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期:周易、太極拳與生命科學

作者/宋蘭良 ⊙ 編輯/張宏婉


周易、太極拳與生命科學

《周易》一詞,最早見於《左傳》的記載,可見其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或更早。「周」義雙解,一曰周朝之易,二曰「易道周普無所不備」,即《繫辭》所云「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即是:「易」意日月,字從日下月,「日月為易,象陰陽也。」「日月為易,剛柔相當。」故所謂《周易》者,即日月之道普照周天。東漢易學大家鄭玄所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可見《周易》一書,以「象」取「易」,以「易」之陰陽變化,統領世界萬物最根本的矛盾對立統一的法則。其內容主要包括太極、陰陽、八卦、六十四卦的排列關係及變化規律。(圖1)

 

一、太極理論與太極圖的發展演變

 

北宋儒家代表人物,理學家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中云:「自無極而為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一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其實這種太極理論,正反映了道家對宇宙起源的一種理解。《呂氏春秋·仲夏記》中早已明確這種玄想加經驗的總結,就形成了獨特的宇宙構成框架。

 

太極圖就是在這種思維的肩迪下,將道家的宇宙模式換成更為直接而又引人玄想的圖形說明。太極圖舊傳有三種,即周敦頤傳自陳搏的《周子太極圖》和按周易先天圖造的《先天太極圖》(圖2),以及來知德根據先天太極圖改造成的《來氏太極圖》(圖3)。

 

早在公元600多年,唐《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品》中的《真元妙經圖》,可能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太極圖雛型(圖4)。

 

非常明顯,太極圖是先天圖發展而來的。因此,先天圖之理,通過簡明扼要的直觀形象,使「學者先辨圖書,識其陰陽生化之原,不致眩感歧誤而靡所適從。」清人胡渭廣采眾說,對周易先天圖與太極圖的關係作了更為透徹的解演:太極圖「其環中為太極,兩邊黑白回互,白為陽,黑為陰。陰盛於此,而陽起薄之,震東北,白一分,黑二分是  為一奇二偶;兌東南白二分,黑一分,是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自,是為三奇純陽……。在先天太極圖的啟發下,來知德創造了更為形象揭示太極陰陽交替變換,以及陰陽與太極本源關係的《來氏太極圖》。米氏太極圖的出現,為太極理論走向實際應用上,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正如來氏註解的:「白者陽儀也,黑者陰儀也,黑白二路者,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其氣機未賞息也,即太極也。非中間一圈乃太極之本體(圖6)」。

 

根據這種陰陽消長,乾坤離坎的上下東西定位,陰陽由微而著循環無端的變化關係。陳氏太極拳的傳人陳鑫認為「太極不過陰陽之渾淪耳」。「兩儀、四象、八卦各為一物,而別有太極宰其中,統其外哉。」根據這個道理,太極拳發展過程中,分解《來氏太極圖》中的陽儀和陰儀變化規律,根據其各自的消息盈虛途徑,提出了「接、引、進、轉、擊、蓄、留、停」的太極拳技擊八法理論,以及八法之間的街接關係(圖7)。在此基礎上,太極拳根據太極圖義,進而發展和創造了一系列的《太極拳理圖》導致太極圖實用性的外延傾向發展(圖8)。

 

二、易理與太極拳理的源流關係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逐通天下。闔戶之謂坤(吸氣),辟戶之謂乾(呼氣),一闔一辟之變,往來無窮謂之通。」這是道家根據易理而提出的「修身復性」的吐納導引理論。而太極拳主張以虛靈、松凈、靜謐的方法來修己養性,行功時,要求氣宜鼓盪,神宜內斂,做到虛領頂頸,氣沉丹田。這些都與道家的吐納導引理論有著十分相似之處。其實太極拳的創立,正是對道家養生理論的一大發展。

 

從目前流行的各式太極拳中,據不少研究人士的考證認為,我國早期出現的太極拳,以何南陳家溝的陳式太極拳為最古老。據記載陳式太極拳的創立者,曾任明末武庠生的陳玉廷,明亡隱居鄉間,嘗自謂:「老年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閑來時耕田」,這裡說的《黃庭》無疑是道家的《黃庭經》一書。《黃庭經》是根據易周之理,尤其是根據東漢道士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十二消息卦、陰陽消長關係的納甲原理(圖9),調整人體的血氣循環以及按乾坤相交調離補坎等理論,進行調息凝神,達到性命雙修的目的。由此可見,太極拳的產生其本身就與《周易》理論有著不可分割的源流關係。

 

太極拳以「太極」命名,也點明了造就此拳的理論出於周易》的太極、陰陽兩儀、八卦等學說。陳玉廷的後代陳鑫云:「始祖卜耕讀之餘,而以陰陽開合,運轉周身者,教分孫以消化飲食之法,理根據太極,故名曰太極拳。」陳鑫在其所著《太極拳推原解》一文中說:「其理實根乎太極,而其用不遺乎兩拳,且人之一身渾身上下都是太極,即渾身上下都是拳……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百會中極,一體管鍵。」因此,太極拳十分注重行功過程中應參照:太極兩儀、天地陰陽、「先天方位」、「後天變換」等「易理」來處理開合、動靜、剛柔、屈伸、進退、虛實、收放、弛張等對立統一的變化關係(圖10、11)。

 

《周易》學說是以陰陽觀念為紐帶,把宇宙萬物通過卦和爻連接結成同性同構的整體。正如《莊子·齊物論》所表示的那樣:「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這種「天人合一」的觀念。在《黃帝內經》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如《靈樞·歲露論》提出:「日月一出一入迭為上下,互為卷舒,人能返身而思之,能類而長之,則吾一身之中,自有日月,與天地亦無異也。」針對這種認識,在太極拳理中,尤其對體內血氣運行問題,提出了「人身法天象地,其氣血之盈之虛,消息悉與天地造化同途。」的觀念。因此,太極拳在演練的時間、方位、季節等都有一些具體的要求。把時空環境與拳術套路動作之間,看作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內外形神整體。同時,又把人體看作為一個「太極」,即一個宇宙體。提出人體如同周而復至的月盈月缺一樣,存在若「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故天地有晝夜晨昏,人身亦有晝夜晨昏。天地有晦朔弦望,人身亦有晦朔弦望。其間寒署之推遷,陰陽之代謝,悉與天地胥似」(圖12)。

 

結合一晝夜之間的陰陽氣息變化規律,尤其是練拳者本體的一晝夜氣息變換規律,根據《周易參同契》納甲的原理,太極拳主張練拳行功應在不同的時間,採取不同的「火候之法。」從子夜起至正午前,尤其是「寅」時正處「三陽開泰」的泰卦之機,屬生氣方興未艾之機,宜以文火溫養之法,進行練拳,以求元陽溫煦血氣,行布四肢百孩。日落時練拳,此時已處陽衰陰盛之時,嚴凝之氣周普全身。因此,須採用武火吹爐升溫之法,不僅動作節奏趨於陽健之態,就呼吸也應以深吸慢吐取之(圖13)。

 

太極拳動作設計及練拳要領上,更與《周易》的方位、卦象配合、運用卦時、爻位,以及傳統分析卦象的「承」、「乘」、「比」、「應、「據」、「中」之法和以「方位之象」、「像形之象」、「互體之象」、「反對之象」及「連互」、「相交」等法,以易理曉拳理,對動作的前後關係,心意神氣的關係等,進行深入分析,以心悟拳理,不以一招一式的拳架為練拳行動的最終目標。也即古人所云的求之「得其意忘其形」,並在反覆鍛煉中徹悟太極奧義。以陳式六十四勢太極拳為例,其五勢白鶴亮翅和其六勢摟膝拗步的前後交疊關係為:「前之白鶴亮翅動也,其停處靜也,是動中之靜,後之摟膝拗步動也,其停處靜也,合觀皆是一動一靜,前之靜是前半勢之末,屬賓後之靜,是殿全勢之終。又屬為下著蓄勢。接往上著左右繞罷一圈,全體一齊合住,上著下著一氣承接,待下勢合住,然後氣歸丹田,勿令神氣間斷,此即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就「方位之象」,摟膝拗步面向正西,有太和元氣氣象,又合伏羲八卦乾坤坎離四方正位(圖14)。故此勢得乾坤正氣,以運周身。動作上採用外柔內剛,實與乾健坤順的「象形之象」相合。進以「相交」之法析之:乾與坤相交(即乾、坤兩卦之中爻相換)成離坎兩卦,即(乾)(坤)(離)(坎)此為天地之交日月之合。以象取五臟,離為心,離中之虛以示心之虛明。坎為腎,坎之中滿示腎之充足。故乾坤以中氣相交一變為離坎,實為心腎交其氣。心腎交則心下腎上,離下坎上,得既濟之卦,既濟者成功之意。故取此勢則不相害而相濟。蓋爾反其本,六二爻和九五爻(即第二爻和第五爻)對換復成上坤下乾,得三陽開泰之泰卦示太和元氣在丹田中萌發之勢也。以此為例,足見易理和拳理間的內在聯繫。

 

三、太極拳對人體活動的調正意義

 

在《太極拳纏絲勁論》一文中,十分強調以心主氣,克念以求心純,心純配以陰陽五行之氣即為正氣。認為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而纏絲勁者,實為運正氣之法,不明此理即不明拳理。「凡能善運氣者,始能衛其生命,能衛其生命則復性有所資,養氣有所賴矣,此太極拳是有益於身心性命之學。」可見,太極拳以運氣作為實現保健功效的精髓。其實這種運氣保健理論,在遠古時代人們就意識到利用運氣之法達到強身祛病,益壽延年了。太極拳強調「身、心、意、志、恆、著、理、氣、情、神、化」十一字要訣,或廣為流傳的「心、意、神、氣」四字密訣,是在繼承了我國傳統保健養生理論基礎上,結合太極拳運動的特點提煉出的「關鍵詞」。也是我們研究太極拳生理保健作用對疾病治療機制的出發點。

 

 (一)「導氣令和、引體令柔」作用

 

《素問·五運行大論》曰:「氣有餘,則制已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足,則已所不勝,侮而乘之,已所勝,輕而侮之」。可見要使人體處於全身協調平衡狀態,「氣和」是十分關鍵的。陰陽學說認為,氣者屬陽,血者屬陰,「氣血者,人之神」(《素問·八正神明論》),「神者,水谷之精氣也」(《靈樞·平人絕谷》)。又強調氣血的運行受神的主宰,在《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更強調了身體鍛煉中的「人靜」和「意念」作用,提出「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的觀點。太極拳正是根據這種「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思想,在運動中強調「心為主帥」,「內外相合,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方法。注重「全身意在精神」而不主張肌肉「力」的表現。這種形神統一,以神主形的身體鍛煉方法,是我國傳統的養生防病、延年益壽的基本方法。為達到「凝神內斂」,太極拳對練拳者要求以虛靈、松凈、靜謐的方法進行修身養性,在練拳行功過程中,透過「靜之則合,動之則分」的外形,更為強調以「靜」字為中心,處理好動靜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通過意識誘導而使大腦皮層進入「清醒的抑制狀態」,即進入氣功態效應。這對於人為地調整大腦神經中樞的工作水平,促使鞏固和建立大腦皮層間的「神經應力」平衡關係。正是這種大腦神經中陰陽調正作用,使太極拳在保健和恢復高級神經活動的功能水平上起到積極的作用。上海某大學對493位慢性病患者,通過一定時間太極拳鍛煉後,在精神、體力、睡眠、食慾等方面療效達91.8%(調查數據此略)。

 

太極拳通過「引體令柔」的鍛煉途徑,對人體的骨骼、肌肉及關節活動能力,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尤其下肢始終處於半蹲狀態進行兩足交替工作,使大腿股四頭肌,尤其是前外側的股外側肌處於交替緊張收縮狀態。據上海十八個太極拳輔導站的157位老人進行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太極拳組的老人發生駝背等老年脊柱畸形的比例為24,3%,一般老人則為42.1%。進行上肢彎腰觸地試驗,太極拳組老人陰性率為79.8%,而一般老人僅為18,1%o。X光攝片檢查股骨骨質疏鬆發生率,太極拳組為37.5%,一般老人為62.4%。

 

 (二)陰陽平衡、五行生剋制化作用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殺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人體一太極,其內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很互用關係。《靈樞·營衛生會篇》雲。「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處於消長平衡狀態。一旦體內的陰陽消長平衡失調,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就會受到破壞。太極拳鍛煉時,要求「流行於氣,斂之於髓,達之於神」。因此則具有「體外消耗雖小,體內氣血運行甚昌」的特徵。這種氣血在四肢百骸中環周無端運行,實際上起到了「陰陽相濟」的調正作用。上海體育學院曾對一些老年太極拳鍛煉者進行循環功能分析,結果發現經常進行太極拳鍛煉的老人,甲皺循環出現明顯改善的傾向。對上海18個太極拳輔導站的抽樣調查表明太極拳組平均血壓為132,3/81,7mmHg(17.64/10.89Kp)。動脈硬化率太極拳組為39,0%,一般老人為45.8% 。

 

上海某區衛生防疫站用了近一年半時間對22名患有心臟疾病的兒童隨訪觀察,對採用簡化太極拳在心臟調節功能上的影響進行了探討。結果安靜脈搏平均下降12.3次/分,與同年齡同性別的對照組健康學生相比,下降福度相差10倍。採用30秒起蹲20次的機能試驗,鍛煉前能在二分鐘內脈搏恢復原狀的只佔1 /2,而鍛練後上升到3/4以上(實驗數據此略)。

 

上海高血壓研究所協同基層單位,用了一年五個月的時間對61位高血壓患者進行跟蹤觀察,採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對太極拳運動治療高血壓症的效能進行探討。結果是採用太極拳鍛煉並輔以藥物治療的甲組,降壓療效達43%,而採用單純藥物治療的乙組,降壓療效只佔8%,而且還出現17%的惡化現象。從異常心電圖改善方面,甲組達83%,乙組只佔20%,而且惡化率竟佔到40%。說明太極拳運動對調整N與N體液調節機能方面的明顯影響。

 

上海某區體委對14位參加太極拳鍛煉的高血壓症患者(其中3人血管硬化)調查中發現,通過一定時間鍛煉後有8人血壓完全恢復,4人有明顯好轉,2人觀察不出效果,有效治療達85.7 %,略高於上海高血壓研究所的統計,這可能是和這些病員參加太極拳鍛煉的相應時間長有關(一般都在三年以上)。上海同濟大學採用異常心電圖前後變化的分組對比分析,也證明太極拳運動對改善心臟功能有良好的影響(實驗數據此略)。

 

對部分心電圖異常和有心肌梗死癥狀的病人,通過半年以上的太極拳鍛煉後進行放射免疫試驗,其中心肌肌紅蛋白檢出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液化驗有89.4%的人存在白蛋白增加趨勢,球蛋自下降佔83%,膽固醇下降佔92,3%。

 

太極拳在恢復內臟器官的五行生剋制化上也有明顯的功效,由於強調「氣宜鼓盪」「氣沉丹田」的運氣及練拳過程中,根據卦象而進行的有利於心腎相交的「周天運行」,使練拳者坎水中一陽充益,壯腎使元陽之氣得以溫熙。在內臟中,腎為先天之本,屬水,脾為後天之本,屬土。劉於一些脾胃虛弱,或濕熱困脾的消化系統病患者,通過「溫腎健脾」的作用,對那些因脾虛不運的胃病患者,起到了「培土製水」的作用,起到了治腎溫而健脾胃的功效。某大學通過太極拳鍛煉治療慢性腸胃病取得可喜的療效。對胃潰瘍等五種腸胃病的平均療效達73.8%(實驗數據此略)。

 

上海某區體委對8位採用太極拳鍛煉,並輔以一定藥物治療的肝臟病患者作了調查,同樣反映出了很好的效果。療效達85%,而且恢復的時間也比單純藥物治療要縮短。

 

對於一些肺部疾病患者,通過太極拳的壯腎扶陽作用,不僅使坎水元陽得以充實,進而根據《時病論》的「金能生水,水能潤金之妙」原理,起到「金水相生」的肺腎同治的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依照《周易》理論創立的太極拳,通過一系列對體內的調整作用,進而對生命活動產生了不能以簡單的「超量代償」"學說進行解釋的效能。聯繫到其他一些以意念為先導的身體鍛鍊形式,如中國氣功,印度瑜珈和日本靜坐等,對人的生命活動和潛在能力所產生的不可思議的調整和激發作用,使我們有理由把視線深入到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提倡一些更開拓的研究手段,比如通過紅外線效應、電磁效應、基質共振、生物場、摘流和有序控制等綜合性研究手段和途徑,去尋找太極拳與生命科學之間存在的深奧聯繫。

[本文來自《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0年4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表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丙申猴年七月十七688期

推薦閱讀:

孫榮華:周易筮法集錦 第五章祥釋筮法佔斷所表現的「生、克、制、化、刑、沖、合、害」及運用
八字分析之傷官配印
聽老涮講易經2.5後天八卦方位
第二部第二十九章 我從哪裡來(連載中)
陳清華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思考周易

TAG:科學 | 生命 | 太極拳 | 周易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