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文化的根本性特徵
摘要:伊斯蘭教是以商業文化為特徵的宗教,中國回族繼承了這種特徵,以至形成了以商業為根本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清真寺、市場、回回社區三者相聯繫的空間格局。而回商不僅善於運用社會資本,理性地處理獲得的財富,而且也是文化的載體或主體之一。
關鍵詞:回族文化;商業文化;文化精神;回商
費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覺的概念,希望各個民族能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裡,「其美」非常重要,要讚美、褒揚一個民族的文化,就得清楚該文化到底哪些方面值得讚美,值得褒揚,或者說,它到底美在哪裡,美在何處。雖然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特點、個性,然而這並不意味這些特點、個性都值得褒揚,值得讚美。所以,理性地分析與歸納出各個民族的「其美」非常重要。費老的這一觀點同樣也適用於回回的民族文化。回回熱愛自己民族的文化,希望褒揚、讚美自己民族的文化,這是人之常情,每一民族無不如此。而在此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清楚回族文化的根本特點。換言之,知道其美,才能美其所美,否則,難以褒揚,難以讚美。不過若追問回族文化的根本特徵這類問題,似乎又陷入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境地:有的認為,回回是一個尚武的民族,尚武是一個重要特點;有的認為,回回是一個流動的民族,具有游牧民族的特點;有的認為,回回是一個重視商業的民族,商業文化是他們的根本特點。筆者覺得這些問題雖然近似ABC 的初級問題,然而也是一個民族的基本問題,需要梳理清楚,形成共識才行。
一
提起回族文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伊斯蘭教文化。當然,嚴謹地說,回族文化是伊斯蘭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文化。或者說,回族文化是以伊斯蘭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而形成的一種民族文化。就回民都被劃歸穆斯林而言,在回族文化中,佔主導地位的當然是伊斯蘭教文化。
伊斯蘭教文化是一種什麼文化?伊斯蘭文化具有怎樣的根本特點?日本最著名的伊斯蘭教哲學家井筒俊彥認為,伊斯蘭教文化的基礎或根本之一,是商業文化[1]。換言之,構成伊斯蘭文化基礎的不是游牧文化,不是沙漠文化,而是商業文化。其理由有三:其一,穆罕默德首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其二,穆聖生活的兩個主要城市,即麥加、麥地那,在當時都是世界性的貿易城市。穆聖的生活情感、生活原理,都是貿易城市商人生活的反映。其三,《古蘭經》中大量的內容涉及商業、商業倫理[2]。筆者覺得這個觀點極其準確,極為重要。伊斯蘭教是一種宗教,一種信仰體系,這是常識,同時,也是具有商業特點的文化形態。這一點非常重要,卻往往被人們忽略,故這裡重申之,並進行必要的延伸。按照年譜記載,穆聖以40歲為界,以前主要是經商,以後主要是宗教。具體言之,從12歲至40歲這28年里,穆聖的工作主要是從事商業活動(先與叔父一起經商,後幫助夫人處理商務);從41歲至63歲這22年里,穆聖的工作主要是從事伊斯蘭教的傳教活動。可見,商業工作與宗教工作構成了其生活的主要內容,而商業活動時間所佔比重更大[3]。自然,穆聖傳記與一般人物的傳記存在著相通與相異之處。所謂「相通」或「相同」,是指穆聖與其他傳主一樣,都有生卒年月、婚姻家庭以及個人經歷等時空的記載。所謂「相異」,指穆聖傳記中的一些重要事件都具有獨特寓意或獨特的象徵意義。穆聖與商人雖皆有商業活動的記載,但寓意不相同。普通人物大多是歲月的流水賬,穆聖則為一種道路,一種生活方式的倡導。故而,穆聖的從商活動就應成為並已經成為廣大信眾效仿的活動,其從商、從教的道路,自然也成為普通信眾樂於遵循的道路[4]。
《古蘭經》[5]是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其中涉及商業的內容很多:
信道的人們啊!當聚禮日召人禮拜的時候,你們應當趕快去記念真主,放下買賣,那對於你們是更好的,如果你們知道。(62:9)
當禮拜完畢的時候,你們當散布在地方上,尋求真主的恩惠,你們應當多多地記念真主,以便你們成功①。(62:10)
商業活動自然涉及契約。《古蘭經》關於契約的記載:
信道的人們啊!你們彼此間成立定期借貸的時候,你們應當寫一張借券,請一個會寫字的人,秉公代寫。代書人不得拒絕,當遵照真主所教他的方法而書寫。由債務者口授,(他口授時),當敬畏真主──他的主──不要減少債額一絲毫。如果債務者是愚蠢的,或老弱的,或不能親自口授的,那麼,叫他的監護人秉公地替他口授。你們當從你們的男人中邀請兩個人作證;如果沒有兩個男人,那麼,從你們所認可的證人中請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作證。這個女人遺忘的時候,那個女人可以提醒她。證人被邀請的時候,不得拒絕。無論債額多寡,不可厭煩,都要寫在借券上,並寫明償還日期。在真主看來,這是最公平的,最易作證的,最可祛疑的。但你們彼此間的現款交易,雖不寫買賣契約,對於你們是毫無罪過的。你們成立商業契約的時候,宜請證人,對代書者和作證者,不得加以妨害;否則,就是你們犯罪。你們應當敬畏真主,真主教誨你們,真主是全知萬物的。(2﹕282)
如果你們在旅行中(借貸),而且沒有代書的人,那麼,可交出抵押品;如果你們中有一人信託另一人,那麼,受信託的人,當交出他所受的信託物,當敬畏真主──他的主。你們不要隱諱見證,誰隱諱見證,誰的心確是有罪的。真主是全知你們的行為的。(2:283)
信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借詐術而侵蝕別人的財產,惟借雙方同意的交易而獲得的除外。你們不要自殺,真主確是憐恤你們的。(4:29)
《古蘭經》有關商業、商業道德的言論還有不少,這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過,僅僅這部分就能凸顯出伊斯蘭教的特點。放眼其他宗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儒教,雖然都有獨特的經典,這些經典也會涉及社會、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關於商業方面的內容罕見。儒家經典的「四書五經」,僅一兩句涉及生計與財富:「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佛教經典可謂汗牛充棟,但除去「佛三身說」中的「應身」可以應大眾的根性、機緣而顯現各種身(包括變為商人)以方便渡化信眾[6]之外,再無商業內容。道教典籍,包括老莊著作等,並無這方面的思想。基督教《聖經》基本也是一樣,儘管德國宗教思想家韋伯儘力尋找,但只是發現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有一定的聯繫。換言之,上述宗教並無直接討論商業的言論,只有部分言論可以推演出與商業倫理的聯繫。可見,在世界五大宗教中,只有伊斯蘭教的《古蘭經》有許多商業的內容,只有穆聖是商人出身。於此可見,商業文化是伊斯蘭教文化的根本或根本特徵之一。
① 按照日本學者井筒俊彥的詮釋,這裡的「成功」主要指商業的成功或繁榮。
二
作為伊斯蘭教文化的繼承者,回族民眾自然也繼承了商業文化的特質,商業文化成為中國回族文化的根本特徵之一。所謂「根本特徵」,首先應該是普遍具有的,不是一部分人具有,另一部分人不具有的。換言之,其特徵應具有普遍性。其次,應該是能夠區別於其他文化的特徵,或者說是極具個性的特徵。最後,應該是恆久的、不變的。每一民族的文化自然具有許多特點、特徵,但不是所有的特徵都能夠成為該民族文化的根本特徵。只有那些經久不變、穩定的特徵,才是根本的。所謂「之一」,是指這種根本性的特徵是不排斥其他特徵的。
這裡以一些個案證明上述觀點。筆者曾經作過東部地區流動人口,尤其東部地區流動穆斯林人口的調查研究[7]。在調研中發現,從改革開放以來,尤其2002 年國家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政策出台以後,數以百萬計的流動穆斯林從西部來到東部謀生,謀生手段主要是拉麵、清真餐飲,以及相關的商品批發、運輸貿易等。現在放眼望去,在東部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見到蘭州拉麵、清真餐飲的「身影」。這便引起人們思考,為何漢族農民出來謀生多在工礦領域(即工廠、礦上),而回民卻都在商業領域(即拉麵、餐飲業)?經過十多年的經營,絕大多數的流動穆斯林不僅維繫了全家的生計,而且在城市中有了較好的發展(他們具有固定的餐飲店、居住地以及穩定的收入);而在工廠、礦上謀生的漢族民工,大多只能生存而難以發展。總之,為何他們擇業的領域不一樣?目前生活狀況不一樣?西北回民就身體素質而言,普遍比較強壯,具有西北漢子的特點,他們完全可以像漢民一樣憑力氣掙錢。可是,從進入城之日起,他們就希望獨立從商,希望直接面對市場賺錢,而不像漢族民工,總想在工廠、礦上,依附老闆或工頭賺錢。一個是獨立,一個是依附;一個是直接面對市場,一個是間接面對市場:其結果(收入、住房、發展空間等)之懸殊自在預料之中。至於他們的教育程度、勤奮程度等等,都是次要的。那麼,為什麼流動穆斯林有這種獨到的見識,有獨立經商的勇氣?筆者覺得還得從他們的文化特性中找原因,找差異。換言之,流動穆斯林與生俱來的從商的特性或基因,以及東部的市場環境給予的便利與空間,使他們大多發展順利。可以說,回族先天的商業稟性、特點,是他們不同於漢族的一個重要標誌或根本特徵。這裡補充一點,如人所熟知的,市場是需要眼光的,西北流動的穆斯林恰恰具備市場眼光。別的不說,就說他們發現東部城市或者經濟發達的地區具有拉麵市場,就是了不起的眼光。南方人基本上以大米為主,麵食為輔,部分人甚至吃不慣麵食。流動穆斯林偏偏來南方做麵食,並且做出了這麼大的市場,真是匪夷所思。這種獨到的眼光難道不是回族特性的顯現嗎?或許有人認為,漢族也有喜歡經商的,比如浙江的溫州商人,他們也具有從商的特質或潛能,而且經商的業績也很顯著,有的甚至超過回族,可見,商業文化未必是回族的文化特性。其實,這是誤解。漢族人口十多億,從事各類工作的人都有,都可以找出一大批。他們的數字再大,在漢族人群中也只是一小部分,一小部分人的特點,怎麼能成為漢族的普遍特徵?!而回族從商則是整個族群的特徵。俗話說:「回回兩把刀,一把宰牛羊,一把買切糕。」這種說法雖不盡全面,不盡客觀,但是,也描繪出了回族大眾普遍的從業方式。總之,由於普遍性的原因,商業文化完全可以成為回族根本性的文化特徵,卻難以成為漢族文化的根本性特徵。
這裡,一方面說與生俱來,一方面又說是文化的特徵。前者近乎先天,後者近乎後天,彼此似乎矛盾。實際上,回族這種文化特徵,確實兼有先天後天的意味。說先天是因為這種特徵具有稟性的意味,說後天是因為文化熏陶或熏習畢竟是出生以後的事情,是周圍文化環境對人的影響。總之,這就恰似一粒種子,部分依賴先天,部分依賴後天。回族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至唐朝來華的大食商人,以後雖然職業分途,然而從商業者居多。家庭的傳承,社區的影響,使他們更易把握從商的技能,並在市場里找到獨立的空間,生存並富裕起來。由於這種重商的習慣與教義有一定的聯繫,與四周的文化環境、家庭的身傳言教也有相當關係,所以,我們將其視為回族文化的影響,並視之為回族文化的根本特徵之一。
此外,回族千百年的居住格局也能夠印證這種文化特性。在中國絕大多數城鎮里,清真寺、市場、回族社區,這三者是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的,以至形成一種固定的格局,最為典型的是西安回坊、北京牛街等,進而也構成了回族生活的三個重要環節:禮拜、經商、居住。這種格局是自然形成的,雖經歷千百年而沒有多少改變(只要政府不強行拆遷)。筆者曾詢問過西安回坊的歷史,當地的居民雖然說不出它起於何時,但感覺它一直存在著。若按照清真寺來推測,自唐朝以來,它一直聳立在那裡。其他城市的回坊、市場、清真寺的格局雖不一定都建立於唐朝,或有明清時期的,然而也一樣歷史悠久。可見,這三者連成一體的格局歷經歲月而恆久不變。當然,中國這麼大,某些城市、某些地區的這種格局也不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它們也會隨著歷史的發展發生一些變遷,究其主因大多是商業中心地發生了轉移。京杭大運河沿岸的清真寺的興衰就是例證。當運河成為南北運輸主要通道時,運河沿岸的商業也比較發達,如江蘇的淮安、山東的濟寧等地。當時,回族大多居住在運河沿岸,清真寺也建在這裡,故而形成了市場、清真寺、回民區三者相互聯繫的格局。當公路、鐵路成為南北運輸的主渠道以後,市場自然地轉移到公路、鐵路兩邊。接著,回族社區也開始了轉移。不久,新的清真寺也在新的地區聳立起來,而留在運河沿岸的清真寺則門可羅雀①。換言之,當新的(三者相聯繫)空間格局形成之後,舊的空間格局也發生變化。目前,這種狀況又重現在新型的商業城市(如廣東的深圳、浙江的義烏)中。大家只要關注一下這些城市的市場、回民居住區、清真寺的歷史,便一目了然。當然,在變化中又顯現出不變的規律,即格局的地理位置或有一定變動,但三者聯繫的格局基本是穩定的、不變的②。
國外的中亞、阿拉伯地區,也基本是這樣一種格局,即清真寺外圍是一個大巴扎,而清真寺、巴扎、穆斯林社區是連成一體的。不同的國度都存在這種相似的格局,這是相互借鑒的結果,還是自然形成的結果,需另文探討。它們的並存確實反映了宗教、市場、穆斯林之間的緊密關係,即穆斯林的生活離不開商業,也離不開宗教。阿拉伯、中亞是這樣,中國也是這樣。如此一來,更加印證了中國的伊斯蘭教也是一種以商業為根本性特徵的宗教,中國的回族也是以商業為根本性特徵的民族。
① 最為典型的是山東濟寧的清真順河東大寺。濟寧曾是運河旁的商業重鎮,居住在這裡的回族商人很多,順河東大寺規模可以證明。這座清真寺現在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大殿能夠同時容納一千多人禮拜,最令人驚嘆的是,大殿21 扇高5 米的大門,全都是金絲楠木雕琢而成的。金絲楠木可是極其名貴的木料,(該寺初建於明初,清朝時又重新擴建。)能夠製作這樣的大門,花費的銀兩絕非小數。現在商業中心轉移了,留下的只是這座文化遺產。可見,市場的作用或功能是巨大的。
② 過去,學者對於城市回坊格局中的市場作用不夠重視,或是根本不理解,以至對於城市回坊生活格
局特點的概括,就一句話——「圍寺而居」。實際上,這種概括是不全面的,因為這裡只是考慮了清真寺與回坊的關係,沒有考慮到市場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筆者以為正確的表述應該是兩句話:一句是「圍寺而居」;另一句是「依市為生」(即依靠市場謀生活)。合而言之,中國的穆斯林是「圍寺而居,依市為生」。這樣的表述就將清真寺、市場、回族社區這三個環節都考慮進去了。這才是中國城市回族生活格局的正確表述。
三
既然回族文化是以商業為特徵的文化,那麼此種商業文化與其他商業文化相比,有無獨特的個性或特點?回答是肯定的。首先,其經營的領域不能違背伊斯蘭的教義。比如不能進入教義禁止的行業,如高利貸以及其他以錢生錢的行業。所以,在歷史上很少見到回族經營當鋪、錢莊,現在也基本延續這個慣性,不涉足證券、期貨、股票等。與此相對,從猶太教、基督教派生出的文化不僅不反對,而且鼓勵信眾進入這些領域,以至銀行金融業的傑出人物中具有猶太教、基督教背景的人較多。儒家商業文化大致相似。儒家對於商業領域並無什麼特別的禁忌或限制,涉足這一領域的人較多,佼佼者不少,失敗自殺者也不少。回族文化重視實業,重視產品製造與貨物運輸。在允許進入的行業,也不得違背教義或教義精神。《揚州伊協簡訊》最近報道了一位做牛肉生意的李姓回商。李老闆是一位回族,他宰牛堅持按照教法要求,牛肉不注水、有刀口,所以很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生意一直很好。一年臘月,因為連續雨天,冰凍,交通受阻,活牛無法運進,但又因為臨近春節,牛肉銷售量不斷上升。這時當地一位冷庫老闆找到他,推銷自己的牛肉。李老闆問道:你的牛肉有沒有注水,有沒有刀口?冷庫老闆說這年頭誰管這些。李老闆答道,這怎麼可以呢?冷庫老闆又說:「我不說,你不說,誰會知道! 再說春節快到了,生意這麼好,還愁賣嗎?」李老闆板起臉:「對不起,我是穆斯林。我寧可無牛可宰,也不賺昧心錢。」[8]這種不賣注水牛肉的做法,體現出回族的文化精神。需要補充的是,這樣境界的回商在各地還有許多,他們文化程度可能不高,但都能自覺遵守教義或教義精神。對比一下,其他商業文化卻沒有上述限制,顯然這是回族文化的個性或特色。
其次,依靠獨特的社會資本。其實,每個行業都有社會資本,可是,各個商人群體的社會資本是不一樣的,其經營的後果自然不盡相同。在經營領域的上下線或前後環節——產地、生產、運輸、銷售中,回族商人盡量依靠自己的社會資源,尤其是穆斯林之間的聯繫。大致說,回族企業絕大部分社會聯繫網路的成員是穆斯林,其次,才是同鄉、同學等。因為,穆斯林內部有相通或相近的規範、習俗、規則等等,彼此交流起來、互動起來比較容易,也易於建立比較可靠的合作關係。比如,民國時期回族主營的玉石、皮毛行業,就是這樣。中國玉石大多出自新疆、雲南、青海等地,這裡是穆斯林聚集地,與他們建立牢固的夥伴關係,可以保障貨源供應。中國的皮毛多來自西北,這裡穆斯林也很多,且擅長皮毛加工。故而,沿海的穆斯林商人與上述地區的穆斯林建立並維繫著良好的關係,成為社會網路的重要成員。於是,這兩大行業一度為回族商人壟斷。目前,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商業領域更廣了,行業更多了,可是回族們的社會網路依然以穆斯林為主,這點沒有變化。筆者曾調研過流動穆斯林的拉麵店,獲悉這裡的牛肉、辣子、麵粉等都由同鄉供應。例如河州的拉麵店由河州穆斯林供應,化隆的拉麵店由化隆的穆斯林供應。這樣分工合作,有利於把東西做得精細,也有利於降低成本。如此一來,味道好、價格低廉的拉麵,當然能夠吸引大量顧客。顧客多了,收入也就增加了,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以至於越做越好。另一方面,餐飲業的顧客較雜,也會因小事起糾紛,因此,這裡的拉麵店又成立了諸如西北聯絡組一類的通訊網路,一旦遇到糾紛立即進行聯繫,在很短的時間裡,把同鄉招呼過來。由於穆斯林人多心齊,許多糾紛都能夠獲得化解[ 9]。歸納一下,這些回族生意人依靠的社會資本可以劃分為兩大系統:一是生產經營系統里的社會資本,一是社會治安領域的社會資本。回族生意人就是依賴這兩方面的網路(成員主體主要是穆斯林,或者說只要可能,一定選擇穆斯林),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領域,經營得一直比較穩定。或許有人認為,漢族商人也能建立這兩方面的聯繫網路。是的,漢族企業也可以,或者已經建立了上述兩方面的社會網路,但是,運用起來效果不確定,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不好。其中的關鍵在於網路的基本成員(同鄉、同學、親戚)能量大小,以及彼此關係的親疏。若是這些人能量很大,而彼此關係又很好,效果不言而喻,否則,則效果不好或不甚好。譬如某餐飲店出了糾紛,發出信息請求幫助,結果卻令人失望。在漢民社會,若不是親屬,基本不會趕來幫忙。其他領域也大致相似。漢族社會裡雖然也存在約束規則或約束機制,但是個體之間沒有信仰作為憑藉,沒有因果報應作為依靠① ,加之家族意識極強,故而這類(除非經濟利益緊密相關)社會網路往往難以發揮作用,或是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再者,專一而求精的工匠精神。回族多年來似乎一直是市場的幸運兒,他們雖不大富大貴,但大多數也能維繫自己的生計和事業。市場為何青睞回族商人?實際上,這與其對技藝的求精而持之以恆有關。從歷史上看,回族經營餐飲業的居多,清真餐飲一直是他們固守的「陣地」,教外人幾乎難以理解清真餐飲裡面種種有形和無形的限制,故難以在清真領域內獲得機會。如此一來,清真餐飲就為回族贏得了生意或生計的空間。這個空間一直存在著,至今沒有什麼改變。或許是祖上的原因,他們對於牛羊肉以及雞鴨之類的物品的製作非常在行,以至做出了許多的品牌,如南京的蔣有記鍋貼、韓復興鹽水鴨等等。各地這樣的品牌都很多,名聲也很響。不過,回族做餐飲也不面面俱到,基本只做一行,甚至只做一種食物。比如,洛陽某回族擅長羊雜湯,幾十年乃至在人們有限的記憶里,一直製作羊雜湯,以至越做越精,名聲越來越大。他一直固守羊雜湯,絕不涉足其他門類。南京有位回族擅長鹽水鴨,幾代人都在製作鹽水鴨,至今如此。在外人看來,每天加工並經營一種食物,工作難免單調、乏味,為什麼要一直堅守?其實,這個領域的入行門檻很低,只需少量資金就可以做起來。可是,要做到顧客喜歡你的食品,喜歡你食品的口味,沒有長年的摸索不行。做出好口味,且能打出好品牌則更難,沒有一代乃至幾代人的積累也不行。若是祖上把這一切都做到了或做好了,後代不去繼承或者在其手裡喪失了,實在是不孝子孫。這份責任心或孝心,使他們一代一代地堅持並傳承下來了。或許就是這樣的堅持,在創造美味食品的同時,又造就了一位又一位的「大師」「工匠」。我們的近鄰日本也是一樣。在餐飲業中,這類人數十年甚至幾代人堅持一門手藝或一門技藝的也很多。例如一位國寶級的大師,擅長的技藝就是做壽司的米飯,60 年來一直是煮飯。由於加工的米飯,色澤、口味無人能比,被譽為「國寶」。日本文化非常重視「匠人」精神,故而這類人才層出不窮。聯想起來,回族商人的堅守或恆心,除去市場因素、家庭因素之外,應該與獨特的文化精神(財富觀)有關。孟子認為,普通百姓是先有「恆產」,才有「恆心」。換言之,「恆產」是「恆心」前提條件。回族商人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們是先有「恆心」,然後才有「恆產」的。也就是說,「恆心」成為「恆產」的前提條件。這確實與漢族不同,也說明了文化的獨特。當然,不管怎樣,回族商人這種精於一技、傳承一技的工匠精神,既能為自己謀得生機②,又可以為大眾提供優質的可口食品,實在值得倡導。
最後,對於財富的理性態度。回族商人獲取財富以後,對於財富的態度是理性,是富有愛心的。教法規定,凡有合法收入的穆斯林家庭,須抽取家庭年度純收入的2.5%,用於賑濟窮人或需要救助的人。天課經由清真寺、伊協等機構,用於慈善或其他的事業。基督教商人、佛教商人以及普通商人,也經常進行慈善活動。可是,他們之間是有區別的:伊斯蘭教對於天課(乜貼)有具體數額規定,其他宗教則無。這個具體的規定對於穆斯林商人而言,恰似一個底線。有了這個底線,慈善工作就有基本的保障,運行起來也比較有力。當然,慈善不至於此。換言之,伊斯蘭教的慈善觀,是有底線而無上線的,若是有能力捐助更多,當然也歡迎。回商從經營一開始就具有正確的社會財富觀:經營的企業、餐飲業雖然是私人的,可是獲利的財富確實是社會的;每一個體對於其他穆斯林兄弟都有幫扶的責任。故而,對於財富的處置理性且有愛心。在社會裡,也很少見到不負責任的自殺者、「跑路」者。這較之於普通私企對於財富無止境地追求,以及獲得以後揮霍無度,是根本不相同的。
總之,伊斯蘭文化是以商業為根本性特徵的文化,回族文化是繼承並發揚了這種根本精神而形成的一種民族文化,廣大的回族商人(包括企業家),不僅僅是生意的擔當者,也是文化的承載者③。他們的努力、堅守、成功、傳承,既濃縮了回族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歷史軌跡,又顯現了回族文化精神的光輝。這就是回族文化的個性之「美」,這就是值得大家讚揚的「美」④。
當下,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市場經濟的構建與完善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回族重商的精神文化完全可以為此項偉大事業提供精神支撐。具體而言,回族文化中的重視市場經濟、重視實體產業、重視工匠精神等,都與當下政府倡導的一系列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非常合拍,完全可以為這方面工作的開展提供傳統的文化資源。作為學者應該聚焦以商業為基石的回族文化,儘力挖掘其中的積極內涵,收集不同行業的回商企業和回商典型,出版研究他們的論著,為振興中國的實體經濟,為增強回族的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① 義烏有一實例:阿拉伯商人與回族商人在生意中常常因價格高低發生爭執。一次,阿拉伯商人把《古蘭經》放在桌上,要求回族生意人對真主發誓,這是最低價格。一下子,就消除了虛高價格。顯然,對穆斯林而言,信仰的作用是巨大的。
② 市場競爭無論如何激烈,這樣的技藝都能使他們在市場獲得生存空間。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如此。因為,對於獨特美味的追求源自人的本性。
③ 本文的「回商」,不僅指回族的商人,更指具有回族精神的商人。
④ 民間總有人以為尚武是回族文化的一個特點。其實,尚武既不是伊斯蘭教文化的核心精神,也不是回族文化的根本性精神。而民間流傳的沐英、胡大海、大刀王五等事例,以及說什麼「太極十年不出門,(回族傳人的)八極一年打死人」,別說史實是否可靠有待商榷,縱然可靠,也會引起漢族擔憂:總是宣揚、吹噓這些。回族精英應該清楚自己文化的根本,應該清楚與異民族相處之道。
參考文獻:
[1][2][日]井筒俊彥.イスラーム文化——その根祗にあるもの[M].東京岩波書店,1991.25.26-31.
[3][4] 劉智.天方至聖實錄·年譜[M].北京:中國伊斯蘭教協會,1984.71-79.
[5] 馬堅譯.古蘭經[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本文的《古蘭經》皆依據這個版本,故不一一註明。
[6] 吳汝均.佛教的概念與方法[M].北京:世界圖書公司,2015.17-18.
[7][9] 季芳桐.東部城市流動穆斯林人口的結構特徵與就業狀況研究——以天津、上海、南京、深圳四城市為考察點[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8,(3).
[8] 揚州伊協簡訊[Z].2017-11-30.
作 者 簡 介
季芳桐,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導。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劉智《天方性理》整理、翻譯、研究」(項目編號:15AZJ005)的階段性成果。
推薦閱讀:
※這三大面相特徵的女人,心思複雜深沉,心機婊一個!
※普洱茶(熟茶)散茶傳統等級劃分標準及其品質特徵
※處暑:12屬相的運勢特徵是啥?
※「奉子成婚」的八字特徵
※人有教養的十大特徵,好人品,好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