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旺(中國歷史)—搜狗百科
德旺繼位於夏國危難之際,1223年十二月改元干定。即位之初立即改變神宗的附蒙政策,試圖對抗蒙古。干定二年(1224)二月,德旺聽到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征西域未回,遂遣使聯絡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結為外援,以共同抗擊蒙古。當成吉思汗征西域回來,聽到夏國對蒙古有「異圖」的消息,決定調集大軍再征西夏。五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進攻夏國的沙州(今甘肅敦煌),遭到沙州守將籍辣思義的頑強抵抗,沙州城堅守一月余不下。成吉思汗又遣將分兵攻銀州(今陝西米脂境)。
九月,銀州被攻破,夏兵戰死數萬,夏將塔海被俘,牛羊物資被擄掠無算。在強敵蒙古軍入境的危急時刻,德旺接受右丞相高良惠的建議,於十月間遣使奉表願與金朝修好,以為後援。但這一決定為時已晚,銀州失守後,漠北未被征服諸部也已潰散,被圍困的沙州城,在軍民堅守半年之後,城中牛羊馬駝都被宰殺食用殆盡。德旺只得遣使到蒙古軍中請降,並答應以「質子為信」,蒙古軍才撤回包圍沙州的軍隊。
干定三年(1225)三月,成吉思汗因德旺未如約遣質子,派大臣孛禿到夏國問罪,德旺仍猶疑未決。右丞相高良惠進言道:「兩國相交,忠信為主,彼強吾弱,勢難背言。宜擇宗室之賢者,加以王號,錫以車旗,俾結蒙歡,庶幾稍紓國患。」德旺對此言不以為然,說道:「我方修好金源,共支北敵。任子一往,受其束縛,後悔何追?」樞密使李元吉也力勸德旺守信,陳述利害:「蒙古虎狼,雖恭順不違,猶恐咆哮其性。若反覆無恆,是自啟兵端也。況金勢浸衰,自守不支,焉能濟我耶?」德旺仍不聽,依舊不遣質子,把蒙古使臣敷衍遣回。整飭國政,聯金抗蒙。
蒙古使臣孛禿走後,德旺加強整飭國政與聯金抗蒙的一系列舉措。同年六月,德旺於國中求直言。殿中御史張公輔向德旺上疏陳說整頓國事的七項意見:一曰收潰散以固人心;二曰堅盟信以紓國難;三曰修城池以備守御;四曰明軍政以習戰守;五曰聯烽堠以立應援;六曰崇節儉以裕軍儲;七曰觀利便以破敵勢。概而言之,就是要增強國力,聯金抗蒙。德旺對張公輔的上疏十分賞識,擢升他為御史中丞。
干定三年八月,德旺派遣吏部尚書李仲諤,南院宣徽使羅世昌,尚書省左司郎中李紹膺等赴金朝,與金朝訂立和約。和約主旨是:金夏為兄弟之國,夏朝以兄事金國;兩國各用本國年號,但金朝不向夏國賜歲幣等。從此夏金重歸於好。十二月,德旺遣徽猷閣學士李弁赴金朝要求恢復雙方互市,在幾經周折之後,才簽訂互市協議。這一年十二月,德旺向金國派出了因金夏構兵中斷多年的賀正旦使。
德旺聯金抗蒙,對挽救夏國的危亡實際上已經是無濟於事了。因為其時金朝也處於亡國的前夕,兵虛財盡民怨,尚自顧不暇,根本無力援夏抗蒙。夏臣南院宣徽使羅世昌出使金朝回到夏國後,多次對德旺說,金朝援助不足恃,要靠夏國自強。這時德旺又收留了成吉思汗的仇敵乃蠻部屈律罕子赤臘喝翔昆。羅世昌力諫,德旺不聽。羅世昌遂請求致仕歸里。世昌家居銀州,已被蒙古軍佔領,只好流落龍州(今陝西志丹境),知夏國將亡,著《夏國世次》20卷藏於家。
干定四年(1226)二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10萬從北路進入夏國境,度沙磧深入河西,攻破黑水城。四月,蒙古軍為避暑駐兵於肅州(今甘肅酒泉)北之渾垂山。五月,招降肅州不下,破城後盡屠城中軍民。六月,甘州被圍,蒙古軍使人招降夏甘州守將曲也怯律,副將阿綽等36人殺曲也怯律和蒙古軍使人,率城中軍民浴血抵抗。城被攻破,阿綽等人以身殉國。七月,西涼府(今甘肅武威)又被攻破,夏守臣斡扎簀戰敗投降。蒙古大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城邑崩潰,人民逃亡,夏國危在旦夕。這時德旺驚憂交加,已束手無策。繼五月間神宗遵頊死後,德旺也憂悸病亡。終年46歲。廟號獻宗。
推薦閱讀:
※中國古史-商前往事-國之大事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十次「禪讓」 結局如何?
※015<周>一個傳奇的故事
※「八年抗戰」為何要改為「十四年抗戰」?
※如果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而言: 春秋戰國最傑出的統治者非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