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金錢觀系列之「將進酒,誰買單」?

李白的《將進酒》,是一篇著名的勸酒辭。勸酒的只管勸,但是,買單的人,就難免要犯點兒嘀咕。如何勸酒,然後隱秘地處理好買單的問題?恰是李白的機智所在。

讓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酒價。據《玉壺清話》載,宋真宗在太清樓(皇家藏書樓)大宴群臣之際,突然發問:「唐酒價幾何?」群臣皆啞口,唯有丁謂奏曰:「唐酒每升三十。」真宗又問:「安知?」丁謂答曰:「臣嘗讀杜甫詩,曰:『早來就飲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銅錢。』是知一升三十錢。」 

然而,在更多唐人的詩歌里,酒價可要比這貴得多呢。例如,與杜甫約略同時的李白、王維、崔國輔、郎士元,就分別有詩曰:「金樽清酒斗十千」;「新豐美酒斗十千」;「與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錢」;「十千提攜一斗,遠送瀟湘故人」之類。稍後的白居易,亦多有詩曰:「共把十千酤一斗」;「軟美仇家酒,十千方得斗」;「十千一斗猶賒飲,何況官供不著錢」等。

由此可見,唐代的酒價,是在一升三十錢至一千錢之間。其間差異巨大,可以理解為二鍋頭與茅台的區別。

那麼,古代的一文錢,到底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

來看看當時的米價。《將進酒》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地點是在道友元丹丘,位於河南洛陽的穎陽山居里。據載,開元年間,「東都(洛陽)米斗十錢,青、齊米斗五錢。」(《舊唐書·玄宗紀上》)對比現在的米價,定價大多是在2.5元至5元之間。這就意味著,唐代的一錢,大致是相當於現在的五毛,沒看錯,就是五毛

以現在一瓶酒通行500毫升的容量計算,則當時的一瓶酒,售價應在15元至500元之間。看到這裡,再想想動輒八百上千的茅台,是不是會產生唐代酒價不及現代的錯覺?

好,再來看看唐人與今人的酒量。

首先,要明確的是,古人喝酒用的是「碗」或「大杯」。杯有多大?大到甚至能生出「杯弓蛇影」的疑慮。而今人飲白酒的小杯,呵呵,是不是裝條蚯蚓就不錯了?

其次,「李白斗酒詩百篇」,杜甫「早來就飲一斗酒」,酒量是用「斗」來計算的(相當於12斤);今人喝酒,半斤、一斤,卻是論「斤」而言。

難道古人特別能喝?並不是。

原來,唐人釀酒,用的是發芽的穀粒,屬於黃酒,估計才幾度而已。至宋代用酒麴釀酒,才勉強能達到十多度。因此,明清小說里的人物,喝酒也不敢再說「斗」字了,換成「碗」。普通人是「三碗不過崗」,武松卻是一口氣喝下十八碗。

至此,大家是不是能夠稍微體會元丹丘的心情?500塊一瓶的酒,也許李白一口氣就喝掉十瓶。算上與宴的客人,也許桌上已經堆滿了30個空瓶。算一算,錢不多,酒錢也才一萬五。

然而,李白並不滿足,這離他「斗酒詩百篇」的量,卻還遠遠不夠。所以他舉杯高唱:「會須一飲三百杯。」

此時,或許丹丘生默默地停下了杯箸,心疼著賬單,忍受著會呼吸的痛。

而岑夫子是明眼人,卻也停下杯箸,忍受著尷尬。

李白酒勁上來,是真傻?不可能。所以他扯出「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的故事,又嗔怨:「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對,李白就這樣攬下了賬單,要用自己的裘、馬換錢買單。

然而,假如我是主人,酒還得滿上,卻又因此更想不出逃單的理由。心疼元丹丘。

是不是忽然覺得《將進酒》就是個深坑?

有點?但又不是哦。李白和元氏可是情深意厚的好基友。他寫給對方的詩歌就多達11首,說:「疇昔在嵩陽,同衾卧羲皇」(《聞丹丘子營石門幽居》);「故交深情,出處無間」(《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並序》)。如此深厚的革命友誼,全是李白放開膽子要酒喝的前提。(友情提示: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李白捨出五花馬、千金裘,換來與友人盡醉的愜意;元丹丘捨出巨額賬單,也換回了李白的千古名篇。這場交易,其實相當合算。

所謂「千金散盡還復來」,說直白點,也就是「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捂緊的錢袋子喚不回小夥伴,太高的投資門檻又難免要難倒英雄漢。


推薦閱讀:

1500年前的古人吃水果嗎?
古人云;天有三奇,地有六儀古人云;天有三奇 – 手機愛問
如何幫助一個500年前的人快速了解現代社會?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今人花了7年才找到大墓入口,古人早已光顧,卻留下頂級國寶

TAG:古人 | 金錢觀 | 買單 | 金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