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如何與「永遠覺得自己都對」的重要之人相處?

與「永遠覺得自己都對」的人相處是一件很累的事,很多人為自己生活中的這些人傷透了腦筋。我的看法是,如果這個人對我們來說不是重要的人,我們並不想為他傾情付出、多費心力,那麼敬而遠之不予理會即可。可馬上問題就來了:「那如果這個人是很重要的人呢?比如他是父母、手足、伴侶呢?我該怎麼辦?」

很有必要來討論這樣一個問題。

因為我相信,能問出這樣問題的人,一定都在生活中反覆體驗到一個令人傷感的事實:有些事不是你想接受就能接受的,有些人不是你想放棄就能放棄的。父母、手足,他們與我們從小就在一起,血濃於水的連結讓這段關係成了深入骨髓的牽絆。而伴侶,他們作為我們脫離了父母后的情感寄託,不僅承載著對未來幸福的殷切渴望,還負擔著修復過往的隱秘祈願。如果兩個人還有孩子,這就更是打斷骨頭連著筋了。我明白在這樣一段無法割捨又無法如願的關係中,一個人的內心會有多麼糾結和痛苦。

那麼,怎麼辦?

在回答之前,我們先來問一句:為了這個人,我們能付出到什麼程度?

這個問題很需要深思熟慮,因為我們要的不是衝動型、情感驅動型的回答,說一句「我願意付出所有」是很容易的,但你能「付出所有」多長時間?一天?一個月?一年?這對改變他們來說很可能遠遠不夠。

所以,我要你回答的是:你覺得在保證長時間穩定付出的前提下,你能做到怎樣的付出?

這個問題的答案,和自己當下的內心力量和能力大小有直接關係。它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當然可以在能力變強,力量變大後加大對於對方的付出,但是,如果一開始就對自己持過於理想化的期待,那麼只會在過度付出中內心漸漸不濟,最後使構築的穩定分崩離析。

為什麼我們這麼強調穩定的付出?因為那些「永遠覺得自己都對」的人,內心其實很脆弱。他們太害怕自己犯錯了,犯一點錯都有可能動搖到他們的價值感。而且這裡的「錯」,已經不是狹隘的「做錯的事」,而是廣義的「失控」。對於「永遠覺得自己都對」人來說,只要事情不在他的控制下,這就是「錯」的,他就要去維護自己的「對」。

所以這些人們不惜採用一切方法來維持自己的價值感和安全感,而這就導致了他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沒有邊界。他們可能趾高氣昂,可能暴力恣睢,可能綿里藏針,可能冷若冰霜……他們讓人無比痛苦,除非我們順從他們。

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到他們,同時給自己一條生路,那就得給他們一種有別於過往的全新體驗:「他扛得住我的情緒衝擊,在他面前,有些錯是可以存在的,但我們的關係不會斷裂。」

怎麼給他們這種體驗?這就要靠我上文所說的:穩定的付出。

我們的態度要穩定。今天他大喊大叫時你冷靜以待,明天他痛哭流涕時你也得冷靜以待。如果今天Hold得住,明天就崩了,那麼對方不會有安全感。

我們的界限要分明。今天他要你這樣做,你抵死不從,明天他還要你這樣做,你心一軟答應了——那麼他下次,下下次,下下下次……必然還會一直翻來覆去試探你的底線。只要他的心一天沒死,情緒就一天不會穩定。

我們的付出要持久。今天他要你說「我愛你」,你說了,明天他要你說「我愛你」,你要是說不出口,那麼他剛剛建立起來的信任感瞬間就碎成一地渣渣。不要懷疑,他們就是這樣極端的懷疑主義者。

所以,我才會反覆強調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你覺得在保證長時間穩定付出的前提下,你能做到怎樣的付出?

也許,一個成年了的子女在痛定思痛後的深思熟慮中得出了一個答案:「我只能保證在母親發飆時閉嘴,而她如果硬逼我就範,我只能起身離開。」這答案理想嗎?不理想。因為這個孩子渴望的是母慈子孝,共享天倫。也許,一個妻子在哭幹了眼淚後想到:「我能做到的就是如果他再和我吵架,那麼我就帶著孩子離開,直到他冷靜後再回來。」這答案理想嗎?不理想。因為這個妻子渴望的是夫妻之前互相理解、互相體諒。

那麼怎麼辦?

先這麼做。一定要先這麼做。我們一定要先堅持這麼做。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對於他人的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見效的。生活的真相就是這樣,你對於事實悲嘆失望拒不接受——對於事實本身不會有一丁點的改變。要麼咬緊牙關一點點改變,要麼永遠停在原地忍耐悲嘆。兩種方式都有其痛苦,但在我看來,前者的痛苦至少是有希望的。因為當把眼前的這一步站穩後,生活有可能會向我們展示未邁出這一步之前,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可能性。

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個女孩,從小飽受情緒不穩定的母親的控制,當她終於有一天下定決心,按上面所說的「我只能保證在母親發飆時閉嘴,而她如果硬逼我就範,我只能起身離開」的方式對待母親後——一開始,母親當然發作得更加嚴重,她認為這是女兒不折不扣的挑釁,甚至有一段時間,她們相處的時間無法超過五分鐘,分開後可能半個月都不聯繫。但在這樣堅持了一年之後,女兒發現,母親漸漸開始服軟了,當她沉默時,母親不會再繼續將情緒加碼,而如果她起身要走,母親會抱怨幾句後迅速偃旗息鼓——母親知道她無法以鬧騰的方式得到女兒的愛。如果她不想離開女兒,她就只能接受女兒的方式。母親對女兒的依戀和愛,終於能由一個與女兒相通的管道得到釋放。

「當媽媽第一次主動閉嘴,我整個人都恍惚了,內心悲喜交集。與她溫和地結束談話後,我回到房間狠狠地哭了一場,我從沒想過會有這麼一天,但它居然真的來了……」

這個女孩後來告訴我,她和媽媽發展出了更多以前從不曾想像的相處模式,現在她甚至可以在實在受不了時沖媽媽嚷幾句,而媽媽有時也能承受得住,這是信任和安全感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結果。可以想見,更自然的相處模式在未來等待著她們,其輪廓已經清晰可見。

而這一切的基礎,其實就是那最開始一小步的堅持。

永遠都不要懷疑堅持的力量,永遠都不要讓眼前的黑暗限制你對光明的想像。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復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


推薦閱讀:

讓自己活得明明白白,讓自己活得無可替代!
口紅我自己買,你給我愛情就好
十二生肖中最專情的生肖男!愛對方超過愛自己,嫁到就是賺到!
不是張嘉佳給王家衛下了蠱,而是王家衛服下自己藏好的毒
致婚姻中所有女人的一封信:人生從來都靠自己

TAG:原創 | 相處 | 自己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