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六三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六三集)  2010/10/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6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八十八面第一行,從經文看起:  【有大國主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  這段是經文,世尊在此地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的歷史,佛法講因地,阿彌陀佛是從哪裡來的。我們要記住前面經文為我們所說的,這是在很久之前,久遠劫,很久之前,這個世間有一尊佛出世,叫世間自在王如來。肯定不是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上歷史沒有這個依據,這是他方世界。這個世界的人福報很大,從佛的壽命就能看得到,他住世四十二劫為世間人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地球上,三千年前,依照中國歷史的記載,佛出現的時候是中國周朝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年,他過世的時候是周穆王五十三年,在世間住了八十年,八十歲。世間自在王佛住世的時間可長了,四十二劫。劫,古印度時間的單位,它計算的方法,是我們的世界,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每經過一次成住壞空叫一個大劫。  宇宙之間,我們一般人都知道,所謂周期性,佛法裡面講的周期性都是很大,譬如馬雅人給我們講的二0一二是個小的周期性,就是太陽跟銀河對齊。我們知道太陽是繞銀河系轉的,一次的對齊是五萬多年,五萬多年才遇到一次的對齊。成住壞空這個周期就大了,這歷史上沒有法子記載,為什麼?星球毀滅了,不但是地球,整個太陽系毀滅了。這個我們都能理解,在太空當中,星系生成、毀滅的現象常常有,在天文望遠鏡裡面都能看得到。但是沒有發現它周期性。它壞了之後,以後又會生成,因為它時間太長了,科學還沒有法子發現,佛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劫是很大的周期性,多少個周期?它是一個周期叫一劫,四十二劫就是四十二個周期,像我們這個行星系統成住壞空四十二次,這個時間就太長了,我們沒有法子計算。  佛出世的當時,所以他住的時間也長,他住世四十二劫,他的聽眾當中有一位國王,這個國王是大國王,名叫『世饒王』。世饒王,我們知道是一定人民對他的尊稱,為什麼?這個王統治好。佛菩薩應化在世間,這個世間豐饒,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非常發達的這樣一個國家。中國人講太平盛世,特別是在文化這方面。你看看有佛出世,這個難得,真的是稀有難逢,人民福報大,國王的福報大,感得佛菩薩住世,而且住世這麼久。世饒王是自在王佛的學生,『聞佛說法,歡喜開解』,他真聽懂、真聽明白了。佛門的開悟有兩種,一種叫解悟,信解行證,解悟,另一種叫證悟。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看這個國王的行為,我們知道他是證悟,他不是解悟。解悟,他做不到,不可能做到『棄國捐王』,把國王的位子不要了,讓給別人,自己出家,跟世自在王做出家弟子,成了比丘。所以,從這個地方來看,肯定他是證悟。證悟的境界不是普通的境界,就像中國大乘裡面所說的,肯定是屬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是這樣的境界,很不容易出家,尤其是出家學道之後發無上心。所以前面許多祖師大德都說過,他初發心已經是法身菩薩,登地的菩薩,不是這樣高的位次,他發不了這麼大的心。建立極樂世界這談何容易!我們到後面看,這一段經文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歷史,修凈土的人不能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怎麼來的?阿彌陀佛從哪來的?這是給我們上歷史課。  我們看註解,黃念老的註解,「世饒王見漢譯」,五種原譯本里,漢朝翻譯的,就是《清凈平等覺經》。經里的文字是這樣的,這是原文,「世饒王聞經修道,歡喜開解」,歡喜是得法喜,開解是又進了一步,「便棄王位,行作比丘」,這一段是漢譯的經文。義寂法師告訴我們,「准彼經文」,就是依經文上來說,「世饒王者,亦為法藏在俗時名」,他沒有出家之前,在俗的時候他是國王。「蓋漢譯之文甚為明確,作國王時名世饒王,出家後即法藏比丘」。這是先把綱領交代出來,然後再為我們來細說。「當時有一大國王,名為世饒王,聞世間自在王佛說法。」佛的名號沒有一定,佛的示現是應眾生之感。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六道,示現在十法界里教化眾生,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裡想什麼,他就能夠依照眾生的願望來示現,名號都是教學的綱領。像釋迦牟尼在我們這個世界,他一定要用這個名稱,名稱是什麼?名稱就是他在這一段時期此時此地教學的目標,此時此地這些眾生他需要什麼。  釋迦牟尼是梵語,「釋迦」翻作能仁,能夠仁慈,就是能以仁慈心對待別人。由此可知,我們這個世界的人不仁慈,沒有愛心,佛示現在這裡教什麼?教大家用愛心。所以我們可以說,佛教的教育是愛心教育,教你對待別人要仁慈。「牟尼」翻作寂滅,或者翻作寂靜,對自己。對自己不能心浮氣躁,要學我們經題上講的「清凈平等覺」。清凈平等覺,心地清凈跟牟尼意思很相近,對自己要清凈寂滅。滅就是把煩惱滅掉,不是說別的,我們的煩惱習氣要把它滅掉,是這個意思。你看,對自己清凈寂滅,對別人一片慈悲,這是釋迦牟尼的意思。就是說他在這個世間,此時此地教化眾生教什麼?這是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總的方向、目標,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不離這個綱領。  我們現在看看,世饒王那個時代,這一尊佛的名號叫世間自在王佛,由此可知,那個地方的人民水平比我們高。為什麼?佛在那裡教學的總綱領是教一切人怎樣得大自在,這比我們水平高多了!所以世饒王出現在那個地方,他不能出現在此地,為什麼?他的程度太高,這個世界他不需要來。他要到哪個世界去出生,一定那個世界非常適合他的水平,他有那麼高的程度,他才能插班進去。世間自在王,王那是說自在到極處,通常在佛法裡面講得大自在。得大自在是什麼人?至少也是圓教初住菩薩。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明了,世間自在王佛出世那個世界不是普通世界,那裡面的眾生,沒有六道、沒有十法界,就像《華嚴經》裡面所說的清凈國土。《華嚴經》裡面講的「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告訴我們,確實宇宙之間有一些諸佛剎土,還不在少數,那裡頭純一清凈,就是實報莊嚴土。它沒有方便土,也沒有同居土,否則哪有這麼殊勝!所以,古大德認為世饒王,就是法藏比丘,他是地上菩薩,我們可以相信,可以能夠接受這個說法。  這樣的人做國王,領導一個國家,那是聖王,他不是普通人。我們中國出現過,但是福報還是沒有他那麼大,他壽命長。我們中國出現的是堯、舜、禹這三代,三代合起來頂多是一百年,人家這裡四十二劫。中國堯、舜、禹是大同之治,確實稱得上這三個帝王也是世饒王,地球上的世饒王,大同之治!夏商周三代就是小康,就下降,水平下降,不但沒有能提升,連保持都沒保持得住,下降。孔子、孟子這是聖人,出現在周朝的晚年。周朝晚年已經衰了,為什麼衰?當時的國君逐漸逐漸疏忽祖宗的成法。周朝,要用現在的話來說,憲法,治國的大法是《周禮》,《周禮》是周朝治國的大法,周公作的。周公是聖人,孔子心目當中最敬仰的就是周公,他很想學周公,但是沒人用他,周遊列國,諸侯對他很尊重,但是沒有一個用他。到六十八歲,看看老了,這才把從政這個念頭放下,回家去教學,七十三歲過世的。所以,孔子教學只有五年,六十八歲回去,只有五年。五年的教學,大家都知道,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不容易,成果卓著。  釋迦牟尼佛的教學,人數可多了,因為他教的時間長,他教了四十九年。他也是國王,把國王的位子放棄,出家了,一生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這些都是我們學佛的同學要認識清楚的。現在佛變成宗教,所有學佛的人都有罪,說不好聽的話,都應當墮地獄。為什麼?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怎麼會把它變成宗教?這不是釋迦牟尼佛變的。佛教傳到中國來是教育,滿清的初年、滿清的中葉還是教育,寺院庵堂是學校,都是跟經上講的,為人民講經說法。佛教傳到中國,在隋唐的時候了不起。釋迦牟尼佛教學,當年在世跟中國私塾教學的情形差不多,只是學生多一點而已,沒有組織。可是在隋唐時候,這是過去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他說佛教起了一個很大的革命,就是什麼?制度化,在佛法裡面叫叢林制度。叢林制度是什麼?是現代的大學,以前是私塾教學,就變成正規的學校教學。方老師曾經多次的告訴我,要復興中國佛教,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的主席就是校長,首座和尚是教務長,維那和尚是訓導長,監院是現在的總務長,跟現在的學校分工完全相同,阿闍黎是教授。  它怎麼會變成宗教?現在還變成叫迷信。世出世間真正教人開智慧、教人求福德,是佛法,所以接觸佛法學什麼?學智慧、學福報。你離開佛門,換句話說,智慧沒有了,福報也沒有了。人沒有智慧,愚痴;沒有福報,貧賤。我們這一生享受的福報,前世修的,這一世如果不知道繼續修,來世可憐,愚痴、貧賤,你說多可憐!我們也是從可憐人裡面,很僥倖的遇到了,遇到善知識,把佛法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我們才恍然大悟。沒有遇到善知識,我們也跟世間人一樣,把佛教當作宗教,把佛教看作迷信,理都不願意理它,你說多可憐、多悲哀!所以我這一生學佛,我感激老師,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沒有老師,真的迷惑了,為什麼?現在在社會上,真正佛教你看不到了,沒有了,你所能看到的確實是宗教的佛教;學術的佛教,在哪裡?大學,大學裡拿著佛經開課程,我早年也在學校教過幾年,在哲學系裡頭,有佛經哲學這門課。現在有觀光旅遊的佛教、有企業的佛教、有邪教的佛教,佛教至少有六種,只有一種是真的,釋迦牟尼佛為一切人民講經說法,這是真的。  你要是真搞清楚了,佛是什麼?職業老師,印度人稱佛,中國人稱聖人。什麼樣的標準才稱為聖人、稱為佛?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你都通達明了,才有這麼個稱號。中國人稱聖賢,印度人稱佛菩薩,佛就是中國人稱的聖,菩薩就是中國人稱的賢,他是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我們跟佛的關係你想想看就很清楚,我們稱佛稱老師,「本師釋迦牟尼佛」。佛、菩薩、阿羅漢在佛門裡面是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叫佛陀,這裡世間自在王佛他是佛陀,是最高的學位,第二個學位稱菩薩,第三個學位稱阿羅漢。好比現在大學裡,博士、碩士、學士三個學位的名稱,都可以拿得到的。《華嚴經》上說得多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換句話說,你本來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報。現在不要佛了,換句話說,我也不要智慧,我甘願做個愚人,我也不要福報,我寧願做個乞丐,不就是這個意思嗎?這是天大的笑話!這都是什麼?沒有人教導我們,我們產生這麼大的一個誤會,不願意去接觸佛法的經典。接觸到之後才恍然大悟,對自己感到非常慶幸。  世饒王,「聞世間自在王佛說法,頓然心開,了解實義,故曰開解」。這個開解就是中國大乘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開悟了,解是明白,所有一切疑惑都解開了。「由於開解,自然歡喜」,所以「歡喜開解」,歡喜是法喜,這是學佛真的得受用,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我們讀《論語》頭一句話,這孔子說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是喜悅。學而時習之,你把你所學的都能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叫習。你所學的全用上了,歡喜!那個歡喜不是從外頭來的,是從內心裏面生出來的喜悅,不亦悅乎。在佛法說,那是世間法,世間聖人都能生出那麼樣的喜悅,佛是又提升了一個層次,出世間法,世出世間沒有人能夠相比的那種喜悅,心開意解,了解實義。「如各經末咸云:聞佛所說,皆大歡喜。」這是講佛說經,你看現在的佛經,佛經最後一句,最後一句多半是用這兩句話,有的字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皆大歡喜,他要沒有受用,他歡喜心從哪來?他有受用,真得到了。我們想想,我們聽聞經法有沒有這種感受?如果有這種感受,你確實沒有白聽,你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  要真正像此地所講的,「頓然心開,了解實義」,這裡頭兩種人,一種人,佛法里講善根深厚,那不是普通人,像世饒王,這麼多聽眾當中也只有他一個,沒第二個。甚至於說,自在王如來住世四十二劫,最優秀的學生就這麼一個人,不多見。第二類的,我們也想達到他這個境界,我們善根福德不如他,怎麼辦?有辦法,補習。我們來惡補,他的功課學完了,我們沒有,我們補習,不斷的聽經,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能達到他這個層次。所以自己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鍥而不捨。行嗎?行,在中國這兩千年當中,我們看到很多是用第二種方法,用第一種方法的人不多。中國這兩千年來,要知道佛法正式傳到中國還不到兩千年,公元六十七年,漢朝漢明帝永平十年正式傳到中國,是當時皇帝派了特使到西域去禮請,請回來的。回來,這來了兩個法師,摩騰、竺法蘭,都是印度人,他們傳道,講經教學傳道在新疆這一帶,所以我們中國特使到新疆就遇到了。要到大概二0六七年才滿兩千年。  這兩千年來,在中國達到這個水平的,頓然心開,了解實義,我們估計應該有三千人,不少數!這三千人怎麼樣?成佛了,也就是在佛法里他拿到最高的學位,拿到佛陀的學位。像世饒王這個樣子,這種情形的,在中國大概只有一個,廣東這一帶人都知道,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是真的,真正是天才,一聽就開悟了,聞佛說法就歡喜開解,只有這一個。其他的?其他的都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散在大乘八個宗派裡面。這三千人大概禪宗佔一半,可能一半還多一點,你看《五燈會元》裡面一千七百個人,一千七百多人。在教下叫大開圓解,凈土宗是理一心不亂,比禪宗少一些。從理論上來講,不但是十個宗派沒有差別,佛家講的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能成無上道,就是都可以拿到佛陀這個學位,都能拿到。所以佛才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在《金剛經》上說的,這個話是真的。能不能在一生成就,關係是在個人,如果你能遵守他的方法,你肯定會成就。我們看歷代這麼多人,凡是遵守方法,老老實實修學的,他都成就,這就不是假的。我們要用新的花樣來搞的話,那就失敗了。  學習這樁事情,這是教學,我們要相信老祖宗的,不能相信外國的。孫中山先生講《三民主義》的時候,滿清可能還在,一百年前。他在《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六次講演,第四次裡面講了一段話,我覺得非常重要,但是從來沒有聽人說過,大家都疏忽掉了。他在講演當中告訴大家,外國人比中國人強的就是機器跟科學技術,就這兩樣東西,其他方面都比不上中國,尤其是講到政治、哲學,外國人應當向中國學習。這是中山先生的話。我們沒聽他的話,什麼都跟外國學,把中國東西都糟蹋掉,信心都失掉,所以中國今天遭這麼大的大難。特別是教育這一環,中國人在全世界跟其他國家民族去比,中國人最懂得教育。湯恩比博士研究世界文化史,他對中國非常佩服,甚至於說出「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需要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是他講的。孔孟學說是什麼?講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佛到中國來兩千年,已經變成中國的佛教,跟中國文化融成一體,這個不能不承認,講中國文化要沒有佛不行。這也是湯恩比說的話,他說「中國古人的心量大,能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佛教,能包容,能接受,「而佛教文化豐富了中國本土的文化」,這是湯恩比說的,把中國本土就是儒跟道提升了。所以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佛教,離開佛教那就是不懂中國傳統文化,那就鬧大笑話了。可是今天,佛是什麼,沒有人知道。  中國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學的方法、有經驗、有成績,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國還存在,這就是成績。如果我們不要了,這最後一個文明古國可能會消失,就不會存在了。現在真正學佛的愈來愈少了,學佛最大的一個困難就是要把慾望放下,這是現在人非常困難的。財色名食睡,你如果放不下,你沒有辦法契入,你就是學,沾一點皮毛而已;放下之後,你才真的能入進去,這是很難很難。但是世界上這麼多人,我想找個二、三百個應該不成問題,有二、三百個人,全世界的佛教都能復興起來。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創教,在鹿野苑一共六個人,他自己一個,帶著五個學生,這樣起家的。今天有六十個人、六百個人,佛教怎麼會不復興?肯定能夠起來。在中國過去叢林,一個叢林就是一個大的佛教學術團體,都有上千人,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了,也應當學法藏比丘這樣的發心,他發心大,建立極樂世界,他搞成功了。  底下說,「於是尋發無上真正道意,尋者,隨即之義」,他明白了,他就發心,「發」就是發心。「無上真正道,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佛所得之道。」學佛得的是什麼?得的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可以完全翻成中文,為什麼不翻?是尊重不翻,這是佛法修學終極的一個目標,也就是憑這個條件拿到佛陀學位。這個地方給我們解釋註明了,「更無能過之者,故名無上;真者,真實;正者,聖智,如法相而知故;道者,無礙道」。我們還是按照梵文把中文的意思說出來。「阿」這個意思翻成中文是無,阿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叫無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下面一個三也是正,「菩提」翻作覺。所以整個翻成中國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佛法修學成績的標準。如果你只拿到三菩提,就是正覺,正覺你拿到了,你得第一個學位阿羅漢,好像學士學位,這第一個;如果你再升一級,你拿到正等正覺,就是三藐三菩提,你就是菩薩;最後你拿到阿耨多羅,無上,再沒有上的,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佛陀。所以這三個學位怎麼拿到的?這句話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它不翻,還是用音譯翻譯過來;是可以翻,叫尊重不翻,不是不能翻,因為這是學佛最高的終極目標。這個地方翻的是從意思上翻,翻得也很好,就是佛所得道。  所以,學佛不是為別的,覺就是明了覺悟,覺悟什麼?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性相,這是哲學上的名詞,性是本體,相是現象。現象從哪裡來的?今天我們要問,宇宙從哪裡來的?這一切萬物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性相兩個字包括了。再分,這現象非常複雜,我們現在科學把它分作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這些事,為什麼會有這些事,它總有個道理,叫理事。性相、理事裡面統統都有因果律的規範,有果一定有因,有因一定有果。所以,大乘教裡頭,用性相、理事、因果涵蓋一切法。你都能夠通達明了,這叫正覺,正是正確沒有錯誤。真正通達明了,有正覺了,則成阿羅漢,他就有能力教學。  老師教學,說實在話只能教程度比他低的,程度跟他相等的就教不了,所以他必須提升,提升到正等正覺。那個等是什麼?等於佛,就是他的智慧、他的能力等於佛,他不是佛,這是菩薩,這是正等正覺。覺悟達到圓滿,圓滿真的,像一般宗教對神的讚歎,那不是真的,那是讚歎,稱讚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其實神是凡夫,二十八層天,那天神多了,他連正覺都沒有,阿羅漢有能力教他們。他有覺是不錯,他那個覺不正,為什麼不正?自私自利沒放下,所以他就不正,就是他還有我。阿羅漢無我了,阿羅漢不會執著這個身是我,比他們就高,所以阿羅漢的覺叫正覺。你還有我,有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名聞利養,一大堆的煩惱都從我來的。我沒有了,那些煩惱差不多也就沒有了,它都跟著我來的。我有生老病死,如果我沒有了,誰生老病死?所以生老病死都沒有了,六道輪迴也不見了,這都是事實真相。  不過我們看到現代的科學家很厲害,我們不能不佩服,佛經上講的這些東西,現在他們都探測到了,很了不起。我們聽他們的報告,不能不佩服。大乘教裡面給我們講,整個宇宙怎麼發生的,不是大爆炸,大爆炸講不通,現在科學家也不相信。科學家怎麼說?宇宙的出現、萬物的出現是從無中生有。我相信,數學是科學之母,肯定在數學裡頭先推論到,有這個可能,然後再用精密的儀器去觀察,發現了。他們下手是下手在物質,量子力學它研究物質,你看他把物質分析,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電子、分成夸克、分成粒子,基本粒子,現在再分,又把它分成量子,我看量子已經沒有辦法再分了。物質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他們真的發現了,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物質存在,物質現象是什麼?物質的本質是意念,是我的念頭,意念累積連續產生的幻相,這個東西叫物質。物質種類繁多,他們發現了,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物質?頻率不一樣。現在科學講弦定律,宇宙之間它是個波動現象,頻率慢的就變成固體,礦物質,就變成這個東西;頻率快的就變成像我們皮膚這一類東西,軟的;再快的就變成氣體;再快一點,那就變成電磁波,變成各種的光波。所以他的結論,所有的物質現象都可以回到波動的現象。  這個波動從哪裡來的?波動從念頭來的。所以佛經,你看三千年前佛講,宇宙之間什麼?叫五蘊,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就是精神現象,物質是從精神現象變現出來的,它是假的,它沒有。這個道理在大乘教裡面講得很清楚,被現代科學給證明了。科學家說得很好,雖然在理論上來講,沒有佛法講得那麼清楚,可是在事上,他對於物質現象的這個現象,比佛經上所講的讓我們更容易懂。佛經是講了,我們聽了他這個東西完全明白了,沒有聽他的時候,我們還是有些懷疑。它是念頭產生的,念頭怎麼產生的?這就沒有解釋。現在他告訴我們是念頭累積起來的現象,這個佛沒說,佛只說是念頭產生的,見分要見,相分就發現了。他這個解釋讓我們對於物質怎麼來源的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佛說得沒錯,一點都不錯。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就曉得,實質上物質沒有生滅,也就是說人沒有生死,這是真的。你看到生死現象,那是個幻相,是你看錯了,完全沒有。物質現象根本不存在,它是剎那生滅的一種連續相,速度太快,我們可以說在佛經裡面講的生滅同時,生滅不二,這是佛經上說的,這也被科學家證明了。  真正的我沒有生滅,永恆存在,在佛法里叫法性,科學家講有個真正的我,不生不滅;一般人講靈魂,靈魂還不是,靈魂也算,但是它迷惑,它沒有覺,沒有正覺。真正的我就是佛經上講的佛,佛陀,那叫覺性,我們稱它為靈性,不是靈魂。靈魂是迷的狀況,覺悟了之後稱為靈性,那個是真正的我。覺性遍法界,你無法想像,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都是。這個認知,才曉得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這就是講倫理的關係,佛家講倫理的關係那講到究竟圓滿了。中國古人講的倫理是很有限的,講到最大的,「凡是人,皆須愛」,頂多講到這個宇宙,還沒有超越地球之外,只講整個地球跟我們的倫理關係。這是把中國古人的倫理把它擴大,擴大到最大只是個地球。但是佛不是的,佛這個倫理講到究竟是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法跟自己沒有關係,而且關係非常密切,一個念頭變現出來的,這是佛經上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  今天的地球災難很多,有沒有辦法把它恢復正常?有,而且很容易,只要我們念頭正了,地球上災難就沒有了。水災從哪裡來的?這些科學還沒有辦法研究到,現在有這個傾向,還沒有辦法說清楚。所以我們期盼著這些科學家們,希望很快能夠接觸到大乘佛法,讓他們來解釋,我們都相信了,我們拯救地球來得及。改變心態,地球的問題就解決了。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疾病非常多,昨天有個同學從網路上下載一個信息告訴我,說現在發現最嚴重的病毒,傳染病病毒。已經有好幾次報導了,幾個月之前在印度發現的,現在有些國家也發現了,傳播到全世界聽說只是時間上的問題。這個病毒沒有藥物治療,得到這種病,中這個病毒,大概只有三個小時到四個小時就死亡,很快,無法醫治。這樁事情,世界衛生組織幾年前就有警告,就知道會發生這個事情。如果我們心態改變,你的免疫能力就圓滿了,這個病毒不會侵害你,為什麼?那病毒也是從心想生的。什麼東西生的?我們自己裡面,內心裏面的毒變現出來的。佛在經上給我們講,貪瞋痴是三毒,這是所有一切疾病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實際上還得加兩個,五毒,我們中國人常講五毒,實際上佛講的三毒,那兩個都包括在裡頭。我們講得更清楚,就是貪瞋痴慢疑,這個疑是對聖人、聖教的懷疑,不是普通的懷疑。經上告訴我們,水患、水災是貪婪造成,感應的;火災是瞋恚感應的,你看現在人一般人脾氣都很大,地球溫度上升從哪來的?脾氣大的人一發脾氣,地球溫度就會上升一點;風災是愚痴來的;地震是心不平,傲慢來的,貢高我慢,從這兒來的。你能把這些不好的心態都改變,對自己來講,自己不會生病,這些寒熱的病都沒有了,你所居住的地方不可能發生災難,這些水火風災都不會發生。為什麼?一切法隨著念頭在轉變,「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是大乘經上佛常說的,跟我們的念頭息息相關。  真是難得,我覺得地球到了今天這個時候,量子力學家發現真相跟佛經講得完全相同。他們如接受佛法會非常快,因為他的基礎好,很多理念跟經上講的一樣,他們來呼籲,他們來提倡,讓人人覺悟。佛家講的一句話,解決一切災難,「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問題就解決了。大家以為佛是迷信,佛是宗教,現在尖端科學家都說出來了。我這裡還有一份報告,這份報告我已經完全看過,可以大量流通,這是最新的科學報告,說得跟佛法一樣。不要佛法沒有關係,要科學,行,你聽這個科學報告,全是佛法。所以這些科學家,我介紹他,我把我們的信息也告訴他,你們所研究、所講的全在大乘佛教裡頭,三千年前佛就說清楚了,比他這個講得還清楚、還透徹。這災難就在面前,迫切要解決,解決之道就在一念之間,我們把所有錯誤的念頭放下。聖賢人所給我們一些概念,都是自性里本來有的,不是他們發明的。科學家他還有發明、有發現,東方人不是的,東方人都是證得的。怎麼證得?放下妄想、分別就證得,確實很高明!  所以這是真的覺悟了,他才發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就是大乘教裡頭的發菩提心。這個心一發,這個人就叫菩薩,他就是正等正覺。所以,古大德說世饒王是地上菩薩的境界,我們在這些經文裡面讀到的,可以肯定,他要不是這個境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容易發心,連阿羅漢還沒有這個念頭。真是真實。世界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大乘教里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道是虛妄的,十法界也是虛妄的,就像作夢一樣,你夢沒有醒,你還在夢中,你把它當作真實。什麼時候醒過來,正覺就醒過來了,正等正覺是又醒過來了,你才真正知道是個幻相,不是實在的。  「意者,能求之心」。尋發真正道意,這個意是有求,不是為自己求,是為一切苦難眾生求。苦難眾生指誰?指六道,在十法界裡頭只有六道眾生最苦,迷得最深。要怎樣去幫助這些人,短暫的時間裡面幫助他們解脫,永遠脫離六道輪迴,這是法藏菩薩的發心。國王的位子舍掉,中國一般人說,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他統統不要了,為什麼?假的,明白了,一場空。做再好的國王,你很慈悲,能捨己為人,你是幫助一個國家,人數不多;出家作佛,你幫助人的範圍不知道大多少倍,你能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所以他這樣做法是正確的,一點都沒錯。「捨棄國土與王位,離世出家」,這個世是講世間,「成為沙門」,沙門是印度話,它的意思就是我前面剛才所講的,沙門翻作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以這個宗旨、這個綱領來學習的,這個人就稱作沙門。「原為出家人之通稱,包括外道」,在印度,印度有很多宗教,宗教之國,所有宗教裡面的出家人都稱作沙門,所以它是統稱。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變成中國佛門出家弟子的專稱,佛門出家弟子稱沙門。「義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會疏》曰」,《會疏》是《無量壽經》的註解,日本人注的。日本人對這個法門,好像比中國還要興旺,成績也不亞於中國。特別是《無量壽經》,日本古大德的註解有幾十種之多,而中國古大德對這本經的註解只有兩種,跟日本人比差很多。所以日本這些祖師大德註疏,非常值得我們參考。《會疏》里講,「此人勤修善法,息諸惡故」,就是經上講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只要我們能夠斷惡修善,第一個得到的好處,身體健康,年歲雖然大,體力、精神不會比年輕人差,這是真的。人為什麼會衰老?中國古人說的話很有道理,「憂能使人老」,人的雜念多、憂慮多、煩惱多,這很容易老。你天天快快樂樂的,法喜充滿,你怎麼會衰老!你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壓力,沒有任何負擔,你多快樂,什麼都放下了。在這個世間,除了學佛,把自己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愈往上提升愈快樂,所以很不容易老化。你沒有這些妄念,念念沒有為自己想什麼,自己沒了,自己沒東西好想了;真正想的,想可憐的眾生、苦難的眾生,迷惑顛倒,造作這些惡業,感受的苦報,真是可憐。所以佛對六道眾生,經上常常看到一句話說,可憐憫者,真的,不是假的,那是從內心裡頭髮出來的,他本來是佛,淪落到這個樣子。  佛到世間來幹什麼?幫助他、引導他、輔助他,希望他能夠回頭,回頭是岸,幫助他破迷開悟。佛法在這個世間,佛的目的在哪裡?就是佛法教學,他什麼個用意?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是覺來的。所以,苦樂是果,因是迷悟。要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那你一定從因上去做,你去教他,讓他對宇宙人生真相全明白,統統覺悟了,自然就離苦得樂。佛實在講,是不是真的把他從苦地方帶出去了?沒有;真正把樂給他了?也沒有。只教他破迷開悟,念頭一轉,他境界就轉了,境隨心轉,他自己轉的。所以,佛教學有沒有功勞?沒有,佛不居功,為什麼?是你自己轉的。你能從凡夫變成佛,是你自己干出來的,這不是佛給你的;佛沒幫你忙,是你覺悟之後,你自己肯干,自己不斷把自己提升,這麼一回事情。我們感佛的恩,佛如果不啟發我們,我們怎麼會知道?不知道。所以,他對我們有啟發之恩,我們自己的成就全靠自己的修為。  「至於《四十二章經》雲」,《四十二章經》是佛經傳到中國來第一部,在中國翻譯的,這是第一部經。實際上它不是一部經,是當時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大師,把大乘經、小乘經里,看適合中國社會所需要的,簡簡單單一條一條的寫出來,寫了四十二條,是各種經裡面湊起來的,四十二條,最初到中國來的時候介紹佛法。《四十二章經》里有這樣一段,「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為沙門。此則沙門之深義也」。這個意思就比較深,這是真的。前面給你說的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是指導你修學的方法,這是契入境界,你真做,真做他就契入境界。這裡頭最重要的是兩句話,「識心達本,解無為法」,識心是什麼?識是認識,認識什麼?認識心,這個心是真心。大乘教裡面佛常說,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從哪裡來的?心現,「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境界千變萬化,那是識,識會變,心能現能生。所以,心在哲學裡面講,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在佛經裡面它有很多名稱,有幾十種名稱。這是佛陀教學的善巧,他不讓我們執著,執著就錯了,說了很多名詞,都知道是這個意思就行了,不要執著。不要執著言語,不要執著名詞術語,都不要執著,你的心才會清凈,有執著就被染污了。所以,不會學佛的人,聽了很多的經都把它記在心裡,被佛經染污了。他能不能開悟?不能開悟,為什麼?他心不清凈。所以佛的話可以聽,聽明白意思就行了,不能執著,不能分別。因為分別是意識,執著是末那識,末那的執著、第六意識的分別統統藏在阿賴耶裡頭,變成阿賴耶的種子,這就壞了。你要怎樣叫阿賴耶不落種子?你不分別、不執著,它就不落種子,這也是佛法修學比較難的一個地方。所以他講悟性,他叫你開悟,不是叫你記住,記住沒有用。連世法都不講求記住,你看「學記」里所說的,「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這是儒家講的,儒家也講悟,也叫你開悟。這是認識心。  我們剛才講的科學家,他發現到阿賴耶,他有沒有識心?沒有,識心達本都沒有。為什麼沒有?他是用分別執著去發現的。我們相信他先從數學裡頭得到這個信息,然後用科學儀器去觀察,他就看到了,把物質究竟是什麼玩意兒搞清楚了。但是他知道物質現象它的生成背後是情識,就是我們的念頭,我們今天一般人講心態,就是這個東西。在佛法稱為起心動念,這是阿賴耶識的本質,所以它不是真心,它是妄心。這個地方識心是認識真心,真心是自性,這個東西科學沒有辦法,儀器觀察不到,為什麼?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也不是精神現象。不是物質現象,我們的前五根達不到,你看不到它,聽不到它,你鼻聞不到它,它也不是味,舌也嘗不到,我們手接觸不到,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不是精神,第六意識對它無可奈何。所以,六根緣不到,這是真心。怎樣你才能夠知道?你能夠把起心動念放下,它就現前,你就看到了。所以佛說這個事情唯證方知,不許你用心意識。你不用心意識,你就看到它;你用心意識,心意識障礙了它,你怎麼會看到?我們用妄心,就是分別執著,這是妄心,用妄心只能看到妄心。阿賴耶是妄心,這是達到它的根源,你能看到這個,看不到真的。真的,那一定是禪定,除禪定沒有別的辦法。禪定是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本定才能見性,才能開悟。所以,識心就是明心見性,達本這個本也是指的自性,在哲學裡面講的,心跟本都是講的本體論,宇宙萬物的本體找到了,曉得一切法是從這裡生的。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從哪裡來的?萬法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  「解無為法」,這句話不好懂。無為法在哪裡?無為法就在我們面前。實際上所有一切法都是無為法,我們在這一切法裡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把它搞成有為了,其實不是真的有為。有為法是假的,不是真的,無為法是真的,無為而無所不為,它能現萬法。雖現萬法,萬法是幻化,《金剛經》上講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它不是真的。所以你別把它當真,你把它當真,你就迷在裡頭了;你不把它當真,慢慢你就看清楚,那你也能解無為法,你知道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真的是無為。大乘教裡面講不二法門,有為無為不二,這叫真正解無為法。這種說法是證果時候的說法,跟前面講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那是初學的時候,你學習的時候你要走這個路子,這是已經證得了。前面是沙門的開始,這是沙門的證果,這是如來的境界,菩薩還沒有到這個程度。所以這個沙門那就是成佛的,佛為大沙門,沙門裡頭究竟圓滿證果了。  世饒王出家了,出家有個法號,他是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弟子,佛給他起了個法號,「號曰法藏,法藏即世饒王為比丘時之法名。」比丘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乞士,乞是乞丐。因為佛陀在世的時候,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托缽,我們中國人叫討飯,乞食。這是乞士,每天出去一次,日中一食,他們是吃一餐的,士是讀書人,有學問、有道德的乞丐,就這個意思。一般乞丐,他是沒有學問、沒有道德、沒有能力,他是沒辦法的;這個不是的,這個他天天做學問,天天在真做功夫,他沒有時間去煮飯,他到吃飯的時候就到外面去托缽,是這種生活方式。釋迦牟尼佛自己也一樣,佛帶著大家一起出去托缽。而托缽有托缽的規矩,只能托七家,因為人家未必有多餘的東西給你,他都是自己吃的,或者是吃剩下來的,都可以布施。出家人非常隨緣,一絲毫講究都沒有,給什麼吃什麼,沒有這個分別心。托缽的時候,施主把飯菜給他,如果給得很少,那到第二家再托,托差不多夠了,就不需要托,最多不能超過七家。七家托不到,回去,不要再託了。回去有得吃,為什麼?每個人托缽托回來之後,不是每個人托的自己吃,不是的,混合在一起,大家再分而食之。所以一缽千家飯。他吃的那缽,真的,你看當時跟著佛的這些出家人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到各個地方去托,回來之後統統集中放在一起,再分而食之。所以,他是真正共產主義,咱們講共產講不過釋迦牟尼佛,比他差遠了,他是真正共產主義。所以共產主義在哪個地方實現?在佛國土裡實現,一切諸佛如來的國土都是共產主義,絕對沒有私人財產的。他們私人真就一個缽、三件衣,叫三衣一缽,他全部財產。所有一切供養都是大眾的,絕對沒有一個人是專利的,沒有。佛托到的也是跟大眾合在一起,沒有例外的,確實是真正平等。所以,乞士有學問、有道德,這些托缽的人稱為比丘。  「漢譯」,《無量壽經》在中國有十二種譯本,所以翻譯的名詞都不一樣。很難得,翻譯的本子七種失傳了,現在還保留的有五種,就是漢、吳、唐、宋,這就四種,《大論》是《大智度論》,這裡面所翻譯的。漢、吳、唐、宋,還有哪一家?魏,我們這個法藏是魏譯的。「漢譯為法寶藏」,他法號叫法寶藏,吳譯的叫「曇摩迦」,這是梵語,唐譯譯作「法處」,宋譯為「作法」,《大智度論》裡面叫「法積」,「唯魏譯為法藏,今經沿之」。這部經用魏,魏是康僧鎧,就是曹魏,曹操那個時候,三國時代所翻的,翻作法藏。「諸本不同,祗是譯者用辭之異而已」,這個我們知道就行了,各種梵文的原文翻譯的人翻得不一樣。「又藏者,《探玄記》雲有四義」,法藏,你看漢譯的是法寶藏,這個藏有四個意思,第一個有「含攝」的意思,第二個有「蘊積」的意思,第三有「出生」的意思,第四個有「無盡」的意思。「一切法為所藏故,名法藏」,這是說這個名號它所含的意思,做個簡單的解釋,就是名法藏。  「如《嘉祥疏》曰」,這是我們中國隋朝慧遠法師的註解,「在能蘊蓄佛法,故曰法藏」。這個解釋的意思都是講自性,這是性德,惠能大師說過,他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這個意思。自性裡頭一法都不缺,有無量智慧、有無量德能、有無量相好,這都是含攝、蘊積、無盡的意思。遇到緣,在諸佛如來的緣,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就像潮水一樣,漲潮、落潮都有一定的時間。所以古德經典裡頭,也常常把如來說法比喻作海潮音,時候一到它自然就來,時候到了它自然就退。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眾生有感他就出現,這個感要是盡了,他就不現。真的是來無所來,去也無所去,來無來處,去無去處,這是什麼?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這是事實真相。我們講有來有去,因為我們有時間的觀念,有空間的觀念。實際上,禪定當中時空都沒有了,告訴我們時間、空間不是真的,是假的。時空是假的,科學家證實了,在很多年前他們就知道了。時間、空間不是真的,是從我們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如果我們放下分別執著,時空就沒有了。時間沒有了,諸位要知道,先後就沒有了,古今沒有了,都在當下;空間要沒有,距離沒有了。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它沒有距離。沒有距離,那是什麼?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頻道一樣,電視頻道里有沒有距離?沒距離,開關一打開,頻道現前;換個頻道,你看的這個頻道不見了,新的頻道出來,都在當下。換頻道就像科學家發現的不同維次空間,不同維次空間在理上講是無量無盡的。事實上,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是學科學的,他在學校里教無線電的,教這個科目。所以科學家懂得了,他說至少有證據,科學有證據證明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空間存在。當然在理上講決定不止,它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如果說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放下,時空就不見了,整個宇宙、古往今來都在現前,你就全都看到了。所以真相就像一個球,球上密密麻麻的網路,你完全看到了,一切都通達了,這是佛的境界。  「又以能開佛法藏故,名為法藏」,這是能打開佛法藏。這是說能夠開自己的自性,我們自性裡頭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隨時能現前,也有能力幫助別人開發他的自性,這就屬於教學。他經驗豐富,他自己已經證得,他是過來人,他幫助我們不會有絲毫差錯,他幫助我們,肯定是走最捷徑的徑路。諸佛菩薩希望我們很快成就,跟他一樣,不再有絲毫病態,十法界中都是帶著嚴重的病態,你得到痊癒,是這麼個意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介紹這一段。
推薦閱讀:

凈土證心集
阿彌陀佛成佛前眾生念什麼往生佛凈土
傳印法師讚歎凈空法師——善作如來之使,弘揚凈土,人天讚歎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五集)
唯至心稱名,往生極樂凈土,才能【與佛無二】|慧本法師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