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產科男醫生的25年(圖)

一個產科男醫生的25年(圖)

2014年05月27日09:11  河北青年報 評論中大獎(46人參與) 收藏本文     

手術手梁雲泰走出產房

進入手術室前,助手幫他帶緊口罩

  梁雲泰是個「快一刀」,一台正常的剖宮產手術,他最短用時20分鐘。

  這是婦產科醫生梁雲泰在就職25年的醫院——石家莊市第四醫院——所保持的多項快刀記錄之一。

  從1989年開始至今,25年來,經梁雲泰之手降生的新生兒多達上千個。梁雲泰一直認為婦產科不是男人的「禁區」,梁雲泰坦言:「其實產科的男醫生沒什麼特別的,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個器官,跟外科沒有任何區別,但產科男醫生更需要理解。」

  子宮破裂,在幾秒內做出反應

  當產婦被推向手術室時,梁雲泰隱隱感到不安。

  他看過病例——產婦30歲,此前順產過一個孩子,還做過一次人流。產婦的子宮厚度在0.3厘米以下,這種情況,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剖腹產。而且,在此之前,已經有四個醫生建議產婦剖腹產。但產婦本人,強烈要求順產。

  正在值班的梁雲泰把手頭的事交代給同事,就匆匆下樓,快步走到產婦所在的手術室。

  事情正如梁雲泰所料:手術室中,再次檢查宮口——「沒有宮口」。

  醫生有些懵:「怎麼會沒有宮口。」

  梁雲泰脫口而出:「宮口可能移位了,在側面。」

  就在這一瞬間,產婦突然大出血,血流量很大,幾乎止不住——子宮破裂,這是產科嚴重的併發症,會威脅產婦和胎兒的生命。

  子宮破裂後,羊水都衝到腹腔,不及時處理會造成感染。更危急的是,這時胎兒已經沒有胎心。

  該怎麼做?往往需要產科醫生在短短一兩秒內決定。

  由於子宮破裂程度較大,梁雲泰迅速為產婦做局部麻醉,立即取出胎兒。整個手術簡單、幹練,還保留了產婦的子宮。

  梁雲泰回憶:「當時沒有猶豫的時間,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迅速手術,保住母親,保住胎兒。」

  手術結束後,梁雲泰整個人都是揪著的,心也懸著,很久放鬆不了。直到母子順利出院,他才鬆了口氣,「如果當時沒有及時做出判斷,後果不堪設想」。

  這只是梁雲泰在產科一線工作中的一個小插曲。

  在梁雲泰看來,產科男醫生比女醫生更有優勢,產科男醫生邏輯判斷能力可能更強、更理性,男醫生體力更好,比女醫生更能適應高強度的「連續作戰」。「婦產科男醫生成功的例子很多。在國外,婦產科一般都是男醫生。」梁雲泰說。

  但在梁雲泰最初接觸產科時,連他自己也不這樣想。

  被稱為「男接生婆」

  現在,一周中,梁雲泰有兩天出門診,其他時間不是在做手術,就是在「大後方」——住院部照顧產婦。每天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七點,梁雲泰常像個陀螺一樣不停地在產房、辦公室之間轉來轉去,常常有人專門來找梁雲泰諮詢、就診。

  但在剛開始工作時,完全不是這個情況。

  1989年8月23日,這個日子一直刻在梁雲泰心上。這一天,他和14個河北醫科大的同學一起分配工作。

  「一聽自己被分到了婦產科,心情一下就低落了。」梁雲泰回憶。在當時,很少有男醫生在婦產科工作,原因很簡單——不僅工作壓力大,還很難找到女朋友。

  梁雲泰還是硬著頭皮,拎著盆和鋪蓋卷,進了醫院。當時醫院裡醫生和護士大都是女的,連男廁所都很少,更沒有男浴室,梁雲泰常去鍋爐房換衣服和洗澡。沒有地方睡覺,他們就在桌上趴一會。這些他都可以忍受,可他一直不敢承認自己是婦產科醫生,只是模糊地稱自己是外科醫生。知情的朋友則調侃他是「男接生婆」。

  但最讓梁雲泰心裡彆扭的,還是孕婦的拒絕——「我不要男醫生給我接生」,這是梁雲泰在25年行醫過程中常聽到的話。

  雖然在規定中,婦產科男醫生給病人看病要有護士陪伴,但在病人太多而人手不夠時,往往做不到這一點。有時候梁雲泰一進屋,還沒有說話,就被孕婦拒絕了。尤其是年輕的女孩,知道他是婦產科醫生,立刻瞪大眼睛,好像他有什麼問題。

  梁雲泰後來反倒淡然了,沒有別的想法,「一切以孕婦為主,她不願意讓我看,我就推薦其他的女醫生」。梁雲泰笑著說,「其實產科的男醫生沒什麼特別的,自己面對的就是一個器官,跟外科沒有任何區別。每一個手術都是我的作品。」

  下鄉鍛煉,與村民成為朋友

  讓梁雲泰逐漸轉變看法,專心研究業務的是下鄉的半年。

  1998年前後,梁雲泰和同事一起到石家莊周邊的村鎮下鄉鍛煉。他在井陘的山區待過一段時間,村鎮里的醫療條件很差,很多產婦生產要到衛生站,生產工具也只有一包簡單的一次性產包,裡面沒有產鉗,甚至連手術刀都沒有,只有一個刀片。「當地人根本就不懂做手術,不管是臍繞頸還是什麼臀位,都得自己生下來。」梁雲泰回憶。

  一次,一個產婦生孩子生了一天都沒生下來,衛生所請求支援。梁雲泰從四五十里外的住處,坐車倒拖拉機,好不容易趕到現場,已經是晚上。

  產婦曾結過一次婚,就因為沒有孩子,被迫與丈夫離婚,這次是她第一次懷孕。「可見這個孩子對她很重要。」梁雲泰說。

  但在現場,別說產房,就連塑膠手套都沒有。就在這種條件下,梁雲泰快速給產婦做了側切手術,用簡陋的刀片割斷了臍帶,最終母子平安。

  下鄉半年,梁雲泰接觸了很多當地的「本土醫生」,「能在那樣的環境下,讓孩子順利出生,她們都很了不起,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讓梁雲泰備感欣慰的是,隨著他給產婦接生次數的增加,他與當地人也越來越熟悉,成了朋友。

  村裡吃水困難,早上人們都要去很遠的地方打水。梁雲泰發現,每次自己醒來,都已經有兩桶水擺在門口。有時,早上一出門,還會在門口發現一籃子新鮮的蔬菜,「這也是當地人送的,只 為 了表 示 感謝」。

  從鄉下回來後,梁雲泰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定要認真對待工作」。

  臍帶繞頸6圈順利分娩

  回到市裡,一次分娩過程讓梁雲泰印象深刻。

  上了接生台,產婦在順產過程中,孩子的屁股竟然先出來了。梁雲泰一下子有點懵,他仔細觀察後,才發現這個孩子是臍繞頸六周。

  由於當時B超、彩超的質量一般,加上醫生經驗還不夠豐富,竟然沒有檢查出來。「現在如果臍繞頸兩周半,就會建議剖腹產了,不然孩子就太危險了。」梁雲泰說。當時,情況非常緊急。

  梁雲泰只能迅速把臍帶松解,成功取出了孩子。

  這次之後,梁雲泰常反思如何提高業務水平,如何讓患者受益最大,痛苦最小。他把自己做過的手術,詳細地記錄在筆記本上,沒事時就隨手翻來學習一下。如今,這樣的筆記,梁雲泰已經寫滿了十幾本。就這樣,梁雲泰逐漸成了產科里的技術骨幹。

  2000年,河北省衛生廳組織省內第一批醫學方面的學科帶頭人去上海學習,梁雲泰正是婦產科的代表之一。

  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習期間,一位老師如是說:「作為婦產科的人,是應該自豪的。婦產科人是靠本事吃飯,是唯一不需要儀器,用雙手就可以幫助病人的。」

  給學員們上課的老師中,有70多歲的國務院學部委員金正均教授。在學習中,金教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教給研修班的學生。「他當時已經做了兩次胃大部切除,課間還要加餐,上課時,有時狀態、聲音不好,他仍然堅持給大家授課,這讓所有的學員都很感動。」梁雲泰回憶。

  上了幾十年的課,每次上課的前一夜,金正均必定重新整理備課筆記,把新的信息、新的資料、新的教法,一一補充進教案,備課耗時往往是上課時間的雙倍。上課時,往往「一字千金」,「每句話都涵蓋很多內容」。老師的言傳身教對梁雲泰的影響很大,「我覺得做一名婦產科男醫生很自豪。」


推薦閱讀:

身體發出這些信號,確定是你懷孕了無疑,專家告訴你如何識別早孕反應!
什麼是縮宮素?分娩前都有哪些準備?
孕周的計算
臀位寶寶成功「轉正」——外倒轉術「再現江湖」
孕婦打保胎針生出畸形胎兒,到底是誰的責任?

TAG:醫生 | 產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