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實現「知識轉型」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繼往開來 促進學術內涵建設

——寫在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建院三周年之際

日期:2011-12-05 作者:鄧正來 來源:文匯報

    當今世界,中國社會科學實現「知識轉型」,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

    

    第一,從全球化本身的性質來看,「全球化問題」並不只是一個事實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話語的問題,是何種視角將支配我們審視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意義的問題。我們在被捲入一種所謂客觀的「全球化進程」的同時也介入了一場有關全球化的「話語爭奪」之中,這實是一個「話語建構」的問題,其核心就是話語爭奪權的問題。換言之,全球化毋寧是「全球主義」對其型塑後的產物,是我們根據何種視角去影響全球化進程的「話語爭奪權」問題。這意味著:全球化就其性質而言其實是開放的,是可以根據中國的文化政治需求和國家利益予以型構的。

    

    第二,從全球化所面臨的挑戰來看,當下世界事實上正處在「後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時代,它既是「第一現代世界」(工業社會)和「第二現代世界」(風險社會)共存、具有前所未有的複雜性的世界,也是一個「沒有世界觀的世界」。從歷史上看,歐洲在17世紀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不僅奠定了現代西方民族國家的基本政治格局,也奠定了現代性的基本框架。「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所確認的「主權至上」和「主權平等」原則,以及與此相應而生的民主制度、國家法律制度等,既為西方從中世紀神權世界一統天下的局面轉向現代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後三百年的國際格局提供了基本的秩序基礎。然而,隨著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社會的進一步複雜化,「全球風險」的普遍存在已使當下世界成為全球化的「風險社會」。而「全球風險」的普遍存在不僅使得風險生產和分配的邏輯取代了財富生產和積累的邏輯而成為社會分層和政治分化的標誌,而且也使得「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所確定的世界觀(即以主權平等為核心的現代性世界觀)面臨著根本的挑戰,進而使得當下世界成為一個「沒有世界觀的世界」。這不僅在根本上意味著:我們「即將開始一種新遊戲;老遊戲的規則和基本概念不靈了,儘管人們想繼續保留老遊戲。老遊戲本身儘管頭銜很多,比如『民族國家』、『民族工業社會』、『民族資本主義』、『民族福利國家』等等,但是終究行不通了」。而且,它還意味著:我們應當從中國思想和中國智慧中尋求可能的思想智慧,為建構我們符合時代要求的新世界觀做出我們的歷史性貢獻。

    

    第三,從「世界結構」與中國的關係來看,當下中國所進入的「世界結構」對中國構成了基於「承諾」的支配,這種支配性質的變化其實為中國和中國社會科學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在我看來,中國經由加入WTO等國際組織而加入世界結構之後,世界結構支配的實效所依憑的乃是被納入這場「世界遊戲」的中國對其所提供的規則或制度安排的承認。這種並非依賴「共謀」而根據承諾的「強制性」支配為中國帶來挑戰的同時,事實上也給我們提供了修改世界結構規則的資格。但我們能否將這種資格轉化為現實的修改規則的能力,其前提乃在於:作為「思想庫」的中國社會科學必須貢獻出關於中國和世界發展的「理想圖景」;否則,我們所獲得的這種資格和機會,充其量只能是一種形式資格而已。這意味著:中國社會科學必須在這個方面做出我們的貢獻,中國社會科學事實上進入到了以探究「中國理想圖景和世界理想圖景」為核心任務的新時代。

    

    第四,從社會科學知識的性質來看,它實是一種以權力和「正當性賦予」為基本實質的話語。社會科學知識絕不只是反映性和描述性的,不只是溝通性的或批判性的,也不只是技術管制性的,而更是建構性和固化性的——這些知識通過各種制度化安排而滲透和嵌入了各種管制技術和人的身體之中,並成為我們形塑和建構中國社會秩序及其制度的當然「理想圖景」。此前,正是因我們對潛隱於全球化背後的新自由主義話語缺乏必要的反思和批判,中國社會科學所形成的全球化話語以及與此相關的社會秩序在根本上乃是以「西方理想圖景」為依歸的。因此,只要我們洞見到社會科學知識所具有的這種「正當性賦予」力量並恢復其批判性品格,我們同樣能夠以中國優秀的「生存性智慧」為靈感之源、以基於中國視角對「世界理想圖景」的想像為理論依據而建構我們關於未來世界秩序的社會科學理論,進而推動這種理論走向世界。

    

    正是基於上述認識,我認為,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社會科學必須從引進、複製、國際接軌的階段邁向一個「知識轉型」的新階段,即走向世界,並與世界進行實質性對話的階段。這種「知識轉型」在根本上要求中國社會科學必須從西方思想的支配下解放出來,主動介入全球化時代話語權的爭奪。這是全球化時代賦予中國社會科學的使命。

    

    復旦高研院正是基於上述理論擔當而建立的。我們秉承「學術為本、追求卓越」的學術理念,確立了「根據中國、走向世界」的學術定位,並堅持「問題導向、跨學科研究」的研究路徑,追求「紮根復旦、輻射上海、影響中國、走向世界」的建院之道,以期以我們基於中國立場和視角對全球化時代世界秩序的理論建構走向世界,以我們對當下中國問題的跨學科深度研究走向世界,同時推動中國優秀哲學文化傳統走向世界。

    

    (作者為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推薦閱讀:

王洪祥:繪就法治藍圖 實現中國夢想
小龍蝦能實現優鼎優的擴張夢么?
芭蕾實現你的美女夢
願望,應在今生實現
隔代教育書(五):第三章 「愛」不是「礙」:如何實現三代同贏(2)

TAG:社會 | 中國 | 科學 | 知識 | 社會科學 | 中國社會 | 轉型 | 必然性 | 可能性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