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北海就沒有北京城!
文/陳開善
圖/俞升昇
北京城是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而北海公園最初的開闢,還要比現在北京城的建址要早200多年。因為北京早期的城址並不在這裡,只是由於北海開闢為一處重要的風景區之後,北京城才從原來的舊址向南遷移到現在的地方。
所以嚴格地說,沒有北海,也就沒有現在的北京城。
北海是根據我國古代神話故事《西王母傳》中描寫的仙境建造的。
戰國時還傳說,渤海東面有"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山上住有神仙,藏有長生不老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方士徐福等帶童男女數千人,渡海找3座"仙山",尋長生不老葯,未果;便在蘭池宮建百里長池,築土為蓬菜山,刻石為鯨,長200丈。
到了漢朝,漢武帝重蹈覆轍,仍未找到仙山,於是降旨在建章宮後挖一個大水池,取名"太液池"。將挖出的泥土的池中堆了3座山,象徵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
此後歷代皇帝都在宮殿附近建"一池三山",北海林也是繼承這個傳統而建的。
北海和中南還是太液池,瓊化島如"蓬菜",團城為"瀛洲",中海犀山台似"方丈"。
遼代以前北海是一片自然湖泊,遼代把湖泊加以開鑿,又在靠近湖泊東岸的地方,堆築了一個峙立如山的島嶼。這開鑿後的湖泊,就是現在的北海,湖中如山的島嶼就是現在北海中的白塔山,正式的名稱是瓊華島。
從地質史上來看,這一帶湖泊原是古代永定河的故道,河流遷移之後,殘餘的一段河床,積水成湖,並有發源於今紫竹院湖泊的一條小河———高梁河,經今什剎海(也同樣是古代永定河故道的殘餘)分流灌注其中。
大約從很早的時候起,附近居住的勞動人民就已經利用這一區湖泊,辟治水田,種稻植荷。天長日久,終於在北國的原野上,開闢出一片富有江南風光的水鄉。
金朝的統治者在興建中都城後,看中了東北郊外這一片風光明媚的水鄉,在這一帶的中心建太寧宮,現在既以太寧宮的興建作為北海公園建園的開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建園歷史。
中都城通稱幽州城,也叫燕京,是在北京的原始城址上發展起來的最後的也是最大的一座大城,它的中心位置,就在今天的宣武區廣安門一帶。
更重要的是至元四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寧宮的湖泊為中心興築宮城之後,環繞著這新築的宮城,按照一個完整的規劃,又興建了一座大城,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都城,也就是現在北京城的前身。
忽必烈決定放棄金中都舊城,在舊城東北另建新城,並定名為元大都城。雖然,這並非是要保護金中都的舊城。金中都城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薊城舊址,忽必烈之所以選擇放棄,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中都舊城殘破,改造舊城要大拆大建,還要遷走大量居民。二是中都舊城供水有限,不如城外東北水源旺盛。
最早忽必烈定都北京45年前,當成吉思汗部下的騎兵攻佔中都城時,中都宮闕已為亂兵放火焚燒,因此忽必烈不得不暫時住到中都城外的太寧宮去。太寧宮的瓊華島上有座廣寒殿,這就是當時忽必烈下榻的地方。
史書有明文記載說,當時獻給忽必烈的玉瓮「瀆山大玉海」和卧床「五山珍御榻」,就都放置在廣寒殿里。雖然現在這張卧床已下落不明,但玉瓮卻仍然完好無損地保存在北海公園南門外的團城上。
這是一件很有紀念意義的藝術珍品,它不僅顯示了700多年前古人精湛的石雕技藝,而且還使我們聯想到:當初這隻玉瓮被放在北海瓊華島之上時,現在的北京城還不存在!
這裡還得說明的是北海公園南門外這座團城所在的地方,原來也是一個小島,同樣屬於太寧宮宮苑的一部分,有石橋直接與瓊華島相接。
元初在這個小島的東西兩側各建一道木橋,通過東邊的木橋,可以直達湖泊東岸皇帝臨朝和居住地方。通過西邊的木橋,就來到湖泊西岸南北對峙的兩組宮殿之間。
團城所在的小島,正是東西聯繫的中心,曾被命名為瀛洲,以象徵神話中東海里的仙島;又因為島形渾圓,因此一般又叫它做圓坻。
到了明朝,圓坻東邊木橋所在的地方被填為陸地,瀛洲、圓坻等名稱,也就逐漸被人所遺忘。至於西邊的木橋,卻被改建為一座大石橋,石橋東西兩端,各建華麗的牌樓一座,分別命名為「金鰲」和「玉蝀」。
因此這座大石橋就叫做「金鰲玉蝀橋」。建國後由於便利交通,才拆除了牌樓,加寬了橋面,這就是今天的北海大石橋。
當初由於這座大石橋的建立,元初命名的太液池也就被截分為二,再加上明初開鑿的太液池南端的小湖,就形成了自北而南互相連屬的三部分,後人把太液池叫做「三海」,就是這樣演變而來的。到了現在,這太液池的名字也被人遺忘了,而三海之中,北海獨享盛名。
北海景點眾多,一般分為:北岸景區、東岸景區、瓊島景區、團城景區四大區塊。
小西天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 ),建成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 ),是清乾隆皇帝為母親孝聖皇太后祝壽祈福而建的。殿四面環水,有橋可通,東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欄石橋,整體建築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元代遺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塊礫岩雕成,因顏色和質地似鐵,故稱鐵影壁。壁高1.89米,長3.56米,兩面淺雕雲紋異獸,刻工古樸渾厚。
九龍壁是原大圓鏡智寶殿前的影壁,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壁高5.96米,厚1.60米,長25.52米。壁的兩面用七色琉璃磚瓦鑲砌而成。兩面各有九條彩色大蟠龍,飛騰戲珠于波濤雲際之中。壁上共有大小蟠龍635條。中國現存三座古代九龍壁,唯獨這座是雙面壁,它是中國琉璃建築藝術的精華。
靜心齋原名「鏡清齋」,是北海最精巧的一處園中之園。靜心齋原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在擴建「西天梵境」時修建了靜心齋(當時稱鏡清齋)也稱「乾隆小花園」。殿閣建築形式既不失北方園林宏偉壯麗的氣魄,又有江南園林小巧玲瓏的情趣,是中國造園藝術的珍品。
「西天梵境」又稱大西天,東臨靜心齋,西與大圓境智寶殿相依,南與瓊華島貫成一線,是北海最負盛名的景區之一,原為明代西天禪林喇嘛廟,清代於 1759 年重修,並向西擴展,1980 年經重新修繕後對外開放。
東岸景區
濠濮間是北海公園的一處園中之園。「濠」與「濮」均為中國古水名。據《莊子·秋水》載,莊子與惠施游於濠梁之上,莊子說:「魚兒出來了,魚兒真快樂。」惠施問:「你不是魚,怎麼知魚之樂?」莊子反駁說:「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魚之樂?」據此人們修此小園,園內小橋幾近水面,以供帝後觀魚、垂釣。乾隆皇帝曾在此園宴請大臣。
整個畫舫齋朱廊環繞,結構精巧,環境別緻,形似停泊在北海湖邊的一條大船,原引用歐陽修的《畫舫齋記》而造其形,得其名。乾隆皇帝經常到此遊玩,光緒皇帝曾在此居住,慈禧太后也常來這裡游宴、聽評書。
先蠶壇位於北海東北隅,原為明代「雷霆洪應殿」舊址。清乾隆七年(1742),建「先蠶壇」,成為后妃們祭祀「蠶神」的地方。整體建築宏偉,構造精美,綠瓦紅牆,色彩艷麗。先蠶壇是北京九壇之一,是現存較完整的一處皇室祭祀場所。
瓊島景區
建於十三世紀,是連接團城和瓊島的紐帶。橋用漢白玉石砌成。橋兩端各立牌坊一座,北為「堆雲」,南為「積翠」,故為「堆雲積翠橋」的嘉名。
永安寺位於北海白塔山南麓。始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是清世祖福臨應西藏喇嘛惱木汗之請修建的 ,名白塔寺。初建時,寺內建築有正覺殿、普安殿、聖果殿、宗鏡殿、轉角房、順山房和白塔。正覺殿為山門。乾隆六年(1741年)改稱永安寺。
閱古樓平面近似橢圓形,實為兩個半圓左右圍合而成的上下兩層樓,樓形別具一格。樓內四壁嵌滿《三希堂法帖》石刻,這些是中國古代書法集成的石刻珍品。
銅仙承露盤是清乾隆皇帝仿漢武帝故事而建。於石座上豎漢白玉蟠龍柱,柱頂端立一雙手托盤的銅人,通高6.6米。據記載,漢武帝曾在建章宮神明台置仙人承露盤,用以承接露水,相傳用其服藥可以長生不老。清乾隆皇帝立此並非為了承露,乃是綴景之物。
智珠殿,半月城位於瓊島東麓山腳下,座西面東與陟山橋相對,建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智珠殿建在半月城城台上,紅牆綠瓦,雄偉壯觀,四面有五個牌樓相對,中軸對稱、布局別緻是我國古建築中比較少見的,殿內原供奉文殊菩薩一尊。
團城景區
團城原是太液池中的一個小島,金代為大寧宮一部分。元代稱圓坻,亦稱瀛洲。島四周砌圓形城牆。城高4.6米,面積約4500平方米。周長276米。團城上殿宇堂皇別緻,松柏蒼勁挺拔。
承光殿是團城的主要建築,元代稱儀天殿。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稱承光殿。大殿呈方形重檐歇山頂。四面各推出單檐卷棚式抱廈一間,建築結構別緻精巧,是北京宮殿中少見的形式。
玉瓮又稱「瀆山大玉海」,製作於至元二年(1265)。口呈橢圓形,通高70厘米,周長493厘米,重約3500公斤,周身浮雕海龍、海馬、海豬、海犀等出沒于波濤之中,栩栩如生。
元世祖忽必烈曾將玉瓮放置瓊華島廣寒殿中,傳說曾用以盛酒大宴群臣。明代廣寒殿倒塌,玉瓮失落民間。清乾隆十年(1745)發現後,乾隆皇帝「令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中」,乾隆十四年(1749)建玉瓮亭,將玉瓮陳設於亭中配以漢白玉雕花石座,命翰林四十人,各賦詩一首,刻於亭柱之上。玉瓮厚重古樸,氣勢雄渾。為元代難得的玉雕精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1號
門票:10元/人;聯票20元/人
公交路線:可乘坐5、101、103、109、124、685、614、619路公共汽車在北海公園站下車。
自駕路線:沿北池子大街行駛,過右側的宣仁廟約100米後,左轉進入景山前街;沿景山前街行駛800米,過右側的大高玄殿後即到。
把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後,終身免費收看北京最新熱事。
推薦閱讀:
※太極拳與太極圖到底有沒有關係?
※判斷一個男人有沒有品位,先看他的襪子
※「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之理解
※別人家的老公,真的沒有那麼好!
※《無問西東》:你有沒有看到那頭牛?