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修靜對道教發展的貢獻
《上清經》的大批製作,開始於晉哀帝興寧二年(公元364年),出於道士楊羲之手。事實上,這幾個系列的道經,都是東晉中葉以後一些出身於士族的上層道士合夥成批撰造的。他們甚至把佛教的一些內容,如因緣業報、三世輪迴等說法拿了過來。一個道經系列常常是在師徒傳授過程中,不斷有人增擴、偽造而形成的。所以,專門傳授某一個系列經典的一批人,就成了一個道派。如主要傳播《靈寶經》的叫靈寶派,主要傳播《上清經》的叫上清派。
靈寶派的道經講祈禱請神,禮拜齋醮這些道教「法事」活動較多。所以這一派比較注重依靠這些公開的儀式活動進行宣傳,他們叫「教化勸善」。上清派的道經講思神誦經,服氣咽液等修鍊方術較多,所以這一派比較注重個人的修鍊實踐,也注重做好事、積功德等道德善行。 上清派的重要經典《黃庭經》,分內外兩篇,全名《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和《太上黃庭外景玉經》。這兩篇經行文風格不同,成書年代一早一晚,但宣揚的義理相近。《黃庭經》全書用七言韻文形式寫成,是一部宗教思想和醫學養生知識相雜糅的著作。它以古書中人身臟腑器官都有神明司守的說法為基礎,結合秦漢醫學理論,闡述道教神仙養生的理論和修道方法。書中講的主要有兩點,一是存思(相當於冥想)通神,二是服氣積精。 例如,它說臟腑神共有如下幾位:心神丹元字守靈,肺神皓華字虛成,肝神龍煙字含明,腎神玄冥字育嬰,脾神常在字魂停,膽神龍耀字威明。
(《心神章》第八) 古人不知道人的大腦是中樞神經之所在,認為七情六慾起於心,思維活動也起於心。所以漢字中與情志思維有關的文字,如「怨憤」、「思想」等等,都帶有一個「心」。也就是說,心是「靈」之所在;古人還認為,肝臟與眼睛相關聯;腎臟管生育後代。可見,這些臟腑神的名號多是根據對臟腑生理功能的基本認識而相應編撰的。臟腑之外,人身的各種組織器官和關竅筋脈也都有神司主。《黃庭經》說,這些神若離人而去,邪祟就可能趁虛而入,有關器官組織的生理功能就會失去。所以,要想長生不死,必須按它說的方法,在靜默中冥想身體內各種神的形象容貌,保持與它們感應相通。 另外,還必須堅持所謂服氣積精的修養方法。服氣,又叫食氣,分服內氣和服外氣。服內氣指的是服人體內的元氣;服外氣指的是服所謂宇宙間的元氣,如日精月華等等。積精,就是通過服氣而積蓄道教所說的生命精華——元精;同時,還應該注意不要浪費它,特別是在性生活方面要慎重。照書中的說法,服氣積精與存思通神是相輔相成的。 《黃庭經》在道教內丹修鍊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受到道教之外的人,特別是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珍視。到了陸修靜的時代,道教經書由於偽造濫傳已經被搞得十分混亂,真偽難辨。因此,需要人加以整理,弄清傳授源流,去偽存真。陸修靜到處搜訪道經,曾經「南詣衡湘、九嶷」,「西至峨眉、青城」,足跡遍布半個中國。從公元437年起,他著手整理《靈寶經》,編寫《靈寶經目》。公元467年從廬山入京,住在宋明帝(公元465—472年在位)為他修建的崇虛館中。明帝給他看朝廷收藏的楊羲等人手寫的《上清經訣》真跡,讓他整理出道經書目。宋明帝泰始七年(公元471年),陸修靜完成了這項工作,寫成《三洞經書目錄》。其中著錄道經和藥方、符圖有1228卷之多。
把各種道書編在一起,需要分門別類,還要講究前後次序。陸修靜整理經書,編寫目錄,奠定了後來《道藏》分類方法的基礎。《道藏》按「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類,就是在陸修靜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 三洞包括洞真、洞玄、洞神。洞真類收錄的是《上清經》,洞玄類收錄的是《靈寶經》,洞神類收錄的是《三皇經》。 四輔包括太玄、太平、太清、正一。這四部據說是為了輔助三洞而設,所以叫四輔。各部收錄的經典,在內容上有區分。 十二類是:第一本文,第二神符,第三玉訣,第四靈圖,第五譜錄,第六戒律,第七威儀,第八方法,第九眾術,第十記傳,第十一讚頌,第十二章表。陸修靜編寫《靈寶經目》時,將《靈寶經》分為這12類。後來的道士進一步把其他兩洞經典也按這種分類法編排。所以,現存明代官修的《正統道藏》,三洞各分12類,共有36部類,再加上四輔各部經典,內容更加豐富了。但魏晉以後歷朝道士們的著作,往往胡亂編入各部之中,顯得三洞四輔的分類名實不副,很雜亂。
陸修靜制訂和完善了道教戒律和齋醮儀軌,對後世道教的影響也很大。道教有一套約束入道的人的紀律,叫戒規或戒律。戒的內容主要規定道教信徒應該遵守的事項,律的內容主要是關於道士犯戒時的懲罰條文。道教還有一套很有特色的宗教儀式活動,叫齋醮,又叫道場、法事。齋和醮原本是兩回事。齋的原意是齊和凈,即祭神前使自己身心清潔,言行規矩,表示對神恭敬。齋法有好多種,如給神上供物品的設供齋,專門吃素的食素齋,不胡思亂想、一心向道的心齋等等。醮的原意是祭,即祭祀神靈,求神賜福免災。後來,齋和醮逐漸不分,成了一回事。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戒律和齋醮儀軌已有大的發展。北朝寇謙之最重視的就是戒律和齋醮儀軌。南朝流傳的三洞道經中,很多專講各種戒律,比如《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等,有的內容則照抄佛教的。這些戒律還需要充實、完善和規範化。齋醮儀軌方面的情形也是如此。 陸修靜綜合所了解的道教各派戒律和齋醮儀軌,整理出一套比較完整的規定。據《茅山志》記載,他寫的有關著作達100多卷。陸修靜不僅對各種道場的作法作了具體規定,還從理論上論證了齋醮的重要。他說,齋醮是修道求仙的根本,其他修鍊方法都不能與之相比。它上可以得道成仙,白日升天;中可以安國保家,延年益壽;下可以消災除病,救苦救難。要問為什麼有這樣的「神效」,陸修靜說,齋戒醮儀中禮拜、誦經、思神這些具體儀式都有講究。人的身體四肢、口舌和心容易成為病禍的根源。偷竊、殺人等壞事是身體四肢乾的;惡言穢語、是非爭端出自口舌;各種貪婪、怨怒惡念由心產生。人跪在那裡給神禮拜,能管住身體四肢;詠誦道經能管住人的口舌;老想著神的形象,能管住人的心。這樣,人就沒工夫幹壞事,也就剷除了損傷人壽的禍根,所以能得道成仙。這些說法中有的內容來自佛教。在陸修靜身上體現了道教各派相互融合的特點,也體現了佛道二教關係中相互吸收的一面。
推薦閱讀:
※兩宋墨花墨禽的發展
※陳鑫:中國太極拳發展史上一座里程碑
※芭比娃娃的發展過程是什麼?
※木材成業之路——水池鋪鄉的「木材王」:我靠木材發了家
※《易經》的存在與發展具有非凡的意義(第2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