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強國包圍的「夾心餅乾」國, 為何200年屹立不滅? 答案四個字
有一個已經消失的民族,全民尚武,以戰死沙場為榮;有一個王朝,立國近200年,先後與同時代的宋、遼、金、蒙古相抗衡,卻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被久久遺忘,《二十四史》里沒有它的一席之地。
這個尚武的民族叫党項族;這個神秘的王朝,叫西夏。
圖:西夏王陵大門,四個字是西夏文:「大白高國」
一、
一千年前,中國西北的歷史版圖上,有一顆璀璨的星。
北宋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在首都興慶府(今銀川)稱帝,國號「大夏」,又稱「大白高國」——因為党項人崇尚白色。
圖:西夏王陵中的歷代皇帝雕塑
宋人因其在西方,稱之為西夏。
西夏國有多大呢?
看地圖我們就知道:它的疆域範圍包括今天的寧夏,以及甘肅、青海、內蒙的一部分,囊括了河西走廊,不能算彈丸之國,但是國內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
西夏國的地理位置如何?
險惡之極的四戰之地。夾在回鶻、吐蕃、宋朝、遼朝、金朝、蒙古諸強之間,像一塊人皆可食的「夾心餅乾」。
圖:西夏險惡的地緣環境一目了然
西夏國的經濟如何?
党項族是游牧民族,經濟主要是畜牧業、農業為主,對外貿易要看中原王朝的臉色,比如北宋與其議和時開設的榷場。
西夏國有多少人口?
西夏的人口,最多時不超過300萬,最少時只有120萬。而周邊諸強國:遼朝在300萬-800萬之間,金朝的人口超過5000萬,宋朝更是最高達一億。
那麼,問題來了。
如此弱小的王朝,為何能與強大的宋、遼、金鼎足而立?要知道,西夏國先後歷經10個皇帝,國祚190年,如果加上奠定根基的拓跋思恭建立夏州政權,長達347年之久,比宋、遼、金立國的時間都長!
小小的西夏,憑什麼屹立不倒?
二、
答案四個字:敢戰!敢死!
從零星的元代党項人後裔資料記載看,党項人的相貌普遍「面色黎黑,善騎射,有身長至八九尺者。」也就是說,党項人身材高大魁梧,典型的西北車軸漢子。
圖:党項族民風剽悍,逐牧草而居
史料記載,党項族「民俗勇悍,其民習於用兵,善忍饑渴,能受辛苦,樂斗死而恥病終。此中國(宋朝)之民所不能為也。」
樂於戰死,恥於病死。這是何等剽悍的民族!
西夏人民風質樸,講義氣,講鄉情,重然諾。《金史?夏國傳》稱:「民俗強梗尚氣,重然諾,敢戰鬥。」
不過,一旦得罪西夏人,他們又是最可怕的敵人。
圖:西夏士兵復原圖
《舊唐書?党項羌傳》記載:党項人「尤重複仇,若仇人未和,必蓬頭垢面,跣足蔬食,要斬仇人而後復常。」
仇人不死,蓬頭垢面吃糠咽菜也不在乎,一定要把仇人殺掉才算結束。
西夏人崇尚武力,人人會騎射,樂於戰鬥,以戰死沙場為榮,連民間歌謠都是這樣唱:「寧射蒼鷹不射兔,寧捕猛虎不捕狐。」
原始、豪邁、無畏,與漢族迥異,西夏人真的是難以想像的尚武民族。
三、
古希臘斯巴達人以全民軍事化聞名於世,斯巴達男人從20歲到60歲都是戰士。西夏比斯巴達更狠:男子從15歲到60歲,都要上戰場打仗。
西夏的兵制延續了游牧部落的傳統:全民皆兵,百姓和戰士二位一體,平時生產,戰時打仗。
據《隆平集·西夏傳》記載:「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備弓矢甲胄而行」,西夏的士兵除由官府發給很少的軍事裝備外,作戰時自籌糧餉。
糧餉從哪來?西夏物資貧乏,士兵只有通過掠奪境外財物來獲得,久而久之便培養了党項民族狼一樣的生活習俗,當時,北宋的邊界居民苦不堪言。我們熟悉的北宋名將狄青、韓琦、范仲淹、种師道,都是憑藉抵禦西夏成名的。
西夏的常備軍隊,共有50萬人,考慮到國家的總人口,實在是個非常可怕的數字。
西夏軍驍勇善戰,最著名的是他們的重甲騎兵——「鐵鷂子」。
圖:重甲騎兵想像圖
《遼史?西夏傳》記載:西夏騎兵「衣重甲,乘善馬,以鐵騎為前鋒,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落。」而《宋史·兵志》的記載更是栩栩如生:西夏「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雲飛。每於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沖冒奔突之兵。」
那個時代,重甲騎兵在少數民族政權都是王牌主力部隊,金朝有「鐵浮屠」,西夏有「鐵鷂子」,想想當時的大宋,真心不容易。
四、
戲曲影視里,有一出《十二寡婦征西》,說的是穆桂英等楊門女將出征西夏的故事。但這只是後人戲說,真實的歷史正好相反。
西夏女兵出征大宋。
有剽悍的男人,就有剽悍的母親和妻子。西夏兵制不限男女,正規軍中,有15%的女兵,這在中國歷代是絕無僅有的。
西夏的女兵部隊稱為「麻魁」,經常成建制地參加戰鬥,在與北宋的交戰中還有取勝的記錄,宋朝的記載上稱之為「寨婦」。
圖:今人演繹的「西夏麻魁」
更令人稱奇的是,西夏的皇太后也親赴前線打仗。
公元1081年,宋神宗興師伐夏,五路大軍兵逼西夏國都,危難之際,西夏的梁太后親率大軍抵抗,在六盤山永樂城一戰,大破宋軍。此外,西夏往後還有個小梁太后,也曾領兵作戰。
這等牝雞司鳴的事情,漢族政權做不出,難怪重視禮教的宋人蔑稱其為「西虜」、「西賊」。
五、
13世紀,是蒙古人的世紀,是其他民族的末日。
西夏人再英勇敢戰,在成吉思汗鐵騎的碾壓下,終於走到了盡頭。但西夏人頑強地把這一過程,整整拖了22年。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滅國無數,但偏偏碰到西夏這塊難啃的骨頭,六次征伐,整整22年,死傷了無數「草原雄鷹」,自己還中箭負傷,卻到死也沒親眼看到西夏滅國。
西夏人都是硬漢,其國人有句諺語:「心怯也別趴下,箭盡也別投降!」
因為太過仇恨,成吉思汗臨死前的遺囑是:「秘不發喪,等待夏主獻城投降後,將興慶府屠城!」
圖:成吉思汗臨終立遺囑
公元1227年,夏末帝在被圍程半年彈盡糧絕後,開城投降,西夏滅亡。蒙古軍大肆殺戮人口,將皇宮、殿堂、廟宇焚燒殆盡,此後還嚴令「講党項語、穿党項服、行其風俗者一律殺戮」,一度璀璨的西夏文明就此消亡。
官史,向來是後朝修前朝。但元朝史家只修了宋、遼、金,卻把西夏放在了《宋史》的「夏國傳」之中,有學者稱是因為西夏先後向宋、遼、金稱過臣,不算獨立王朝只算「藩國」,故進不了二十四史。
風哥則以為,是西夏人的敢戰,讓蒙古人的仇恨佔了上風:要滅,就把你滅到煙消雲散。
推薦閱讀:
※入華 20 年,奧利奧如何把一塊餅乾變成一個充滿想像力的世界?
※總有一種食物戒不掉
※六款簡單實用的家常餅乾
※弓奇給你上堂課:享壽餅乾精華成份解讀!
※daogrs烘焙食譜之蔥香蘇打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