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冀平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團結和引領全國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在中國法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3年11月29日)

陳冀平

各位代表,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法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向大會作報告,請審議。  

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定信念,牢記使命,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團結帶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歷史進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一、過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中國法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以來,中國法學會和各地方法學會、各研究會在黨的領導下,全面履行職責,堅持奮發有為,推動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開創了嶄新局面。  

(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充分發揮對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引領作用  

5年來,中國法學會一直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把組織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基本理論和方針政策擺在突出位置,引領法學界、法律界始終保持與黨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的高度一致。  

黨的十八大召開後,中國法學會及時向各地方法學會、各研究會發出通知,在法學會系統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的熱潮;舉辦全國法學會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專題研修班,進一步用十八大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導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歷年全國「兩會」、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引領和動員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獻智獻力。舉辦省級法學會會長研討班、全國地市級法學會幹部培訓班,召開全國法學會工作座談會、中國法學會研究會會長會議,提高了政治和業務素質,提升了引領和組織能力,最大限度彙集起法學界、法律界在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的工作合力。  

始終堅持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法學研究,舉辦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法學理論骨幹研討班,組織專家學者參與編寫《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讀本》,編輯出版《馬克思恩格斯論法》,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進教材、進課堂,「雙百」活動堅持突出宣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多次舉辦國情報告會,引導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增強對實際問題的關注,提高法學研究的針對性。組織開展第六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及首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評選活動,表彰「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在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當中樹立了一批政治信念堅定、治學態度嚴謹、學術成果突出的典型代表。天津、河北、內蒙古、山東、廣東、四川、雲南、重慶、青海等法學會及法理學、環境資源法學、董必武法學思想等研究會也積極開展優秀人才和優秀成果評選活動,營造了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  

(二)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組織開展法學研究  

精心組織實施《法學研究十大專項規劃》。這是中國法學會加強重大問題研究、著力推出學術精品的一次創新實踐,也是提升研究層次、加強聯合攻關、加速應用轉化的重要舉措,中央領導同志充分肯定,中央政法委積極支持,法學界、法律界廣泛關注。規劃於2010年初啟動,包括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綱要研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研究等10個項目,我國法學界、法律界百餘位知名專家學者直接參与了研究。在3年左右時間裡,各項目組立足現實國情,著眼法治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強化實證分析,撰寫了總數超過600萬字的研究報告,形成了一批有創新理論觀點、有重要實踐價值的學術精品,提出了100多項有針對性的法律對策建議,為中央及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特別是,項目很好地發揮了人才積聚效應和人才培養功能,一批拔尖人才通過課題研究湧現出來,一批年輕學者逐步成長為中堅力量。在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注意加強立項評審、期中檢查、督促推進、成果評審等各環節工作,加強科學管理,嚴格落實制度,保證了全部工作的高效、有序、規範。  

切實抓好重大問題、熱點難點問題研究。通過課題、研討會、論壇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的研究,積極推動理論研究成果在法律實際工作及法學學科建設、教學科研中的應用和轉化。5年來,中國法學會共通過課題招標方式確定了966項部級研究課題。制定《關於新時期進一步繁榮法學研究的意見》,制定並完善《部級法學研究課題管理辦法》,召開法學研究課題管理工作會議,課題研究的長遠規劃、規範管理和制度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每年舉辦「中國法學家論壇」、「六大區域論壇」,舉辦多期「中國法學創新講壇」、「中國法學青年論壇」,成為服務科學發展、推動法治實踐、繁榮法學研究的有效途徑,也成為培養法學、法律人才的重要平台。召開「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座談會」,為國家處理涉我主權和海域爭端提供對策意見和法理支持,習近平同志在中國法學會報送的《關於南海爭議與釣魚島問題對策的調研報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加強對「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案例指導制度與司法統一」、「中外律師管理體制比較」等問題的研究,所提多項建議被中政委採納;舉辦「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論壇」、「誠信法治保障論壇」、「執法公信力論壇」等,召開「社會管理創新與法治建設」座談會、「推進公正廉潔執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專題座談會等,研究成果得到中央領導同志高度評價與有關部門充分肯定。不斷深化與拓展合作研究、委託研究,加強與中政委、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門合作,圍繞公正司法、互聯網治理、一國兩制與基本法、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醉駕入刑等問題組織研討,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地方法學會堅持立足當地、研究當地、服務當地開展法學研究取得新的成效。5年來,各省(市)、副省級城市法學會共確定研究課題2000餘項,推出了一大批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的研究成果。每年都有相關地方法學會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舉辦論壇,加強了區域間的橫向聯合,論壇的質量也不斷提高。如:北京市法學會圍繞加快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加強對以建設世界城市為目標的相關法律問題研究;遼寧省法學會關於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法律問題的研究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河南省法學會積極探索如何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深化了對調解制度、信訪制度的研究;上海市法學會「社會管理創新與檢察機關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研討會的成果,被最高人民檢察院、團中央採納;浙江省法學會關於《海洋法治——經濟轉型與社會管理創新》的系列研究成果,為國務院批准的舟山群島戰略新區建設提供了法理論證和法規設計;江蘇省法學會「江蘇社會管理創新法律問題研究」的課題成果,為江蘇省制定《關於社會管理創新工程實施方案》提供了重要參考;安徽省法學會圍繞省委關於「法治安徽」決策部署加強研究,從完善立法、建設法治政府、保障司法公正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湖北省法學會「社會發育制度研究」課題成果,在推進「法治湖北」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福建省法學會關於「強制執行制度比較研究」的相關建議,全國人大通過《法制工作簡報》作了轉發;山西省法學會《積極探索政法機關服務和保障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新路》的成果,省「兩辦」以文件形式印發;陝西省法學會提出的《省人大2013—2017年立法規劃意見》,受到省人大的好評;甘肅省法學會圍繞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提出的對策建議,省委領導給予高度重視;貴州省法學會積极參与貴州省委組織開展的「四幫四促」活動,為維護基層和諧穩定作出了貢獻;哈爾濱市法學會《行政複議組織形式與運行方式研究和探索》重點課題成果試點應用後,國務院法制辦在哈爾濱市召開工作現場會進行推廣;廈門、廣州市法學會深入研究如何完善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決機制,提出了建立勞動糾紛聯動聯調機制的建議;長春市法學會積极參与立法諮詢論證工作,先後為各級立法機關提出400多條立法建議,等等。  

研究會作為法學研究主陣地和主力軍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5年來,各研究會通過年會、研討會、論壇等,廣泛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質量研究成果,推動了法學學科建設與創新發展,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的進一步繁榮。如:憲法學研究會圍繞憲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國現行憲法實施三十年等開展深入研究;立法學研究會配合全國人大制定五年立法規劃,提出了《2013—2017年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的專家建議》;刑法學研究會加強了對社會管理創新模式下刑事司法理念發展轉變的研究,積极參与《刑法修正案(八)》的起草論證工作;民法學研究會加強了對民法典立法、人格權法立法及侵權責任法實施等問題的研究,組織專家參與相關司法解釋的起草論證工作;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就深化刑事司法改革、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完善開展研究,積極推動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貫徹實施;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加強了對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適用問題的研究;行政法學研究會重點研究了法治政府建設、行政法的實施、行政救濟制度的完善等問題,提出了修改行政複議法和行政訴訟法的建議;商法學研究會重點研究了商事審判法律適用中的疑難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的商法發展等問題;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加強了對國家創新體系的法律保障、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善和發展等問題的研究;經濟法學研究會重點研究了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與法律互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背景下的制度完善等問題;社會法學研究會加強了對社會安全、社會建設、民生保障等相關法律問題的研究;財稅法學研究會加強了對稅收制度、預算制度改革等問題的研究;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加強了對國際經濟與金融新秩序、國際貿易法發展等問題的研究;法學教育研究會加強了對法學教育改革和法律人才培養問題的研究,牽頭制定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審判理論研究會圍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理論科學體系建設加強了研討;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周年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題研討;能源法研究會就加強能源立法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等等。  

(三)加強法學社團管理和服務  

全面履行國務院授權全國性法學社團業務主管單位職責。5年來,新批准成立了6個專業研究會,接收了10個原司法部主管的法學社團。截至目前,中國法學會主管的全國性法學社團共有57個。出台《全國性法學社會團體規則》,切實擔負起法學社團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職能。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政部要求,結合《全國性法學社會團體規則》規定,堅持依法依規、循序漸進,引導、協調和指導中國法學會各研究會到民政部註冊登記。目前,大部分研究會都已完成籌備登記的前期工作,制定了章程,選舉產生了擬登記研究會負責人,並按照要求完成相關核准手續。以全國性法學社團管理體制調整為契機,引導研究會建立健全以章程為基礎的民主選舉制度、會員代表大會制度、理事會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重大活動備案報告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保障法學社團規範運作。加強對法學社團的監督管理,制定《設立全國性法學社團分支機構的意見》,指導監督已登記的法學社團設立分支機構。加強法學社團的黨建工作,按照先易後難、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原則,採取務實管用、靈活便捷的黨組織設置形式,積極探索在法學社團實現黨建工作全覆蓋。  

5年來,地方法學會所屬研究會建設也有了很大發展,在活躍已成立研究會工作的同時,新成立了一批地方特色明顯、實際工作需要、體系結構合理的專業、專門研究會,並通過不斷加強研究會工作制度、活動機制、領導班子等建設,使研究會發展充滿活力,有力地促進了法學會各項工作。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國32個省級法學會共有學科、專業、專門研究會561個。  

(四)積极參与法制宣傳教育  

繼續精心組織實施「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活動。5年來,全國各地共舉辦「雙百」報告會1877場,直接聽眾131萬人次,「雙百」活動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形式,召開觀摩交流會、調研座談會、常態化工作經驗交流會,組織參與宣講專家集體備課,增強了活動的實際效果。江西省法學會以電視電話形式設立分會場,擴大了「雙百」宣講的受眾面。連續5年發表《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及時向國內外介紹我國法治建設的新進展;新疆、寧夏、南寧等地法學會也結合自身實際,組織撰寫並發表了當地法治建設情況的報告。「愛祖國、學法律、創和諧」大型青少年普法活動組織了百城千校青年普法志願者活動、書畫攝影和網路動漫大賽、港澳與內地青年法律交流周、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等,成效顯著,反響良好。  

召開中國法學會宣傳信息工作會議,制定《關於加強宣傳信息工作的意見》,舉辦「全國法學會系統宣傳信息工作培訓班」、「法學會所屬媒體處以上幹部和采編人員培訓班」等,貫徹落實全國政法宣傳工作會議精神,提升堅持輿論導向、服務工作大局的能力,提高法學會系統宣傳信息工作科學化水平。注意保持並加強與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法制日報等媒體的溝通聯繫,及時全面宣傳中國法學會組織的重要活動和重大法學理論研究成果。  

中國法學會和各地方法學會、各研究會主管、主辦的報刊積極發揮宣傳陣地作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辦刊辦報特色,注重提高報刊質量和宣傳社會效果。《中國法學》雜誌和《中國法律年鑒》創辦了英文版,為開展國際法學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法學會系統網路建設步伐加快,基本實現了相關信息的準確、全面、快速發布,點擊次數不斷增加。  

(五)地方法學會建設和會員工作取得新進展  

地方法學會組織建設實現新的突破。制定《關於實施新〈章程〉、進一步加強法學會建設的意見》,召開貫徹實施新《章程》座談會,提出貫徹落實中政委5號和18號文件精神、推進地方法學會組織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以抓好省級、副省級法學會換屆、理順體製為重點,大力推進地方法學會組織體系建設,著力提升地方法學會參與地方平安建設、法治建設,服務當地中心工作的能力,推動了法學會工作的整體躍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5年內共新成立134個地(市)和297個縣(市)法學會。

5年來,一些地方法學會在加強組織體系建設方面有不少好的做法,如:遼寧省法學會聯合省委政法委下發《關於加強市級法學會黨組建設的意見》,推動14個市法學會全部建立了黨組;浙江省法學會將市級法學會建設列入省委政法委對各地市政法委工作的考核目標;黑龍江省法學會被納入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暨「平安龍江」建設考核評價體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在全國法學會系統率先實現所屬縣(區)全部建立法學會等。  

加強對地方法學會工作指導。

制定《關於加強法學會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辦好「六大」區域法治論壇的意見》,召開「全國地市級法學會建設及會員工作座談會」、「部分省級法學會推進地市法學會建設座談會」,舉辦「全國省級、副省級法學會專職領導幹部培訓班」,對省級法學會開展工作績效考核,對地方法學會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推動地方法學會積极參与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召開「全國地方法學會參與創新社會管理工作會議」,總結推廣北京市法學會「法律服務基層公益行」、吉林省法學會「法律專家服務站」、哈爾濱市法學會「社區法律診所」等典型經驗。  

會員發展、服務、管理工作邁出新步伐。

修訂《會員管理辦法》,制定《中國法學會會員服務工作規則》、《中國法學會會員信息檔案管理規則》、《中國法學會會員聯絡員職責和管理辦法》、《中國法學會團體會員管理辦法》,舉辦全國省級法學會會員工作培訓班,召開在京直管會員聯絡員座談會、全國法學會會員工作座談會,舉辦「會員沙龍」活動等,會員發展、管理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制度化,服務廣大會員的方式和手段更加豐富。各省級法學會普遍啟動會員管理軟體系統,建立了會員文字和電子雙檔案。截至2013年10月,全國各級法學會共有團體會員9610個,個人會員19萬8千多人,法學會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六)對外法學交流取得新成績  

5年來,中國法學會共組織出國出境900多人次,接待2300人次來訪和出席會議,主辦、協辦和參加國際會議30餘次。截至目前,中國法學會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800多個法學法律組織建立了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並與其中87個國家的122個法學法律組織簽署了《雙邊合作備忘錄》。  多邊法學交流更加活躍,以我為主導的區域法律合作機制日益完善。倡議發起的七大區域法律論壇,即中國—東盟法律論壇、中國—亞歐法律論壇、中國—拉美法律論壇、東北亞法律論壇、中非合作論壇—法律論壇、中國—歐洲法律論壇以及東亞—拉美法律論壇,服從、服務於對外法學交流的整體布局要求和經貿合作重點,為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強務實合作,促進國家關係發展等,發揮了積極作用。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的法學法律界共同籌建「金磚五國法律論壇」,區域法律合作進一步加強。主辦第24屆國際法哲學與社會哲學大會,組團參加第八屆世界憲法學大會、國際法律學協會第60屆大會、國際刑法學協會理事會、模里西斯國際仲裁大會等國際會議,進一步擴大了中國法學家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  

繼續加強大國互訪,深化交流內容,創新交流形式。開展「中美法律交流日」、「中法法律交流日」活動,與美國律師協會共同開展中美司法調解項目,舉辦「中美知識產權司法審判研討會」,與俄羅斯國際法律家聯盟舉辦友好合作20周年慶祝活動,召開「中國—獨聯體國家法律研討會」,積极參与中國與西班牙的合作項目中西合作論壇並成為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組團訪問、共同主辦國際會議等形式,繼續加強了與德國、英國、奧地利、瑞典、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法學、法律界的合作與交流。進一步加強同周邊國家的務實合作,舉辦4期東盟學員培訓班,建設中國—東盟高端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實施東北亞法律人才交流項目,創建環宇中國—東盟法律合作中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重慶)商事調解中心、中國東南亞南亞金融及資本市場法律實務中心等,多次派團訪問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蒙古、哈薩克和東盟國家等。  

不斷深化和擴大與港澳台地區法學法律界的合作與交流。成立「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加強對兩岸關係各領域法律問題的研究。與台灣中華法學會、中華比較學會、台灣法曹協會、香港律師會、香港法律論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務局等組織或機構建立穩定交流關係。舉辦「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兩岸法律院(校)長論壇」、「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和「兩岸法學交流研討班」、「兩岸法律風險管理研討會」等,組織「台灣法政專業青年學生夏令營」、「內地與港澳青年法律交流周」、「香港青年律師內地法律制度研修班」等有亮點、有影響的活動。  

召開中國法學會第二屆「全國外事工作會議」,謀划了對外法學交流工作的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指導和支持各研究會、各地方法學會依照規定開展多形式、多領域的對外法學交流,有效整合各方面資源,推進對外法學交流體系化建設。

5年來,一些地方法學會和中國法學會所屬研究會也積極開闢渠道,創新交流方式,在開展對外法學交流方面做了不少有意義的工作。  

(七)中國法學會機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認真組織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創先爭優活動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加強幹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制定和實施《關於加強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國法學會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具體措施》等,修改完善一系列規章制度,努力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勤奮型機關。圍繞紀念建黨90周年、建會60周年和恢復重建30周年、「七一」、「十一」等重要活動或紀念日,組織開展一系列專題活動,舉辦圖片展、書畫攝影展、主題報告會、幹部集中培訓等。加強對中國法學會直屬事業單位的管理,積極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和分類改革。加強機關後勤建設,提高了服務質量,增強了保障能力。  

總的來說,中國法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以來的五年,是解放思想、抓住機遇、一心一意謀發展的五年,是服務大局、成績顯著、職能作用更加突出的五年,是工作覆蓋面不斷擴大,凝聚力、號召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的五年。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與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的親切關懷和中央政法委的正確指導分不開的,也是各地方法學會、各研究會、本屆理事會全體成員以及全國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積极參与、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中國法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向長期關心、支持法學會工作和法學研究事業的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以及各有關部門、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全國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過去的5年,我們不斷深化了對法學研究和法學會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積累了不少經驗:一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方向。黨的領導是做好法學會工作的根本保證。要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團結和引領法學法律工作者高舉旗幟、堅定信念,自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二是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從和服務於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是法學會工作的主線。要自覺地把法學會工作融入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思考和謀劃,放在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中部署和推進,找准工作著力點和切入點,以大的作為謀取自身地位。三是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創新是法學會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和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部署,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運行機制,不斷深化對群團工作發展規律的認識,發揮自身優勢和重要作用,與時俱進地推進工作,增強工作活力和創造力。四是必須堅持凝聚人心、匯聚力量。這是法學會工作的重要落腳點。要以法學法律工作者為本,提升組織引領能力,提高服務本領,錘鍊過硬作風,最大限度地團結凝聚力量,激發法學法律工作者的熱情和創造活力,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五是必須堅持狠抓基層、服務群眾。這是法學會的基礎和活力所在。要進一步擴大組織覆蓋、強化工作力量、拓展工作領域、提高服務水平,使基層工作更加活躍、更具實效。六是必須堅持立足中國、面向世界。這是法學研究繁榮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具備寬廣的眼光和開闊的視野,既創造性地學習借鑒國外法學優秀成果和有益經驗,又注重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經驗成就,擴大我國法治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這些寶貴經驗,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  

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與黨的要求和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期待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作為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法學會發揮參政議政的職能尚未制度化,整體參與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作為黨和政府聯繫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與法學界、法律界的聯繫還不廣泛、不深入、不密切,與政法各單位及院校的合作機制不夠健全;在新形勢、新任務面前,中國法學會作為國家級核心智庫的作用發揮得還不夠充分,真正進入決策層的重大研究成果還不多,參與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建設的作用和貢獻有待提高;對地方法學會和研究會工作的指導水平、支持力度和服務能力還不夠強、不夠大,各地方法學會、各研究會工作開展也不夠平衡;在加強會員管理、為會員提供優質服務等方面還缺乏更為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對外法學交流的主渠道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揮,開展對外法學交流的實效性還要進一步提高,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重點研究,不斷改進,著力解決。       

二、今後五年的工作設想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實現中國夢,法治是必由之路。唯有堅定法治道路,弘揚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才能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中國提供強大動力、制度支撐和根本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在法治建設領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的新任務、新舉措,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在彰顯我們黨厲行法治的堅定信心的同時,也吹響了建設法治中國的時代號角。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離不開一支宏大的高素質法學法律人才隊伍,離不開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黨的奮鬥目標、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歷史使命,決定了中國法學會的光榮職責。中國法學會作為黨領導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學術團體和政法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團結和引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是法學會工作和法學研究事業的時代主題。未來五年,圍繞這一主題創造業績,中國法學會要立足總體目標任務,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認真履行各項職責,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更好地服務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團結法學界、法律界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努力奮鬥,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牢牢把握人民團體、群眾團體的職能定位,夯實法學界、法律界團結奮鬥的思想政治基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是頭等大事,核心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作為黨領導的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激發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歷史使命感,引領大家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肩負著重要責任。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全面正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廣泛動員,精心部署,切實把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要引導大家圍繞全會提出的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既不斷加深對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的理解,不斷加深對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的理解,充分認識自身所肩負的重要職責,充分發揮法學界、法律界在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作貢獻。  

加強法學意識形態領域的引領。要清醒認識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複雜尖銳鬥爭及法學具有的鮮明政治屬性,引導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法律觀,堅持立足中國國情開展研究,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堅持講法治與講政治的統一,旗幟鮮明地與法學領域的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做鬥爭,自覺劃清大是大非界限,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堅持「雙百」方針。要切實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發揚學術民主,保障學術自由,鼓勵學術爭鳴,積極營造民主、平等、生動、活潑的討論氣氛和研究氛圍。對持不同觀點、有不同意見的法學工作者要多溝通、多交流,注意調動和引導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廣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二)牢牢把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根本要求,為法治建設提供更多優秀理論成果。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支持。抓住繁榮法學研究中心任務,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推出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服務於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我們要有更大作為。  

圍繞重大問題組織法學研究。要自覺將法學研究置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布局中來謀劃,抓住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抓住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中最亟需解決的問題,不斷推出有價值、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努力建設國家級核心智庫,當好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智囊團」和「思想庫」。要加強與實務部門之間更加務實、更富實效的合作,更多地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課題研究。要推動地方法學會與中國法學會所屬研究會的共同參與,用好各自資源優勢,形成繁榮法學研究的最大合力。  

著力為改革發展提供法治保障。要積极參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緊密圍繞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重要領域、難點環節、重大利益調整等方面的法律問題開展深入研究,正確回答和解決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新矛盾,積極回應和反映人民群眾對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新期待、新要求。要積极參与法治中國建設,圍繞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積极參与政府重大決策法律風險評估工作,促進政府依法、科學、民主決策;立足於保障憲法和法律有效實施,加強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研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進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要積极參与司法改革,抓住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深化司法公開等重點環節和重點任務,為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提供合理化建議和方案。  

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法治實踐是法學理論研究最慷慨的富礦,只要肯深挖,學術的珍寶必然異彩紛呈。課題負責人和參與者要增強問題意識,秉持實地調查與理論探索相結合的精神,深入基層一線,投身社會實踐,既關注普遍熱點問題,又研究個例難點,深究廣探,鍛造精品。加快法學文庫建設,整合法學法律信息資源,搭建研究成果共享平台,為改革發展各領域提供專業、全面、實用的信息資料服務,促進法學研究成果更好地應用於實踐。  

(三)牢牢把握群團組織的獨特優勢,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是群團工作的生命力所系。發揮群團組織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進一步創新方式,拓寬渠道,搭建平台,切實提高組織引領和服務法學法律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為維護穩定和促進和諧多做貢獻,我們要實現新的跨越。  

積极參与法律服務。作為政法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立足於服務基層、服務群眾,調動激發基層法學法律工作者的參與熱情和奉獻精神,大力開展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法律培訓等活動,為基層群眾答疑解惑、排憂解難,幫助群眾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要把開展法律服務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注重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要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加強對如何更加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的探索和實踐,加強同其他政法機關、相關部門的聯繫,發揮法學會會員在社會各界、各部門以及不同地域、不同層次廣泛分布的優勢,加強對社會治理新情況、新問題的調研和新對策、新措施的研究,積极參与和諧機關、平安街區、文明社區建設等,促進矛盾糾紛化解,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繼續組織「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活動,實現活動進入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常態化、制度化,特別是在各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宣講,要精心調配宣講力量,精心策劃宣講主題,精心準備宣講內容,精心提高宣講效果。要充分發揮和主要依靠地方法學會和法學院校的作用,推進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  

做好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中國法學會、各地方法學會、各研究會主辦的報刊、網站等,要不斷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深入宣傳黨的政策精神,深入宣傳法治建設新成果,最大限度地增加輿論「正能量」,實現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政治效果、輿論效果的統一,努力辦成繁榮法學研究、推進依法治國、服務科學發展、唱響主旋律的理論陣地和輿論陣地。繼續組織撰寫《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辦好《中國法學》、《中國法律年鑒》中英文版,辦好《民主與法制》雜誌和時報,加強法學會系統網站建設,加強宣傳信息工作。  

(四)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戰略思想,真正把法學會建成法學法律工作者之家。人才是根本,人才是保障,人才是未來。繼續把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團結人才、用好人才、服務人才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常抓不懈,為實現中國夢培養一支素質過硬、堪當重任的法學法律工作者隊伍,我們責無旁貸。  

組織開展人才評選表彰活動。繼續組織開展「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以及省級傑出人才與優秀成果等評選活動,為多出人才、多出成果發揮導向和激勵作用。建立法學人才庫,開展法學人才資格認定工作,更好地團結、凝聚法學理論骨幹隊伍,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要高度重視對青年法學、法律人才的培養,努力為青年人才成長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  

加大對優秀人才的支持、舉薦和宣傳力度。積极參与高校與實務部門的雙向交流機制以及專家諮詢、掛職鍛煉等,努力成為發現推薦優秀人才的重要通道。在高校與法律實務部門人員互聘的「雙千計劃」中,要通過推薦優秀人才、設立互聘人員專項研究課題、發揮優秀人才與成果評選導向作用等,為推動實施計劃向縱深發展以及確保各項部署和措施落在實處作出貢獻。充分利用電視電影、書籍報刊等文化載體,加強對優秀法學法律工作者和基層一線工作人員的宣傳。鼓勵和支持法學界、法律界「走出去」,多渠道、多層次參與對外法學交流,形成一支善於在國際舞台上發出中國聲音、在國際法學法律交流中發揮骨幹作用的專家隊伍,不斷擴大我國法治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提高法學法律工作者的參與度和認同感。要努力搭建平台,創造條件,通過論壇、年會、課題、調研等工作吸引大家廣泛參與法學會活動,進一步增強法學會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要重視「法學法律工作者之家」的「家」的建設,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能夠沉下身去聽意見、交朋友,把更多的法學法律工作者團結在法學會周圍。特別是要關注基層法學法律工作者,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提供服務,贏得更多的信任與支持。  

做好會員管理服務工作。積極發展會員,壯大會員隊伍,實現個人會員、團體會員的持續穩定增長,注重在基層一線法學法律工作者中發展會員,擴大法學會組織的聯繫面和覆蓋面。提高會員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實現會員管理信息化、網路化。增強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組織開展學習培訓、座談、聯誼等會員系列活動,建設網上「會員之家」,提高廣大會員對法學會組織的歸屬感。  

(五)牢牢把握深化、拓展、務實的根本要求,大力加強對外法學交流工作。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日益擴大,為進一步拓展對外法學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對外法學交流主渠道作用,深化合作,拓寬領域,增強實效,我們要開創新的局面。  

積極配合國家外交大局,發揮民間外交、學術外交的獨特優勢,發揮法治「軟實力」作用,推行「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努力使中國法學會成為高水平的開展對外法學交流的主渠道。繼續鞏固和拓展與大國、發展中國家以及多邊交流合作渠道,實現建立定期交往關係的法學、法律組織持續穩定增長,力爭在合作領域、交流形式、合作機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切實加強同周邊國家的交流,廣交、深交真正朋友,夯實擴大共識的基礎,為大力營造於我有利的周邊環境多做貢獻。  

健全和完善區域法律合作機制。鞏固和深化區域法律論壇成果,進一步完善對外法學交流全球布局。積极參与國際法學、法律組織活動,在有影響的國際法學、法律組織中爭取更多的領導席位,並努力構建以我為主的國際性或區域性法學、法律組織。爭取5年內舉辦1到2次大型國際會議,每年舉辦若干次中、小型專題會議,不定期邀請外國知名法學家來華交流。  

深化與台港澳地區的合作與交流。繼續組織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兩岸法學交流研討班、台灣法政專業青年學生夏令營、內地與港澳台地區法律研討會、香港青年律師內地法律制度研修班等,不斷提高交流的水平和質量,並積極開闢、搭建新的聯繫渠道和平台,廣交朋友,提升共識,推進交流。  

(六)牢牢把握改革創新的動力源泉,不斷健全、完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是把握機遇、戰勝困難,實現有為有位的重要法寶。按照群團特點,把法學會建設得更有活力和戰鬥力,我們要堅持改革創新。  

進一步加強地方法學會建設。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推進地方法學會工作的平衡發展和整體躍升,理順領導管理體制,健全組織機構,規範工作制度,繼續推進有條件的地(市)新成立法學會。加大對地方法學會工作的指導、支持和服務力度,通過年度考核、常態化培訓、評選表彰、典型示範等工作抓手和有效載體,使法學會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有顯著增強,法學會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有明顯提升。  

進一步加強研究會建設。充分發揮研究會的法學研究主力軍、主陣地作用,根據法治建設和法學學科發展需要,新組建若干研究會或專題研究中心,形成門類齊全、設置科學、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研究會體系。切實履行好法學社團管理職能,加強對法學社團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做好聯繫、服務和引導工作。  

進一步加強學術委員會建設。優化年齡結構、學科結構,擴大規模,補充新生力量,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術評議、學術諮詢、傑出人才與優秀成果評選、學風建設等方面的職能作用,增強學術委員會在法學法律界的廣泛代表性和影響力。  

進一步加強工作機制建設。強化合作研究、委託研究機制,促進與實務部門、法學院校及社會各界更加務實、更具實效的合作,推動地方法學會、研究會之間的橫向聯合、上下聯合、區域聯合。強化課題研究機制,提高立項選題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提高課題研究成果的水平和質量。強化成果轉化機制,注重成果的梳理提煉,拓寬轉化應用渠道,推動更多優秀研究成果進入決策層。強化論壇機制,加強總體規劃,強調各自特色,不斷提升論壇的水平、實效和影響力。  

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作風就是形象,作風就是凝聚力和影響力。要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著力圍繞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四風」問題推進機關作風建設,倡導形成加強學習、勤奮敬業、務實創新、團結協作的優良作風。要加強制度建設,以制度建設促進作風建設,健全工作協調制度、督促檢查制度、監督約束制度等,把法學會機關建設成目標一致、力量集中、運轉靈活、工作高效的整體。      

各位代表、同志們!

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光榮而神聖,人民寄予我們的期望殷切而厚重。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一心、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信心百倍地投身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歷史進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推薦閱讀:

男人八字眉是好是壞,代表什麼
【一點資訊】你的生肖屬於什麼命?又歸屬什麼五行?代表什麼顏色?
唐寅短斧劈皴代表作《瀟湘歸隱圖》
腳上有痣代表什麼?腳上有痣好不好?
男人離不開女人的表現 醋意越濃代表越愛你

TAG:會員 | 報告 | 全國 | 國會 |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