,所以有錢不能化險為夷。我有一位長輩,他的朋友在這棟大樓足足工作了幾十年,幾十年從來沒有遲到過。我們上一輩的人是非常守信用的,比我們這一代的人更能堅持做人的原則。他那位朋友從未遲到過,可是在九月十日晚上就寢之後,翻來覆去怎麼都無法入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睡著。早上醒來一看錶,遲到了!早餐都沒吃,就往地鐵沖。當他走出紐約地鐵的時候,大樓塌下來了。所以,人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閻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你到五更」,若是你命中真有劫難要降臨,而你沒有足夠的福分,是化解不了的。人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逢凶化吉?一定要及44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時行善。行善就好比在銀行存款一樣,今天你存了二十萬,而這個災難要你三十萬,你剛好不夠,連命都賠給它了;假如你存了四十萬,這次災難要你三十萬,你就化險為夷。所以,該存的時候趕快存,行善要及時,不能等。多少富貴之人,意外發生了就這樣匆匆走了。自己走了沒關係,但有多少人會傷心欲絕?人活著不只是為自己,要為所有的親人而活著。人生有三件事最遺憾,老年喪子,中年喪妻、喪夫,少年喪父、喪母,這是人生很不幸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那會令人肝腸寸斷,多少年輕人演出這場戲來讓他的父母收拾。我們報父母之恩都來不及了,絕對不能讓這種遺憾的事發生在我們身上。我有一位朋友,孩子剛出生,他的太太走了,人很年輕。這樣是三種不幸同時產生,是不是?太太走了,她的父母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他是中年喪妻,他的孩子剛出生就幼年喪母,三不幸同時存在。所以,行善絕對等不得,你的存款要很充足,人45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生才會過得安安穩穩。命運確實有,但可以靠自己努力的行善去創造更好的命運。當你遇到凶、禍時,有沒有把握化險為夷?如果沒有把握,每天不就活得很緊張?每天翻開報紙,這麼多的人出事,愈看愈擔心,不只擔心自己,還擔心小孩、擔心親人。假如半夜電話鈴響了,你的心裡一定馬上想:「是誰出事了?」人活著確實沒有安全感。試問:煩惱自己的人生,擔心親人的安全,對他們有沒有幫助?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你自己卻勞費精神,把身體搞壞了。人都在做些什麼事?做不利自己也不利別人的事。對孩子愈擔心,他能不能感受到?能,也會知道媽媽這裡不放心、那裡也不放心,而愈不放心他,他的心就愈牽掛。所以,與其擔心人生的吉凶禍福,不如更積極的去經營人生,轉禍為福,這就是經營命運最重要的學問。經營命運的學問,在《了凡四訓》中說得很清楚。袁了凡先生本來只可以活到五十三歲,後來因為積功累德,他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六46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十九歲,最後他活到七十幾歲,足足延長了二十年的壽命,所以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命運是誰定的?自己。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白,才能活得踏實坦蕩,毫無畏懼,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我的手相,生命線特別短,還斷掉了。幸好我在五、六年前就聽聞到聖賢學問,否則我現在可能就見不到大家了。記得在我快三十歲那一年,時常覺得身體很不舒服,開車的時候還會睡著。我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莫名其妙就很累,然後睡著了。車子壓到路邊凸出的反光導標,才突然醒過來,覺得自己好像生死一瞬間。但是我相信祖上有積德,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自己這幾年來也是盡心儘力在教學,冥冥當中有保佑,所以能化解劫難。但是人生的災難絕非只有一件,我們更要積極的行善,才能把災難全部化解。當然,化解災難不是說自己能夠倖免,重點不在此,而是人身難得,希望利用往後的人生把自己好好奉獻出來,為家庭、社會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所以,行善不能等!47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人生至憾——子欲養而親不待提到孝道,最遺憾的一件事莫過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是你真正想奉養父母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了,這是很大的遺憾。孔子有一位學生叫子路,他很孝順,時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白米扛回家供養父母。後來子路當了大官,每天吃的菜肴非常豐盛,子路反而吃不下。人家就問他:「這樣的山珍海味,你為什麼吃不下?」子路對大家說:「我情願回到過去吃野菜,為父母到百里之外扛米糧的歡樂日子,但是現在我的雙親都已過世,往日不再了。」他覺得過這種能替父母分憂,奉養父母的日子,非常踏實,非常歡喜。所以,行孝一定要及時,人在報恩、行孝當中,內心會很充實。我有一位結拜大哥,他年齡長我一輪(十二歲),我曾經就這一點與他分享,說行孝是最快樂的。他聽完就說,他也覺得如此。他的母親在世的時候,差不多有十多年,身體一直不好。他推辭了很多應酬,只要一有空就趕快回家陪母48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親,奉養父母。他說這樣做了十多年,內心很歡喜。他的母親在前年往生了,當母親往生之後,他有一個深刻的體會,他這十多年來的抉擇是正確的。假如這十多年來,他把陪母親的時間拿去應酬,他現在一定會感到很遺憾。他的做法也給下一代一個很好的榜樣。他時常回去陪伴母親,他的兄弟姊妹也如是,所以家裡經常都非常熱鬧,兄弟姊妹之間的情感也很融洽。他母親出殯的那一天,我也到她的靈堂跟她行禮。我發現一件非常好的事,那一天他兄弟姊妹的孩子都到齊了,我看他們的氣質、素質都很好,學識也很高,對人的態度很客氣、很謙恭。我從他們的下一代發現一件事,傳家最好的教誨是什麼?孝與悌。他們對母親的孝心,下一代都看到了;他們兄弟姊妹之間的和樂,下一代也學到了。所以,為人父母懂得以身作則,下一代就會有很好的學習榜樣。很多朋友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那是借口。任何事只要我們有心,都能做得很好。人與人之間有一個功課一定要學好,就是學會拒絕,49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不必要的應酬要推辭,把這些時間拿來做人生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說到拒絕,有兩張王牌很好用。哪兩張?一張是父母,一張是妻兒。當朋友要找你去喝酒吃宵夜,一吃就要耗幾個小時,對自己的身體不好,對朋友的身體也不好。這時我們只要告訴他:「我已經答應母親要去她那裡吃飯,今天很抱歉,我不能去了。」你這麼一說,說不定他也想到:「我都已經半年沒有回父母那裡吃飯了。」你這麼一提醒,可能把他的孝心喚醒。當你說要回去看父母,基本上沒有人會再強迫你。第二張王牌是妻兒。假如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就告訴他說:「我已經答應我兒子,今天回去要講兩個德育故事給他聽,我們對孩子要言出必行,不可以對孩子撒謊,所以不好意思,我得回去。」他也不會再繼續強迫你。若你把這兩張王牌都打出來了,他還是要強迫你,怎麼辦?這樣的朋友確實不通情理,我們也應該懂得取捨。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為什么淡?這個淡中有真味。朋友與朋友相交都建立在50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道義、情義之上,他應該會體諒你有很多要盡的本分事,所以絕對不會每天與你黏膩在一起。他可能還會提醒你:「趕快回家吃飯,這樣才有家庭氣氛。趕快回去看看父母,多盡一些孝心。」而「小人之交甜如蜜」,甜如蜜就好像黏在一起,分不開來。為什麼會這麼親密?因為他有目的,可能看上你口袋裡的錢,或者看上你的一些社會關係,只要與你保持關係,他就會得到這些好處。所以,你還沒點頭同意之前,他每天就一直陪著你,甚至陪到三更半夜都在所不辭。到哪一天你答應了,錢給他了,名字簽下去為他做保證了,他馬上就變出另一個樣子。因此,選擇朋友要非常謹慎,而行孝一定要懂得珍惜時間。我們剛剛所提的,是孩子如何孝順父母。所謂「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愛、智慧來教導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時常關懷體貼父母的需要,來盡孝道,如此就能讓父子這一倫發展得非常和諧圓滿。做人應該盡孝道是本分,這個孝不僅是對父母,還要對中國歷代的老祖宗。我們得到老51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祖宗這麼多的智慧恩澤,要拿什麼回報?當然是立身行道,把老祖宗的教誨在家庭里落實,在工作中落實,讓我們的家道得以傳承,讓古聖先賢的思想在社會廣泛傳遞開來,這很重要。孝子無災明朝有一個讀書人叫包實夫,他在私塾教學。有一年歲末,包實夫回鄉探望父母。走到半路遇到一隻老虎,銜住他的衣服,把他帶到樹林里才放下來,準備把他吃掉。包實夫並沒有因此而驚慌,古代讀書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面對生死並不恐慌。包實夫於是很誠懇的拜請老虎:「你要吃掉我嗎?我會被你吃掉,應該是我命中注定的,我沒有怨恨。但是現在我還有七十多歲的父母要奉養,可否容許我先終養父母,如果到時我還活著,我再回來讓你吃掉。」這一片孝心讓最兇猛的老虎都感動了,這隻老虎就離開了,當地人就給那個地方取名「拜虎崗」。連最兇惡的老虎都能受感動,其他的動物豈有困難!不只是動物、植物可以52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被感動,而是天地萬物都能被感動,所謂「萬類相感,以誠以忠」,真誠到極處,天地都會感動。台灣有一位藝人叫許效舜,他在一九九九年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的前一天,也就是九月二十日晚上到南投的山區去拍外景。他們一行人上山准備要拍飛鼠,由當地的原住民當嚮導帶領前往。平常那是飛鼠出沒最多的地方,但是當晚他們一隻也沒有拍到。原住民嚮導一看不對勁,叫大家趕快下山。當他們往山下趕路,走到半山腰的時候,地震就來了。九二一大地震不是左右搖,而是上下震,所以很多房子都倒塌了,死了兩千多人。搖晃的時候像一陣巨響,轟轟轟的傳遞過來,當時在集集的人一回想都會打哆嗦。大地震要來臨的時候,只有一種動物不知道,就是「人」。為什麼人在這個天地之間這麼不敏銳?因為人已經被慾望把本有的能力都閉塞住了。動物沒什麼慾望,每天能吃飽就好了, 不會想去害人,所以很清醒。地震還沒發生以前,那個能量已經傳遞出來,動物馬上有感覺,就趕快行動。53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所以,大地震之前,聽說很多蚯蚓都搬家,很多動物都有異象出現。而他們一行人,存活的只有許效舜。我也不知道他為何能活下來,之後看到電視上他接受訪問,我才明了其中的原因。他在接受訪問時說:「我這一生假如有一杯水喝,我保證我母親一定有一碗白米飯吃。」他在講此話時非常真誠,我們可以直接感受到他的孝心不是言語上的孝心,而是從內心而發的孝心。許效舜的孝心化解了他這次的大劫難,所以行孝、行善不能等。在元朝有一個孝子叫李忠,有一年他們鄉鎮發生大地震。元朝的天災很多,因為元朝的殺戮太重,招感很多災難。當地震來臨時,所有的房子都倒塌了,死傷人數之多都數不清。李忠是一位孝子,所以震脈震到他們家的時候突然分成兩條,繞過他們家之後又合成一條繼續震,這在史書上有記載。為什麼?他的德、他的善把劫難化解了。孝子無災,多少孝子免於老虎之口腹,這是真實不虛。因此,一個人有善,不可能會遭難。54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二00 五年二月十七日,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感動中國二00 四年度人物」揭曉,推舉出十位感動中國的人物,其中有一位孝子被選出來,他叫田世國,才三十多歲。因為他的母親得了尿毒症,必須有個好的腎臟才能延續生命,他母親深怕拖累家人,一度不肯就醫。田世國運用善巧方便,沒讓母親知道是他捐腎救母,後來母親接受了腎臟移植,順利恢復健康。他的舉動讓很多親友極為感動,見到他的時候都對他說:「今年不管再忙,也一定要回家看看老爹、老娘。」當獲評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時候,田世國直說想不到,他說:「別人當選都是對國家做出了貢獻,而我只是為母親、為家庭做了貢獻。母親生我養我,可我做的連她給我的萬分之一都沒有,真想不到大家給我這麼高的榮譽。」田世國認為自己只是做了為人子應該做的事。其實一個孝子的行為,將可以帶動整個社會良善的風氣,喚醒更多人的孝心,激起更多人知恩報恩的態度。所以,古人演出了一場場的好戲,我們也要讓這些好戲能在家庭社會中不斷上演,55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相信「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一定要教孩子孝道中國有一句話說「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說孝為百善之首,第二層是說孝心開了,百善皆開。孝是德之根本,《孝經》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此而產生。所以,道德教育一定要從孝教起,找到根本,德行才培育得起來。當孩子有孝心的時候,他的行為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比如《弟子規》說「父母呼,應勿緩」,有孝心的孩子跟父母講話會不會很無禮?不可能。當一個人對父母講話懂得恭敬,這個態度一內化,他以後面對其他長輩,講話也會恭敬。《弟子規》說「冬則溫,夏則」,有孝心的孩子懂得關懷體恤父母,當他關懷體恤父母的心慢慢內化後,就能把孝心擴展到關懷其他的長者,甚至於關懷所有的親人。所以,孩子的關懷心、細心從哪裡開始?從對父母的孝心開始。56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我面對未婚女老師時,我就會請教她:「假如現在有一個男生,追求三年了,三年如一日,對有求必應,從來不跟說一個『不』字。比如半夜肚子很餓, 只要打電話給他,他馬上二話不說,騎著摩托車到家門口,把熱騰騰的杏仁茶或是芝麻糊端到面前來,而且是屢試不爽。這樣對好不好?」她說:「很好。」我又問:「他要跟求婚,但是剛好的某位長輩熟悉他們家的情況,就對講,他不孝父母, 自己要考慮考慮。」我就問:「 要不要嫁給他?」很多女孩子就開始考慮。我說:「現在要考慮,真正遇上了,當局者迷,到時就不可自拔了,所以現在就要確立好正確的理智才行。」有一位女老師,她很喜歡看中國的古書,尤其是《二十五史》,愛不釋手。我一問她這個問題,她馬上說不嫁。我說:「 為什麼這麼斬釘截鐵?」她說:「對父母都不好的人,對別人好是假的。」這是有理智、有判斷力。因為沒有孝心的人,他的人生會缺乏一種態度,就是念恩之心,所以他沒有情57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義、恩義。情義、恩義沒有增長,會增長什麼?利與害。我們想一想,下一代的價值觀是什麼?利害!所以,為什麼前面我說的那個男生能鍥而不捨,三年如一日的追求這位女老師?因為他看到這位老師年輕貌美,工作又穩定,各種條件評估之後,認為不錯,有利可圖,他就全力以赴。但看人要看深入一點,要看他的存心與動機。你看一個男人很勤勞,一天做十幾個小時,你就說他好,勤勞一定好嗎?你要考慮他勤勞的動機在哪里?很多人勤勞的動機不是為了奉養父母,而是為了自己的名利,甚至是為了吃喝嫖賭。有一個朋友,她的先生在外地工作,一回來不是先去看父母,而是去看誰?他生意上的夥伴,這都是為名為利,重利者就輕道義。身為太太的也很清楚,她先生心中最重要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她們,而是他的生意。這樣的太太會快樂嗎?因此,看人要看他的動機,假如他的動機只是為利,是靠不住的。當真的嫁給他,三年之後幫他生了一個兒子,因為懷孕、養育孩子,女人非常辛勞,臉上長了58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好幾條皺紋。結果先生在工作上又遇到一個更年輕貌美的人, 就從利變成害。害就像絆腳石,需要踢開,所以每天離婚的人數不知有多少,真是欲令智迷。當男人的慾望一生起,智慧就消失了,忘記太太對他的情義與恩義,才會做出一生都無法挽回的錯事。我們仔細想想,為什麼他會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因為沒有人教他孝道,他的人生就沒有情義,所以根源還在於孝道。假如你要讓孩子一生真正懂得做人的根本,一定要教孝。如果你不教他孝,不僅是害了孩子,往後他為人父、為人母,又害了另外一個人,甚至於混淆了下一代的思想觀念。我們的思想觀念會影響下一代,還會一直延續下去,所以為人父母不能不學,不能不知道。夫婦關係是一個家庭的根本,至關重要。當離婚率愈來愈高的時候,一定會帶動社會的另外一種現象,就是犯罪率。我請教過典獄長,關進監獄的孩子都是什麼樣的家庭狀況?他說十之八、九都來自於不健全的家庭。因為家庭已經出現狀況,就59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不可能給孩子良好的教育,所以孩子做人做事的根基很脆弱,一旦踏入社會,很容易被外在環境引導到錯誤的道路上,所以離婚率一定會帶動犯罪率。而犯罪率愈高,社會就不安定。現在有錢有權的人有沒有安全感?沒有。我在海口的時候,背包要如何攜帶?一定要斜掛肩上,而且背包要放在胸前;走路也要很小心,否則很可能有人把你的背包搶走。若要犯罪率下降,必須要教什麼?要教孩子德行,要教孩子孝道,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現在很多西方國家看到離婚率愈來愈高,就拿著大把大把的鈔票,讓要結婚的人先去上課,上幾天課之後再去結婚。幾天課能否有很大的效果?不容易。雖然他們有心,但是沒有找到根本解決之道。德行的根本在哪裡?孝。所以,我時常對我們的老師說,推展中國文化絕對不是只為中國人,而是要為全世界的人奉獻這麼好的智慧與文化,如此才能真正解決下一代的教育問題,才能真正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我們要有這個使命感。當然,教別人60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之前,自己要先學好;我們學好了,人家自然而然到中國來跟我們學習。我們看漢朝與唐朝時,有這么多的國家前來學習,是不是我們拿著牌子去招生?中國人不做這種事,而是因為我們的家庭、社會很融洽,外國人看了心生仰慕而來學習。所以,我們有責任先從自己做好,進而影響全世界,而教孝是所有善行當中最重要的一件工作。教孝要以身作則知道孝好,就要開始教導孩子落實孝道。孝要怎麼教?最省力的一個做法,就是身教,以身作則。有一位老師學習《弟子規》,深刻體會到學了就應該要做到。學「入則孝」之後,她覺得自己與孝道還有一段差距,所以就勉勵自己要開始力行。剛好遇上五一大假,她回到家裡,也正好是她的生日。我們時常會利用生日的機會教導孩子盡孝心,她也是用同樣的方式。回家之後,她搬了三張椅子,因為她的外婆也在,就請外婆坐,請爸爸坐,請媽媽坐。然後她對父母說:「我已經三十五歲了,三61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十五年來讓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錯了一些事,現在我已經學習聖賢教誨,往後我一定盡心儘力做一個孝順的女兒。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我要跟母親行三跪九叩禮。」說完之後,就拜下去。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親眼淚就流下來。第二拜再拜下去,本來在旁邊觀看的兒子,不由自主的走到自己父親的身邊,開始幫父親按摩。他們有沒有跟孩子講任何一句話?沒有。當孩子看到母親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種德行的力量無形中給他很大的震撼,讓他覺得自己好像不做些事情就很不對勁,所以就去幫父親按摩。之後回到自己家裡,一進門,這個孩子就對他們說:「明年我生日時,也要拜你們二位。」所以,以身作則是最省力的教法。我們在家裡要盡心儘力侍奉父母,做一個好榜樣給孩子看。水果拿出來應該先給誰吃?一定要給父母先吃,這個順序不能再錯下去了。現在很多父母都買很貴的水果,買回家還偷偷藏起來,等父母、公婆睡覺了,才拿出來:「兒子趕快過來,這是62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媽媽特別為你買的,趕快吃,不要噎著了。」你兒子吃得很高興,這是特別為他準備的。這樣好不好?保證這個兒子會學得很徹底,以後他買水果給誰吃?也給他的兒子、女兒吃。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自以為聰明,順著自己的好惡做事,偏憎偏愛,而沒有遵循天理天道,沒有遵循孝道做事,孩子就學錯了。因此,我們能以身作則,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順父母。教孝要親師合作第二個教孝的方法,一定要親師合作,父母與老師要密切配合。比如《弟子規》教導我們「晨則省,昏則定」,幼兒園的孩子學到之後,隔天早晨就跟父母說:「爸爸、媽媽早上好,昨天有沒有睡好?」假如父母一聽完,摸摸兒子的頭:「你今天是不是發燒了?」現在很多父母很喜歡開玩笑,開玩笑也不能亂開,當孩子這樣恭敬的向你問安時,你要成全他的孝心:「你真乖,是好孩子。」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師,這樣孩子就會做得很歡喜,慢慢的63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就會習慣成自然。上課的時候,我們都會問小朋友:「這個禮拜你做了什麼孝行?」 孩子就會說「我幫媽媽洗碗」、「我幫媽媽端洗腳水」,舉了很多他們力行孝道的實例。有一個孩子才兩、三歲,他上完課之後回到家裡,就跑進浴室,他媽媽知道他一定是想去找盆子來裝洗腳水,所以趕快衝到他前面把盆子藏起來。這位母親心裡想什麼?她一定想:「等一下盆子被你弄倒了,我不就累死了!」所以,才把盆子藏起來。後來我就跟她說:「 這樣做不對,因為沒有成全孩子的孝心。當他去端水給洗腳時, 一定要表現得很歡喜,然後給他肯定、鼓勵,他的孝心就能增長。不讓他做,他的孝心就無法增長。」人的善心就像小草一樣,你日日滋潤,它就慢慢茁壯。這位母親就說:「他弄倒了怎麼辦?」我說:「弄倒了更好。」她聽傻了,哪有弄倒了更好的?我說:「他弄倒了, 就可以教他:『小明,媽媽可以感受到你對媽媽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64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方法,知不知道你今天為什麼會打翻洗腳水?就是因為你的手沒有兩邊放平衡。』下次端水應該注意哪些地方, 就可以教他,所以他既學會做人,又學會做事。」很多媽媽唯恐孩子犯錯,其實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往往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導他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母親教育孩子的態度與敏感度很重要。有一位母親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腳水給她洗腳,她很歡喜,她把熱水器的溫度調到最低,避免水溫過高燙到孩子,所以讓孩子端了一個星期的洗腳水,等孩子端水的能力形成後,她再慢慢把溫度調回來。雖然她泡了一個星期的冷水腳,但很值得。因為配合了老師的教導,也成全了孩子的孝行。我們要求上課時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學,孩子坐前面,家長坐最後一排,看孩子今天學什麼孝行,回去有沒有落實,如此配合,孩子的行為就很快養成。有一位老師說,暑假剛結束時,有位家長打電話給他,一開頭就跟他說:「張老師,謝謝您。」為65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什麼謝謝老師?她說:「我的女兒在暑假期間進步特別多。」這句話有玄機,一般孩子退步最厲害的是什麼時候?暑假。暑假一放就一個多月,學生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當過老師的都覺得放完暑假剛開學時,就好像要把脫韁的野馬拉回來一樣,很辛苦,要整頓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恢復。結果這位家長居然是說進步很多!家長接著就舉例說,有一天她在睡覺,因為太累了,躺著還沒蓋被子就睡著了。醒過來的時候,身上已經蓋了一條被子。誰幫她蓋的?孩子幫她蓋的。等她一走出房間,又聞到面的香味,她直接就反應說:「 爸爸回來了嗎?」小女孩說:「爸爸還沒回來。」她接著問:「那怎麼會有面?」小女孩就說:「是我煮的。」她很驚訝的說:「 從來沒有煮過面,為什麼會煮?」小女孩說:「我常常看媽媽這邊抓一點,那邊抓一點,所以我今天也嘗試煮煮看,盡一分孝心。」那一碗面好不好吃?好吃!這碗面是孝心做出來的,一定特別好吃。人只要有心,一定能把事情做好。我們來想想,這個小女孩形成了什麼重要的66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做人做事的態度?孝心;人一有孝心,所有的行為都會變化。她還能細心關懷體恤父母的狀況和需要,所以會幫母親蓋被子,怕母親醒過來肚子餓而煮飯給母親吃。當她能時常想到幫助父母,做事的能力就會不斷提升。孩子的孝心一開,很多行為就能有很好的發展,所以老師教孝,家長一定要密切配合。我們所有推展讀經的老師,都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有品德的孩子其學習一定好,而且學習絕對不需要父母在旁邊鞭策,都很主動。有一位老師帶的班級,本來是全校倒數第一,而推展聖賢教育半年之後,就名列前茅了。他們的校長非常驚訝,才請我們去給全校老師做演講,所以我們要有信心。教孝要夫妻配合許多家長說,孩子的老師還沒有教德行,怎麼辦?不要等了,從家庭、從自己開始。家長假如有正確的認知,知道德行對孩子一生最重要,主動向學67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校反映,學校就會開始重視。而夫妻之間能相互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長孝心。比如,先生對孩子說:「兒子,你可以不用孝順我,但是不能不孝順媽媽。」講話的時候要很懇切,假如當爸爸的講到眼淚都掉下來,兒子一定會聽得很感動。你要告訴孩子,「媽媽懷孕的時候,吐得非常厲害,連飯都吃不下去。而且每天挺著大肚子還要去上班,無怨無悔。生產的時候多麼辛苦,生下來之後又無微不至的照顧你。有一次你生病,媽媽兩、三天幾乎都沒睡覺。」盡量把一些真實的狀況告訴孩子,因為人都很健忘,你一提醒他,他那種知恩的心就會生起,知恩才能報恩,孩子就會領受到母親的恩德。假如是太太,就要告訴孩子:「你可以不孝順媽媽,但是不能不孝順爸爸。」就把父親從小對孩子付出的點點滴滴告訴孩子,孩子才能領受父親的恩德。現在很多媽媽不僅沒有把爸爸的恩德告訴孩子,反而在孩子的面前數落爸爸:「你看你這個爸爸……」,這樣一講,孩子對父親就很難再生起恭68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敬心。一個為人父者,連孩子都瞧不起他,他就很容易自甘墮落:「連兒子都瞧不起我,好!我壞給壞給你們看。」所以,當母親的、當太太的言語要特別謹慎,不說先生的過失,而彰顯先生的優點,誇獎先生對孩子的照顧,先生一聽會感動,而且會覺得:「兒子相信我可以更好,我應該盡心儘力往這個方向發展。」他在孩子面前有尊嚴,而這份尊嚴會推動他的成長,決不能把他最後的尊嚴都葬送掉。所以,夫婦也要好好配合,教育孩子力行孝道。三、改過遷善只在當下改過是讓你所修的德行不會漏失,但是德行想要繼續積累,就要遷善、行善。我們既知善如此重要,就要趕快起而行之,絕非明天才開始做,何時開始?當下。未論行善先須改過「遷善改過」,未講遷善之前,首先論改過。假如人的過失不改,縱使行善,也好比一個桶子破了69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兩個洞,再怎麼加滿水還是漏光了。孔夫子說:「知恥近乎勇。」首先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裡,再進而勇敢的改正錯誤。我們腦子裡每天在想什麼?所重視的是什麼?我們與聖賢人比一比,看他們每天在想什麼,我們每天在想什麼,知道了差距才能跟上。現代人不是去了解聖賢人想什麼,而是覺得聖賢人要與我想的一樣,這種錯誤的想法真的很嚴重,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看很多人寫《論語》新解,把《論語》重新解釋,硬是把孔夫子拉下來與他一般高,讓人看了著實難受。現代人每天所想的,都離不開財、色、名、食、睡。每天想著誰沒有重視我,哪一家餐廳開張了,一定要去吃個痛快,哪裡剪頭髮特別貴又特別好看,現在影星穿哪個牌子的衣服,都是聊這些主題。而聊這些能開智慧嗎?聊這些,孩子的教育能成功嗎?所以,現在我們要換心、要換腦,要徹底改正過來,好好運用這個難得的人身。孔夫子說他每天擔心四件事,一是「德之不70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修」,道德不能每天修養;二是「學之不講」,一天不能好好講學利益眾人、利益學生;三是「聞義不能徙」,聞到正義、聞到善的東西不能馬上去做;四是「不善不能改」,自己有缺點、有過失時,沒有及時改正。所以,夫子每天想著提升自己,造福於人,想著每天行善改過,確實令我們汗顏,也令我們想要趕快見賢思齊。唯有像夫子這樣的態度,才能讓我們「德日進,過日少」,這樣功夫就能得力,時時活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喜悅之中。而改過要發三種心。所謂「君子立志長,小人常立志」,君子一旦立定志向,終生不改,所以夫子「十有五而志於學」,志於學之後就堅持到底,所以夫子「三十而立」。夫子花十五年成就學問的根基,我們要花多少年?一定要勇猛改過。改過要發恥心改過首先要發羞恥心,「恥心」。孟子鼓勵我們:「人皆可以為堯舜。」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真正下定決心成聖成賢71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的人都可以做到,因為聖賢的智慧不是從外來的,而是人人本有,「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有,就無須求人。人生有兩難,登天難,求人難。而道德學問是自己本有的智慧,不是登天也不是求人,只要有羞恥心,痛改前非,聖賢人行,我也行。時時念《弟子規》提醒自己「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這就是有羞恥之心。我們絕對不願意一生過了幾十年,化成黃土之後,沒有人再想起我們,甚至連子孫都想不起我們的教誨,這一生就白過了。當我們離開這個世間,世間人很懷念我們,很多人為我們掉眼淚,這一生就沒有白過。假如離開世間,有許多人站起來拍手,這樣的人生是錯誤的,要趁著年輕時趕快檢討、調整。我們要有志氣,聖賢人可以百世為師,我們絕對不能讓自己的一生付諸黃土,而要「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當我們的德行不好,會讓誰蒙羞?父母。所以,不只自己要有羞恥心,還要不辱父母、不辱祖宗,要有這種羞恥的態度。我們有沒有侮辱祖宗?很多72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人都說外國人很尊重中國人,這句話要聽清楚,外國人所尊重的是什麼時候的中國人?應該是兩百年以前的中國人。所以,現在外國人尊重的不是我們,我們現在是在大樹底下好乘涼,因為老祖宗的德行還庇蔭著我們,否則外國人看到我們現在的生活習慣,對我們是很鄙視的。外國人說我們亂丟紙屑,大小便後也不沖,走到哪裡都是大聲喧嘩,連在巴黎的聖母殿也不例外。有一次我在一家五星級飯店講了這個比喻,後來飯店的總經理告訴我說:「對!我們到澳洲參觀人家的博物館,隔離線劃得很明顯,但是我們都超越了規定的界線,而且講話聲音很大,旁邊的外國人看到了,搖搖頭就走了。」當外國人在搖頭的時候,我們已經在侮辱祖宗了。所以,要有羞恥心,中國的「八德」當中,「恥」是很重要的,成就德行不能沒有羞恥心。戰國時代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叫「負荊請罪」。趙國有兩位大臣,一是藺相如,一是廉頗,藺相如是宰相,廉頗是大將軍。因為藺相如很有智73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慧,化解了國君的一次危難,完璧歸趙,所以回國之後,趙王就封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想:「因為我是大將軍,秦國才不敢來犯。我這麼大的功勞,怎麼還官居藺相如之下?」廉頗很不服氣,揚言如果碰到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知道了,每次遇到朝會,就稱病缺席,不願和廉頗會面。有一次藺相如外出,在路上遇到了廉頗的車子,就叫車夫躲到路旁的巷道,等廉頗的車子走了才出來。他家裡的門客頗有微詞,對藺相如說:「你怎麼如此膽小怕事,看到大將軍就躲開?」他的門客覺得很失望,請求離去。藺相如就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比較厲害?」門客們說:「當然是秦王厲害些。」藺相如說:「對啊!秦王我都不怕,我怎麼會怕廉將軍呢?秦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頗將軍的緣故。如果我和廉將軍兩虎相鬥,秦國就有機可乘了。我今天之所以每每退讓,是為國家社稷著想啊!」後來這些話傳到廉頗將軍那裡,當他得知藺相如的想法後深感慚愧,馬上脫掉上衣,打赤膊背74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的府中道歉謝罪。廉頗大將軍也是很不容易的,能做到大將軍,一定有他的德行,知錯馬上能改,進而成就對國家的效忠。後來藺相如與廉頗成了刎頸之交,也就是生死之交。而廉頗與藺相如的羞恥心,是從祖宗、國家方面來思考的。我們不只要為自己、為自己的家庭,更要為中華民族、為炎黃子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假如中國文化斷送在我們的手上,那將是幾千年來最大的羞恥,上愧對祖宗,下愧對子孫。我們這一年來接觸一些老師,我們都以「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志向,人只要有志向、有羞恥心,何愁學問不成就?何愁道業不成就?所以,改過第一要發恥心,要髮長久心,不能「小人常立志」,三心二意,三天兩頭又重立一次志向,如此絕對不行。改過要發畏心其次,要發敬畏之心,「畏心」。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神明」也可當作良心。當75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你錯事做得愈多,心裡就愈不踏實,時常會做惡夢驚醒過來。每天活在深怕露出馬腳、東窗事發的恐懼中,這樣的人生遲早身心俱疲。常做壞事又不敢改過的人,是癌症的高危險群,很容易得癌症。所謂「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不要認為沒人知道,做任何事都是天知、地知、你知。人要活得坦蕩,就要對萬事萬物、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敬畏之心,不能再犯錯,有這樣的態度就不容易重蹈覆轍。改過要發勇心最後,要發勇猛之心,「勇心」。面對自己的錯誤就像盧叔叔講的那句話,「對自己要趕盡殺絕」。《了凡四訓》做了一個比喻,發現自己的過失要像毒蛇嚙指,如同百步毒蛇咬了你的手指,這時你會不會說:「唉呀!好痛、好痛!」恐怕你連想都不想,立刻把指頭切斷,絲毫不遲疑,有這種決心。所以,當面對自己的缺點時,也要當機立斷,馬上剔除。當然,馬上剔除絕對不是一次就成功,關76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鍵是你要有這種決心,愈挫愈勇,倒了之後再爬起來,總有一天克服壞習慣,把它的慣性連根拔起,這時好習慣就會慢慢形成。我看《三國演義》時,其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最深,就是趙子龍救阿斗。趙子龍救阿斗的時候,念頭只有一個,殺出一條血路來保住阿斗。所以,我們現在要提升自己的學問,也要有趙子龍的氣魄。過去的煩惱習氣就像幾十萬大軍排山倒海而來,這時你不能退縮,要像趙子龍一心一意只想著把幼主救出去。誰是阿斗?阿斗就是你的良知,阿斗就是你的性德,你要幫它殺出一條血路,不能遲疑,在現前社會不進則退。當你真正能堅持改過三年,保證你「柳暗花明又一村」,後面的路就好走了。所以,修行最難的就是前三年,這時不能有絲毫鬆懈,假如你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不僅沒有進步,反而會退轉。我有一個學生,他換了好幾所學校。才讀小學,為什麼就經常轉學?因為他不守規矩,學校將他開除了。他轉到我們學校時,已經是第四所學77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校。後來,他又偷了一位職員的錢。不過我想他並非有意要偷那麼多,因為那時剛好是有一迭錢,他想抽一張,情急之下,就全拿走了。當時我們這位職員本來要去上廁所,途中看到這個學生進入辦公室,突然覺得不對,就趕快返回來,一回來正好把這個學生抓住了,隔天就請警察過來做筆錄。因為他還小不算犯法,但我們為了讓他記住這次教訓,故意假戲真作,嚇嚇他。警察審問完之後,他也很落寞,就坐在階梯上。那時我剛好沒課,走過去看到他的背影,雖然沒見到他的臉,但也可以感受到他很絕望,所以我就過去坐在他旁邊。這時我們要不要講話?此時無聲勝有聲。所以,講話還要看氣氛,這時要讓他冷靜一下。我陪他坐一會兒,差不多有一分鐘左右,他開口說:「老師,我很想死。」現在想死的孩子多不多?一個人之所以想死是因為他覺得生命失去了意義,他覺得沒有人愛護他的時候,才會走上絕路。這時你不能很緊張,當老師的有時候要演得很鎮定,我就問他:「你為什麼很想死?」時時引導孩78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子把原因找出來,他才不會自怨自艾。他說:「沒有人喜歡我。」因為這時他的情緒很不好,要安慰他一下。其實全校有兩位老師對他很照顧,我就問他:「輔育老師很討厭你嗎?」他馬上低下頭來不說話。我接著又問:「蔡老師會討厭你嗎?」他搖搖頭。講話的順序是學問,我們不能先說自己,這樣太驕慢了,要先舉別人,後舉自己。這樣平和了他的情緒,人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是無法接受別人的話的。等他平和下來,我接著就問:「人家為什麼不喜歡你?」因果的思考才會讓他形成理智。他說:「老師,因為我都打人,我都罵人。」其實那些行為不好的孩子,對於善惡有時分辨得很清楚。我對他說:「你從明天起就不要打人、不要罵人,人家就喜歡你了。」他回答說:「老師,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苟不教,性乃遷」,當習氣已經根深蒂固了,一生就完全被壞習性牽著鼻子走,那種人生真的非常痛苦。一個孩子想改卻改不了,原因何在?從小失去79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了教育。後來我調查了他們家的情況,確實很復雜,母親早就不知去向,父親又娶了一個外國老婆。我們愈了解孩子成長的背景,就愈不可能對他生氣,反而會生起對孩子的憐憫之心。所以,可惡之人必有其可憐之處,我們要寬恕,轉怒為恕。改過,自己改過,讓孩子改過,甚至讓親友改過,我們都要用自己的德行與耐性陪伴。那天我就拿了一個小本子給這個學生,我說:「打開本子,右邊是優點,左邊是缺點,你每天來跟老師報到,看看今天做了什麼好事,做了什麼壞事。我們不求多,只要下星期比這星期的缺點少、優點多。」就這樣開始與他互動起來。人生總在遇緣不同。一個孩子能遇到好的父母,他一生的根基就扎穩了。一個孩子能遇到好老師、好長輩,也能助他人生一臂之力。我們也要期許自己有好的德行,能為這些晚輩助一臂之力,成為他們一生很重要的緣分。所以,除了有恥心、有畏心,還要有勇心,而這分勇心還有賴長輩、朋友的支持鼓勵才行。80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而要成就道德學問,不要渴望別人來給你鼓勵拍手。為什麼?現代的文化已經到了谷底,若要振興,這是最艱苦的時候,所謂「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第一批人最辛苦,但第一批人成長的也最快。我們現前做,身旁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支持你,很多人還會笑你:「怎麼那麼笨,對人家這麼好,人家會對你好嗎?」太多的質疑可能會像潮水一般涌過來,這時你一定要「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家都不理解我們,我們還是循著正確的人生方向走。當你能有這樣的勇氣與決心,三個月、六個月之後,他們看到你在德行、家庭生活、工作情況都能有很大的改變時,就會起而效法,所以帶頭的人總是更要有勇氣。在大人的世界裡,別人不會聽你說什麼,別人只會看你做什麼,既然我們有這分羞恥心,希望能繼承往聖的絕學,就必須要忍受這些過程。當我們真正演出來了,就是我們說話的時機,所謂「為人演說」,順序不能顛倒。如果一開始講得很多,到時人家看你都沒有做到,你就無法使人信服,所以81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先演好再說。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一個人真正徹底悔改,就會讓人非常感動、佩服。我們曾在上海辦了五天的課程,其中有一位朋友,後來我們都稱他「金不換」。為什麼稱他「金不換」?因為這位朋友的姊姊在安徽廬江聽了五天的課之後,她打了電話給她弟弟,她弟弟是一個工廠的老闆。她對弟弟說:「不管你這幾天可以賺多少錢,你一定要到上海去聽課。」她弟弟聽完之後,馬上把所有的工作放下,第一天晚上就趕到我們上課的地點。為什麼他這麼聽他姊姊的話?他說:「我姊姊從來沒有用這麼堅定的語氣來命令我,平常都是很客氣的跟我商量,只有這次是用這種命令的口氣,我想姊姊一定是有她的用心,所以馬上就答應了。」這位朋友對於姊姊有恭敬之心,也能了解到姊姊的用心。他來聽課聽了兩天,表情都沒有變化,眼睛直盯著講課的老師,嘴巴是張開的;我們每位上台講82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課的老師都會注意到他,真是目不轉睛。上了兩、三天課之後的一個晚上,他說一定要見我,我們就在辦公室里見面。一開始他就說:「蔡老師,你在課程里講的道理,我不只是知道,我是悟到了,我是用人生體會到了。」因為我們在上課時有寫了一行字,「知道、悟到、做到,才能得到」。一般人聽到聖賢教誨,聽了之後只是知道,還沒有體悟到它是真實不虛,還沒有體悟到它完全與我們的生活是一不是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是事實。他父親從事於電訊業,他記得小時候,不論颳風下雨,只要有人需要,他父親馬上就會出去工作,所以在鄉里得到很好的名聲。由於他父親對鄉里人的支持,所以他有好幾次剛要犯重大錯誤的時候,都是靠他父親的德行解救了他。他第一次拿著刀要去殺人,走到半路時,他父親的好朋友看到他氣沖沖拿著刀,心裡想:「這麼好的人的孩子,不能讓他鑄成大錯!」所以,他是被父親的朋友硬拉回來。他父親的朋友還真有勇氣,所謂「刀槍無眼」,盛怒之83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下,很有可能挨他一刀,非常危險。他小時候書讀得很好,十九歲左右去做生意,賺了很多錢。回到家裡,鄰里鄉黨都說:「你好厲害,賺這麼多錢!」這句話好不好?所有的人都說他這麼厲害,這麼年輕就可以賺這麼多錢,這八風一吹過來,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馬上飄飄然。他十九歲就有大哥大,每天拿在手裡很神氣。因為他有錢,愈來愈洋洋得意,自視甚高,所以很多壞習慣也跟著來了,開始吃喝嫖賭,到最後還染上毒癮,整個人生垮了下來。後來到戒毒所也是很辛苦,相信大家都無法感受到戒毒者的痛苦。他說每次想放棄,就有一股很強的力量支持著他,他想著:「我已經不能孝順父親了,但我不能再讓母親繼續痛苦下去。」是這份孝心支持他終於把毒癮戒掉。所以,這位朋友能化解人生危難的兩個重要態度:一是孝心,一是對姊姊「悌」的態度,這才讓他趕上了熏習中國聖賢教誨的這班列車。這位朋友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我的父親已經不在了。」他講的時候,84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一個大男人眼淚當場就掉下來。從這位朋友「金不換」的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行孝要及時。他對我說:「蔡老師,你不要只跟這些人講,他們是好人。我們都是壞人,我們更需要,你們一定要來跟我們講。」後來我們到溫州講課,他是溫州人,就帶一些朋友來聽課。真的,更需要幫忙的是已經走在社會黑暗處的人。我到廈門監獄做了一場演講,也是希望聖賢的光明能照耀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這位「金不換」跟我告別的時候說:「蔡老師,等我把公司安頓好,再來跟你學一陣子。」我說:「好!」他假如去戒毒所演講,一定比我精彩。他說:「我們這種人最傻,只為了一時的享樂,拿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腦袋開玩笑,所以是屬於投資最多,回報最少的。」假如他知過能改,用這份愛心去幫助社會邊緣的人,真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功德無量,我相信他是真心的。所以,一定要勇於改正自己的過失。85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改過要從哪裡下手改過要從哪裡下手?要從最難的地方下手,這樣才有力道。我們要想想自己的毛病習氣,哪一條最嚴重?就從那裡開刀,保證你會覺得自己進步特別快。假如你的脾氣最大,你卻說要修布施,你這一生對於布施本來就修得不錯了,並不需要再特別對治,所以一定要對症下藥,才能「德日進,過日少」。對治自己的過失,可以從三方面來做,可以從事上改,可以從理上改,也可以直接從起心動念上改。哪一個方法最好?起心動念。從事上,「怎麼又發脾氣了!」自己很懊悔。下次又發了,繼續檢討一次。當我們每次檢討,跟人家數落自己哪裡又犯過錯的時候,又讓自己心裡落了一次印象,等於又犯了一次。所以,真正改過不是向別人發露懺悔,而是後不再造,那才是改過的精髓。因此,犯錯了,要時時刻刻督促自己下次不能再犯,那才重要。不是說跟許多人講了,過失就沒有了,那是自我安慰。所以,從事上改,往往效果不彰。86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從理上改,理得心安,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慢慢的將錯誤改正過來。最快的方法,就是從心上改。聖賢的道理無非「主敬存誠」,當我們的念頭不真誠、不恭敬,馬上把念頭轉回來,這樣行為就不會有錯誤。一個人修正的功夫,只要能在起心動念上修,改過的速度就會很快。既然要學,就要學最快的方法,要會判斷、抉擇。當然,也可以三方面一起做,從事上、從理上、從心上都改,觀照自己的念頭真不真誠?平不平等?清不清凈?恭不恭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那是人生最可悲的事情。改過就好比砍一棵毒樹一樣,從心上改,是直斷其根,直接從根部切斷,根拔掉了,枝葉自然就枯萎了,這是最究竟的方法。從事上改,好比從樹葉上下手,把它的毒葉摘下來,摘了半天,好不容易右邊才摘完,左邊又長出來了,這很麻煩。從理上改,就好像是從樹榦上下手,這邊的枝幹砍掉,那邊的枝幹又長出來了,也不究竟。所以,還是要從根本修正自己,從起心動念處下功夫,這是改過的方法。事在人為,有決心,絕對可以對治壞習慣。87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對治壞習慣,可不能跟自己比,要跟聖賢比,要有希聖希賢之心。辨善什麼是善?我們想要積德修善,首先要有能力辨別什麼是善,否則會善惡不分。當我們善惡不分,境界一現前,就很可能誤入歧途。現在許多家長很煩惱,怕孩子被帶壞,其實煩惱不僅沒有好處,還有壞處。如果每天都煩惱,細胞受影響而病變,身體狀況就變差。所以,必須趕快幫助孩子建立善惡分明的判斷能力,才能保證他一生走得順暢,不至於被人誤導。對於善,中國有一本著名的家訓《了凡四訓》,講得很清楚、很完整。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寫的家訓,不只利益了他的家庭,還利益了千千萬萬的家庭,大家可以用心去看。一個人學問能否成就,絕對不是說講課的老師講得好,更重要的是自己要主動學習,立身行道,解行相應,學問才能提升起來。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勉強不88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來,強扭之瓜不甜。聖賢已領我們進門,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已經拿在手上,接下來的修行要靠自己主動。什麼是善?了凡先生說:「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辨善看存心打人、罵人是不是善?對人都是九十度鞠躬,有時候還一百二十度,這樣是不是善?善有標準,《弟子規》是非常好的標準。另外,看他做這件事的存心是什麼?這是對善最根本的判斷,從存心可以判斷是真善還是假善。假如一個人對人是畢恭畢敬的鞠躬,但他只是對上司恭敬,對下屬就很不客氣,可見他那個鞠躬是有目的,是為了攀龍附鳳,是為了自己的升遷,這個存心是利益自己、是自私自利,所以縱使鞠躬也是假的,也是惡。看人不能只看一個點,要看線、看面,看他對任何人是否都是真心的。89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打人、罵人,一般人都認為是不好的。但是我們仔細觀察,若是這一巴掌打下去有把握將對方打醒,這時不打也是不對,「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朋友、親人犯錯的時候,你如果不規勸他,不僅他錯了,你也錯了,因為你沒盡到本分。所以,在「朋友」一倫中,我曾經舉過一個好朋友的例子,他三十多年來,過生日首次被人罵了半個小時。被罵完的隔天,他居然打電話給我說:「我三十多年來接到最好的禮物,就是昨天你罵我。」而我們也從這個例子體會到,一個人的福分在哪里?「福在受諫」;能接受別人的勸誡,這個人有大福。心量大,能寬容,就能避開人生許多的危險,原因就在於他能廣納諫言。我知道這位朋友對我很信任,這時就要一棒把他打醒。所以,當你是為了對方著想的時候,這個存心就是善。我們看事情要從根本看,而根本就在你的存心。所有的行為都是從哪裡出來?心。行為就是心的反射,我們的言語動作都是心的延伸,心與行是分不開的。當我們的心是為別人著想,表現出來的90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言語行為就是利益他人,心行一如。提升一個孩子的道德學問,從哪裡下手?從他的存心下手,直截了當。你不要看孩子畢恭畢敬跟你鞠躬,可能你走了之後,他就變一個臉給你看。所以,要抓住根本,要抓住真實的東西,心是根本。一個孩子有了孝心的時候,他的一切行為都是那樣的孝順,那樣真心。一個孩子有了恭敬心之後,他所有的行為都會很恭敬。所以,不要小看那些禮儀,不要小看孩子對長者的禮貌,這都是從外點點滴滴內化成為他內心的態度。當他的行為內化之後,言語舉止皆不離恭敬之心。一真一切真。一真是什麼?心真。一切是什麼?行為。心真了,所有的行為都真了;心不真,所有行為都是假的。當你的心真誠,所有的朋友對你都是真誠。人生所面對的任何人事物,都是你的一面鏡子。當你對他好,他反射回來對你也好;當你對他不好,他反射回來對你也不好。人生就像照鏡子一樣,當我們一照,隨時都是笑臉,代表你的心是隨時隨地對人關懷、對人恭敬。學習聖賢學問的人,91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腦子裡想不起來看哪一個人不順眼、跟哪一個人過不去,每天都是想著大家對我們的關懷,如何要趕快提升自己,回報別人對我們的肯定。當我們人生的鏡子,這一邊照過來五十個人對我們笑,那一邊照過來五十個人對我們哭、對我們很兇,請問這一邊的五十個笑臉是真的還是假的?一真一切真,一個人真正能寬容別人,絕對不是百分之五十寬容、百分之五十不寬容,那是自欺欺人,是我們的學問還沒真正達到聖賢的教誨。為什麼這百分之五十是笑臉?因為他們順著你,你怎么講,他們就怎麼做;如果他們不順你,你就對他們沒有好臉色,所以用的還是好噁心。好噁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用好噁心待人處世,縱使現在這些人對我們是笑臉,改天相處過程有些摩擦,馬上就變臉了。所以,人的道德學問是時時處處提得起恭敬、寬恕,那才是真實學問。人貴自知,求學問的人不可自欺欺人。我們既然有因緣聞到聖教,今生就要成就自己的道業,否則就太可惜了。當你有決心求學問,你的家人、親人絕對會被你的真誠所感92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動。我們周遭親朋好友變化的快與慢是誰決定的?是我們自己決定的。善要從根本看,從動機、存心了解善的真假,如此才不會判斷錯誤,所以觀人的能力一定要學好。看錯一個人,對人生有很大的影響。許多人因為看錯一個人,幾十年的努力都毀於一旦。而這些毀於一旦的人,他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有沒有幫助?沒有。看錯人沒關係,要了解看錯的原因,重新再站起來。人生只要有開始就不怕太晚,只怕一生走得糊裡糊塗,不明不白。當我們的人生已經處於逆勢、處於不好的狀態,這時要告訴自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自己的狀態有沒有像大舜那麼慘?大舜是連父母都要害死他。請問你人生的這一盤棋有沒有比大舜更難走?大舜的孝道排名第一,「親憎我,孝方賢」,大舜用他的真誠心感動了父母,讓家庭得到幸福快樂。大舜也感動了所有的臣民,佩服他的德行,進而提升自己的德行,孝順父母。我們不要怕人生的棋不好下,只怕自己沒有真誠、沒有道德學問的根基。聖人學問是時時刻刻能93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讓你的人生從不好的狀態到達圓滿,只要有學問、有智慧,你的人生一定可以走得有聲有色。我們要問問,孩子每天努力讀書的動機是什么?假如孩子每天努力的動機是「我父母這麼辛勞,我一定要讓他們放心」,那你這一輩子就高枕無憂了。但孩子的存心若是「我考得好,我爸爸就要給我五十塊、就要給我一百塊」,你就要擔心了。不要看孩子很努力就非常高興,存心錯了,就錯到底,這個道理幾個人懂?有一本書叫《窮爸爸富爸爸》,讓所有的父母趨之若鶩,為什麼?因為它是暢銷書。現代人看書、聽歌,也不知道這本書、這首歌內容好不好,只要大家都唱、都看,他就唯恐人家覺得他孤陋寡聞,所以趕快去購買。其實現在最暢銷的書,可能就是污染最嚴重的書,因為它大部分都是談論人家的是非恩怨,挖別人的隱私,看了都會被污染。現在電視節目、新聞報導都拍些什麼?很少拍行善五十年如一日的善人,反而是訪問殺人放火的通緝犯,真是誤導孩子把惡人當作英雄看。我曾經看到一94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篇報導,內心非常擔憂,整張報紙百分之七十都在報導一個槍擊要犯,還把他殺人的過程寫得一清二楚。結果在報紙的邊角,有一塊這樣寫著,「有一位老者,五、六十年造橋鋪路,不為人知」。這麼大的善人,只佔了全部報紙的百分之幾?而一個罪大惡極的人,百分之七十都是他的篇幅,真是顛倒了!到底誰是英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被當作英雄,忠孝仁義的人還被人家恥笑:「現在還有人幹這種事!現在還有人拾金不昧?真傻!不會佔為己有。」這個時代非常可悲!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我們要力挽狂瀾,要有使命再現聖賢風範。所以,選擇書籍非常重要,要會判斷。人求學問不要用虛榮心求,不要比暢銷書,要比幾千年不墜的經典有沒有讀過。你能落實、實踐經典里的兩、三句,保證你終身受用。而這些暢銷書看完之後,只會讓你的心波濤洶湧,甚至於擔心先生怎麼了,孩子又怎麼了,看了很多書看到最後神經兮兮。記得我第一次到香港,坐電梯時,看到有人拿了一本書叫做《男人這東西》。雖然沒看到內容,95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光看書名是什麼感覺?對男人來講,覺得自己被看成東西,已經是不被尊重了。女人看了這本書,保證每天提心弔膽。現在的書是唯恐天下不亂,是在提起人的情緒,而不是建立人的理智。所以,要會選擇書,要有判斷力,要能分辨好壞。這一本《窮爸爸富爸爸》教人什麼?讓孩子從小懂得管理錢財。這個出發點沒有錯,但是如何管理錢財就很重要。書裡面教導父母:孩子做家事,你就給他錢,讓他來管理財務。聽起來好像沒錯,但是這件事做下去之後,孩子的存心是什麼?往後的流弊是什麼?有一位媽媽買了這本書之後,心裡想:「我女兒是最懶惰的,用這個方法應該會讓她變得很勤勞。」回去之後,她就鄭重宣布:「女兒, 幫我洗一次碗兩塊錢,幫我洗一次衣服三塊錢。」女兒一聽,眼睛發亮,心裡想的不是幫媽媽,而是可以去買什麼東西,於是開始拚命的幹活。她媽媽想:「太好了,我女兒馬上變勤勞了。」是否真的變勤勞了?現在一般人都沒有看到事實真相,所看到的96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都是很表面的東西,都是用癥狀解決問題,而不是根本解決問題。人不開智慧,表面上看似解決問題,事實上是製造更多的矛盾。這位母親後來跑來找我,說:「麻煩了!我叫我女兒做事,她一個星期之內馬上變得很勤勞,還賺了我不少錢。結果一個禮拜之後,有一天我實在累得不行,我就對她說:『媽媽這麼累了, 就幫我把衣服洗了曬起來,媽媽給你兩塊錢。』結果我女兒看看我說:『我今天也很累,我不賺了。』我才突然警覺到,這個方法錯了。」家庭是不是談利害的地方?不是,家庭是談付出、談本分、談用心、談關懷的地方。連家庭這麼溫暖的地方都談利害了,這個社會真是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連孩子幫父母的忙,父母還要跟孩子說:「來,兩塊錢給你。」真是不可想像!我們在教學中曾經做了一個活動,就是演一場戲。一個孩子幫母親做了一些工作,就拿了一張單子跟母親要錢,洗了幾次碗幾塊錢,掛了幾次衣服幾塊錢。後來他媽媽也拿一張單子給他,她說:97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我懷胎十月,不用錢。我生產的時候被割了一刀,不用錢。我煮了幾百頓、幾千頓的飯,不用錢。我替你操了多少心,洗了多少衣服,統統不用錢。幫你買了多少件衣服,不用錢。」這個孩子一聽完,自己很慚愧。所以,家庭是每個人用心付出的地方,是培養一個人懂得盡職盡責,懂得感恩、念恩的地方。所以,可不能亂學,很多書不能隨便照做,還是要遵循聖賢教誨,否則吃的虧就大了,等到你發現錯誤的時候,再想挽回,為時已晚。有一句話很實在,「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誰是老人?能稱為「老」的,都不是普通人,「老」是尊稱,很有智慧的聖哲。「老人」是指真正有智慧的聖賢人,我們要領受他的教誨。我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去拜訪當地留名青史的聖哲,而他們往往會留下非常精闢的人生教誨。所以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看得更遠。中國古人教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到一個地方,人文也好,自然也好,都可以讓你開拓視野,增98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廣見聞,有非常多的提醒,非常多人生的啟迪。只要你有好學之心,人是老師,天地萬物也是老師。我第一次到泰山的時候,終於了解了什麼叫「穩若泰山」。泰山不是很高,但是一看泰山的底座,就覺得動它不得,好穩,心都靜下來了。泰山能有這麼穩,我們的人生穩不穩?假如你有德行、有智慧,你也會穩如泰山,一生立於不敗之地。你有沒有立?我們的孩子有沒有立?如何讓孩子的人生穩若泰山,這就重要了。公園裡有很多參天大樹,這些大樹為什麼能立得那麼高?它們的根盤根錯節,扎得非常牢固,一看就讓人肅然起敬。所以,要讓孩子的人生有高度的發展,根本在哪裡?在於根基扎的淺深。因此,教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德行,要讓他人生的根基扎穩。所以,很多書你要會明辨,不可以拿來就用。現在的孩子是標準的實驗品,引進義大利的、蘇聯的、德國的教育方法來教學生,請問哪一個國家的歷史曾經超過幾千年?中國人真的要靜下心來想一想,不要再干這種傻事、荒唐的事。其實現在許99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多外國的志士仁人,也開始在東方尋求解決家庭社會問題的方法了。任何一個言語行為,縱使是善心想做,也要謹慎考慮它往後會不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我們稱讚別人也要看情況,你要確定他真正是個好人,才能稱讚他,你已經確定這個人言行一致了,才可以稱贊他。為什麼?假如你還沒有認識清楚就稱讚他,其他的朋友因為信任你所說的話,也以為他是好人,結果被他騙了,怎麼辦?我在推展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很多的團體找我們去參加,我從來都不參加。為什麼?因為我們不確定他的目的是不是真正為了弘揚中國文化。我發現很多的推展者,名義上說中國文化好,但是所說的沒有一句是中國文化,很多都是西方心理學,掛著羊頭賣狗肉。假如我們沒有避嫌,跟他拍照,他很可能拿著照片到處宣傳:「 你看,連蔡老師都跟我們很熟,他也很支持我們。」很多事確實要看深遠一點,否則有時雖然是善意,大家都是好朋友,照照相無所謂,但是流弊可就大了。這不是100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說我們不願意接受他,而是考慮到會對往後的人群造成不好的影響,這樣我們就對不起大家。很多朋友接觸我們之後就說:「蔡老師,我要辭掉工作跟著你。」要不要接受?假使看他這麼真誠,立刻就接受了,就太衝動了。要考慮到他的家庭狀況是否允許?再者,他是一時衝動?還是真的?這有待觀察。這不是不仁慈,如果你心軟,可能到最後更麻煩的是他自己,對你也有很大的障礙。凡事要冷靜應對,保持距離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而是便於讓他冷靜,也便於給你觀察。假如保持距離三個月之後,他就不想幹了,這代表他發的心是假的,真心絕對能通過時間、空間的考驗。真正想做事的人,絕對不需要你去請託:「太好了!拜託再做一點。」我們在推展中國文化,哪裡需要楊老師常常來鼓勵:「你再撐一下,再好好做。」那不就把老師累壞了嗎?要找的是真正有心的人,而真正有心的人絕對能禁得起時空、挫折的考驗。101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辨善看流弊我們從此地了解到,學習一定要聽老人言,要聽智慧的言語,才會懂得分辨真假,我們要看這個行為做了之後,對於往後是否有嚴重的流弊。中國古人判斷事情看得非常深遠,假如一件事情做了對當時的人們有利益,可是對往後的人們有害處,他就不會去做。可見得中國古人是多麼的厚道,他們所考慮的是這個行為以後所產生的流弊問題。所謂流弊就是影響性,這個行為對往後的影響有多大,他可以看到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孔夫子就看到了幾千年。依孔夫子的道德學問,以及他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的能力,把當時一個最亂的國家政權掌握在手中有沒有問題?絕對沒問題的。而且拿到政權之後,是否可以把它經營好?絕對可以。但是那個影響就只是當時的那個國家,而不是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假如夫子搞政變,奪取政權,往後的人都會說連夫子都可以推翻人家的政權,這種行為對往後就會產生很大的流弊。所以,夫子看得很102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遠,絕對不逞一時眼前的好處。讀書人看善不能只看存心,還要分辨往後流弊的大小。所以,我們對孩子很慈愛,凡事順著他,看起來他比較不會跟我們過不去,但是若錯誤的行為也順著他,到最後就害了他。佛家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為什麼慈悲和方便會出問題?若沒有智慧的判斷,孩子會憑藉著你的寬恕做掩護,給你製造麻煩。因此,寬恕別人要有智慧,你的眼神要告訴他:你做什麼事,我都清清楚楚,千萬不要亂來!這就是你在寬容之外,同時也傳遞出嚴厲的警告讓他知道:你做得好,我鼓勵你;你做得不好,我不說你;但是假如你不知悔改,我一定會使出霹靂手段。為什麼?霹靂手段是慈悲。以公司為例,表面上看,霹靂手段是辭掉某個人的工作,事實上是為了大局著想。可否因為一個人搞是非而把整個公司給毀了?你原諒他,就是毀了整個團體,那是不理智的行為。所以,不可因為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但在開除他之前,一定先給他改過的機會,103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當他不知悔改,我們才使出霹靂手段。使用這個手段對他是不是害?不是,對他是慈悲的。世間人總覺得,對我好就對他不好,其實只要你的存心是正的,對誰都好,就事事無礙。我們對於道理的理解不圓融,做事就會產生諸多煩惱。比如剛才的例子,你把他開除了,是避免他造成更大的錯誤,那是對他的慈悲。如果不開除他,就害了整個公司,他所折損的福報就更大,他的人生也會因此毀掉。當你把他開除後,私底下你們還可以做朋友,偶爾提一些水果去看看他。其實犯錯的人知不知道自己錯了?還是知道的。只要你的行事是大公無私,等他情緒平和下來,他會理解誰是真正為他好。所以,被盧叔叔辭掉的職員,對盧叔叔還是很尊敬,因為在辭掉他們之前,盧叔叔已經給他們很多寬恕和關懷。總之,不能平常看人不順眼,然後假公濟私把他辭掉,對方絕對會記恨在心。所以,「人情練達皆文章」,我們必須考慮到流弊的問題。孔夫子非常有智慧,他能洞徹一切事物的影104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響性。有一次,子貢到其他的國家去做生意,魯國有一則法律,只要在其他的國土看到魯國人被賣去當奴婢、做苦力,可以用錢把他贖回來,國家會發獎金給你,這是鼓勵大眾愛護自己的國人,主動解救國人。這個做法好不好?非常好,讓人時時處處能想到自己的國人。子貢經過他國之後,贖人回來,因為他是大商人並不缺錢,所以他就跟官府說:「我不要獎金。」旁邊的人民一聽:「這個人好清高,連獎金都不拿。」一般人都讚歎子貢。可是夫子對子貢的看法跟一般人不一樣,夫子對子貢說:「你錯了!」是不是多數人認為對的看法就是對的?現在是民主時代,採取舉手表決,人多就是對的,其實非常危險。因為當人不理智時,政客利用意識形態讓你感情用事。人民會因為這些政客的設計,挑起了很多錯誤的思想,結果國家許多重要的權力都被這些有目的的人掌控。所以,實行民主要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人民的水平要達到某種程度,判斷是非的能力要達到一定的水平,而有水平的人105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要超過一半以上,如此才能提倡民主。所以,制度沒有好壞,要看當下人民的整體素質如何,否則雖是好意,卻把社會給毀了,這需要有智慧去判斷。夫子跟子貢說:「聖賢人的行事可以移風易俗,成為大眾的規範,怎麼可以隨自己的愛好而任意去做?現在魯國富有的人少,貧窮的人多,你的行為讓大家認為贖人接受獎金是貪財的行為,哪還有人願意去贖人?以後魯國贖人回國的風氣將會消失了。」子貢贖人回來不拿獎金,好像很清高,在金錢上可以放得下。但是魯國大部分是窮人,當他出去遇到自己的國人當奴隸,心裡很想救他,可是想到子貢不拿獎金,如果自己拿了好像不廉潔。但是不拿獎金,下一個月的生活就成問題。如此一猶豫,他救人的心就會受到干擾。不要說多,假如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受到干擾,就有一個國人沒被救回來。而一個國人沒被救回來,可能就是一個父親沒回來,這將會影響一個家庭的命運。所以,做事不是你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要能洞察整個層面,深謀遠慮。106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夫子的另一位學生子路,他看到有人落水快淹死了,二話不說,趕緊跳到水裡把人救起來。但我們要知道,救溺水的人不能馬上救,要等到他差不多昏過去再救。有人說這樣太殘忍了,但因為溺水的人力氣已經失控,他抓到任何東西都會拚命往下拉,如果你在這時救他,會被他拉下去。所以,救人也要用理智判斷,等他快昏過去了,他的身體鬆軟了,這時你很容易就可以把他救起來。這個人很感謝子路救他一命,就送了一頭牛給子路做為謝禮。子路看他很真誠,就把牛牽回去。世俗人看子路接受別人報答,好像不如子貢清廉,但是消息傳到夫子那裡,夫子就稱讚子路:「從此以後,我們魯國人勇於救人的事迹就會愈來愈多。」接受別人至誠的感謝,會帶動整個社會救人助人的風氣。聖賢人所考慮的是:一個動作所帶來的長遠性影響。我們現在對於任何事情也要學會觀察,做了之後究竟對自己、對家人有什麼影響?甚至對社會有什麼影響?有人可能會說:「哪有這麼嚴重!」107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社會是大眾所組成的,當一個人丟垃圾,所有看到的人都會覺得丟垃圾是正常;當一個人撿垃圾,就會喚醒大家不要糟蹋大環境。佛門有一則公案,表面看來好像是給予人方便,結果卻令佛門受到很不好的影響,所以要會分辨流弊。清朝的順治皇帝覺得學佛很好,就開放任何人都可以出家,他這個用心很好,但這是善心行了大惡事。為什麼?過去想出家的人都要先經過嚴格的考試,考試最後一關是皇帝親自面試,皇帝看這個人的學問、德行有無資格做他的老師,教化百姓。所以,及格的文憑是皇帝發的,稱為「度牒」。皇帝同意之後,如果你要出家,師父一定先看你有沒有度牒。所以,那時出家人的素質很高,帝王恭敬。帝王恭敬供養,下面的文武百官誰敢怠慢?上行下效,全國老百姓當然尊重出家人。所以,從前的縣令、太守,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都上佛寺請教出家人。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因為爬山往返需要兩天時間,一定是有要事才會去請教出家人。順治皇帝廢除度牒之後,什麼人都可以自由108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出家。有的本來要照顧妻兒的,為了逃避責任跑去出家。有的根本沒有學識,又好吃懶做,一想到出家有人供養,也跑去出家。確實也有許多有心的出家人想要弘揚佛法,但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雖然是少數人不好,但佛門的整個形象都受到了影響,這個流弊是順治皇帝當時所沒有想到的。所以,人在做任何事的時候,一定要瞻前顧後,考慮流弊。大善小善善,除了考慮真假、流弊,還要考慮很多層面,一般人最重視的是大善與小善。何謂大善?何謂小善?一個企業家資產幾百億,他捐了十萬塊。一個農夫辛勤耕作了一輩子,因為看到家鄉蓋了一所醫院,覺得醫院可以救治很多人,所以他用一生的積蓄十萬元買了一台救護車捐給醫院。同樣是十萬,善的大小是否一樣?相差很多!所積的福也相差很多。這個企業家的存心很可能是為了個人的名利,而這位老者把一生的積蓄捐了出來,念念都109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是為了救人,所以他的福分無法計量。宋朝的衛仲達有一個因緣,作夢的時候到了陰間地府。閻羅王命小鬼把衛仲達的善惡簿呈上來。結果,惡的簿子擺滿一地,善的簿子只有一個像筷子那麼細的小捲軸。閻羅王就叫小鬼拿秤來量輕重,結果記錄惡的簿子輕,記錄善的簿子反而重。衛仲達便問:「閻羅王,我還未滿四十歲,怎麼會有那麼多過惡?」閻羅王說:「惡不等你去犯,只要一起心動念,我們這裡就有記錄了。」衛仲達又問:「善的那一個捲軸里,所記載的是什麼事情?」閻羅王就說:「朝廷想興建一個大工程,在福州城三山修建一座石橋。你上疏建議皇帝不要修建三山石橋,因為這個工程是不必要的,勞民傷財,這就是你的疏稿。」衛仲達就說:「我是有這麼一個諫言,但於事無補,皇帝並沒有採納我的意見,還是修建三山石橋。我這篇奏稿有這麼大的力量嗎?」閻羅王說:「朝廷雖然沒有採納你的諫言,但因你這一念是為國為民,所以善的力量很大。如果朝廷採納你的諫言,善的力量就更大了。」110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因此,當我們念念為家庭、為社會,我們念念都是在培自己的福田。所謂「福田心耕」,「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吉凶禍福都是從你的心念變現出來的,只要你有善心,有廣大的愛心,關懷、幫助別人,你的福分一定能感應得到。所以,善的大小是從心量來看。非信之信非慈之慈非禮之禮是非的事情太多了,我們要會明辨,行善才會做得正確,否則很可能以善心行了惡事。「非信之信」。你答應別人,好像是守信,但是那件事是欺騙別人的,就是非信之信。信與義配合才是真正的信。若非真正的信義,你還遵守,就是助紂為虐,就是非信之信,一定要會判斷。「非慈之慈」。看起來很慈悲,對人和和氣氣,這是《論語》說的「鄉原,德之賊也。」「鄉原」是指所有的人看他都很順眼,連壞人看他都很順眼,實際上他是個不能明辨是非的人。孔夫子說這樣不好,看到每個人都不得罪,看到壞的行為也視若111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無睹,把社會的是非善惡都混淆了,這樣的人是「德之賊」。所以,面對惡人要能正直的指責規勸,才是讀書人的氣概。如果你對每個人都很仁慈,讓惡人甚至於孩子,因為你的慈反而做了很多壞事,而你都沒有制止,就是「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你的寬容已經讓人家有機可乘,是沒有智慧的寬容,所以是非慈之慈。「非禮之禮」。我們要能判斷,對人恭敬的動機是什麼?假如是為了一己的私利,這就不是真正的禮貌,而是另有目的。所以,善要會分辨、洞徹,分辨清楚之後,善要積極去做。如何行善「善」可以從十個角度去觀察,這是了凡先生整理的十個行善標準。我把它分成對人、對事、對物如何行善。愛敬存心第一、「愛敬存心」。改過要從心改,行善也要112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從心行,心就是行,因為有這個心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一個人能時常保持著愛人、敬人的態度,他所感得的就是「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所以,心上時時存愛心、存恭敬心的人,一定處處都在做善事。愛心與恭敬心除了對我們身旁的人之外,還要對古聖先賢、對我們的老祖宗,所謂「事死者,如事生」,我們不能忘記孔夫子的教誨,不能忘記孟夫子的教誨,不能忘記聖賢人的教誨。對於往後的子子孫孫也要愛敬存心,這一點現代人做得太差了。因為物慾橫流,只想到自己要怎么享受,至於享受的過程破壞了環境,造成了多少惡果都不管。現代人這種態度真的很可悲,我們不能讓這種態度繼續延續,要從自己開始,往後對人都要有愛敬之心。道家八仙之一呂洞賓,他的老師漢鍾離也是八仙之一。漢鍾離要教呂洞賓一個法術,叫「點鐵成金」,漢鍾離說:「你學會這個法術之後,可以用來濟助窮苦之人。」呂洞賓就問:「我把這個鐵變成金,以後這個金會不會再還原成鐵?」漢鍾離就113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說:「五百年之後,這個金又會還原成鐵。」呂洞賓說:「那我豈不是害了五百年以後的人嗎?這種事我不幹!」老師就說:「成仙要積三千功行,你這一念善心,三千功行都圓滿了。」呂洞賓不僅想到當下的人,連五百年後的人他都能愛護,可見他的存心非常的仁慈寬厚。所以,時時提醒自己愛敬存心,你的愛心與恭敬心一定會表現在你的言語行為態度之中。敬重尊長第二、「敬重尊長」。中國人講「忠孝傳家」,我們的德行表現在哪裡?敬重尊長。尊敬長輩,也要尊敬賢能之人,古代的禮儀是對有道德學問的人特別尊敬。這樣是否不平等?我們要理解,西方人所說的平等,是指人人都有一張選票可以投,但這不代表大家對社會的貢獻是一樣的。所以,恭敬之心所體現的禮儀,要從他對社會的貢獻來定,這樣才有次第,才是真平等,不然整個社會誰也不服誰,就會亂成一團。114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當我們見到一位愛護人民,而且時時擬定對國家有利的政策、很有德行的好官時,難道我們連個禮都不主動跟他行嗎?當我們對賢德之人有禮的時候,同時也是給我們的子孫、學生做一個好榜樣,教導他們見賢思齊。所以,中國人有很多禮貌的態度,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只是現在的子孫沒有深入去理解。尊賢重要,尊重老人更重要,因為老人為社會貢獻的時間比我們長,沒有上一代哪來的下一代?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誠心追念祖先前賢的恩德,如此人民才能淳樸厚道。我們在廈門演講時,福建龍岩來了幾位老師,其中有一位老師上台來分享心得,非常有意義。他說他來上課之後,才知道德行的根本在孝道。夫子在《孝經》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這位老師的明白不是文字上的明白,而是印證了這句話真實不虛。他們鄉里全都是姓吳的,整個村落分成十幾個單位,他是其中一個單位。他們那個單位有四十幾戶人家,出了一百零八個大學畢業生,只有一個人沒有大學畢業,而115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且這個人還是考上之後讀到一半因故休學的,所以是沒有一個人沒考上大學。為什麼這四十幾戶人家的素質這麼好?因為從小長者就告訴他們,清明節、春節這些重要的節日,一定要回來探望父母,這是念恩,不忘本。每年的大年初一,所有的孩子不是去玩,而是陪母親去上香禮佛。禮完佛,上完香,把母親送回家之後,再去給鄉里的長者拜年。拜完年之後,所有同輩的親朋好友聚集在鄉里的一所小學,討論、互相交流這一年來讀書的心得、工作的經驗。有這樣的風氣,難怪他們的素質都這麼好。所以,任何事都沒有偶然的,這個鄉鎮抓到了學問的根本,根本就是孝與悌。每年跟長者拜年,是對尊長的恭敬,也是落實「出則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所以自然而然長養他們處處替人著想的心。我們從此地也體會到,德行好的孩子成績一定好,而且他們的好不是逼出來的,是自動自發的。所以,長養孩子孝悌的態度,對他一生成就至關重要。116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與人為善第三、「與人為善」。我們現在一起學習中國聖賢教誨,大家在這裡聽課就是在行善,就是演一出與人為善的戲。假如諸位不來聽,我就失去了信心,講不下去了,戲就唱不成了。所以,唱戲的跟看戲的合作,才能把這場戲演好,這叫功德平等。有一部電視連續劇「孔子傳」,拍得非常好,我每次看了都會感動得哭,那種哭會清澈心靈。其中有一幕是許多學生來到孔夫子的家裡接受教誨,有一位幕後的大功臣無怨無悔的幫忙孔夫子招待學生的衣食住行。哪一位?就是孔夫子的太太。她在幫夫子的學生盛食物的時候,總是笑臉迎人。我說夫子的太太與夫子是功德平等,因為她心心念念都是希望學生能夠成就學問。所以,別人在做好事,我們同樣歡喜,行有餘力就去幫忙,跟他一起做,功德是無二無別的。假如真的不行,時間又不允許,這時你發自內心讚歎、隨喜,那也是行善,也是在與人為善。在這個時代,「善事常易敗,而善人常得謗」。117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你想做一件好事,好事多磨,人家都想盡方法障礙、阻止你,所以好事不容易成就,好人常會被批評。假如你見到一位老師教學非常認真,結果卻得不到眾人的掌聲,這時我們要適時的給予他們精神鼓勵。我們可以主動拍拍他的肩膀說:「教育就是有你們這樣的老師,所以還能夠屹立不搖。」他本來已經很疲勞了,突然聽到鼓勵,更鼓舞了他的勇氣。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鼓勵與關懷,所以你去鼓勵、讚歎,這也是與人為善。勸人為善第四、「勸人為善」。要用什麼勸?古人說:「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當面勸人,這是以言詞;千年萬世勸導眾生,那就要用書籍。你能寫下很好的教誨,就可以像袁了凡先生一樣流傳到後世。勸人以口,要審時度勢,首先有足夠的信任與付出再勸。在勸勉他人的時候還要觀察時機,要「規過於私室」,私底下勸比較好。勸人以書,一個人要真正能有書傳世,不是會寫字就可以了,根118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本問題還在立德、立功,用自己的德行利益社會,人家才會覺得你是真才實學,你所留下來的文章,人家才會信服,才得受益,所以要留書首先要立身行道。勸人也要了解現實狀況。我們之前提到,大人的世界裡,人們不會聽你說什麼,人們只會看你做什麼。學習《弟子規》,不是叫人家去做《弟子規》,而是自己一定要先做到。當你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你的兄弟就開始感動了。當你做到「冬則溫,夏則」,你的父母就開始感動了。當你做到「凡是人,皆須愛」,接觸你的人都如沐春風,你勸他的時機就成熟了。所以,要「為人演說」,演在前面,演好了再來說,知所先後則近勸人之道矣。勸人為善,可以用言語勸人,也可以用書本勸人,而現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是用行為、德行來感化人,才能勸導他人。古代的聖賢人很懂得勸人之法。東漢末年有一位賢者管寧,有一次和同窗好友華歆一起鋤菜,看到地上有一片小金子,管寧繼續揮動鋤頭,對待金子像瓦礫石塊一樣,華歆則馬119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上把金子撿起來,丟下鋤頭就離開了。又有一次他們同席讀書,正好有達官貴人的車馬經過門口,管寧繼續看書,華歆則是扔下書出去觀看。現在這樣的孩子多不多?一有風吹草動,馬上就不專心了。當華歆回來之後,管寧拿了一把刀子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開來坐,並說:「從現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管寧觀察朋友的存心、習氣,可以想見朋友往後若是進入官場,一定會很危險。譬如,擺一百萬元在面前,見之不動心;擺一千萬元在面前,仍舊不動心;擺一億元上去,就會考慮看看。所以,人沒有真正明白財的道理,很有可能會禁不起誘惑,所以學問之根還是要扎得很深才行。管寧後來做官非常認真,也很清廉,他時時觀察人民的狀況,有哪些必須教化。他發現在自己管轄地區的人民,因為井很少,為了打水爭來爭去,甚至會動手打起來。他也沒有當面制止,而是去買了很多新的水桶,趁著天還沒亮時,跟下屬先去把水打好,放在井邊。很多人本來打算一清早去佔位置,可是到了井邊,看到水都打好了,回想起自己120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每天與人爭來爭去的場面,都生起了慚愧之心。由於管寧懂得用善巧喚醒人民的慚愧心,整個鄉里互相幫助的風氣就慢慢形成,所以勸人確實要有高度智慧。我在與盧叔叔的相處中,看到他很多勸人的智慧。記得在澳洲學習的時候,我們是八、九個人一起住。八、九個男人住在一起會如何?環境較為髒亂。每次大家聊天,嗑瓜子,吃很多東西,結果桌上一攤,地下一攤,洗手台也一攤。怎麼辦?只見盧叔叔一言不發,開始動手把所有的地方擦得一塵不染。他整理好洗手台之後,連一滴水都沒有,干乾淨凈。第二天還是一樣,盧叔叔又不動聲色,全部從頭做到尾。就這樣做到了第五天,大家又在那里吃東西的時候,有人就說了:「人家每天搞得這樣乾乾淨淨的,你們這是什麼態度?還搞成這樣!」結果所有的人都低下頭來,從此以後就沒有這種情形了。盧叔叔有沒有講?沒有,他以身作則,以從自己做起的態度,喚醒了別人的羞恥心,然後還借別人之口,達到了勸大家的效果,所以我們還121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是要用德行去感化他人。我看到盧叔叔對每個人都很關懷,我們幾個年輕人去見他,他都很提拔,但是我得到的利益最大。為什麼?別人要幫你,還要你肯接受才行,否則縱使孔子站在你面前也沒用,因此我很感念他給我的教誨。盧叔叔每天帶我去散步的時候,一邊散步一邊把他很多人生的智慧點點滴滴告訴我。他也會關懷、勸勉其他的年輕人,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有一個弊病:還沒本事就傲慢。這是致命傷。所以,很多機緣當面錯過,我很替他們惋惜。所以,要用善巧、智慧的方法,勸人為善。春秋時代,鄭莊公與他的母親武姜發生很大的衝突,於是就對母親說:「不到黃泉不相見!」這種狠話一講,可能會留下一輩子的遺憾。雖然庄公事後確實後悔了,但因為他是國君,君無戲言,面子最貴,不肯認錯。他的大臣潁考叔是個有名的孝子,他用了善巧方便讓國君母子言歸於好。潁考叔很有智慧,他借著進獻貢物去見庄公。古代的禮儀,大臣送國君禮物,國君禮尚往來,一定要回禮。122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所以,當庄公請潁考叔吃飯的時候,潁考叔就把肉放到旁邊不吃,這就是製造機會給鄭莊公。庄公見到潁考叔這樣做,十分好奇,便問道:「你為什麼不吃這道菜?」潁考叔很真誠的回答庄公:「我們家有好吃的食物,一定請母親先吃。而我的母親從來沒有嘗過國君您賜的肉羹,請您讓我帶回去給母親吃。」這麼真誠的孝心講出來,庄公聽了很感動,突然迴光返照:「你有母親奉養,偏偏我卻沒有!」當國君有心悔改的時候,臣民給他建議的機會點就出來了,所以潁考叔就告訴鄭庄公:「君王有什麼可憂慮的?如果掘地見泉,在地道中相見,有誰敢說不對?」於是庄公就照著他的話做了。我相信潁考叔這個做法絕對不只是為了讓國君母子相見,讀書人的視野非常寬廣,他了解到一個國君做錯事會影響一個國家的風氣,所以這件事他是責無旁貸,一定要把他的國君勸通,否則鄭國的人民就會說:「連國君都不孝了,我為什麼要孝?」那還得了!所以,趕快勸諫國君,讓國君迎請123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母親回來奉養,整個國家的風氣就會改變。確實勸人為善要有善巧方便,而這個善巧方便絕對不是說你一定要刻意去學,這個善巧方便還要看你是不是真心想幫助人,只要你有真心,方法一定可以找得到。所謂「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你有百折不撓要幫助別人的心,就會有很多好的靈感出來。我們教學的人就很有這種經驗,很想幫學生,可是自己的教學資歷還很淺,但因為我們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想去成就學生,所以可能在做其他事時,突然想到一個好方法,因此根本還在於我們的真心。成人之美第五、「成人之美」。這不只幫助了別人,還成就了自己的德行。當我們懂得欣賞別人,也就把我們內心裡不好的習氣一點一滴的剷除。哪個習氣?嫉妒,見不得人好,心裡不舒服。嫉妒是很複雜的,這當中可能含有傲慢,所謂「文人相輕」。道德學問以及我們的心量,應該是愈來愈寬廣,絕對不是124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愈來愈自以為是。當我們處處與人為善,就是在成就學問,就在讓自己的心愈來愈寬。所謂「量大福大」,你的福有多大,是你心量的大小所決定的。所以,看到別人有小善,我們要竭盡全力幫忙成就,你也跟所有藉由這件事而得到幫助的人廣結了善緣。所以,面對同事、同學,我都格外恭敬,因為他們都是老師,以後他們要教幾百個學生。我供養他,送給他一本好書,我都很高興,因為將有好幾百個人因為這一本書而得到幫助。當你真正有心對人好,他有沒有收到?人與人的互動絕對不是要言語、要見過面才有互動。我們常常覺得,這個人怎麼第一次見面就這麼親切?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我們心裡的念頭就是希望大家都好,你的人緣就特別好,因為你的心念已經傳遞出去了,你的腦電波已經發射出去了。所謂母子同心,假如你很在乎你的母親,母親的腦電波你能不能收到?一定可以收到。這一年多來,我的心非常平靜。我離家四個多月後第一次回125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家,一進門,第一句話就對母親說:「媽, 的修行不錯。」我母親就愣住了,兒子回家第一句話就這么講,讓她摸不著頭緒。我說:「媽,這四個多月以來, 兒子全心全意工作,心裡都不會雜亂、不會煩惱,我想這四個多月都沒有擔心我,所以我的心才能這樣安穩。」母親笑一笑,沒講話。我的母親只要有煩惱,我就不舒服。有一天我睡覺時,心臟突然感覺不太舒服,我本身沒有心臟病。那時已經半夜十二點,我只好隔天一早打電話回家。母親說:「昨天半夜吃錯藥。」真的是母子連心。當你用真心關懷別人,對於別人的需要,你都可以感覺得到。這些也會發生在你和好朋友的身上,你突然想到他,他的電話就打過來了,就像電視頻率一樣收到了。為什麼很多人收不到?煩惱叢生,全部障住了,所以不清楚別人需要什麼。當人的心量愈大,就愈能感受到別人的需要,人家也愈能收到你對他的關懷。這些你都可以去做實驗,人生要去印證真理。126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我很歡喜能跟同學一起讀書。記得在師範院校第一天上課,我去得特別早。那時同學們還相互不認識。我一進教室,看到桌椅都很臟,因為暑假剛過完,積了兩個月的灰塵。師範院校女同學比較多,我突然想到,女同學等一下來了一定會說:「怎麼這麼臟!」然後會皺著眉頭從書包里拿出紙巾,一邊擦一邊生煩惱。我想到這一點,就趕快到廁所找到了一塊抹布,把所有的桌椅全部擦好,這時同學們都還沒有到。因為師範院校離我們家比較遠,我都是搭最早班的火車去上學。後來同學們來了之後,都很舒服的坐下去,結果每個同學與我都相處得很好。我念念確實都很尊敬、關懷他們,所以自然而然那種無形的交流就在進行當中。當你看到他們往後都要教書育人,這時你點點滴滴去幫助、成就他的教書生涯,不但以後他的學生受益,你也會覺得很快樂,這是成人之美。127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救人危急第六、「救人危急」。人生都有起伏,人在危難的時候,他的內心是最恐懼的,這時你若能伸出援手,他會非常感謝你。什麼時候是危急?受傷的時候,生病的時候,這時內心比較脆弱,我們應該及時給予關懷。「朋友有義」,朋友之間除了關懷之外,還要有通財之義。他可能在經濟上有困難,臨時周轉不過來,而他的父母或者家人又急需這一筆錢,這時我們應該要給予幫忙。往後你的人生有危急之時,自然就有很多人來協助你。記得我大學畢業兩、三年之後,有一次需要一筆錢,我就去跟一位初中同學借了一筆不小數目的錢。他帶我去領錢,之後我們一起走回來,我就說:「你為什麼不問我為什麼跟你借錢?」他說:「借你就借你,問那麼多幹什麼!」這是朋友的信任達到某種程度。當你有危難的時候,有很多朋友來協助,甚至不想跟你問清楚,或者根本不會跟你要回來,那是你做人很有道義,平時也是儘力在幫助朋友,才能得到這麼多朋友的支持。128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人活在世上要懂得防微杜漸,假如人生常常出現許多急難,就會疲於奔命。所以救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聖賢教誨介紹給他,一個人從思想開始改變,才不會把自己的人生經營得危機四伏。我們能解朋友一時的危難,能不能救他長久的危難?不可能,所謂救急不救貧。貧一定貧在思想觀念,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聖賢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訴他,要告訴他「勿畏難」,告訴他要懂得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懂得去挑戰自己。當自己有工作能力,有應對事情的智慧,才能減少很多危難的發生,所以救人危難的根本,還在給予他正確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興建大利第七、「興建大利」。以上六點主要都是對人,興建大利是對事。有哪些方面也是需要我們去行善、去付出的?古時候樂善好施的員外常常都是造橋鋪路,鋪一條路能讓多少人得利益,像中國還有幾千年的橋,利益了多少人,數之不盡。這是興建大利,與人方便。還有一些員外找來很好的老師,129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教育他們鄉黨的小孩,這個大利長長久久,因為這些孩子明白聖賢道理之後,可以造福社會,可以傳承聖賢教誨給未來的子子孫孫,所以辦教育是長遠的大利。宋朝范仲淹先生家裡有一塊寶地,所謂的龍穴。如果是一般人,會拿來做什麼?大概會趕緊把祖墳葬在這裡,看以後能否出一些大官。范仲淹沒有這樣想,他把這塊地捐出來辦學。這塊地在蘇州,現在是一所高中的校址。近一千年來,這裡出了大約四百位進士,八十幾個狀元。范仲淹興建大利不為自己,而是讓更多的人在這依山傍水的好環境中學習,所謂地靈人傑,讀書的效果就特別好。心量愈大,福就愈大,所以都已經一千年了,他的子孫、家道都還很興旺。二00 二年全球華人聚集到山東曲阜,讀誦中國的經典,邀請了范仲淹嫡傳的後代當特別來賓,上台唱了一首歌,叫做「岳陽樓記」。後代子孫感念老祖宗的教誨,把它譜成了一首曲子,當他的子孫唱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30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我相信范仲淹在天之靈一定會覺得他的做法是正確的。范仲淹有這樣的心境,才能做出這麼大的利益鄉里之事,甚至利益了這麼多代的中國人。只要是利益他人的事,舉手之勞也要儘力去做。我們不能光是著眼大利益之事,而無視身旁的小事,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一定要處處替人著想,往後才能處處替眾人著想,這都要從小處著眼。我們走在海口的街道,會發現很多大石頭擺在行人道上。因為一些民工坐在石頭上聊天,聊完之後就離開了,沒有把石頭搬回原處。太陽下山以後,路面朦朧看不清楚,假如此時有人不小心踢到了石頭,可能就會跌跤。所以,我和許多老師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把石頭搬到旁邊去,這也是利益別人行走。有時工地施工用的竹子沒有紮好,尖尖的竹子都伸展到行人道上來,路過的行人假如不小心、不注意,很可能會受傷。所以,我們就趕快找一塊紅布綁上去,就能很明顯的提示他人。我們念念都能考慮到別人,就是在利益他人。131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假如今天你騎著腳踏車或者摩托車,見到一塊石頭擋在路中間,你就會趕快閃躲一下,心裡覺得好險、很僥倖沒有撞到。接下來怎麼辦?很多人會罵著那塊石頭是誰丟的,然後就走了。我們要存心仁厚,你能閃躲過去,後面來的人假如情緒很急躁,騎得特別快,他有可能會閃躲不及而有禍患上身。他若是為人父者,身體受到傷害,一個家庭就會出現危機。若是一個孩子發生了意外,他的父母就會很難受。所以,我們自己能免於這個禍患,也要想到不要讓他人遭受這個禍患,要懂得舉手之勞把它移走。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人,名叫孫叔敖,為人很仁慈。他十歲的時候,有一天出外玩耍,看見一條兩頭蛇,他馬上把兩頭蛇打死,埋在土裡,然後就哭哭啼啼的回家了。因為當地有個傳言,只要見到兩頭蛇的人,一定活不了,孫叔敖見到後,不希望別人再看到,所以把蛇打死之後埋好,但是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對父母盡孝了,就一路哭著跑回去。他的母親也是個明理之人,聽了這件事之後很感動,132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就對他說:「你念念都是為別人,不會有難的,別擔心。」後來孫叔敖果然做了楚國的大臣,很得楚庄王的信任。從這裡我們看到,只要你念念想著利益他人,就是在行善積福,興建大利。舍財作福第八、「舍財作福」。財有兩種,一種是財物與錢財,屬於外財;另一種是勞力與經驗,屬於內財,而外財、內財都可以積累我們的福分。其實內財比外財更難捨,今天我們叫人家捐款比較容易,要叫人家當一天義工很困難,所以難行能行,福報就大。當我們時時處處懂得不吝嗇,懂得觀察別人的需要,就是時時在舍財作福。比如我們看到別人正在忙,我們主動去協助,就是用我們的勞力去付出。一個人付出的態度,絕對不要等到人家開口,因為現代人不好意思麻煩別人,尤其大家都是義工,人家也不好意思找你,這時你能看到別人的需要,主動去幫助,你在這個團體里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相處和樂融融,所以要懂得時時看到別人的133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需要,舍財作福。我們都是有大福之人,人生第一福莫過於能聞聖賢教誨,我每每想到這一點,就覺得人生一切都值得了。李炳南老師告訴他的學生:「我這一代是跪著把聖賢學問接過來,你們往後這一代要跪著把聖賢學問送出去。」講得真是深刻!假如我們聞到聖賢教誨,自己得利益了,也可以把這些聖賢教誨送給朋友,這也是用你的勞力為他們服務。現代人要聞到聖賢教誨太難了,因為工作繁忙,連踏出家門學習聖教的時間都沒有,這時我們就要為眾人作不請之友,主動出擊,送聖賢經典給他們。當然你演得好,你主動出擊的效果就會好,所以我們也是要處處主動為人服務。護持正法第九、「護持正法」。正法是眾人的眼目,能聞正法才有正確的判斷力來明辨是非善惡、邪正好壞。我們常聽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上天假如沒有讓夫子來教化我們,我們的智慧沒有134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開,人生就一片黑暗。所以,有幸聞到正法,我們就有責任、有使命把它傳遞出去。你們坐在這邊聽講就是護持正法。往後我們會有一些年輕有心的老師發願來講學,他可能會去社區給孩子講學,也可能會與家長討論家庭教育、談《弟子規》,這時我們一有空就去聽他講,用我們渴望的眼神看著他,他就會充滿信心,如果都沒人聽,他講到最後就沒有信心了。一個人要有很好的演講能力,都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假如我不是已經講了三百多場,而是第一場就到這裡來,可能諸位聽一個小時就走了,我可能就鍛羽而歸。所以,我們看人不是看他目前的能力有多少,而是看他做這件事是不是真心。真心的,要支持他。真心的,進步會很快。而你的支持,就是護持正法,功德與演講者無二無別。愛惜物命第十、「愛惜物命」。對於萬物都要愛惜尊重,不能傷害。道家的經典里提到,「舉步常看蟲蟻」,135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確實很仁慈。爬山的時候腳抬起來看哪裡?底下有沒有螞蟻窩,如果沒注意一腳踩下去,可能幾十條小生命都沒了,因此舉步都要常看蟲蟻。有很多喜愛爬山的人,在爬山當中也在長養他的修養,因為他覺得自己到山上是客人,山上所有的動物才是主人,所以看到蜘蛛網都會繞道而行,不去破壞的家園。誰都不想自己的家被毀壞,動物的家也應該受到尊重。有時候在路旁看到賣初出生的小雞、小鳥等小動物,能不能買?有人買,小販就拚命抓,很多動物因此而骨肉分離,骨肉分離對動物來講是很痛苦的。古時有一個讀書人,射殺了一隻小鹿。突然看到母鹿飛奔到小鹿身邊低泣,並且用舌頭舔小鹿的箭傷,但小鹿依然不活,母鹿非常哀傷,就倒地不起。這位讀書人十分驚訝,於是把母鹿剖開來看,原來母鹿因過度悲傷而肝腸寸斷。這位讀書人非常感動,從此以後不再殺生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相同的,「物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我們應該愛惜生命,維護生命的尊嚴。136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我曾經教過一年級的孩子,那時才教七個,他們站起來還不及我的腰,但是孩子很單純。有一次,我發現一些螞蟻死了,就把們埋起來,這件事被學生看到了。有一天,我看他們忙得不亦樂乎,圍在那裡不知道在幹什麼,我就說:「你們在幹什麼?」他們就說:「老師,我們在埋螞蟻。」連這麼小的螞蟻他們都會去關懷,就是長養了慈悲之心。我跟山很有緣,後來有一年在一座山邊教學,因為教室的玻璃窗是透明的,有些鳥飛得太快,沒看清楚,直接就撞上玻璃,當場就死了。看到死掉的小鳥,學生們一定會拿來給我,請我處理,我就帶著學生把入土為安。孩子能珍惜生命,就不會傷害生命。對生命要尊重,對於物也要有愛心、要尊重。有一位老師拿著紙杯正要喝水,一個孩子看到了,很想要那個紙杯,這位老師就把水遞過去說:「來,這杯給你。」他的父親馬上走過來說:「老師,我們帶了茶壺來,您自己喝。」這位老師還沒搞清楚:「沒關係,就一個紙杯讓孩子喝沒關係。」137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這位父親很堅持,就用他的眼神告訴那位老師:「我們真的帶了杯子,不用了。」老師直覺到是這位父親要教育孩子,就走開了。老師一離開,這個孩子就有點鬧情緒,他的父親就說:「爸爸跟你講,這些紙杯都是砍伐樹木做成的,你多用一個紙杯,可能就是多砍一棵樹,所以我們要盡量節省紙杯,能省就要省。」這個孩子還是有點情緒,父親馬上說:「假如你再胡鬧,爸爸下次就不帶你出來了。」所以,要讓孩子珍惜任何一件東西,你也要「慎於始」,一開始就要堅持正確的教導,如果讓他養成不良的習慣,再要把他拉回來,到時你痛苦,他也痛苦。《朱子治家格言》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對於任何物品都要珍惜愛護,不能糟蹋。你看我們中國古代為人父母者,念念都想著要成就後代,才有這麼多寶貴的家訓傳下來,我們要會用,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教導孩子不是從零開始,這麼多的聖哲人都在助我們一臂之力,我們要善用。138推薦閱讀:
※《群書治要360》——蔡禮旭老師 第四十五集
※? 老師,瑜伽中我們為什麼要打開髖部?
※成為好老師的第一步
※陳老師講八字正財的應用
※根塵老師講《四聖心源》(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