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些醫院都是西方傳教士建立的,你知道么?

 1, 廣州博濟醫院

   伯駕(1804年一1889年)在耶魯讀書時就過著虔誠的基督徒生活。從耶魯畢業後,他用3年時間讀完醫學和神學課程,1834年抵達澳門。伯駕的主要工作不是傳教,而是行醫,他希望讓中國人通過他的醫術來接近基督。1835年11月,他在廣州開辦了一家眼科診所,還附設了醫學院。醫院租用當地商人的樓房,具有一定規模,可以接納200個病人候診,收留40個患者住院。伯駕是近代中國基督教從事醫藥傳教之首位牧師,他的外科手術特別引起中國人的關注,妙手回春的消息常常不脛而走,在士紳階層中產生廣泛影響。伯駕1844年的報告表明,教會醫院成立6年中,共為1.2萬多名患者解除痛苦。

◆  ◆  ◆

  1855年,美國長老會嘉約翰(1824年-1901年)接管了廣州眼科診所,1856年,診所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被焚毀。次年,嘉約翰返美,入費城傑斐遜醫學院進修,並四處為重建廣州眼科診所籌款,購置了一批新的醫療器械。1858年年底,嘉約翰攜新婚妻子回到廣州,重建眼科醫院,1859年1月開業,正式命名為博濟醫院。嘉約翰自任院長長達44年,1898年,他在廣州建立了第一所精神病醫院,設立了西醫學校,為中國培養了第一代西醫大夫。一生為70多萬名患者治療,做過近5萬次手術,培養了150名西醫,編譯醫學書籍34種。

◆  ◆  ◆

  1887年,孫中山進入博濟醫學院學習,這所醫院現在叫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1859年1月,嘉約翰正式建立博濟醫院

 2,長沙湘雅醫院

   彼特金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就在一個基督教夏令營中籤了志願卡,表示大學畢業後到中國傳道。在他的鼓勵下,耶魯同學路思義和艾迪加入了志願者的行列。1892年,「耶魯三傑」大學畢業後,立即進入紐約的協和神學院接受神學訓練,並在附近的教會醫院中學習基本的醫護技術。

◆  ◆  ◆

  1896年夏天,艾迪和華特金分別動身前往印度與中國,路思義則拖到第二年的九月才帶著新婚三個月的妻子駛向中國。彼特金在保定府的南關教堂一邊傳教一邊行醫,路思義則在山東登州傳教。不料,風雲突變,1900年義和團事變,直隸和山東都是動亂不安的地區。1900年7月1日,義和團暴民攻佔南關教堂,殺死了彼特金與英國傳教士及其妻兒23人,同時被殺的還有100多名中國信徒。彼特金遇害的消息傳回耶魯大學後,校園引起了極大的震驚,一些學生決定將彼特金未完成的事業定為未來的人生目標。

◆  ◆  ◆

  1902年2月10日,耶魯一些學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Elen街七十三號的安生.史多克斯家中,由耶魯大學退休校長狄摩非主持的執行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Yale-in-China,簡稱雅禮會,正式成立,旨在赴中國興醫辦學,以此紀念彼特金,向他致敬。

◆  ◆  ◆

  愛德華·休姆(1876年-1967年)受邀來湘辦醫之前,在印度孟買行醫。雅禮會打動他來湘的原因是:承諾讓他辦一家最新式的現代化醫院,擇機再建立一所新型的醫科大學。1905年夏天,29歲的休姆攜家人來到長沙。他取了一個中文名「胡美」,並開始研習湖南風土人情和學習中文。

◆  ◆  ◆

  隨後,胡美託人以「劉先生」的名義,買下了西牌樓羅氏的「中央旅館」。1906年秋,「雅禮醫院」和「雅禮大學堂」在長沙小西門的西牌樓掛牌。首任院長鬍美和他的中文教員楊熙少在醫院門口拍下一張珍貴的合影。雅禮是「Yale(耶魯)」之音譯,1915年2月,雅禮醫院更名為湘雅醫院。原1911年11月胡美創辦的雅禮護病學校也更名為湘雅護士學校。這樣,「湘雅」形成了醫學校、醫院、護士學校三位一體的體系。

1906年秋,雅禮醫院在長沙小西門的西牌樓掛牌

 3,成都華西醫院

  1889年,在海德堡求學的年輕博士啟爾德(1867年-1920年),給加拿大衛理公會宣教協會的主席薩瑟蘭牧師寫了一封信。啟爾德在信中質詢教會,為何加拿大不去往華西,開啟宣教事業。他寫道:「對待海外宣教一事,教會理應定力向前,而非懼怯退縮。理應在華西這片異教徒的土地上,傳揚福音,樹立基督的權柄。」此後,教會派出宣教團,前往華西,播撒福音的種子。宣教團後來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海外宣教團體之一。

◆  ◆  ◆

  1891年,啟爾德帶著新婚妻子詹妮·福勒與牧師赫斐秋夫婦以及傳教士何忠義夫婦等人前往中國四川,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前往四川開拓華西教區。1892年,啟爾德一行初至成都,在玉沙街找了一幢民房落腳,隨即決定從創辦醫院著手,以擴大教會的影響。之後,啟爾德與斯蒂文森在成都四聖祠北街12號開辦了一所福音醫院,後有加拿大的余安赫爾和王春雨等醫生加入。該醫院由啟爾德主持,初名福音醫院,後定名仁濟醫院。由於限收男病人,故又稱四聖祠仁濟男醫院。同年夏天,成都霍亂流行,啟爾德的妻子詹妮·福勒染病去世。1895年「成都教案」中,該醫院被民眾搗毀。1896年秋,啟爾德又廢址上重建醫院。

◆  ◆  ◆

   1902年,四川紅燈教女首領「廖觀音」起事,四聖祠福音醫院再度被毀,1905年,啟爾德得到地方政府補助1500兩黃金,建成四層醫院大樓。大樓於1907年夏開工,竣工後的醫院大樓氣勢恢弘、建築精緻,為成都近代建築中的典範之一。1907年美國牙醫林則(A. W. Lindsay )醫生在仁濟醫院設立牙科診所,是為四川最早的牙科診所。由於林則醫術精湛,很快聲名大噪,求醫者日見增多。1911年林則在四聖祠禮拜堂左側修建獨立的仁濟牙症醫院,是中國現代口腔醫學的發源地,號稱「遠東第一」牙科。1913年1月30日仁濟男醫院在新大樓舉行正式開幕典禮,四川軍政要員、社會名流、外國公使、紅十字會代表等均前來祝賀。醫院與紅十字會簽定協議,作為紅十字會醫院,正式命名為「四川紅十字會福音醫院」。醫院採用收取富人診費以補貼窮人的辦法,對窮苦人「治疾不收半文,且資助錢糧」。

◆  ◆  ◆

   1907年美國牙醫林則(A. W. Lindsay )醫生在仁濟醫院設立牙科診所,是為四川最早的牙科診所。由於林則醫術精湛,很快聲名大噪,求醫者日見增多。1911年林則在四聖祠禮拜堂左側修建獨立的仁濟牙症醫院,是中國現代口腔醫學的發源地,號稱「遠東第一」牙科。1913年1月30日仁濟男醫院在新大樓舉行正式開幕典禮,四川軍政要員、社會名流、外國公使、紅十字會代表等均前來祝賀。醫院與紅十字會簽定協議,作為紅十字會醫院,正式命名為「四川紅十字會福音醫院」。1914年,啟爾德主導並參與創建了華西協合大學醫科,他登上講台,親執教鞭,講授生理學、眼科和化學等課程。本醫院成為學生臨床教學和實習的基地,這所當時四川最好的醫院,也就是今天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前身。除了成都四聖祠仁濟醫院,啟爾德還在四川境內嘉定等多地創辦了仁濟醫院。1920年,啟爾德回到加拿大休假,因染肺炎而不幸病故。消息傳到成都後,受他惠澤甚多的成都人,在祭祀孔子的文廟舉辦了中國傳統的祭奠儀式,以中國人的方式表達了對這位基督徒的敬意。

◆  ◆  ◆

仁濟女醫院建立於1896年,位於四聖祠附近新巷子,由加拿大英美會女佈道會創辦。創辦人為啟希賢醫生。啟希賢(1863年-1942年),多倫多大學聖三一學院醫學博士、化學碩士,1894年受女佈道會的邀請,作為一名醫學傳教士來四川創建女會。在成都,與啟爾德結為夫妻。她是在華西工作的第一位受過專門訓練的女醫生,其技術精湛,為各界人士所稱道,後參與創辦華西協合大學醫科,並擔任醫科教師,教藥理學、毒理學,直到1933年退休回國。

◆  ◆  ◆

「新中國」成立後,仁濟醫院和存任醫院合併為成都華西醫院。啟爾德夫婦創下的仁濟男女醫院,「仁濟」二字是加拿大基督教英美會對教義Love(愛)和Mercy(同情憐憫)的中文概括,以仁愛之心普世濟民。

成都四聖祠街仁濟醫院大樓

 4,蘇州博習醫院

  1882年5月20日,美國監理會派遣剛從美國醫學院畢業的醫療傳教士柏樂文(1858年-1927年)和藍華德(1854年–1921年)從紐約出發,取道英國,於12月2日在上海登陸,12月17日到達蘇州。

◆  ◆  ◆

  藍華德與柏樂文到蘇州後,即在蘇州城東部的天賜庄買了7畝墓地,在原有診所的基礎上創辦了博習醫院。1883年4月8日,醫院動土起建,11月8日,博習醫院正式開業。建成中式平屋8幢,分別作為門診室,內、外科病房,手術室、戒煙室、宿舍、洗衣房及廚房。當時設病床30張。據監理會刊物稱這是中國內地(不包括通商口岸)最早的一所正式西醫醫院。在開辦的第一年的門診量即達到7600人次,他自己也獲得「柏好人」的美譽。

◆  ◆  ◆

   柏樂文在蘇州博習醫院,將許多西方最新發明的技術,例如消毒法、麻醉術、x光機等介紹到中國,蘇州博習醫院是中國最早使用x光機的醫院。1888年,柏樂文又創辦了一個醫學班培養學生,當1901年3月,監理會在蘇州天賜庄創建東吳大學後,該醫學班在1904年歸併東吳大學,籌建醫學院。

◆  ◆  ◆

   1920年,柏樂文利用來自監理會、洛克菲勒基金及地方捐助的20萬銀元,拆除博習醫院原有中式平房,興建1幢3層半住院大樓和1幢2層門診大樓,擁有100張床位。建築工程於1922年春落成,是當時中國相當先進的一所西醫醫院,被美國外科專家評價為「如此醫院全中國僅三、四處而已。」。

◆  ◆  ◆

   1927年春,柏樂文退休返回美國,同年12月14日逝世。他的骨灰被運回蘇州,安葬於葑門外安樂園。

蘇州博習醫院門診樓

 5,上海仁濟醫院

  上海仁濟醫院成立於1844年,原名中國醫館,為英國倫敦會傳教士洛克哈特在上海創辦,仁濟醫院是中國第二家西式醫院(第一家是廣州博濟醫院),也是中國第一家綜合性現代意義的醫院。英國倫敦會成立於1795年,由英國聖公會與長老會的信徒發起,在中國福建、湖北地區影響較大。漢口協和醫院,武昌仁濟醫院,皂市仁濟醫院,黃陂仁濟醫院,孝感仁濟醫院都是倫敦會的傳教士所建。

◆  ◆  ◆

  按照新民周刊報道中引用的洛克哈特的《在華行醫20年》記載:「醫院一設立,建院宗旨就廣為人知,每日都有大批人群向醫院湧來,人們喧鬧著,急切地要求就診。病人不僅有上海人,還有許多來自蘇州、松江和周邊其他地區,遠至崇明島。這些人們所表現的信任,即使在我們交流的早期,也顯得鼓舞人心。」仁濟醫館在開頭兩年的接診病人數量就驚人地高達1.9萬人次,1844年至1856年,13年間共診治各科中國病患達15萬人次。

上海仁濟醫館

 6,上海同仁醫院

   1866年,美國聖公會出資在上海虹口文監師路與百老匯交匯處租賃中國民房作診所,起名上海同仁醫院。1880年,同仁醫局因拆遷房屋,正陷困境,只有臨時用房兩間,病床兩張,且無專職醫生。文恆理接管同仁醫院,擔任院長。文恆理非常關心醫學界的學術活動。光緒十二年,倡議成立「中華博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前身),發行《中華博醫雜誌》(今《中華醫學雜誌》前身),並成立醫學圖書館和醫學博物館(醫學博物館附設於同仁醫院內)。在擔任院長期間,每年春秋兩季,定期帶葯至鄰近村鎮巡迴診視。並在院內創設醫科,用中文教學訓練助手。光緒八年,於院內設立護校,培養中國護士。光緒十二年九月,基督教在華各差會部分傳教士醫師於滬組成中華博醫會,出版《博醫會報》雜誌,被選為副會長和雜誌編輯。光緒二十二年,任聖約翰書院醫學部(以同仁醫院醫科為基礎)主任兼教授。1910年,離職回國。1925年在美國逝世。

◆  ◆  ◆

  文恆理(1839年19-25年),美國人,幼年隨父文惠廉(美國聖公會首任駐華主教)住上海。後回美國學習,畢業於紐約內外科學院。1861年回上海開業行醫。1863年起,負責專治上海歐美人士的醫務,每周兩個下午,兼理美國聖公會設在縣城內診療所的醫療工作。起初,來所診病者不多,但經他救活一名被人棄置街頭待斃的霍亂病人後,求醫者絡繹不絕,門庭若市。翌年,他罹患霍亂,健康欠佳,返美休養。後在舊金山市立醫院任職,但仍殷切期望能回上海工作。1880年美國聖公會任命他為駐華教會醫生,負責開辦醫院、醫學院。於是同年8月31日抵達上海。

上海同仁醫院

 7,濟南齊魯醫院

 齊魯醫院始建於公元1890年,先後稱華美醫院、共和醫院、齊魯醫院、山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2000年10月更名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1890年,美國北美長老會傳教醫師尼爾·聶會東夫婦來到濟南,建立華美醫院。當時的華美醫院,成為濟南首家西醫診所和分科最全的醫院,並開始了醫護分工。

◆  ◆  ◆

 1908年,華美醫院與省內三家教會醫院聯合,在現南新街85號院開設了共合醫院。1917年,美、英、加拿大三國的基督教會為便於傳教,在濟南集資興辦了齊魯大學。此後,外國教會醫士團體中國博醫會將南京金陵大學醫科、漢口大同醫學堂的部分師生併入該校,與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醫科共同組建齊魯大學醫科,聶會東任科長。原共和醫院改稱為齊魯大學醫科附設醫院,簡稱齊魯醫院,巴慕德任院長。

◆  ◆  ◆

   由於齊魯醫院的經費源於齊魯大學,有美國羅氏駐華基金會和英美十餘個教會團體的捐助,以及哈佛——燕京基金年息的貼補和醫院的收入,加以國際間的信息渠道暢通,名醫薈萃,所以發展迅速,與北京協和醫院、上海同濟醫院、成都華西醫院一併稱為建國前中國四大教會醫院,頗負盛名。1928、1937年日軍兩次侵佔濟南期間,因是外國教會勢力創辦,該院成為戰火中的孤島,免遭兵燹之災。1934年後,華美醫院併入齊魯醫院,成為其門診的下屬分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對英、美宣戰,齊魯大學被迫南下成都,與華西大學暫時合併,齊魯醫院則被日軍仁字部隊強佔為傷兵醫院。當時未隨校南遷的英、美人士,全被遣送到濰縣集中營,以尤家駿為首的部分華籍醫護人員,則另行組建「濟南市立醫院」。抗日戰爭勝利後,齊魯醫院重新恢復為齊魯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  ◆  ◆

  1953年,山東省衛生廳發文:齊魯醫院改名為「山東省立第二醫院」。之後,醫院先後稱為「山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2000年10月,新的山東大學成立,醫院正式更名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濟南齊魯醫院

 8,北京協和醫院

  1906年倫敦教會與英國、美國其他五個教會合作在北京開辦了「協和醫學堂」,也就是協和醫學院的前身。協和醫學堂成立後,人氣甚旺,前來報考求學的人絡繹不絕。1908年正式開課,到1914年共畢業了38名學生,當時校園內有14名外國老師,學校的年開支不到5萬美元。

◆  ◆  ◆

  1915年6月,洛克菲勒出資成立的中華醫學基金會購買了協和醫學堂及原豫王府的全部財產,開始籌建北京協和醫院。協和醫學院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與歐洲、美洲同樣好的醫學院,具有優秀的教師隊伍,裝備優良的實驗室,高水平的教師醫院和護士學校。」

◆  ◆  ◆

   協和醫學院的建造參照了當時世界上醫學最先進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模式,建樓的時候,材料都是從國外專門運過來,包括做門窗的木頭。1921年,協和建築群落成時共14座樓,雕樑畫棟、氣度非凡。各種室內配件多從美國運來,整體建築質量達當時世界最高級別。協和建有獨立的動力設備和機械設備,包括發電廠、高壓鍋爐房、製冰廠、笑氣廠、煤氣廠、汽車房、洗衣房、縫紉室、印字室、電話房、機修廠、電工廠和製圖室。

◆  ◆  ◆

   根據美國《時代》周刊記載,從1913年5月開始的十年內,洛克菲勒基金會花費了近八千萬美元,其中,超過一半的錢用於公共衛生和醫學教育。而「最大的單筆禮物是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據1956年統計,實際上,加上後來的投入,基金會為打造北京協和醫學院總計投入4800萬美元。

北京協和醫院

視頻:加拿大傳教士後代重返中國

小編收集資料有點累了,暫時就介紹到這裡吧。


推薦閱讀:

中醫提醒: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面必需了解的事項你都知道嗎?
五步蛇為什麼又叫豬兒蛇,看了被咬人的圖,就知道原因了
你應該知道的西餐禮儀
六十甲子納音五行原來是這樣計算得出的——以後不背也知道啥命了
知道了,不肯干,沒用,等於不知道。學會了要真干。一絲毫虛假都不能夠摻雜。一定要用真實心,說誠實語。

TAG:中國 | 醫院 | 傳教 | 西方 | 傳教士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