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明朝最慘的失敗,九邊精銳盡喪,關外重鎮全失!
1642年,明清兩軍在錦州地區爆發決戰,最終以明軍幾乎全軍覆沒而結束。整個明朝有三大慘敗,土木堡、薩爾滸和松錦,其中又以松錦之戰敗得最慘,對明朝的打擊最大。此戰之後,明朝的滅亡幾乎不可避免,就如那個時代的史學家談遷所說:「竟莫能續御,而廟社以墟矣。」
比薩爾滸更重要的戰略決戰
經常長期作戰,清軍在皇太極的帶領下,已經攻佔了整個遼東。然而龐大而堅固的寧錦防線卻橫亘在滿洲鐵騎與明朝首都北京之間。為了打通通往北京的路,寧錦防線是必須攻破的。而對於明朝,寧錦防線是絕對不能有失的,一旦失守,北京就將不保。
在1641年,清軍已經包圍了錦州,整個城市危在旦夕,於是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緊急救援,這些士兵是明朝最後的主力,除了部分遼兵外,還有宣大、榆林、陝西、甘肅、寧夏等地的邊兵。他們能吃口,善於戰鬥,與滿洲和蒙古有多次作戰的經驗。由此可見,明朝已經大出血本。
對於清軍來說,此戰同樣不容有失,於是皇太極調集全國的兵力,號稱24萬,實際人數大約與明軍相當或者略多。隨後,兩軍在錦州和松山展開戰略級決戰。
老奸巨猾的皇太極見明軍過於集中,頭尾不相呼應,於是當機立斷,派兵斷了明軍的糧道,並築起柵欄把13萬明軍團團圍住。
更嚴重的是,由於愚蠢的崇禎皇帝極力催促,導致明軍糧食不夠。在糧道被斷絕後,軍心立即出現了渙散。其後,明軍盲目突圍,各軍將領帶著軍隊像沒頭蒼蠅一般到處亂竄,結果被嚴陣以待的清軍殺得屍橫遍野。最終明軍大敗,關外所有的重鎮幾乎全被清軍奪取,北京的屏障山海關已經近在眼前。
那麼此戰,明軍敗得有多慘呢?
九邊精銳喪盡
首先,是明軍最後一支精銳部隊被全部殲滅。此戰中,清軍使用了十面埋伏之計,突圍的明軍一出松山,立即就陷入重重的包圍之中,明軍被清軍殺得「瀰山遍野」,從沿海到塔山一路,赴海死者不可計數。只有少數士兵逃出生天,其中就包括吳三桂所率領的關寧軍。
松錦戰役只打了五天,明軍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光被殺死的就有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人,這還不算因漲潮而淹死在海里的明軍士兵。據記載,在海中漂浮的明軍屍體都達到上萬。
原本,督師洪承疇還帶領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留守松山,等待明朝援救。然而愚昧的崇禎完全放棄了這支明軍,已經開始準備防守北京。所以不久後,絕望的洪承疇帶領剩下的士兵投降。
由此,在與蒙古、滿洲以及農民軍作戰中被鍛鍊出來的明軍幾乎全軍覆沒,偌大的大明帝國已經沒有了精銳,成了虛有其表的空架子。
山海關大門洞口
明軍為了抵禦清軍的進攻,本來在寧錦地區建立了堅固的防禦工事,但是在此戰中,這些工事幾乎全被清軍所摧毀。
由於明軍的失敗,他們所持有的火器幾乎全部喪失,其中包括數十門威力強大的紅衣大炮,從火力上來說,清軍已經遠遠超過了明軍。而在清軍優勢火炮面前,明朝的城牆根本不堪一擊。
明軍苦心經營的防線,被紅衣大炮一轟就塌,最終全部崩潰,關外的要塞幾乎也全部喪失。即使是山海關,即使李自成不攻佔北京,也難以抵擋十多萬步騎,已經擁有數百門紅衣大炮的清軍的進攻。 洪承疇的投降最致命
此戰中,明朝良將的喪失最令人痛心,其中以洪承疇的投降最為致命。
在明朝末年,幾乎找不到能夠統帥全局,具有相當軍事才能的將領,而洪承疇幾乎成為唯一一個。滿清雖然對明軍幾乎戰無不勝,但是唯獨只懼怕洪承疇,而皇太極也對他的軍事才能表示讚賞。松錦之戰後,洪承疇居然被皇太極勸降,使得清朝盡知明朝虛實。此後,洪承疇更是成了清軍南侵的急先鋒,如果不是他,清朝很難那麼快入主中原。
更嚴重的是,洪承疇給許多明朝官員開了個壞頭,也為他們成批投降異族埋下了伏筆。
其他比較可惜的是曹變蛟的死,此人英勇善戰,在松錦之戰中殺入了皇太極的御營,幾乎將皇太極殺死。但是明軍投降後,曹變蛟被清軍抓獲,最終因不願投降而被斬首。
明朝最後的良將,也因此而喪失。
此戰後,清軍入關已經不可阻擋
很多人認為,如果李自成不入北京,清軍不可能通過山海關,其實這是不準確的。此戰後,明朝已經完全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連觀戰的朝鮮人也無奈地說:「天朝的命運,在此戰中看來是終結了。」
山海關防線雖然堅固,但是比起松錦防線來說,還是小巫見大巫,況且吳三桂的水平比洪承疇差遠了,和清軍作戰也是百戰百敗,又怎麼可能抵擋的了裝備有火器的滿洲鐵騎呢?
事實上,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後,清軍已經大舉進發,誓在奪取山海關、進軍北京。在投降清軍前,吳三桂已經能看到清軍紅衣大炮的輪廓,形勢已經不容他不降。
在一片石之戰中,吳三桂五萬騎兵對陣李自成的六萬士兵,而他的關寧軍居然不是李自成的對手,還是滿洲人的加入,才打敗了李自成。可以說,如果滿清真的進攻山海關,連農民軍都打不過的吳三桂又怎麼可能贏得了滿清?
推薦閱讀:
※最近皇漢和明粉的數量為什麼越來越多?
※怎樣評價明朝將領李成梁?
※(1 條消息)明朝物價和普通工作的收入是多少?
※第三彈:明朝滅亡時的囧事
※明朝的總督和督師是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