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維摩詰經》講記-75 大虛法師《指月真髓》修行的大關鍵 

《指月真髓》修行的大關鍵

 

  「唯!舍利弗!法名寂滅,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求法也。」這句話是修行的大關鍵!從這裡往下,維摩居士一連串的開示,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關於佛法修持的心要,心法要點,如果你是真正追尋解脫之道的人,那你就必須要了解這些佛法修持的要點和關鍵,因為下面這些內容已經涉及到了對佛法的最基本的認識問題。所謂「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你對佛法的基本認識,你對修行的基本心態,這個「因」如果不正確的話,你想要得到佛道解脫的無上聖果,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現在我就可以給你定義為妄想,所以下面的內容大家要打起精神注意聽了。

 

  「唯,舍利弗」,這裡維摩居士提醒說,真正的佛法,諸法的實相是寂滅無生的,無生就是不生,那就是不滅,這個生命的宏大真相從來就不在我們的身心,不在這個剎那生滅的無常幻軀上,真正的佛法不是生滅法,不是幻法,真正的解脫也不是靠生滅有為的造作能達到的。如果修行者執著有生有滅、有修有證的有為法為真實,以此為道,那就是在求生滅法,他並不能因此就追尋到真正的解脫之道,或者說,換句話說,他並不能得到真正的佛法。

 

  這個真是當頭棒喝!維摩居士的這句話說得很嚴厲,一杆子掃翻了一船人!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很多人、絕大多數學佛的人都是這樣的,我們從匆匆忙忙地初發心,到匆匆忙忙地進入實修,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以生滅心行生滅法。這個聞思還沒有過關,道理還沒有搞清楚,我們就稀里糊塗、匆匆忙忙地去進修了,什麼燒香磕頭、放生誦經、念佛持咒等等,其實我們在稀里糊塗中追尋的,仍然是自我、小我的一種成就,觀察得到嗎?而自我、小我就是生滅法,就是無常啊,這個和佛法不共的無我涅槃的寂滅正覺之道,根本就是兩碼事!我說得夠清楚嗎?像《楞嚴經》上也有講:「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這句古文聽得懂吧?如果我們以生滅心,以自我的心來修行,那隻會越學越執著,越學越煩惱,甚至越學越顛倒,害了自己,甚至還害了家人、害了別人,那就和真正的佛法背道而馳了。

 

  真正的佛法,根據本經,那是超越生死、自性寂滅的一種不二境界,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絕諸戲論,不可思議。這個寂滅有時候也翻譯成涅槃,還有一個翻法叫做圓寂,這些都是不得已的翻法,不太準確,很容易引起誤會。現在只要一提起寂滅、涅槃或圓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死亡,不會是別的,這個以訛傳訛的理解真是大錯特錯!其實寂滅的含義包涵了「常樂我凈」四個要點,也可以說是四個微妙至極的生命境界,這也就是我們的生命實相、法性真身的四個面向——「常樂我凈」。我們現在這個無常、受苦、孤獨、渺小、污穢的生命形式,並不是我們的生命實相,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我們的生命實相、本來面目,按照佛菩薩的講法,用現代點的語言來描述的話,可以說是一種無法想像的豐饒和奢侈,絕對的圓滿、清凈、安寧、極樂,不生不滅,無始無終,超越時空,永恆常在,無限、唯一,圓融絕待。這是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本然的一種生命狀態,我們可以找出無數玄妙神奇的詞語來形容它,但是沒有一個詞語能夠真正的、完美的囊括它的全部奧義,所以說了半天,最後我們還是只能用「不可思議」這個老套的詞來總結它。這個生命的偉大境界必須要實證才能明白,必須要大死一番才能證得,這個生滅無常的小我不死,幻相不除,就不會有不生不滅的「真我」的大活!所以維摩居士才會說,如果我們老在這個自我的、生滅的小圈子裡打轉,那我們就永遠也體驗不到真正的佛法,體驗不到生命的真相。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以前講的那個故事?《法華經》的那句話,「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還記得嗎?有個禪師悟道之後,說這句話佛陀只講了一半,還有另一半是要我們自己去參破的。有人就問他是什麼話,禪師就說,那另一半就是「春至百花開,黃鶯啼柳上」!前面一半是「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後面的另一半是「春至百花開,黃鶯啼柳上」,要兩者相合,這個才是真正的寂滅涅槃,顯示了生命空寂無生,同時又生生不息、活潑靈動的本性,所以我們佛教的寂滅絕不是連微瀾都不起的一潭死水,更不是死亡,這點大家要了解。

 

   下面維摩居士就從各個角度,對如何求證佛法、對如何求證到這個寂滅莊嚴的生命實相,所應該把握的心法要點,老人家做出了非常精彩而深入的開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法名無染,若染於法,乃至涅槃,是則染著,非求法也。」這句話里的「染」,是貪染、執著的意思,貪染執著其實可以說是自我、小我的代名詞,是無明和分別心的一部分。有自我就會有愛憎取捨,就會有排他性,而真正的佛法、生命的實相是超越一切名言概念,超越一切計度分別的,它是清凈圓滿,含攝無限的廣大存在,其中沒有任何可以讓你執著、讓你取捨的地方。所以,如果你是以一種貪染、分別的心來學佛、來求法的話,那麼你是不可能體證到這個生命真相的。就算有人打著追求無上佛道、追求究竟涅槃的幌子,那也還是染污,是執著,因為你的發心是出於微妙自我,你的動機是無明,這個不破除的話,你所追求的就不是真正的佛法。甚至就算你已經證到了小乘的阿羅漢道,但如果你執著於涅槃,被清凈、被空的那個境界所捆綁,那也還是染著,不是究竟解脫,所以維摩居士才說這個不是真正地在求法。

 

  「法無行處,若行於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這裡的「行」是指行願修行的行,意思是說真正的佛法不是定法,它不是某一個修行法門、修行法則所能定義、所能局限的,這就叫做「法無行處」。所以我們不能抓住一個法門,就把它當成是「道」,不能把通往真理的橋樑當成是真理本身,我們更不能以自己修持的法門來否定其它,自贊毀他,那這種心態就不是在求法了,這仍然是自我的把戲,是自我在作祟,所以大家要注意。

 

   此外,我們還容易犯一個毛病,我們一般人講修行,認為修行就有功德,認為修行就會有所得,什麼我已經念了一百萬聲、幾百萬聲佛號了,我已經放了多少多少生了,內心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已經有了很大的功德,銀行里已經有了這麼多存款,那往生應該沒有問題了吧?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心理。當然,以此念佛修行的因緣,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的確會來攝受接引你,但是,這個只說明了佛陀的慈悲,佛力的偉大,並不代表你現在的心態就是正確的,更不代表你現在所行、所體悟到的就是真正的佛法了,這是站在佛法的究竟義理——中道第一義諦的角度來講的。因為這時的你,還有我執,還有微妙自我,還有小水滴的錯覺,你並沒有真正地融入大海,成為無限,所以你在潛意識裡,仍然還有一個「我」在修行,有一個「我」在求生,你仍然以為真有功德可得,真有凈土可去,卻不知道「生即無生」,「無生」才是「真生」,才是真正的「往生」,所以我們一般人現在趨入的,你所追求的,仍然是一種二元分別的幻相幻法,不是真正的佛法。

 

   真正的佛法,生命的真相,那個無限廣大的空性是不生不滅、一體不二的,當下即是,這個實證到了,才能開顯出真正的佛國凈土!你想要實證到這個真相、這個法,那就不能有所謂的二元分別心,不能有「能所」,如果你還有一個能修行的「我」,還有一個能修成的境界,那就差得遠了。同時,如果你執著你的修行,住在某一個法上,認為這個才是道,其它的不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它的都不對,那你就不是真正的在求法,因為你還有分別心,還有所住,你的心仍然很狹隘。「若行於法」,你執著於法,執著於修行解脫,這也還是一種意識分別的境界,所以它仍然不是真正的佛法。

 

   下面,「法無取捨,若取捨法,是則取捨,非求法也。」因為諸法的實相是真空妙有、空有不二的空相,在這樣的空相里,理所當然是無取也無舍的。如果修行者像小乘那樣執著涅槃而捨生死,執著菩提而斷煩惱,以為真的有生死、真的有煩惱可斷,把生死煩惱當真,以為真有菩提涅槃可得,把菩提涅槃當成了和生死煩惱不相干的東西,那說明修行者還是落在了一種取捨得失的二元分別當中,還是落在了生滅當中,他並沒有真正地了解佛法,他不知道究竟空相的道理。這樣的人,維摩居士說,還算不上是真正的求法者,這是一個很高桿、很嚴格的標準,究竟了義的大乘佛法就是這樣的標準。

 

   像以前經常有居士來找我說,他學佛很多年了,覺得佛法很好,但就是覺得自己好像還有很多東西放不下,所以修行沒有多大進步。這類居士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法無取捨」,他覺得一定要放下、要空了才對,這個心裡就有了取捨,有了取捨的觀念,其實很多事情本來就是無所謂放不放下的。像有人說自己的心裡妄念太多,無法空,那不空的話你們現在怎麼能聽我講話?怎麼可能聽得進嘛,對不對?念念妄想念念空——注意哦,迴光返照一下——這顆心本來就是空的,不用你去刻意空;本來不用放下,自然就是放下的。如果你還有一個想放下的心,想空的念頭,那就是有取捨了,這個心、這個念頭就可以把你擋住了,那就是行於生滅,行於取捨,也就是行於染污。因為你認為放下才是清凈,放不下就是染污,有了分別心,實際上「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真正的佛法,我們的自性、佛性——按照其它教派的講法叫神性,它從來就是清凈寂滅的,它不可能被幻法所染污,真實永遠不可能被虛幻染污,聽得清楚嗎?這點大家要了解。

 

  初學佛的居士,其實也包括很多出家人,常常對佛法有所取捨,有取捨那就會有愛憎啊,結果搞得是非爭執、煩惱叢生。像有的人執著凈土,他就排斥禪宗、密宗,認為他們太狂妄,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有些學禪宗的人呢,他們往往認為凈土是愚夫愚婦、是笨蛋學的,是懶人才學的,是老太婆的法門,這種人他以為自己是和六祖、馬祖一樣的利根,所以他要學他認為最高的,什麼我要明心見性!我要頓悟成佛!而執著密宗的人又說了,只有我們密宗的金剛乘才是最至高無上的,其它的不管是小乘還是大乘,統統都是我們密乘的基礎,只有密宗才是不共的、最高的,可以即身成佛。像這些觀念,這些愛憎取捨的心態,其實都是出自於自我的、小我的分別心,仔細想想都是功利主義,就像是去菜市場買菜,老想挑又好又便宜的,哪有這種好事?這樣的錯誤觀念、錯誤心念不破除,修行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像有些人,一輩子就忙著挑三揀四了,一輩子哦,從這個法門跳到那個法門,一會兒學禪,一會兒學密,一會兒又學凈,也不嫌累,熱鬧倒是挺熱鬧的,可惜最後到老還是一場空!所以「法無取捨」,大家最好能記住這句話,這樣就能少走許多冤枉路。其實《金剛經》里也早就告訴我們了,「一切法皆是佛法」,一法通就能萬法通,哪怕你只是簡簡單單地磕頭拜佛,只要你心無取捨,心無分別,那也終究會有悟道的一天。

 

  像南老就講過這麼一個故事,在民國的時候,他的家鄉樂清有一位師父。這位師父原來是打漁出身的,一個大字不識,後來也不曉得是什麼因緣,忽然出家了,因為是文盲佛經不會讀,他就整天拜佛。這位師父常住的寺廟,那個地面是青石板鋪的,這位師父光拜佛就拜了九年,石板都給他拜出了坑,就在一個地方拜,每天重複。那麼後來有一天他忽然不拜了,改去睡覺,原來很精進,現在去睡覺,這一睡就睡了三年。呵呵,真是太有福報了,這位大德比我還像屬豬的。那麼在這三年里,這位師父中間有時連睡幾個月動都不動的。他的師弟在他的屁股上放了一碗水,第二天再看居然沒有翻掉,還以為他死掉了,好在他的師父、老和尚知道他是入定了,不讓人去騷擾他。這樣子三年以後,這位師父突然醒過來,然後就會作文章、就會作詩了,他原來是個文盲,但是現在卻能寫出很多好詩,寫出來的東西還很有味道。跟我們無餘居士寫出來的東西差不多,都很有味道,文采飛揚。這就說明,不管是拜佛還是修什麼法門都好,只要你誠懇、專一,「制心一處」,就能「無事不辦」,就能通達。

 

   如果修行者東敲一榔頭,西敲一榔頭的,什麼凈土、禪宗、密宗到處亂學,到處去找那些能讓自己快一點成就的法門,急於求成,就像買股票一樣的,老想在眼花繚亂的股市裡挑一個最能賺錢的績優股,但是自己又沒有那個眼光,所以往往到最後是「欲速則不達」,甚至「賠了夫人又折兵」——用這種心態來學佛,恐怕越學離佛法就越遠了。大家要知道一點,真正的修行人,往往都是一門深入的,因為專精,所以才能博大,這樣的修行者就算只是誠懇拜佛,那也會開智慧,也會悟道。所以佛法的修行其實很簡單,「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心無取捨,專一就成功了!我們禪宗的三祖僧璨大師也曾經說過,「至道無難,唯嫌揀擇」,那些在修行法門上挑三揀四的人,這一輩子有大成就的可能性只怕會很低很低,因為貪多嚼不爛。希望大家能牢牢記住《金剛經》里的那句話,「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理!這樣子去修行的人,才會真正得到佛法解脫的大利益。

 

   所以不管你們是修哪個法門的,禪宗也好,凈土也好,持咒也好,密宗也好,天台也好,止觀也好,大中觀、大圓滿也好,抱死你那個法門,死心塌地地用功下去,不要貪多、不要取捨,那遲早會有大成就,一法通就能萬法通!這是真的!千萬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又不是搞什麼婚外戀,吃著碗里的還要看著鍋里的,這種心態在修行上很要不得。

 

  「法無處所,若著處所,是則著處,非求法也。」這是講,真正的佛法,生命的實相,那個不可思議的寂滅空性,我們前面講過,它是遍及一切時、一切處的,同時又超越一切時空處所。換言之,它是無在無不在的,沒有什麼固定的處所,沒有局限,同時遍及一切。這個「處所」,小而言之是指身體,指我們的身體,大而言之是指時空、方位、場所。像有的人修學道法,或修學密宗,什麼意守丹田,奇經八脈、三脈四輪,氣脈明點等等,其實都是在這個身體上下功夫,如果以為這個就是佛法、就是道,就是最高的,那就是把方便當成了真實,那就成了法有處所,把自己的生命給局限住了。像有一位前輩說得好,這個老人家說,如果氣脈感受是佛法,那我們一死這個肉體就沒了,感受也沒了,那佛法豈不是完蛋了嗎?所以這個生意不能做!這句話很有道理。

 

   此外,像什麼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的天人,他們根本就沒有我們人類這樣的骨骼血肉、奇經八脈,所以他們的修行方法和我們人類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打通什麼小周天、任督二脈、三脈七輪,他們沒有的。應該說,天人的境界、神通和力量,一般而言要比我們人類高明得太多太多了,但是他們仍然有自己的執著,他們不是執著微妙欲樂,就是執著光明、禪定,這個就是他們的染著,他們的處所,他們的局限。

 

   再往細了說,像有的修行者,他們認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一個特定的地方,比如說寺廟裡才有佛,山林里才清凈,廚房、市場、WC就不清凈;或者他們認為出家閉關、兩腿盤著不動才是修行,翻著一本大部頭的經典,在那裡滔滔不絕地讀誦才是修行,但是找一份正當的工作,為大眾服務勞累就不是修行;再或者,他們認為美才是佛法,丑就不是,善才是佛法,惡就不是,戒定慧才是佛法,貪嗔痴就不是,菩提才是佛法,煩惱就不是,涅槃才是佛法,生死就不是,解脫才是佛法,輪迴就不是,乃至覺悟成佛才是佛法,無明顛倒就不是,等等。像這些,都是犯了法有取捨、法著處所的毛病,他們名義上修的雖然是佛法,但他們是以一種二元取捨的分別心來修的,這份法執就是他們的問題。不過話說回來,你們不要聽我這樣講,就錯解了師父的話,老衲可沒有叫你們去貪嗔痴、去做惡哦,我只是告訴你們要有一顆洞察真相的無分別心,「於第一義而不動」,然後由此才能真正地去善分別,去「能善分別諸法相」,明白嗎?不要錯解了!

 

   這個法、真正的佛法本來就是廣大圓融,沒有標籤的,沒有「佛法」這個概念,但是修行者一旦執著處所,執著概念,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處所,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概念,那他自覺不自覺中就會變得越來越呆板、越來越狹隘,自己就把自己給局限住了。所以維摩居士才會在這裡開示我們,真正的佛法是沒有處所、沒有界限的,無六根、無六塵,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用有處所的心來求法,那已經被處所給困住了,修行者已經在無形中被套上了一個框框,那麼這個就不是真正地在求法。

 

推薦閱讀:

開悟/覺醒,後我該怎麼做?
在接觸佛法之後最讓你溫暖感動乃至忽然淚下的是哪個瞬間?
七書?嶗山篇(七)
內觀禪修得力,對一團混亂的人的事業和生活,改變會有多大?
如果你看到一條狗在吃自己拉的屎,你會作何想法來使自己的心情舒暢?

TAG:修行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