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團組織要幫大齡青年「脫單」,那邊大學嚴辦男女過於親密,婚戀到底是誰的事?
唉,真是讓組織費心了。
全文31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幫助你發現更好的自己,找到最好的他/她,這件事,共青團義不容辭!ps:記得找到身邊的團組織哦。」5月17日,「共青團中央」官微如此說。
對此,網友們聞訊「奔走相告」:共青團要來「解救」大齡單身青年了。
據《錢江晚報》5月26日報道,浙江團省委正在籌備成立「婚戀交友事業部」,以幫大齡青年「脫單」。此舉更是引發關注。
大齡青年「脫單」緣何受到如此關注,背後又有怎樣的考慮和動因呢?
━━━━━
「青年婚戀」列入中長期發展規劃
5月17日,共青團中央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有關情況。
談到「大齡未婚青年群體」問題時,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賀軍科表示,對許多青年來說,等上完大學就20多歲了,再走向工作崗位,再建立起基本的一些基礎,可能就到了二十五六歲才談婚論嫁。同時,由於青年工作、生活的方式跟以往相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大齡青年由於交往面相對來說比較窄,遲遲找不到對象這些事也是存在的。
他說,團中央認為,關於青年的婚戀是青年發展中的大問題,所以《規劃》把「青年婚戀」這件事情列為十個領域之一。
北京一名團組織工作者告訴記者,青年的婚戀交友一直是各級團組織的一項工作。不過,以往婚戀只是服務青年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則把婚戀列為十個領域工作之一,體現了對青年婚戀的重視。
━━━━━
各地團組織既搭平台又組織相親
據《錢江晚報》5月26日報道,浙江團省委正在籌備成立婚戀交友事業部,幫大齡青年「脫單」。
浙江團省委工作人員表示,團省委將新設立婚戀交友事業部,目前正在進行人員和配套的準備,按照計劃最快在6月份成立。
這個部門的任務很明確,就是聚焦單身青年的婚戀交友需求,搭建青年婚戀交友服務平台,建立單身青年資料庫,並在事業部專業工作人員的組織引導下,定期開展婚戀交友活動,引導單身青年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而在河北,團省委組織專家根據《規劃》的內容,制定了《河北省青年發展需求調查問卷》,以摸清他們在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戀等11個方面的需求。同時,針對11個地市成立督導調研組,就貫徹落實《規劃》等交換意見。
目前,共青團有面向青年的互動社交平台「青年之聲」,全國各級團組織已建成5847個「青年之聲」,涵蓋團中央、省市區縣、高校和企業團委等,青年用戶超過980萬。今年,團中央「青年之聲」將聯合更多社會組織開展多種主題的單身青年社交活動。
團中央「青年之聲」已聯合各領域團組織、社會組織等舉辦了18期單身青年聯誼會,服務青年近2000人,成功牽手115對,其中有的已經登記結婚。
與《規劃》的精神一致,一些地方已經提出要搭建青年交友平台。
除了「青年之聲」,各地團組織也會組織許多相親活動。去年8月7日,陝西團省委主辦青年牽手見面會,來自省直機關、國資、科技、國防等系統單位的300名青年齊聚現場,通過3分鐘約會、集體互動遊戲等環節,最終有18對青年男女對上眼緣,成功牽手。
山西太原團市委舉辦相親沙龍已有兩年,今年5月16日其發布消息,兩年來除了大型活動外,已在周末舉辦相親交友沙龍81期,服務青年3000多人次,幫助20多對青年喜結連理。
━━━━━
北京500餘青年匯每年服務萬餘人
在北京,500多個社區青年匯是服務青年的平台,也可以滿足青年的社交和相親需求。
姚瑤是朝陽區麥子店麥Home國際社區青年匯的社工,該社區青年匯每個月開展8至10場活動。在青年匯設計交友聯誼活動的初期階段,麥子店辦事處積極號召轄區內各企業大齡單身青年報名,其中不乏高精尖單位職工。去年麥Home牽手了8對。
據團市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北京的500多個青年匯,每年可開展交友聯誼活動540餘場,參與青年達到萬餘人。
另外,各團區委會組織一些交友聯誼活動,主要安排在520、七夕等時段。(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
團中央關注未婚青年,有大學卻嚴辦男女過於親密
結婚戀愛到底是誰的事?
近日共青團中央發話,表示大齡未婚是中國青年迫切關注的重大問題,團中央將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大齡未婚青年找到合適伴侶。廣大大齡未婚青年們聽聞此消息,深感組織的關懷備至。
但與團中央態度完全相反,另外幾則新聞最近也頻頻刷屏。根據媒體報道,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在校園內設置曝光台,專門用於曝光在校園公共場合擁抱、親吻等行為,一旦被發現存在此行為的學生,不聽勸阻者,還會被給予警告及以上處分。在另外某高校內,校內學生跟女朋友在校園內散步時有摟抱動作,被學校自律委員會的學生看到,在爭執間引發了衝突打鬥事件。
學生時代,我們大體都經歷過學校、家長的嚴防死守,生怕我們在跟異性交往中越雷池半步。但到了大學畢業,家長和社會則又馬上掉頭開始逼婚。過了30歲還沒結婚的,就「淪為」了大齡未婚青年,「剩男剩女」這樣的歧視性稱呼被堂而皇之地用在各大媒體頭條上。
於是,學生時代連異性的手也沒牽過的年輕人們,在踏入社會的一刻猛然轉頭,發現自己已經是大齡未婚人士,開始忙於相親,找個「搭夥過日子」的人。這樣的婚姻當然也可以白頭偕老,甚至可以很幸福地白頭偕老。但很多人也因此總覺得自己的生命里少了些什麼,缺了些什麼。如今婚外戀大行其道,其實也是該戀愛的年齡沒有好好戀愛的負面效應。
▲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設置「曝光台」,曝光校園情侶擁抱、親吻等親密行為
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被斷絕了「早戀」的機會,那麼大多數年輕人的戀愛其實都始於大學時期。我們對大學裡的校園戀情是不是應該有更多地積極引導而非曝光指責?在這樣普遍踏入戀愛年齡偏晚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適當地拓寬一下對「大齡未婚」的年齡定義?如同,早戀的定義也同樣模糊,到底幾歲戀愛才是「早戀」?
我們的成長教育中,其實缺失的不僅僅是性的教育,更是愛的教育。如何與異性自然的相處?如何恰當地向對方表達愛意?兩個人之間親密到何種程度可以考慮走入婚姻?家長和社會很少教給孩子這些關於愛的基本教育,而把絕大部分的心力都用在了防早戀和催結婚上頭。如果能在孩子出現感情萌芽時用引導代替責備,在孩子大齡未婚、甚至選擇不婚時用理解代替逼迫,我們對愛情與婚戀的理解,大概都會更順暢一些。
學生時代嚴防早戀,青年時代全家逼婚,看起來這是人生不同階段面對的不同狀況(雖然同樣無奈)。但實際上,背後都是對脫離集體秩序的恐懼。
學生時代,家長、學校、社會對你的期待是考試取得優異成績,升上優質的大學。於是,包括戀愛在內的,一切防止升學考試的行為,都應當明令禁止。考試升學是學生時代的「秩序」,是最大的正義。這個體制一旦運轉,它就會自動地排斥那些不服從秩序的人。家長擔心你輸在起跑線上,恐懼你被升學的列車遺忘,自然全力以赴地切斷一切干擾因素。
到了青年時代,走入婚姻則是最大的秩序。每個人都被捲入其中,滾滾向前,在這個過程里,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如果你沒有加入整個大潮,自然成為了秩序外的人。家長又會怕你被「落下」、被排斥,在擔心你「錯過了什麼」的恐懼中,一遍又一遍地催婚。
但是我們到底會錯過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人說得清。這是一個清華北大畢業生買不起學區房的時代,這是一個結了婚隨時會離婚的時代。但即使是這樣,整個社會的期望仍然是:不管怎麼樣,先考上「清華北大」再說;不管怎麼樣,先找個條件合適的人結了婚再說。
雖然我們都不知道這個叫做「秩序」的列車最終會開向何方,但眼看著它轟隆隆地向前開去,被丟在一邊、不在車上的感覺,卻還是實打實地令人恐慌。
每個人都期待著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當然也包括婚戀生活。不管是面對早戀的禁令,還是逼婚的壓力,我們都希望能夠婚戀自主,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
但這樣聽起來理所當然、政治正確的選擇,為何總是難以實現?
自由的背後往往意味著責任,更大的自由自然要求更多的責任。如果我們能交出自由,人生可能會輕鬆很多。學生時代乖乖地學習,青年時代適時地走入婚姻,一切都按照既定的軌道和外界的期待行進,自然少了不必要的困擾。而如果我們選擇不按照既有的劇本過人生,就需要更多的探索,探索的風險只有自己承擔。
從這個意義上講,那些敢於脫離秩序,做出不一樣選擇的人,其實是最勇敢的,他們沒有迴避自己生而為人的自由。有時候,我們喊著要自由,可當自由真正來臨的時候,很多人卻又懼怕自由。
事實上,我們社會中許多原來看似堅不可摧的秩序,正在慢慢地發生改變:考試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大學學歷也早已經不是求職面試的「免死金牌」,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丁克,都已經能被更多人寬容和接受。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正是因為對待婚姻和愛情謹慎、誠實的態度,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選擇匆忙走入婚姻。
並不是每個人都天經地義地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摸索,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那條軌道。你當然可以選擇走入秩序,也可以選擇待在秩序之外。無論哪一種選擇,只要是自己可以自主承擔的後果,都是應當被支持的選擇。因為這種自由自主的選擇,本身就已經需要巨大的勇氣。
無論戀愛與否,婚姻內外,但願我們都能擁有,配得上自由的勇敢。
文/張婷 編輯 走走
推薦閱讀:
※婚戀詐騙組織成員的自白:和你談戀愛的,是一個團伙
※零醬的二三話 遇到對的人
※婚戀不順時應該如何化解
※2018年各生肖年齡八字的最全最准婚戀運程寶典(單身汪必看)
※2013年婚戀調查:相濡以沫成最理想愛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