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解讀《中國式相親》:都是巨嬰在找媽

導語:這兩天最火的電視節目是什麼?當然是金星主持的《中國式相親》。節目中「催婚」的父母走向台前,「待娶待嫁」的子女坐在後台觀察。

金星當紅娘主持《中國式相親》

首期節目中,作為主持人的金星扮演「電視紅娘」。這檔節目的「中國式」主要體現在「帶上爸媽找對象」這一中國人傳統的相親方式。節目中「催婚」的父母走向台前,「待娶待嫁」的子女坐在後台觀察。

首期節目開播之後,就引起巨大爭議。有的人批評節目中家長的擇偶標準奇葩,有的人批評節目里的男嘉賓們是「媽寶」,有的人甚至說這是「包辦婚姻」。對此,記者專訪了不同領域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解讀「中國式相親」。

記者:節目播出後,有許多網友批評這些男嘉賓是巨嬰,你認為他們是您《巨嬰國》里所寫的巨嬰嗎?

武志紅:是啊,標準的巨嬰。

首先,他們言語里都是,「她能照顧我」,這是嬰兒最基本的一個反應——在找媽媽。所以我有這樣一篇文章《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

其次,他們眼裡,對方就只是一個客體,一個工具,一個物品,他們看到的只是女人的工具性,而沒有把對方當作一個人來對待。這也是嬰兒的一個特徵:整個世界只有他一個人是人,他是絕對的中心,而周圍萬事萬物都不是中心,都是來為他服務的。

當嬰兒能夠和媽媽或其他第一撫養者建立起愛的關係後,他才能充分意識到,媽媽也是一個人,媽媽也是宇宙的一個中心,由此,他世界裡的中心從一個變成了兩個,而後,這個可以輕鬆地變成三個乃至更多。

這個節目中的幾乎所有人,都還沒跳出這兩個特點,所以他們是大號巨嬰。

記者:從心理學的角度,您認為形成「巨嬰」的心理機制是什麼?

武志紅:巨嬰,意味著一個成年人的心理固著在了嬰兒期。

固著的原因,經典的解釋有兩個,即在心理發展的某個階段,其核心的需求,或者嚴重沒被滿足,或者被過度滿足,從而導致一個人停留在這個階段。嬰兒早期的核心需求是共生與全能自戀,從骨子裡看,我認為巨嬰之所以形成主要是因為這兩個核心需求沒被滿足。

但從表面現象看,也可以說是被過度滿足,也就是說,我們養育嬰幼兒的方式表現得像是在過度滿足孩子的共生與全能自戀。譬如孩子很大了還和孩子睡在一張床上甚至一個被窩裡,而中國式老人傳說中又對孩子似乎是言聽計從,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但過度滿足在我看來是表面現象,而沒被滿足是關鍵。共生與全能自戀沒有被滿足的孩子,一直都在試著尋找這兩個核心需求被滿足,而它們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構成共生絞殺,這是中國式關係的頭號問題。即,我不能獨自生存,我需要和你在一起,而你又要聽我的。

推薦閱讀:

趙孟頫《妙嚴寺記》,罕世珍品,「趙體」書法初學者的最佳範本
初學者如何寫律詩?
初學者如何批八字
漢奸的誕生:中國人的演變,從「尚武」到「病夫」,歷史學者發飆
王世襄:如果他活著,這個題目我是想寫也不敢寫

TAG:中國 | 中國式 | 相親 | 巨嬰 | 中國式相親 | 學者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