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和八卦:陰陽

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和八卦:陰陽

    與風水術有關的兩個問題

    我國古代的風水術,由於處處受著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和八卦等哲學思想的支配,因此如果不懂得這一套,就不可能進而奢談風水。

    在我國古代哲學中,對於世間一切事物的屬性,差不多都可用陰陽五行來加以概括。

    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人們逐漸地認識到,自然界眾多事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具有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的內在聯繫、相互作用和不斷的運動,正是世間萬事萬物得以生長,變化、消亡和重新生長的根源。正因為這樣,所以《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易經·繫辭傳上》也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則說得更具體: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結合具體事物,運用陰陽這種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來作綱紀性的概括,就是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火為陽,水為陰;明為陽,暗為陰;動為陽,靜為陰;熱為陽,寒為陰;出為陽,入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升為陽,降為陰;向為陽,背為陰;表為陽,里為陰;左為陽,右為陰;成為陽,敗為陰;乃至雄為陽,雌為陰;男為陽,女為陰,直至無窮無盡,網羅萬象。大至天地日月,小至每一具體物象的表裡內外,靡不都在牢籠之中,所以有神明之府之稱。

    要妙在於,不僅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並且在兩個方面的任何一方,又都可以用陰陽來作再一次的劃分,以至無窮。太極圖是群經之首——《易經》描述的宇宙模式圖樣,這一圖像外表的圓形,代表著天地混沌原始狀態的,由無極生出的太極。圖中分為黑白兩方,就是所謂太極生兩儀的陰陽兩個方面,其中明亮的白色代表陽,陰暗的黑色代表陰。然而神奇的是,白色的一方竟有著一個小小的黑點,而黑色的一方也同樣有著一個小小的白點,這就明白無誤地向人們展示了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道理。對於這種道理,《素問·金匱真言論》舉一晝夜的時間為例進行劃分,則就更加具體了: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這種陰中有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陽,陽中有陰的現象,說明天地萬物的陰陽並不是絕對割裂的,而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

    由於陰陽兩種力量的對壘和相互滲透,因此它們彼此之間是互相牽制消長的。陰盛則陽衰,陽盛則陰衰,就是這種盛衰消長的對壘,構成了客觀世界的動態平衡。如以一年四季的天時變化為例,從冬至到夏至白晝一天天地長起來,氣溫也一天天地升高起來,說明了這段時期正處在一個陽長陰消的過程之中。反之,從夏至到冬至,黑夜開始一天天地長起來,氣溫也一天天地降了下去,這又說明,這一時期正處在陰長陽消的階段。古人所謂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就是這一陰陽交互消長、你來我往規律的具體體現。

    陰陽變化規律不僅體現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消長、你來我往上,還在極大程度上體現在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上。陽根於陰,陰根於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任何一方如果失掉對另一方的依存,就沒有什麼陰陽可言。比如沒有明就無所謂暗,沒有熱就無所謂冷,沒有上就無所謂下,沒有右就無所謂左,等等。又如從體和用來說,物體是陰,作用是陽。陰是陽的物質基礎,陽是陰的作用體現。這種關係也可用質和能的關係來加以闡明,沒有陰的質量,就無所謂陽的能量。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這就是陰陽互根、對立統一的道理。

    說到陰陽的轉化,這也是一種自然界物極必反的規律。任何事物,當它發展到盡頭的時候,就會走向反面。比如白天發展到中午的頂峰,就開始走下坡路,最後終至被黑夜所吞噬;而黑夜發展到子夜的極限,也勢必不可抗拒地要開始發生轉化,直至最終被白天所代替。一天如此,一年也同樣如此,冬去春來,夏去秋來,循環往複,如環無端。生命的盡頭是死亡,死亡的反面是新生。物極謂之變,物生謂之化,生生死死,變變化化,自然界的陰陽變幻轉化就是這樣的不可抗拒,任你哀嘆也無濟於事。

    《素問·陰陽離合論》說: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世間萬物的變化雖然多得不可勝數,然而它的要領卻只有一個,這就是陰陽對立統一的規律。

    皇家擇葬如此重視風水,社會上也同樣如此。宋代方勺的《泊宅編》卷上說:吳伯舉舍人知蘇州日,謁告歸龍泉,遷葬母夫人。已營墳矣,及啟堂,見白氣氤氳。紫藤繞棺,急復掩之。術人視處,知自是吉地,因即以為墳。然頗悔之,舍?竟卒於姑蘇。為了不懂風水而被人搶去為墳的吉地,竟至悒鬱而死,可見風水寶地在當時人的心目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了。

    南宋末年趙與時的《賓退錄》中,還提到朱熹和賓客談論風水的話:冀州好一風水:雲中諸山,來龍也;岱嶽,青龍也;華山,白虎也;嵩山,案也;淮南諸山,案外山也。可見理學家朱熹也是篤信並擅長風水之術的。

    在明清文人的筆記或文集中,奢談風水的篇章也屢見不鮮。徐霞客是明代有名的大旅行家,在他一生北抵晉冀,南盡粵桂,西極黔滇,東至浙閩的大規模遊程中,以科學求實的精神,對風水之學作了地質學和美學意義上的探索和考察。為此,當代楊文衡先生曾在1990年撰有《徐霞客的風水思想和活動》一文,提交國際中國科學技術史學術討論會。打開《徐霞客遊記》,當年潘來的那篇序文就曾提及:其(指徐霞客)行不從官道,但有名勝,輒迂迴屈曲以尋之,先審視山脈如何去來,水脈如何分合,既得大勢,然後一丘一壑,支搜節討。登不必有徑,荒榛密箐,無不穿也;洞極邃者,必猿掛蛇行,窮其旁出之竇。途窮不憂,行誤不悔。瞑則寢樹石之間,飢則啖草木之實。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以性靈游,以軀命游。亘古以來,一人而已。《檐曝雜記》是清代大詩人趙翼所著的史料筆記,書中卷二有《相宅董仙翁》篇,說趙翼家鄉有個壬申年進士,名叫董華星的人,平時精六壬奇門之術,尤其擅長於相宅。壬申年會試之前,需要在貢院前借屋居住,趙翼曾和董華星約好同住一處。當時,趙翼先去座師汪文瑞家拜訪,不料汪文瑞卻為他借了一宅,因為礙於情面,於是就只得讓內弟劉敬輿去董華星處一起居住,自己不能住一起了。其時董華星和另一位同鄉符天藻已住在了董華星親自擇定的一處屋裡。兩場考試以後,趙翼前去董華星處叩問屋裡有幾個人會考取,董華星回答說是:三人俱可雋,恐符君或失之,蓋夜卧須各按本命定方位,而符懷疑,不我從也。出榜,果然董華星、劉敬輿都中了進士,趙翼和符天藻落第。又有一次,江蘇巡撫庄有恭請董華星去相察正在建造中的衙署吉凶,董華星指示改修了幾個地方。不久衙署落成,庄有恭準備上堂辦公,董華星讓他擇一吉時而出。到時庄有恭剛一坐停,轅門外就傳來報喜的鼓聲,原來這時傳來了巡撫官加宮保的好消息。此外,有個康基田的縣令,因為家裡有子弟應秋試,就去問董華星吉利不吉利。董華星先問他祖墳朝什麼方向,然後再叫他在墳的某一個方位立一燈竿,這樣以後,子弟中某一年生的一個就可篤定考中了,結果果然應了董華星的話。因為董的相宅預言多有奇驗,人家都叫他為董仙翁

    嘗鼎一臠,歷代史籍中有關風水術的記載遠遠不止這些,然而我們卻又不難通過這裡的這些記載,了解到我國從古以來對於風水術重視到何等程度的大致情況。

五行是組成宇宙萬物的物質基礎。

    印度古代哲學認為,天地宇宙萬物雖然名目繁多,使人數不勝數,可是其中最為基本的原始物質,則只有地、水、風、火四種。佛教所說四大皆空,指的就是這四種基本物質的最終歸於寂滅、復返於無的獨特認識。

    我國古代哲學家在探索宇宙奧秘時,也有著和古印度哲學類似的文明,把探索的觸角伸向了物質世界最原始、最基本的組成成分,並從而歸納、抽繹出了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基本元素,人稱五行。對於五行的各自性質,《尚書·洪範》歸納為: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物質世界是一個不斷運動著的、永無休止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一方面是生命和物質的不斷生化,另一方面又是生命和物質的不斷消亡。就這樣,生生滅滅,變變幻幻,陸離光怪,鬼使神差,而其中的原動力則大致可以歸根於五行的相生和相剋。此外,還有形影不離,對立而又統一的陰陽的交互作用。

    造化之機,不可沒有生化,也不可沒有制約。客觀物質世界如果沒有生化則勢必了無生機,變成死水一潭,沒有制約則又易亢而為害,釀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五行的生克要妙,竟是這般地神靈,這般地偉大,以至於宇宙間整個的物質世界,在動態中求得了總體的平衡。

    這裡先說相生,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最後又由木生火,從頭開始,並從而循環往複,直至永遠。

    再說相剋,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最後又由木克土,從頭開始,並也從而循環往複,以至無窮。

    我們又由此可見,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無不例外地有著我生、生我,我克、克我的雙邊關係。對於我生和生我,古人把它喻之為母、子關係;對於我克和克我,則又有所勝所不勝的說法。

    既然五行是組成千姿百態、千變萬化、浩然無垠的客觀物質世界的五種基本元素,那麼五行和自然界的聯繫,自然也就不可割斷了。對此,我們且把一些最簡單但又最核心的聯繫羅列出來,因為自從五行哲學觀誕生的千百年來,早已根深蒂固地深入到博大精深的各個學術領域中去了。這不僅表現在哲學、科學、天文學、地理學上,還廣泛表現在三教九流,醫、卜、星、相中。而作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的風水術,也同樣如此。因此如不弄懂弄清這些基本概念,簡直就無法涉足風水術的門庭。為了清晰起見,現把五行和自然界一些最簡單、最核心的聯繫,或者徑說是本質的屬性也未始不可,列表如下,以便瀏覽。

    其實,風水術中有關五行的情況遠非這樣簡單,而是異常複雜。除了以上所說五行,亦即正五行外,尚有洪範五行、八卦五行、納音五行等。比如洪範五行,又有宗廟五行或大五行,其訣有云:

    甲寅辰申大江水,戌坎申辛水亦同,

    震艮巳三原屬木,離壬乙丙火為宗,

    兌丁乾亥金生處,丑癸坤庚未土中。

    對於這種洪範五行,王玉德在《神秘的風水》中開解其結道:洪範五行以窮山音。它以八卦交通,演而伸之為二十四位五行變化之情。所謂八卦變通,十分複雜,由是爻變而成:甲本屬木,納於乾宮與坤交,以坤之上下二爻,交換乾之上下二爻,化成坎象,甲隨坎化,遂屬水。乙本屬木,納於坤宮,與乾交,以乾之上下二爻,交換坤之上下二爻,化成離象,乙受離化,遂屬火。丙本屬火,納於艮宮,艮與兌對,以兌之下爻,交換艮之下爻,化成離象,丙隨離化,遂屬火。丁本屬火,納配艮宮,兌與艮對,以兌之上爻,交換艮之上爻,化成乾象,丁受乾化,遂屬金。庚本屬金,納配于震,震與巽對,以巽之下爻,交換震之下爻,化成坤象,庚受坤化,遂屬土。辛本屬金,納配於巽,巽與震對,以震之上爻,交換巽之上爻,化成坎象,辛受坎化,遂屬水。壬本屬水,納配於離,離與坎對,以離之中爻,交換坎之中爻,化成乾象,壬受乾化,本當屬金,因納於離火,火焰金消,不能自立,退而附於離,遂屬火。癸本屬水,納配於坎,坎與離對,以離之中爻,交換坎之中爻,化成坤象,癸受坤化,遂屬土。

    由於風水術中應用五行,彼此各搞一套,所以日長時久下來,紛紛紜紜,造成嚴重混亂。為此,宋人褚泳在《祛疑說》中慨嘆:向為先子卜地,遍叩日者,就參地理之學,雖各守其師說,深淺固未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二說,莫之適從。自古所用大五行,雖郭璞《元經》亦守其說,謂之山家五行。然先輩皆謂莫曉其立法之因,既無可考之理,古今豈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蔣文舉只謂得楊筠松之學。又有蜀中一家,謂是希夷先生之傳,亦以子亥為水,巳午為火,與蔣說同?而獨以壬位為火。

按照古代傳說,天干地支是上古的大撓所發明的。天干有十,它們的名稱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它們的名稱又依次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時,十天乾和十二地支一對一地分別結合起來,這樣十個天乾和十二地支輪轉一周,就成了六十花甲子了。這六十花甲子的配合如下: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

    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

    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

    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

    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

    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在風水術中,除了干支紀日外,最主要的還是經常結合著干支的五行屬性和方位來闡述風水學上的一些問題。因此不懂得五行的屬性和方位,還是啃不動風水術這塊硬骨頭的。

    關於天乾的五行屬性和方位,可以簡要地歸納為這樣五句話,即:

    東方甲乙木,

    南方丙丁火,

    中央戊己土,

    西方庚辛金,

    北方壬癸水。

    意思就是甲、乙的五行屬性是木,其中甲為陽木,乙為陰木,方位居東;

    丙、丁的五行屬性是火,丙為陽火,丁為陰火,方位居南;

    戊、己的五行屬性是土,戊為陽土,己為陰土,方位居於中央;

    庚、辛的五行屬性是金,庚為陽金,辛為陰金,方位居西;

    壬、癸的五行屬性是水,壬為陽水,癸為陰水,方位居北。

    至於地支的五行屬性和方位,則比天干要來得稍許複雜一點,大要如下:

    寅、卯屬木,

    巳、午屬火,

    申、酉屬金,

    亥、丁屬水,

    辰、戌、丑、未屬土。

    在方位上,由於十二地支彼此瓜分著東、南、西、北的四個方位,因此把它列成圖像,就是:其中子是正北,午是正南,卯是正東,酉是正西,其他則丑正北偏東,寅正東偏北,辰正東偏南,巳正南偏東,未正南偏西,申正西偏南,戌正西偏北,亥正北偏西。

《易經·繫辭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白話易經》說:伏羲畫八卦,為我國文字的雛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國文化的開端。雖然從大量出土的殷朝青銅器看,我國文化的發展到了殷朝,已經極為異彩斑斕了,可是被讀書人奉為經典的《周易》,卻多半公認為是周文王演進了伏羲八卦才得以最後確定下來的。

    組成八卦的基本符號是神秘而又與現代科學息息相通的爻。爻有陰爻陽爻的分別,其中陽爻作「」,陰爻作「」。近代學者郭沫若認為「」象男陰,「」象女陰,錢玄同在他以前,也曾有過乾象男陰,坤象女陰的提法。由於男女交媾,萬物化生,因此隨著陰爻陽爻的交互作用,演化出了男女、父母、天地、剛柔、水火等陰陽對立統一的觀念。至於積爻成卦的卦象、方位,以及它們各自的象徵意義,則大致可以列成這樣的表格,以清眉日。

    在風水術中,用得較多的還是八卦的方位,現將文王八卦,亦即後天八卦方位列成圖像,以便記憶。

    與文王八卦方位不同的是,在伏羲八卦,亦即先天八卦中,以坤代表冬至和正北方,震代表立春和東北方,離代表春分和正東方,兌代表立夏和東南方,乾代表夏至和正南方,巽代表立秋和西南方,坎代表秋分和正西方,艮代表立冬和西北方。為此邵子有云: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關於八卦轉向的順逆,後世也時有所用,只是在方位的確定上,由於風水術中多以文王八卦定向,因此對於伏羲八卦,便就只是聊備一格了。

 

推薦閱讀:

從八卦納象談六爻預測三D
八卦命理:如何更好的規避離婚(圖)
太極八卦圖的含義
超實用的風水八卦1(QQ收藏)

TAG:天干地支 | 五行 | 陰陽 | 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