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人獨家吐露:為安全都夾尾巴做人
「華人海嘯」還是「政治海嘯」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10日在推特上公開表示,會不分人民的宗教、種族和政治理念,當一位全民的總理。他稱,「對大馬至今所取得的成就感到光榮和慶幸,相信只要我們以一個民族的密切合作,我國的成就會更上一層樓。」不少當地媒體認為,這是納吉布試圖以此來為此前有關「華人海嘯」言論引發爭論「滅火」。納吉布日前會見勝選的133名國陣候任國會議員時,提醒議員不要挑起種族課題。
這次選舉是自馬來西亞1957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來最激烈的一次選舉。選舉中,約佔1/4的華人選票從國陣大量流向反對黨人民聯盟(民聯),這成為執政黨「贏的難看」的最大原因。大選成績揭曉後,馬總理納吉布召開記者會,稱這是一場「華人海嘯」。這一言論立即引起馬各界爭論。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稱,國陣在大選中的表現令他震驚,他認為這要歸咎於「忘恩負義」的華裔選民和一些「貪婪」的馬來選民。不過,對於大選中支持國陣的華人政黨「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公會)」不入閣的決定,他表態稱,這意味著政府中將沒有華人代表,「……如果沒有華人代表,對政府和國家來說情況都不妙。」
也有許多分析認為,馬反對黨三黨聯盟中也是以馬來裔穆斯林為主,而且華人佔馬來西亞人口比例僅24.6%,馬來人所佔比例則高達68%,倘非許多馬來族、尤其馬來族中產階級對執政聯盟不滿,後者的得票率怎麼可能不過半?馬《星洲日報》9日稱,馬反對黨伊斯蘭黨對華人選民在本屆大選大力支持民聯馬來族候選人表示感謝。伊斯蘭黨宣傳主任端依布拉欣稱,上述行動證明有關華裔排斥馬來人候選人的指控不攻自破。
馬華校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陳鵬仕發表文告稱,這次馬大選成績是一次「政治海嘯」,但不是「華人海嘯」。他說,如果要將此次的投票情況加以區別,那麼「城市選民海嘯」更加恰當。
華人抱怨不公平待遇
自馬來西亞1957年獨立以來,由馬來西亞統一機構(簡稱巫統)、馬華公會和印度人國大黨為核心的國陣一直執政。三個政黨分別代表馬三個最主要的民族,即在馬人口中佔六成的馬來人、占將近四分之一的華人以及7%的印度裔,但實權一直掌握在巫統手中。東南亞各國獨立後,華人未能享有平等的待遇是普遍現象。馬來西亞華人雖比東南亞其他一些國家華人政治地位要略高,但仍遠不如馬來人,比如在馬來西亞法律和政治中規定,國家元首、副元首等領導人,華人不能擔任;中央政府中,總理是馬來人;各部部長及國會議員中,馬來人要佔 2/3 左右;馬來人公務員佔總數的 3/4 等。此外,在經濟、教育等方面對華人也有不同的限制。
「低聲下氣」、「彎腰進門」——一位不願具名的馬來西亞華人學者用這兩個詞來形容華人當年在馬所處的地位。一名馬來西亞華商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馬中兩國剛建交時,到訪馬來西亞的中國代表團都被安排在酒店的同一層樓,馬政府就派出工作人員守在電梯門口,只要有華人來到這一層樓,都必須接受盤問,並登記身份證。直到1990年,馬當局才開始放棄監視。」他感慨道:「我每年兩次去廣州參加廣交會,也絕不能離開廣州,如果被發現,下次想到廣州參加廣交會就得不到馬公安部的批准。」
《環球時報》記者不久前在首都吉隆坡採訪時,一位馬來西亞籍華人司機也告訴記者:「華人的孩子想要進入公立學校讀書十分困難,上大學的考試錄取標準也比馬來人更為嚴格。」這位司機向記者透露:「馬來西亞政壇只信任馬來族人。華人族群在馬來西亞主要從事商業活動,想要進入政壇十分艱難,而且一旦進入政壇,萬一被馬來族抓住把柄,生意也將做不下去。為了安全起見,華人都夾起尾巴低調做人,普遍不太關心馬來西亞的政局演變。」
路透社稱,這次大選應該令執政的國民陣線反思自己的族裔政策,擺脫以往一味袒護馬來人特權的政策。評論稱,執政聯盟倘繼續執著於族裔話題操作,今後的路將越走越艱難,何況華裔、印度裔善於經商、投資,在馬來西亞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延續族裔不平等政策的代價會越來越大。評論稱,納吉布或許已意識到自己的食言,開始談論「族際和解」,但他必須有所實際表現,比如,如今人們正等著看新內閣名單,看會不會出現華人閣員的名字。
多國華人能否成為「關鍵少數」
實際上,在世界許多國家,絕大部分華裔已經加入當地國籍,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融入當地。在東南亞,95%以上的華裔都已經加入所在國國籍。但歷史上,華人在世界各國都是埋頭經商、不理政治,現實生活讓華人越來越明白,政治上的投入和參與能為華人和當地主體民族共同接受和認可,也是華人在深度融入當地社會的標誌。
華人在一些國家甚至可以成為「關鍵的少數」。 去年的美國大選中,華人成為兩黨爭奪的重要群體。數據顯示,美國華人超過400萬人,佔美國人口的1.3%。但大選誕生了3名華裔女眾議員,華裔議員趙美心評價稱,這是亞裔參政的里程碑。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曾蕙逸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華人海嘯」體現了馬來西亞這樣的多種族國家的第二代移民確認自己民族認同的過程。馬獨立以來,由馬來人主導政治,建立了「馬來人優先」的各項政策設計。馬第一代華人了解當時種族之間存在的問題,也接受了這種安排。但是,第二代華人認為「這是父輩的事情」,自己並不是這場交易中的一部分,對「馬來人優先」的政策安排以及社會對華人的歧視越來越無法接受。「同樣是馬來西亞公民,為什麼沒有平等的權利?」
曾蕙逸稱,因為東南亞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社區地理位置距離較近,文化交流較頻繁,東南亞華人比北美和歐洲的華人更容易集結成一股勢力,可能影響東南亞未來局勢的走向。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由於華人更能幹,導致歷史上一部分當地土著居民對華人有著深切的恐懼。
她認為,在東南亞,有過被殖民歷史的多種族國家要真正發展起來都要經歷這兩個階段:第一,國家建設,即從殖民母國脫離成為一個獨立國家,這是硬體。第二,各個民族尋求對一個國家的認同感。像泰國系統地邀請華人融入泰國社會,共同建設國家,社會的族群關係也更和諧。
推薦閱讀:
※馬來亞大學交換生心得
※怕水也能潛水嗎?一個旱鴨子的五天四夜沙巴之游!
※【馬來求學之三】異國的年
※?馬來西亞留學簽證被拒簽啦?我該怎麼辦?!!!
※到馬來西亞留學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