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黃氏--族譜研究(上) 黃帝
黃氏之譜,譜黃氏之祖也。其源遠,其流長,星分野處,散居各省府縣。其初一人之身,分而至於萬億兆人之身,秀者士,而朴者農,為工為賈,芸芸眾眾,不知千萬億人之身,悉由一人之身以啟之也。若夫積也不厚,則流也不遠,猶覆杯水於溝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足支,安望其星分野處,散居州縣鄉村,知千萬億人之身,而悉由一人之身以啟之也哉?
按吾黃氏之宗,肇自黃帝有熊氏之後,九傳陸終公,乃以黃為氏,受郡於江夏①。其間文物之盛,載在簡冊。迨至楚考烈王,丞相歇公封春申君,至十一傳香公,事親至孝,舉孝廉,官至魏郡太守,號曰「天下無雙」。生六子,散處郡邑,然而世遠枝繁,各立小宗。又十餘世,膺公自光州固始入閩邵武之平灑,以《五經》課子,號曰「五經先生」。三傳錫祖,由平灑移本郡之南禾坪,地名鸛藪。此處有鸛鳥百千巢,因而居之。生五子,長曰峭山公,官至工部侍郎,娶三妻:上官氏、吳氏、鄭氏,各生七子,共二十一子,各遷其所。於是二十一房子孫,咸相論曰:「人之同祖,猶木之同根。苟非吾之祖所出,而強而合,猶斬桐之枝,附梓之干而分植之,可乎哉?」夫合譜親親之,親親仁也,仁人心也。心念乎本則重祖,重祖則並重其祖之子,若孫之交相敬愛也;心忘乎本則輕祖,輕祖則並輕其祖之子,若孫莫不言怨也。茲淳風調喪,禮讓無聞,誰能頌榮而知本,飲水而知源者乎?
世
峭山公(錫公長子)
和公(峭山公長子)
梅公(峭山公次子)
荀公(峭山公三子)
蓋公(峭山公四子)
楚公(峭山公五子)
龜公(峭山公六子)
洋公(峭山公七子)
政公(峭山公八子)
化公(峭山公九子)
衢公(峭山公十子)
廬公(峭山公十一子)
福公(峭山公十二子)
林公(峭山公十三子)
塘公(峭山公十四子)
發公(峭山公十五子)
潭公(峭山公十六子)
城公(峭山公十七子)
延公(峭山公十八子)
允公(峭山公十九子)
井公(峭山公長二十子)
層公(峭山公二十一子)
峭山公譴派21子
黃峭山,為海內外黃姓萬派共宗的邵武黃氏大顯祖。其名,其事,雖不見於經傳史志,但在黃氏族人中、在黃氏家乘中,他事迹獨特,名望尊顯,流傳久遠,幾乎無人不曉。黃峭山名黃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實登,號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黃氏始祖黃惟淡之孫。黃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據福建《麟峰黃氏家譜·舊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為福建觀察使,「潮始人閩」。黃惟淡也於此時帶領家族隨王朝、王審知兄弟自光州固苧遷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遷居邵武,苧籍邵武平灑鄉(今邵武市水北鄉舊縣村),成為後世聞名的邵武黃氏一派始祖。
黃峭山他娶了三位才德兼優的夫人: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誥封一品夫人;第二夫人吳氏,誥封一品夫人;第三夫人鄭氏。這三位夫人各生7子。這21個兒子,個個功名卓著,成就斐然,而且子孫興旺,後嗣蕃昌。五代後周廣順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年已八十高齡的邵武和平黃氏大族祖峭山公,將21房子孫召集齊全,然後當眾宣布了一個重大決定:將黃家自春申君以後數千年所積累的祖產——銅錢80萬貫,金銀800餘稱,一併均分為21份,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孫,各領祖傳家產一份,隨即離開家鄉,另立基業,各自自謀發展。當時三位夫人啼泣請求,峭山公便對原來的決定稍作改動,重新宣布:除官、吳、鄭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長子一房奉養老母以盡溫情之義以外,其餘18房子孫,不許戀此一方故土,須各自信步天下,擇木而棲,相地而居。接著,峭山公卜占離家吉日,並於這一天將新修的《黃氏家譜》21套,分授21子,各領一套,囑令他們隨身攜帶,妥善珍藏,不忘所出。邵武黃氏的這次大分析,以及隨之而來的遷徙流布,相當多的黃氏譜牒都有詳細記載。父子兄弟作別時,峭山公曾規定,以21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稱,代替21子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