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權理論」的荒謬——香港社會應理性正視中央與特區的政治關係

「剩餘權理論」的荒謬——香港社會應理性正視中央與特區的政治關係2014年06月11日 11:28:13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定淮 

    6月10 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其不僅對香港回歸歷程做出了回顧,對香港回歸以來落實 「一國兩制」的實踐情況進行了總結,重申了中央對於香港政策的連貫性,還特彆強調了「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

    對於白皮書(尤其是第五部分內容)的發表,香港社會肯定有人會感到大為驚詫,並冠之以「政策收緊」的信號,其實不然,中央對於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並沒有絲毫的變化,只是因為香港社會存在著對「一國兩制」的片面理解或誤解,中央才需要對「一國兩制」怎樣準確和全面理解做出闡釋。

    「九七」以來,香港社會中的確有一部分人是在曲解「一國兩制」方針政策。這不僅表現在對基本法所確定的香港政治制度的認識上,更為嚴重的是故意對 「一國」和「兩制」的關係進行偏離「一國兩制」政策和基本法的歪曲。「剩餘權力論」的提出就是明顯的例證,其目的在於否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權是中央授權的結果,並試圖在輿論上造成香港本身就是本源性權力的擁有者,以此來否定中央對於這一享有高度自治權地區的全面管轄權並避開香港特區作為一個地方區域對於中央的基本政治責任。

    香港是一個具有高度自由特性的社會,這種自由特性是香港保持繁榮的重要條件,但這種自由特性也存在一個問題,它在允許香港社民充分享有各種權利的同時,也為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物提供了方便,因此,香港社會內部少數敵視中央的人與外部勢力眉來眼去,不斷對中央政府發起挑戰,並竭盡辱罵、誹謗之能事,對國家主體實行的政治制度不斷做出攻擊。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地方區域對於國家主權的維護、國家安全的保障和國家的發展利益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然而,香港的反對派勢力卻利用中央對香港社會自由特性的高度包容和尊重,不斷歪曲宣傳國家安全立法會對香港市民所享有的高度自由造成傷害,並以此為由拒絕和無限期地擱置基本法所規定的第23條立法(即國家安全立法)。這構成了對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現實和潛在的威脅。

    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國家主體是一個正在走向法治的社會,在2017年實現香港行政長官的普選問題上如若本著理性態度,嚴格按照基本法的相關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於這一選舉所作出的解釋和決定辦事,香港的普選進程是可以平穩推進的,這無論是從政治上講,還是從法治的角度看,都是一種具有正當性的事,但香港的一批極端反對派人士卻要拋棄基本法和全國人大的決定另搞一套,提出要在行政長官候選人產生的問題上搞「政黨提名」、「公民提名」,並在中央明確指出這兩種提名方式有違基本法的相關規定和全國人大的相關決定的情況下,仍然威脅以一種具有潛在暴力傾向的「佔領中環」運動對中央政府施壓和對抗。

    在「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的從政者和治港者是需要遵守對國家效忠的基本政治倫理的,然而立法會議員的當選者中居然有人在進行宣誓時連「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誓詞都含含糊糊,甚至故意省略。這種情況不得不令人警惕。

    上述種種情況表明,香港極端反對派人士骨子裡就沒有愛國愛港的心態。其本質就是不願意理性地正視香港回歸後中央與香港之間十分明確的政治關係。在此情況下,中央以白皮書的形式全面詮釋「一國兩制」的政策內涵十分必要。白皮書的作用在於提醒香港社會中央和特區的政治關係是無法改變的,香港這樣一個地方性區域社會內的極端反對派人士要理性正視中央與香港之間的政治關係。

    (本文選編自中國網,原文地址>>)

推薦閱讀:

我是一個很理性的女生,時常會感到孤獨和痛苦,會抑鬱,交友會有選擇,只會交認為有價值的,因而朋友很少?
如何看待「成功的人說些廢話也有人當聖旨,而失敗的人說的正確的觀點也不會被認同」?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問題的真正核心,而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觀點: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
如何嚴密地思考

TAG:社會 | 香港 | 政治 | 理論 | 理性 | 關係 | 荒謬 | 中央 | 特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