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武功與人體科學--馮志強
1、功法、套路、技擊術三位一體。明確地講就是養生健體、修身煉性、技擊制敵統一於一體。技擊意識是各武術流派的共同特點,並使以表演為特徵的套路演練也具有一種獨特的類質。功法的嚴格要求,使其具有獨到的養生價值。有些體育運動有強烈的格鬥性質但無套路演練。比如拳擊、摔跤。有些運動有內力訓練但不同於武術的內功,因而對人體無益。如泰拳拳師大多英年早逝。有些有表演而無技擊格鬥。如雜技、體操。唯有中國武術才把技擊、養生、健身、表演和哲學、倫理、功法、技道等集於一體,有其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徵。
2、內涵深遂、德藝並重、內外兼修的傳統文化基礎。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哲學與武術形成了形神相依的關係。儒、道、佛的哲理(周易、中庸之道、禪學)、倫理 (尊師重道、行俠仗義)中醫理論(經絡學說、陰陽理論)、古典兵家思想(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都是武術理論的淵源。在武林有句俗諺:「拳起於易,理成於醫。」在內家拳體現成為充分。 3、獨特的美學觀。儒道佛的美學觀在武術流派中比比皆是。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的「中正」、「浩然之氣」、「仁義」佛家的 「虛空、禪悟」,無不具有一種追求內向的自我修養,整體的和諧,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天人合一觀。抽象的武德、武道是這種美學觀的自然載體。這與西方任一國家的那種強烈的外在自我表現及局部的技能訓練是大相徑庭的。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中最高層次的武功。說它層次高,一是境界高。太極拳從不講究恃強凌弱,好勇鬥狠,即使與人交手,也是後發制人,點到為止。二是功法無止境。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天人合一、永無休止。一層有一層的要求,一層有一層的功夫,一層有一層的境界。三是訓練方法合理。是以太極大道之理進行身心的修練。達到我與太極相交融的境界。拳雖小道,然須本於太極正理。何為太極正理呢?太極陰陽之理大者可比宇宙。天乃乾而積氣覆於下,地乃刊而托質載於上,覆載之間相去甚遠,氣質不能相交。天以乾索刊而還於地中,其陽負陰則上升;地以坤索乾而還於天上,其陰抱陽而下降,一升一降,運其陰陽循環之理,陰中有陽,陽有有陰,故天地長久。天地陰陽交合而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入居其間。人稟三才之中氣,為物之最靈。
太極陰陽之理力者可比人身。以心比天,心屬火在上為陽;以腎比地,腎屬水在下為陰。心腎相去八寸四分。苦使心火下降,心腎相交,水火既濟,陰陽交合,腎水得心火薰蒸,「水中火發,雪裡花開」則氣生。以氣比陽,以液比陰,氣自液中升,液自氣中降。氣中有水,水中有氣;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練精化氣,化精補腦,一升一降,周天循環,陰陽調合,人自長壽。陰陽調好而自生三才。三才者精、氣、神也。神者心中之神,精者腎中之水,氣者心腎之中氣也。故人同天地萬物,不離陰陽循環之理。 練太極拳亦不外此理,拳雖小道然須本此太極大道。通過虛驚實腹、氣沉丹田、虛靈頂勁,中正不偏、舌抵上齶、會陰內收等諸多要領,逐漸使心腎相交、水火混融、陰陽和合,真氣積蓄,並通過胸腹開合摺疊,使真氣溝通任督兩脈而升降循環、周天運行。使中氣存於中,虛靈含於內,則天所不應也。太極拳理是科學,人體健康長壽靠科學。故太極拳運動對於人體的健康最為有益。其運動形式最為科學且最衛生,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其一是太極拳的外形運動最符合人體的生理構造特點。如螺旋纏絲運動就最合養生保健的衛生之道。通過內纏絲外螺旋的運動,溝通周身奇經八脈、十二經、十五絡,使氣血流注,營衛周身,調解三焦,平和陰陽,內壯五臟;而又柔和骨節、肌腱、筋韌,外強筋骨。通過人體的三節九竅十八球的纏絲螺旋運動,了解、掌握三節勁的運用。三節即梢節、中節、根節。身、臂、腿、肩、肘、手、頭、腰、腹、足、膝、胯各為三節之要;勞宮、曲池、肩井、湧泉、陽陵、環跳以上、中、下三丹田分別為九竅之要;對稱之肩、肘、腕、胯、膝、踝、臀及頸、胸、腰、腹則為十八球之要。明三節即「三節發力螺旋勁、梢領中隨根節催」;明九竅即「以意行氣貫九竅,節節貫穿中氣通」;明十八球即「內纏外繞十八球,混元一體太極成。」其二是太極拳的意氣運動最能激發人體內的各種潛能。太極拳是意氣神形的運動地,既練意又練氣,既練神又練形。因此,意氣神形須合一。以意行氣的過程就是練意,練氣的過程,心息相依,意氣相隨。練氣是指在大腦意識的指揮下,通過動靜、開合、出入、循環的運動,把體內之氣調動、聚集、充實起來,此過程中,人體內的各種潛能諸如生物電、生物磁場、生物學效應及各式特異功能就可能被激發出來。因此,練意一定就要使大腦處在相對入靜的狀態,使中樞神經系統的指揮能力得到最佳調節,更趨穩定、協調、完整和專一,以助內氣的調動、聚集和充實,心神合一,神氣合一,心腎合一,培植和壯大人身三寶精、氣、神。修練後天來培補先天。這種意氣鍛煉,可以逐漸去掉本身原有的硬力僵勁,使全身筋、皮、肉、骨、肌腱、韌帶儘可能地得到放鬆、伸拔、拉長和舒展,由於伸筋拔骨而使內氣通於經絡,筋肉離骨而使內氣充於肌膚,骨節開張而使內氣斂於骨髓。由柔順漸入沉著。柔者其如水,順者流暢貫通無滯無背。
其三是心神虛靜的鍛煉可以調節人的情志活動,人體的健康長壽與人的情志關係極大。情志是人體健康的內因。太極拳的「至虛極、守靜篤」可緩衝、減弱七情六慾對人體健康的損害和干擾。因為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強調體松意靜,靜極之功,乃是太極原象之動,即陰陽相容調和之動,可以調節體內的陰陽和人與自然之間的陰陽平衡。內外陰陽平衡而達太極太和之境。通過心神虛靜,達到摒除雜念、消除憂慮煩惱、平和中氣、清心寡欲、陰陽中和、一片神行,這時的身心狀態即是最佳狀態。長期如此鍛煉,在潛意識中影響著生活、工作,時時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七情六慾與氣機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並影響人的健康。人生氣不思飲食,是因為怒傷肝,肝氣橫逆克脾上致使脾胃不和。心情憂鬱易感風寒,猛烈驚嚇二便失禁,高興過度突然昏厥,悲傷至極閉氣倒地都是指七情六慾與人體的關係及影響。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用練拳時的心神虛靜,陰陽調和來磨練人的性格。性急者得以緩和,暴怒者得以抑制。憂鬱者得以寬心,思慮者得以放鬆。久而久之不僅在練拳時能做到太極太和,而且在生活中也能做到太極太和了。在心理上建立起一塊自我完善、自我修鍊、自我調節、自我慰籍的凈土,豈不與健康有益,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癔病等諸病何懼之有? 其四是太極拳練養結合與天人合一觀能夠調節和增強身體內外的機能和新陳代謝。人的生命得以旺盛是因為時時在吐故納新,吃、喝、呼吸都是吐故納新,這是軟低級的吐故納新。當練習太極拳後,就可以有皮膚腠理、五臟六腑、筋肉關節、氣血津液一系列的吐故納新出現。平常毛孔、眼睛、耳朵、頭頂、肚臍是不呼吸的。經過太極拳的正確修鍊,就可以令其呼吸起來,吐故納新。太極混元功即是如此。人體中的病灶均是由於氣血臃塞而致,臃塞之物必是廢物,須從體內清除。常練太極拳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人體各部均需吐故納新。要在太極陰陽之理的指導下進行練習。自然順勢,自然運化,自然得機,自然合道,自然積累,自然升華。概而言之:萬物順其自然。量力而行。秩序漸進,勿忘勿助,若有若無,不急不躁,水到渠成。似有意似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似有心似無心,無心成化自成功。不能反自然之道而行,不能固執不通而為,不能自以為是而是。不能求速,欲速則不達;不能強為,以致超出規距而反受其豁。要靜練,慢練,放鬆練,隨意練,無心無意練。心不靜則太極不太和,神不寧則陰陽不調和。不僅於功無補且於身有損。既會練又會養。十年練功,十年養氣。久養之即為浩然正氣。氣血為人身之兩儀。吸天陽以養氣,吸地陰以養血。氣化則物生,氣盛則物壯,氣正則物和。腎水不足,強以心火燥之,則水枯精衰;內氣不足,任意疾發迅放則元氣受損;神氣不足,過於縱跳震動則元神亂。 其五是寓技擊於養生的理論把中國武術的真諦揭於眾,使人們既可免於徒勞之力和皮肉之苦,又可獲得真正的武術功夫並健康長壽,還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體內的各種能量以制敵自衛。如太極混元功既是築基功,也是養生法,更是通往上乘武術內功的必經之路。太極拳是內家拳術,練的是動靜兩功,內外雙求,性命雙修。以心意行氣為法則,以內外雙求為宗旨。從無極入門,靜極生動成太極,一片神行現太和,陰陽變化歸自然。由於登堂入室是無極虛靜,故而體能放鬆,心能虛靜,體內潛能逐漸練成混天一氣,通過靜養先天元氣、元精、元神,培補後天精、氣、神之不足。至若精足,氣盛,神旺,則內強外壯;內氣就能在心意指導下,通過肢體的內纏外繞,胸腹的摺疊運化,一開一合,一動一靜,一松一緊,使內氣鼓盪,循經走脈,流轉不息。內氣發于丹田,歸於丹田,氣滿丹田,而又入於骨髓,再由骨縫發出,經丹竅,通三節達四梢,運五行,康壯五臟,內壯神勇,使之成為剛柔相濟、至虛至靈、太極太和之混元球。達此境,太極功夫就有較大的增長。至若千斤力氣,何懼之有?臨際交手,內勁猝發,如猛虎下山,威勢難擋;如摧枯拉朽,無堅不克;如弓滿箭發,迅疾比鷹。再加八門手法,變化神龍。纏繞諸靠、螺旋進退、擒拿彈抖、柔化鍘發,任我所為。上驚下取,套封插逼、砸脈鎖骨、閃戰騰挪、順截勁路、腿手並進。無一法而備萬法,以不變而應萬變。具有精神貫足,內氣充足,內氣渾厚,拳術的威力都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都能達到冷爐彈脆、見手分離的高級境界,或稱之為太極功夫。拳經云:「太極拳中路,功夫最為先。」拳諺云:「一功二膽三技巧」「拳不敵法,法不敵功」。正謂此也。因此練太極拳必須拳法、功法、養身法三法合一,都能談到太極功夫。只有在注重太極拳的內涵(以功為本,以養為主,以拳為母的有機結合)和質量(精、氣、神的凝聚程度)上下功夫,而不在拳架的多少,拳式的高低和動作的規範上兜圈子,都能真正練出太極功夫而臻至化境,益壽延年。
推薦閱讀:
※人體常用穴位
※人體的周天模式
※20個你不知道的人體真相,第一個我就嚇尿了...
※十二地支在四柱中代表的人體器官信息定位
※人體「第二心臟」 腳底養生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