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小龍

李小龍動作之「快」

有說因李小龍動作之快,「攝影機按照正常速度拍攝,但是出來的效果非常模糊,他們迫不得已將轉速調慢,以求『真實』」!比較視頻中李小龍和其對手的節奏,李確實快。個人以為:李小龍觀擊劍而得來的快速滑步之步法,運用極度放鬆的肌肉在瞬間緊張產生爆發力。李小龍在與黃澤民比武之後,認識到自己步法和腿法因拘泥於詠春拳而有局限性,下決心研究一種優秀步法。瞬息萬變的擊劍手法當然有其與之相配的步法,擊劍步法也許是格殺中移動最快捷的步法,這引起李小龍和伊魯山度的關注。經過提煉後來糅進截拳道步法之中,可以看出李小龍為以快制快引進步法是獨具慧眼的。

李小龍出擊之「重」

閱李小龍著《截拳道之道》後以為,李小龍重拳重腿來自於對運動力學的領悟。李小龍最重視的是鞭擊力,強調運手臂如「鞭抽」,如果鞭無節則是「棒打」。李小龍其次重視槓桿作用,並強調側面形成發力直面、直線,經槓桿作用發力於手臂的重要。還有李小龍對發力時腳的步法理解非常到位:「當進步攻擊時,前腳在前手未接觸至目標前,不可落地,否則,身體在擊中對方前就不易前進,動作不靈。記住,利用後腳,踏地撐瓣,使出拳更有威力。」「前腳在前手未接觸至目標前,不可落地」應是最核心的東西,觀國外優秀選手擲鉛球時發力你就會認識到李小龍此語的正確,也好像在論述郭雲深半步崩拳的步法似的。但「前腳在前手未接觸至目標前,不可落地」容易被有些行家誤讀。「不可落地」之前腳私人以為:形如拗步崩拳時之步法,前腳是蹬地發力之後腳越前(崩拳全步動作)形成的前腳,最先的前腳成後腳且成重心腳,可以說是拖帶最先的後腳前移成前腳,在拳未觸及敵手前此拖移向前形成的前腳,腳尖可點地或稍離地但腳既不可落地,亦不能在此時躍起。李小龍說「手腳的配合均是手先腳而發的,銘記在心,手先腳發,時時不忘」。觀國外鉛球高手與國內鉛球國手發力視頻水平分水嶺即在此(拳有自秘只能概說)。李小龍還認為使身體前傾不轉腰的平行推擊力不是真正的打擊力。

李小龍對發力何以有如此深刻認識,而現在武者有海量的武術信息資料、海量的武術視頻卻也僅少數行家悟其要,原因在於李小龍本人就是其讚揚別人所說的「有些罕見的『天才運動家』」。試想,李小龍之父李海泉本是名角,武丑、網巾邊、二花面均表演精到,當然不乏運動天賦,李小龍自然有這方面的潛質遺傳,李小龍僅3個月大就在舊金山當地拍攝的粵語片《金門女》串演,18歲前已拍電影21部,電影是肢體表演動作藝術,李小龍又愛在街頭打架,贏得過香港恰恰舞冠軍,故身手動作的協調當然異於常人,且李小龍認為自己首先是一位武術家,其次才是演員,在截拳道中竭力開發人身力道與招法,達到身心肌肉配合協調如一,自然功力不同凡響。

李小龍擺樁之獨特

李小龍截拳道擺樁姿勢是:重手重腳的右手右腳置前,弱手弱腳的左手左腳置後,與一般拳擊姿勢站式相反。行家說有先發制人等妙處,另外前手出拳頻率肯定高出後手重拳不少,故以強手作前手。其實李小龍既從擊劍悟道,也難免不吸取其劍法。很簡單,劍只有一把且只能單手握,當然要用習慣的右手啦!當然李小龍早期的街頭鬥毆也告訴他,要第一時間給人以打擊而不是用先誘敵落空的太極式推手打法(當然也不排除有假動作和虛招誘敵),這種先隱忍後擊發不符合李小龍剛猛的性格,要儘可能先進攻甚至連續進攻,不容對方還手,即使防也是消截合一的打法。這些決定了李小龍為什麼用右手右腳之強前置擺樁!

個人認為的或許是李小龍功夫理論之微瑕

李小龍的身心論

李小龍說:「搏擊者的思考與動作需快如閃電,身體與心靈協調一致亦是搏擊的秘訣。」身體與心靈協調在李小龍看來可以具體到思考與動作的對應,然而激烈交手時對於對方突然襲擊意識思考就慢了,是條件反射(或者本能或者潛意識)運用自己平時所訓練招式。誠然李小龍過招中本能反應極出色,但似乎又處在想用主動意識去控制的心理中。應該說身心協調用本能與動作對應,比用思考與動作對應更切合實際。格鬥中李小龍是否過於強調主動意識思考了呢?還是筆者理解上有歧義?

李小龍的「松」「緊」論

繼續考證李小龍相關理論,李小龍認為對敵時「所要的放鬆是肌肉放鬆,不是意識或注意力放鬆」,意即在肌肉相對放鬆時精神意識卻是緊張的。看來李小龍有過於強調主動意識作用的頃向。還說「放鬆是一種身體狀態,但它卻是由精神狀態控制的」,「對付冷靜的拳手,自己需冷靜。遇到慌張的選手則自己的反應必須更激烈」,即是:遇到動作急促慌張的選手,李小龍選擇的不是冷靜,而是以快制快。看來李小龍在動作中認為主動意識很重要,好像沒怎麼在乎條件反射(或者本能或者潛意識)。設想李小龍打拳時,肌肉放鬆意識卻不放鬆很緊張,要到離對方身體寸許,才驟然緊縮肌肉產生爆發力擊出,誠然動作快速勁力猛烈,但有得必有失,還是會產生一些弊病的。

其一、過度放鬆則抗擊打力下降,李小龍防守嚴密是以攻代防,速度奇快故對方較少重擊到他,勿須額外練抗擊打力。以攻代防:如李小龍與香港演員洪金寶比試,洪的腿踢在半空,李的腿已經在洪臉上了,很快的;然而與石堅比試,李小龍連續幾腳被石堅躲過,最後一拳打在李臉上致鼻子出血,說明防守也有疏漏時,抗擊打力並非不重要。

其二、過分注重主動意識而忽略潛意識,容易使人的精神處於長期緊張狀態中,久之易有神志上的病態。李小龍性格急躁、火爆,某種程度上說亦是腦部腫瘤病變之誘因。在洛杉磯進行全身檢查,被初診為「腦部有問題」的李小龍拒絕對腦部的檢查。再由於他死前兩個月一度在公司昏倒,所以據推斷腦病與其死亡情況直接相關。誠然李小龍截拳道理論關於格鬥言論中,也說過一些須本能的反應之類的話,但潛意識中李小龍還是對主動意識過於關注的。他曾在《截拳道之道》中指出,「搏擊是用大腦的,而不是光用手或腳。這是真確無比的格言」。因為攻防中主動意識過於緊張,再加上自拍自演電影日程安排太緊湊而少休息,大腦長期超負荷思考工作,當然易使腦部致病。當然在戒備勢、出擊時肌肉的鬆緊,筆者亦有體會,意會反有言傳不能較好表達之時,從略。

李小龍滑步有時雙腳尖踮地

在《猛龍過江》中,李小龍與羅禮士演對手戲,李雙踮腳尖誇張的跳來跳去多為網友詬病,私下以為,雙腳一虛一實應可,勿需雙腳踮起以至飄浮。

李小龍動作重直線輕圓

受詠春拳中線理論、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理論影響,李小龍動作中除防守和鉤拳等需帶圓弧運動的動作外,攻擊中注重直線而幾無圓弧。收拳時要求「絕不可將拳放下,置低,必須養成由原來出擊路線收拳之習慣」。因為李是出手快收手亦快,好比快速衝出的車又毫不迂迴快速倒回一樣,車的磨損會加大,私下以為,拳的發、收皆原路直線,且無圓弧轉關,對於人會加速肌肉疲勞。圓固然不是最好,但橢圓、弧是可行的吧!拉長的「8」字可在直線和圓弧中很好協調,最好用「8」字迴環作拳的出擊和收回動作。 (文/ 唐 軍 )


推薦閱讀:

像李小龍的青蛙、像貓王的昆蟲、像希特勒的貓,大自然真無奇不有
李小龍有多厲害?為什麼說李小龍「不可複製」?
從成就票房神話的《戰狼2》,看新時代中國人的集體心理需求
李小龍的主要成就?

TAG:李小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