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品賞析

萬柏林詩詞學會自選作品賞析

——張春義

(為了更好的對作品進行點評,所收到的作品全部隱去了作者姓名)

一、五律:落葉

轉身脫艷麗,片片落黃稠。

霜到雕凄色,風來捲去愁。

天涯當倦客,沃土做妝樓。

   先隱無心骨,來春笑樹頭。  

這是一首詠物詩,我們為何要詠物?不要說你寫詠物詩只是單純為詠物而詠物,如果這樣,那毫無意義。其實每個人在準備寫一首詠物詩詞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感情在,否則你為何要詠他呢?或讚美,或貶斥,或寄託,或感興,總是有個理由的。要詠物,就要把你內心最「觸動」的一面充分體現出來。下面對這首詩淺析一二:

1、首聯破題,節序變更,秋葉飄零。出句「轉身」一詞擬人,用的很好,對句片片落黃稠,落黃一詞生造,片片與稠重疊,遣詞造句需調整。

2、頷聯承接首聯續寫落葉姿態,因霜變色,隨風飄逝。

3、頸聯轉接,章法很好。妝樓一詞生造。天涯與沃土結構不同,不能成對。

4、結句抒情,也就是作者內心最「觸動」的一面:化作春泥更護花。

5、這首詩能夠較好的把握詠物詩的章法,除個別詞語外,是一首好詩。

6、下面就作品的韻律提一點看法:

我們都知道,格律詩分格和律兩部分,所謂格,就是格式,它包括:平仄、粘對等。所謂律,包括有音律、聲律和韻律。那麼,格和律合起來就是格律。

大家對格式的掌握一般沒什麼問題,我們看這首詩的韻律:這首詩首句不入韻,出句的前三個白腳「麗、色、客」。按普通話讀音都是四聲。也就是去聲。形成每個起句都要下沉一下的感覺,讀起來很不舒服。古人謂之「上尾」。那麼,該如何避免上尾呢?應該把中間的白腳用為上聲字,也就是普通話的三聲字。另外,兩個韻腳稠、愁連韻,也就是相鄰兩個韻腳讀音一樣,讀起來便缺少抑揚頓挫的感覺,這個要注意。

二、五律:丙申孟夏獨步(新韻)

并州新雨後,燥氣暫藏蹤。

日耀經樓角,鴿翔汾水亭。  

問春何去也?復夏又登程。

天健無歇意,催人闊步行。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作品,首句不入韻,淺析如下:

1、雨後暑氣消,首聯直入主題,點明時間、地點、事件。手法很好。

2、頷聯續寫雨後風光,選取的物象動靜結合,遠近結合,很漂亮。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作品在中兩聯的對仗上出現合掌,就是由於物象的選取不恰當所致。在選取物象時,做到「動靜結合,遠近結合」可以避免合掌。

3、三聯流水對轉接,尾聯感嘆時光流逝,催人向前,正能量滿滿。

4、該作品前後分兩截,前兩聯寫雨後風光,後兩聯感嘆世事,造成了前面的意境與後面的語境不相吻合,難以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5、借景抒情又稱寓情於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具體到這首作品,在前面景物的選取上,就要與後面的抒情聯繫起來,只有寓情於景,才是一首好的作品。

三、五絕:清潔工

汗流非作秀,心凈不容塵。

緊握如椽筆,天天大寫人。

  

這是一首歌詠類作品,歌頌類詩詞為文體之一,用詩歌頌揚,亦泛謂用言語文字讚美。這首詩很別緻,他所歌頌的主體是一般人不太注意的城市美容師清潔工。文字短小,但很耐品,我們看:

起首兩句對仗,描寫清潔工揮汗勞作,不容半點塵土污染環境。重點在後兩句,他們所拿著的掃帚,就像是一枝筆,一筆一划書寫的是自己做人的原則,天天大寫人,是說清潔工們工作時,他們掃地的動作,左一下右一下,就像是在書寫一個人字。該作品字少言長,賦予人想像的空間。

四、五律:詠日

紅日東升後,光芒次第鋪。

高山及大海,鄉野與京都。

虎豹同牛馬,達人共困夫。

四方皆普照,世界本無殊。

這是一首詠物詩,歌頌太陽。這首詩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單純的為了詠物而詠物」。

  從律詩的章法上來講,中兩聯的對仗與結構都有問題,句式結構雷同,缺少變化。一味地自說自話,全是流水帳。尤其是第三聯,格律詩的第三聯古人之所以叫做「頸聯」,乃比喻其如人之有頸,取其轉之意。當轉不轉,造成了毫無意義的兩句話。倒是把中兩聯去掉,改成絕句:紅日東升後,光芒次第鋪。四方皆普照,世界本無殊。更像是一首詩。

關於詠物詩的寫作,借用佛家的一句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境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二境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此三境也。詠物之境界,大致也可以此論。

     1、一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歌詠、描狀類)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韓翃《章台柳》

  這兩首名篇,確實寫的很好,詩的技巧運用也很高超,但是,若從詠物境界而言,這幾首詩詞也只能算是詠物詩詞的第一層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僅僅抓住了柳樹的形態、特點

以及與時令的關係,通過對柳樹的細緻描寫,把柳樹描繪得惟妙惟肖,準確到位,同時也通過「春風似剪刀」給人以春的活力的象徵與美的啟示。就描繪而言,已經說到家了。但缺點也就在這裡。柳樹就是柳樹,不是別的。因此讀後給我們的感覺是雖然簡單明快,但餘韻不足,餘味不厚。

  在古人的詠物作品中,類似的詠物詩還有很多,如駱賓王《詠鵝》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也屬此類。

    2、二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寓理、興寄等)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的這首《蟬》詩,大意是說蟬頜下垂著高貴冠纓那樣的須,它生性高潔,飲餐玉露。它的叫聲,從高大疏闊的梧桐樹間傳出來。

  因為位於高處,具有高格,所以,它的聲音自然能傳得遠,這並不是因為借了秋風的緣故。但是,如果你只是簡單的去看、去理解這首詩,那就壞了,說明你沒有深刻的領會到作者這首詩所具有的內涵,詩也就沒多少可稱譽之處了。其實,虞世南這首詩,其主題是借蟬的形象來表達一種居高聲遠的品質。「居高聲自遠」,不僅蟬如此,人又何嘗不是?寓意雙關!那居高者已經不是蟬,而是人了。這是作者的一種的生活感悟。這種感悟藉助於蟬這個物件抒發出來,吟詠成詩。蟬已不再是完全原來的蟬,而是有了某種象徵或擬意的蟬,作者之「魂」已附到蟬這種「肉體」之上了。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這類詠物詩詞的寫法,經常會藉助於雙關、象徵、隱擬、比喻等手段,達到一種物人雙關或將哲理詩化的效果。寫這類有所隱擬的詩詞,需注意一定要把握住一個「度」字,聯想、想像、比擬、隱喻發揮的要貼切自然,切忌生拉硬拽。

    3、三境: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物我合一、托物言情)

  詠物詩詞的最高境界,是物與「我」的合一。「我」之身世、感慨、意懷,寄託於物,完全透過物來表達。詩詞本身吟詠的明明是「我」自己,但卻只是若隱若現,基本不暴露,作者的本意隱寄其中,藏的很深。而讀者通過對作品的透入理解和領會,卻分明又可以感受出來。

  也就是說,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但山水裡面已加入了作者的靈魂。

  下面再看看同樣是詠蟬,駱賓王是怎麼寫的。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為唐初四傑之一,他的這首《在獄詠蟬》是他獲罪後在獄中寫的。詩的大意是:蟬在秋天裡高唱,引來被囚禁的人一片思鄉之情。你這一頭黑色的蟬影,對著我這頭髮班白的愁苦之人高吟,讓人情何以堪!露重了,所以你很難飛走來。風大了,你的叫聲

  很容易淹沒在風中。沒有人能相信我的調潔,誰能為我表達高尚的心跡呢。

  全詩表面看來是在詠蟬,是蟬在自說自話,其實作者只是假託蟬這個物,抒發的全部是詩人自己的心聲。可以說詩從一開始就把蟬和人粘在一起,處處有蟬,處處有人,蟬與人象兩個難友時時互相傾訴。蟬即是我,我即是蟬。詩採用比喻手法,將自己比作是蟬;採用雙關手法,自頷聯起句句寫蟬,但句句又都是寫自己。「玄鬢影」、「白頭吟」,既是蟬,也是囹圄中的「我」;那「露重」、「風多」既是蟬的境遇,也是「我」的遭際;詩之結尾的蟬之一問,其實就是作者自己的聲聲吶喊。

五、七律:贈友人孟耿成  

年少習武意風發,苦練摘得狀元花。

鬼子角色國人恨,時遷形象觀眾誇。

中文日語共高歌,翰墨丹青妙塗鴉。

才藝芸芸驚四座,尋根祖上是儒家。

1、這首贈友人情真意切,恨不得把朋友的所有長項都逐一誇讚。我們寫詩的時候一直講要用詩家語,那麼,什麼是詩家語?《詩人玉屑》裡面提到王安石說的「詩家語」,就是說詩的用語有時和散文不一樣,因為詩有韻律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樣表達。詩 是「空白」藝術。高明的詩人善於以「不說出」來傳達「說不出」。詩人總是兩種相反品格的統一:內心傾吐的慷慨和語言表達的吝嗇。

所謂「詩家語」,即為「詩性語言」,乃詩家用含蓄、形象、跳躍、誇張、凝練、音樂性的語言表達自己主觀情志之詩語。

用意含蓄而曲折、蘊藉而委婉,說有限語留無限想像空間,這正如中國書畫中「留白」一樣。

2、這首詩在平仄上也有錯誤,寫的不成功。

六、七律:菊藝之韻 

是誰巧手奪天工?不借春風譽更隆。

崖畔抒懷縈秀雅,籬邊寫意展玲瓏。

冰肌遙送東南日,傲骨敢迎西北風。

高潔自存真本色,清香常入酒詩中。

作品描寫菊花盛開,園丁巧手裝點園林。淺析如下:

1、起首一聯破題,園藝師巧奪天工,園林花團簇簇,更勝春天景緻。

2、頷聯承接首聯續寫園林美景,出句「崖畔抒懷縈秀雅」,與對句「籬邊寫意展玲瓏」都是描寫菊花的姿色,語義合掌。

3、三聯「冰肌遙送東南日,傲骨敢迎西北風」。上下聯語義合掌,東南日、西北風,湊句。春風的風與韻腳風重字,當避。

4、這首詩寫景多,抒情少,詞語堆砌,題目是「菊藝」,詩中所寫是菊花,起首一句「是誰巧手奪天工」破題,很好,但是,讀完全詩,也沒有得到答案。感覺是一首應景之作,缺少真情實感。

我們寫詩一直講要「有感而發」。否則,會使作品蒼白無力。

什麼叫做「有感而發」呢,「有感而發」是「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起聯想,產生某種感情的意思」。 古人常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優秀的詩詞作品,一定是具有打動人心的真情蘊涵其中,只有字字句句飽含真情,讀者閱讀時才會與作者產生共鳴,或悲,或喜,或感慨不已,或憤怒不止。相反,沒有感情的文章,就像一棵枯樹而沒有生機和活力,自然也就沒有那誘人的風景了。

那麼,怎樣才能寫出有真情實感,引起讀者共鳴的詩詞作品呢?我們平時或讀文章、或遊覽山水,肯定是帶著感情的,怎麼樣把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呢,關鍵是抓住感情的觸發點。有感情,沒有觸發點,就不知道如何下筆。我舉一個列子:1950年10月1日,老毛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周年紀念活動,按說這麼大的事件,應該是極富感情的吧,但是,老毛並沒有詩詞作品寫出來。但是,僅過了兩天,十月三日,老毛看到了柳亞子先生寫的浣溪沙;馬上就用毛筆在宣紙上手書了一首和詞,回贈柳亞子。這首詞我們大家都知道: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老毛在天安門紀念國慶,不是沒有感情,而是缺少感情的觸發點,當他一看到柳亞子先生的作品,馬上把自己積蓄已久的感情全部噴洒出來,作品也就水到渠成。我的意思是說,當你確實無法遣詞造句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寫,不妨先放放,走走看看,也許會突然觸發你的靈感,作品也就一揮而就了。

七、七絕:秋夜聽雨 

敲窗落葉影搖燈,耳畔依稀細雨聲。

明日添衣兒可曉,今宵娘坐又三更。 

1、這是一首雨夜懷人作品,首句「敲窗落葉影搖燈」隱含了一個秋字一個夜字,因為題目是「秋夜聽雨」。採用一種巧妙的方式扣題,很好。

2、秋夜聞雨聲,不免想到在外的孩子是不是沒有應季的衣服。夜深了,不便詢問。他這裡用了一個「又」字,說明坐到三更不是就這一次,而是經常。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讀來感人。

3、這首詩首句韻腳採用「孤雁格」。標準的格律詩,一般都是一首詩只能押一個韻,這種嚴格要求有時會給詩的創作帶來不便,於是唐朝中期以後出現了一點鬆綁的現象,引入了「鄰韻」概念,即分屬不同韻部的字,如果讀音近似,就稱為「鄰韻」,如「聲」和「音」,就是互為鄰韻。到了宋代,出現了「襯韻」(又稱「探頭韻」、「借韻」、「孤雁」),即律詩第一句若用韻,就用鄰韻,以襯托後面的本韻。這種使用鄰韻的方式僅限於第一句及最後一句,被大多數詩人接受並風行一時,成為了一種正格。 比如這首詩的「燈」屬於下平十蒸韻,聲和更屬於下平八庚韻。叫做孤雁格。

4、很感人的一首小詩,要說瑕疵,「依稀細雨聲」該句細雨一詞,我們知道,細雨是看的結果,前面說敲窗是聽的結果,這裡在用「耳畔」,當然也是聽到,那麼,用雜、夾、或帶更妥便。另,稀、細讀音相同,稍顯拗口。

八、五絕:題丙申最感人照片 

一吻相垂渧,生離默默殤。

與君同祈願,來世續情長。

這是一首題圖詩。題圖詩就是為一幅圖題一首和圖內容主題相烘托的詩句,也叫題畫詩。詩的內容或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談論藝術的見地;或詠嘆畫面的意境。可使畫面增強藝術張力,詩畫互補意境深遠。

這幅畫,畫面的意思是:相親相愛的兩隻家鵝,其中的一隻被賣掉了,臨行前,兩隻鵝相對垂淚,畫面感人。我們再來看作品:

1、首句一吻相垂渧,渧是啼哭的意思。垂渧,用詞不妥。垂淚更恰當。

2、生離默默殤。殤是死亡的意思,屈原的《九歌·國殤》是追悼楚國陣亡士卒的輓詩,國殤,是指為國犧牲的人。生離各自傷,好些。

3、三四兩句擬人化寫作,借作者之口寫兩隻鵝祈禱來世情長,手法很好。

4、詩短情長,意境很好,遣詞造句尚需雕琢。祈字平仄有誤。

九、七絕:幽怨丁香 

一抹幽香紅袖醉,千頭結怨入愁腸。

望舒雨巷留疏影,漱玉花前懶著妝。 

戴望舒是杭州人,是我國現代著名的詩人。因《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被稱為「雨巷詩人」。這首詩化用戴望舒的雨巷,描寫了一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和她倦怠慵懶的情緒。看得出,這首詩的作者應該對新詩有研究。提幾點看法:

1、題目是「丁香」,起句與承接,也就是第一、二兩句很好,第三句的轉接有問題,望舒雨巷這一典故的應用突兀,也就是說,前面描寫的是花,突然改寫成了人,引用的比較牽強。

2、戴望舒的《雨巷》描寫的背景是1927年,比喻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意境的選取脫離了題目。

3、漱玉一詞是專用名詞,比喻泉水流在石頭上,聲若擊玉。用在此處有誤。

十、七律:再游文廟

龍城文廟又興修,心往神思憶舊遊。

玉宇書香盈雅韻,石橋樹碧掩朱樓。

銜恩聖表千年頌,拜祖師風四處幽。

大道承傳今又續,明倫重教看延留。 

作者聽到文廟修葺一新,忽生感慨,想到從前文廟的盛況,欣然賦詩。淺析如下:

起首兩句解讀題目,二、三聯回憶文廟盛況,結句感慨今日大道傳承,期待儒教得以延續。下面說兩個問題:

1、整首詩起承轉合章法有序,詩意也很好,一派正能量。中兩聯稍有瑕疵,

玉宇書香、石橋樹碧、銜恩聖表,拜祖師風。玉宇、石橋、銜恩,拜祖四同頭,再加上中間兩個字:書香、樹碧、聖表、師風。致使中兩聯前四個字結構相同,缺少變化。詩中對仗,無論聽覺視覺,都給人以美感。但如果兩聯結構雷同,會給人以呆板、重複之感。因此,妙在變化。律詩兩聯,無論內容和形式,都應該有跨度、有變化、分層次。不宜雷同、平行羅列。否則,會把典雅的律詩寫成快板書。     

2、明倫重教看延留。這一句延留是延續的意思。按照詩意,應該是「明朝也能夠得到延續。那麼,明倫,倫是人倫,輩分的意思,這個詞生造。另外,重教這個詞,教,按照詩意,是讓、使的意思。是平聲字,教字讀作去聲,是教訓。我們都讀過老毛七律《到韶山》: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是個平聲字。也就是說,明倫重教看延留,這裡的平仄有誤。另,三個白腳韻、頌、續按普通話讀音都是去聲,當避。

十一、丙申太山重陽詩會分韻拈得「話」字

西河側畔南山下,淺唱低吟歌未罷。

莫怪晚鶯難共鳴,滿堂都是唐朝話。

這是一首分韻賦詩作品。分韻又稱「賦韻」。寫詩的方法之一。先規定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一字。然後按照這一字所屬韻目中所包括的字為韻寫詩,並要求用分得的字作為這首詩中的一個韻腳,叫做「分韻」。

詩為仄韻七絕,起首兩句描繪場景,三四句轉接成章,一氣呵成。全詩的出彩處在第三句:莫怪晚鶯難共鳴。擬人化寫作提出問題,接下來的答案扣題,可謂三句話不離本行。

提兩個問題,滿堂都是唐朝話,這裡堂、唐犯小韻,就是一聯之內用了相同讀音的字。讀起來破壞了律詩的迴環韻美效果,也很拗口。另外,按照平水韻,話與罷兩個字不在一個韻部,這首應該是新韻作品。

十二、七律:登萬畝生態園

楓林錯把晨曦破,菊到重陽不得眠。

萬戶門開收一水,三山鼎立輔中天。

風來己覺銅琶執,雨過何勞牙板牽。

醉倒遊人非竹葉,番疑袖滿武陵煙。

這是一首登臨作品,首句不入韻。詩中描寫了萬柏林生態園的風光。淺析如下:

1、起首一聯描繪早晨林中景色,晨光初醒,花隨人意,帶露逞芳。

2、頷聯續寫四圍風景,其中的數字萬、一;三、中很有想像力。

3、鐵板銅琶」是一個典故,出自《歷代詩餘》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劍錄》里評論蘇詞風格的話: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如何?」對曰:「柳郎中詞,只好於十七八女孩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作者用在此處,形容風聲雨聲。何勞,何須,用不著的意思。形容雨很大。

4、結句的武陵煙是桃花源的意思。整首詩充滿想像力,這首詩還有一個特點,56個字,28個平聲,28個仄聲,平仄相諧。我們知道,格律詩有個口訣,叫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說在非關節點處,字的平仄是可以隨意的。而這首詩如此嚴謹,看得出作者寫作態度的一絲不苟。

十三、七律:也說喇叭花

倚牆繞樹好安家,只為憑高探九遐。

細雨殷勤催長進,清風浪漫助攀爬。

芳容豁暢身姿妙,天性纏綿志氣佳。

偏惹騷人生妒恨,託詞嗔怪亂咿呀。 

1、這是一首詠物詩,起首一聯描寫喇叭花的生存狀態,對句:只為憑高探九遐。大氣十足。

2、頷聯出句與對句語意相同,雖造境相異,但都在說花的生長。此處合掌。

3、頸聯遣詞造句流俗,直白多、含蓄少。

4、中兩聯結構前四個字同頭同構,當避。

5、結句的合未能呼應開篇,遊離於主旨。湊句。三個白腳進、妙、恨按普通話讀音都是去聲,當避。

6、關於結句合的問題,我們看到,大部分作品前幾句可以,寫到該結束了,總是草草收場,言盡意盡。那麼,怎麼樣寫好結句?收束全篇呢?

元人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說:「詩結尤難,無好結句,可見其人終無成也。」宋人姜夔在《白石道人詩說》中說:「一篇全在句尾。」並主張「篇終出人意表」。可見人們對結尾的重視程度。

謝臻《四溟詩話》說:「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也就是說,結句要有回味,象撞擊銅鐘一樣,餘音繞梁,不絕於耳。這就要求我們在結尾時要講究留有餘韻,最好能使結束語出人意料。我們舉一個列子,王勃的《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這首詩寫遊子思歸。開頭兩句直抒胸臆,說自己離家已久,渴望回鄉,但這個夙願很難實現。面對奔流不已的大江,詩人感到無限的悲傷,彷彿眼前的江水也停滯不前了。接下去,詩人並沒有進一步抒發思鄉之情,轉而描繪山中蕭瑟的秋景。其實,作者寫景的目的還是為了抒情。那在秋風中飄零的黃葉,不就是漂泊天涯的遊子的象徵嗎?

再比如唐代丘為的《登潤州城》:

天末江城晚,登臨客望迷。

春潮平島嶼,殘雨隔虹霓。

鳥與孤帆遠,煙和獨樹低。

鄉山何處是,目斷廣陵西。

開頭兩句寫登臨潤州城的時間及感受。中間四句,描給登臨所見:春水漲潮,煙波浩淼,殘雨未停,虹霓凌空,飛鳥隨孤帆遠去,煙霧將樹木掩映,有遠景,也有近景,頗為壯麗。結句一問一答,點明思鄉的主題,全詩結構縝密,對仗工整,結尾留有餘韻,讓人回味無窮。

俗語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詩的結尾好壞,對整首詩影響極大。不論是「以景結」、「以情結」、「以理結」還是「以問答結」,只要弦外有音,味外有味,含蓄雋永,發人深思,都是好的結尾。

十四、七律:登卦山 

柏扭千姿接隱淪,密林過處是長春。

人攀石級雲門靜,風動檐鈴寺竹新。

山色嵯峨空有象,世情翻覆總成塵。

悲歡自在心中了,何必天台問卦因。 

這是一首登臨作品,扭柏是卦山的一個奇特景象,柏樹樹榦扭曲,樹形怪異,別有風韻。隱淪,隱居或神仙。喻道觀。前兩聯描寫山色,頸聯嘆息萬物滄桑。結句引發更深的感慨,今古恨,沉荒壘。悲歡事,隨水流,雖了未了,豈是卦象所能決定的。作者身歷滄桑世事,見卦象而思緒萬千,情懷賦予詩篇,是一首好詩。

十五、七絕:南沙河新貌

兩條玉蟒半空盤,一曲清波繞碧灘。

誰借馬良神采筆,繪成十里畫廊看。

描繪南沙河風光的一首絕句,高架橋在半空盤旋,河流環繞一派誘人美景。第三句用神筆馬良轉接,結句順理成章,章法很好。畫廊看,看字湊韻腳。


推薦閱讀:

嫦娥原文、翻譯及賞析
美國藝術家Mike.Malm油畫作品賞析(5)
紅樓夢對聯賞析
山水墨畫賞析大全
如何賞析《夏日山中》?

TAG:作品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