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依戀類型決定孩子未來,別錯過培養「安全型依戀」關鍵期
1
下班回到家,兒子像嗷嗷待哺的小雛鳥,張著胳膊像我跑過來,我也親昵地抱起兒子轉圈,之後,兒子步步不離地跟著我,奶聲奶氣地喊著我跟他玩遊戲,被玩具夾到了手,眼睛含淚地讓我給吹吹,嬌滴滴的樣子讓我母愛爆棚。
突然,這和諧的畫面被婆婆一句話打破了,「你不回來沐凡可聽話了,自己玩自己喝水,你一回來就不行了,嬌慣得不成樣子。」
我立刻回應一句:這叫安全型依戀關係,你要學習了,媽媽!婆婆咂咂舌,轉身走了。
我們家鄉有句土話:孩子看見娘,沒事都要哭一場。很多孩子在見到媽媽之前很聽話很獨立,自己玩遊戲,自己吃飯,甚至自己穿衣服。
可是一看到媽媽,立刻成為了襁褓里的小嬰兒,各種撒嬌賣萌,像個小小跟屁蟲。
所以身邊人總是將「看不見他媽媽一點事沒有,一看見就哭鬧不聽話」掛在嘴邊。直接質疑覺得媽媽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以前的時候覺得這句話很刺耳,特別是有些婆婆抱著孩子,眼神和口氣里溢滿了自豪感的樣子,讓我為媽媽們謀不平:憑什麼,這可是我的孩子,我十月懷胎拼死拼活生下來,惡補各種育兒知識養育他,他卻在別人那裡做乖寶寶,難道真的是當媽的不會帶孩子嗎?
後來有了自己的孩子,每次聽到婆婆這樣說,我的心裡卻很高興,因為學習了兒童心理學知識,我知道,這是我和孩子的「安全依戀型」關係正在建立的表現。
2
心理學中,依戀就是寶寶跟成長過程中的主要照料者之間情感的紐帶關係。
而安全型依戀關係,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恩斯·沃斯提出的。艾恩斯·沃斯通過設計陌生情境技術,專門用以研究依戀類型,
具體實驗過程是這樣的:
通過觀察多個寶寶的表現,研究者把媽媽寶寶之間的依戀行為分為3種:焦慮—迴避型、安全型和焦慮抵抗型。
第一種焦慮—迴避型, 這種類型的寶寶約佔20%, 媽媽離開時,他們並不會表現出緊張和憂慮,媽媽回來,他們也不會理會,表現出忽視和閃躲等行為對於他們來講,接受媽媽的安慰和陌生人的安慰沒有區別。
第二種安全型約佔70%,最初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安全型的寶寶會很愉快地玩耍;有陌生人出現,他們會有些警惕,但是不會煩躁不安。當把寶寶留給陌生人時,他們會停止玩耍尋找母親,會哭鬧。當媽媽返回的時候,他們會表現的更親熱,熱情地和媽媽進行各種互動,親親、抱抱,情緒很容易被安撫。
焦慮—抗拒型的寶寶約佔10%,這個類型的寶寶表現出很強的分離焦慮。當與媽媽分離的時候,抗拒型寶寶會感到強烈不安,哭鬧不止,難以安撫,當媽媽再次回來時,他們一方面會主動試圖去接觸媽媽,但是又會對媽媽的安慰行為表示出抗拒甚至發怒。
小寶寶有各種需求,他餓了、尿了、拉了,他會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父母及時理解孩子哭的原因或需要並給與回應,寶寶就能和父母建立起情感依戀。
如果父母長期忽視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哭鬧沒有反應,甚至經常性地打罵、斥責孩子,孩子就會形成迴避型依戀,他把自己蜷縮起來規避傷害。
如果父母雙方對孩子的養育存在不同的觀點,或者情緒多變,一會親熱孩子,一會冷落他,或者經常性地更換看護者,孩子就會建立起焦慮型依戀關係。
3
依戀關係對孩子能力的發展影響很大。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家長試圖通過上情商課來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其實後天的培養對情商的影響十分有限,情商的塑造大部分來自孩子與父母的依戀關係。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自信、安全,很容易建立起一種成熟的交往能力,在與別人的交往交流中遊刃有餘,更加積極。在青春期,安全依戀的孩子往往比較少出現逃學、打架等叛逆行為,因為他們較好的情緒控制能力。
焦慮—抗拒型依戀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在社交中經常表現出害羞、焦慮等情緒,經常擔心其他人不喜歡自己。有時會會莫名其妙大哭大鬧,這是焦慮內化以後表現出來的行為,因為他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用這種方式來獲得關注,求得父母關注。
焦慮—迴避型依戀的孩子常常對身邊的人和事比較冷漠,情緒比較波瀾不驚,但是內心卻十分敏感多疑,似乎是對人對事漠不關心,其實內心充滿了需求。外化以後行為問題比較多,比如說打罵父母、攻擊夥伴、欺負弱小。他們情緒管理能力比較差。
在這三種關係中,安全型依戀是最健康最正常的。安全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比較自信,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去探索外部世界的,所以他會更加自信地跟人交往,很少害羞,他也能會學會如何去愛別人。
4
從心理學上講, 0到3歲是寶寶跟父母建立緊密的依戀關係的重要階段。
如果說這個階段父母缺乏對孩子的關愛,他就不會跟父母建立起安全性依戀關係。等孩子長大以後,孩子也不會跟父母太親密。而且這樣的孩子容易叛逆。所以,父母千萬不要錯過孩子依戀關係關鍵期。
關注孩子的需要及時予以回應。
依戀關係的建立,需要父母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感表達。嬰幼兒經常會用哭鬧來表達需求,父母應該拋開手機拋開電視,關注孩子的需求。孩子是餓了還是渴了,孩子該睡覺了嗎?如果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孩子就會產生安全感和信賴感。
反之,如果父母總是有意無意的忽視孩子的哭訴,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建立起不安全的依戀。
多陪伴孩子。要經常審視自己是不是忙於工作,忽略了孩子,沒有人能替代父母的陪伴,所以要在孩子安全依戀關係建立關鍵期儘可能地多陪伴孩子。
孩子對父母情緒的感應十分敏感,父母高興開心,孩子也會跟著輕鬆愉快,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做好情緒管理,避免將負面情緒過多的傳染給孩子。
正視孩子的哭鬧。當孩子通過哭鬧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不要厭煩,對於孩子的需求,正確的能滿足的事情,盡量及時滿足。
如果是不合理或者能力之外的事情,要堅決地告訴他:爸爸媽媽做不到。然後通過講道理、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避免孩子哭鬧。
採用正確的分離方式。在幼兒園門口,經常看到很多父母把孩子放下,自己偷偷溜走。還有的父母一步三回頭,一把鼻涕一把淚,這種錯誤的離別方式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從而產生焦慮情緒。
如果要離開,應該事先讓孩子知曉,並告訴自己什麼時候會回來,在約定的時間準時回來並和孩子打招呼:媽媽回來啦!
剛開始孩子可能會哭鬧不理解,可是幾次以後,他的小腦袋裡就會形成一個模糊的概念:媽媽要暫時離開,但是很快就會回來的。慢慢地他即使不捨得媽媽離開,也會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美國一所大學的少兒發育研究生所專家通過對174名孩子長達6年的跟蹤考察,得出結論: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況下,嬰兒對父母的依戀模式與程度是孩子日後學術成就最明顯的因素。
無疑,相對於焦慮—迴避型和焦慮—抗拒型,安全型依戀關係是孩子一生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也是影響孩子學業和事業成就的積極因素。
- END -
推薦閱讀:
※長壽的人,離不開這8種食物,千萬不要錯過哦
※我懷疑,我們人生裡面,唯一可以相遇的機會,已經錯過了
※命中幾點教你不要錯過婚期
※男人在錯過最愛的人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