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信,是過多的「寵愛」出了問題。嘟爸有感而發,連夜作文。
當你跟孩子相處的時候,請時時按捺住想要寵愛他、想要照顧他、想要替他代勞的衝動吧!把孩子想像成別人的孩子,用旁觀者的眼光去看待,你也許會冷靜很多。
春節至今整整一個月了,想必很多父母都經歷了一個難忘的「撥亂反正」期。
過年孩子回老家,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裡被照顧得無微不至,進而無法無天、無法管教,跟平時在三口小家庭時判若兩人。他真正做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實現了「恃寵而驕」的終極境界。兒子雖然從五歲開始在家獨立洗澡,但是一到姥姥家,他每次都要求姥姥搬出大浴盆幫他洗,自己只負責玩水就好,輕鬆又開心。他也很喜歡被人喂飯,因為不用跟筷子較勁比自己吃輕鬆多了。這裡沒有貶低和指責老人的意思,作為父母,我們何嘗不願意給孩子多一點再多一點的寵愛呢?但他總要學會自己洗澡、自己騎自行車、自己用筷子……獨立生活的過程本來就充滿挑戰,作為父母的我們實在是太了解這其中的艱難。於是才總是會心太軟,把孩子獨立做事的時間往後拖一點再拖一點。
我們帶孩子出門旅行的時候,每次大家都要一起收拾行李。兒子自己挑選要帶的玩具和書,自己收拾到他的專屬包里——專屬的意思是這個包從始至終都要自己背。記得有一次去爬嵩山時候他不聽勸告執意要帶五六本書還有一個巨大的汽車玩具,後來無數次撒嬌耍賴無效後,硬是自己背著這些累贅登上了山頂!
讓我們狠下心來像是無情的後爸後媽拒絕幫忙的原因,是因為知道寵愛也是一種傷害。
有人總結說,中國的家長教育孩子簡言之就是「小時候慣著,長大了管著」。其實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就是孩子自己沒有能力管好自己,得由父母替孩子負責。小時候慣著,是家長雖然覺得孩子不行,但是自己行,能給孩子「平事兒」,能幫他堵上所有的簍子;長大了管著,還是家長覺得孩子不行,但是家長也不知道應該解決各種麻煩,所以就禁止孩子去冒險,千萬別出幺蛾子。
當你以寵愛為目的,對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包辦的時候,你就決定了他的好惡、取捨和未來。如果在玩什麼玩具、怎麼玩、跟誰一起玩,該吃什麼飯、怎麼吃這些小事上孩子體驗不到控制感和成就感,他很難產生真正的自信心和正確的自我認知。如果你過多地關注他、保護他,但他從來沒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話,他就會把所有成功歸為自己、把所有失敗歸結為別人和外界環境。一旦他從這個被眾星捧月搬圍繞的小群體里離開,獨自面對挫折、失敗和冷遇,難免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我們為什麼寵愛孩子?因為我們在潛意識中把孩子視為自己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好、最寶貴的那一部分。孩子就像我們的放大器,折射出我們是如何感受並應對這個世界。
最後,當你跟孩子相處的時候,請時時按捺住想要寵愛他、想要照顧他、想要替他代勞的衝動吧!把孩子想像成別人的孩子,用旁觀者的眼光去看待,你也許會冷靜很多。
推薦閱讀:
※父母僅憑五行婚配表就說我跟我男朋友性格不合,怎麼說服?※在日本留學時帶父母一起旅行是怎樣一種體驗?※留學生怎麼有效地回報父母?※怎麼說服父母不要總是囤積物品?※為什麼在現在的中國,越富裕的家庭,子女學理工類專業的比例越低?
TAG:父母 | 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